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360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苏北四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苏北四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选考历史的考生另有30分钟40分的加试卷。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胳膊/胳肢窝躯壳/金蝉脱壳 瓦砾/繁星闪烁

B.模范/模样儿下载/风雪载途引擎/风驰电掣

C.刹车/刹那间铜臭/遗臭万年 粗犷/旷日持久

D.震颤/颤巍巍蔓延/顺蔓摸瓜默契/提纲挈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3分)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面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B.温家宝总理10月3日在希腊议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欧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双方在互为发展的进程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一个月,这些人在政坛上的昙花一现使日本的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让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

D.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

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平实简洁的语言为这段文字进行总结。

(4分)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

4.2019年1月9日,余秋雨、肖复兴、秦文君、黄蓓佳、梁晓声、赵丽宏、史铁生、铁凝、曹文轩、韩寒等十位作家当选“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

请你从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写出他(她)的一部(篇)作品名称,并为他(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5分)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

帆山子,其别号也。

性逋宕不羁。

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尝曰:

“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或下一令曰:

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

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

何也?

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

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

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

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

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

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几上罗列图书、珮环。

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

“吾何与哉?

《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

”其风趣如此。

论曰:

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

年七十四而终。

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

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

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

帆山,其一也。

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

呜呼,仁哉!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

①嗢噱(wàjué):

笑谈,笑话。

②金夫:

有钱有势的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彻彻:

透彻

B.叙先贤遗迹遗迹:

留下踪迹

C.圣人诏我矣诏:

教导

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

不行礼义

6.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C.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一个“真气盎然”的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3分)

▲▲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4分)

▲▲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

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

▲▲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分)

▲▲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

为什么?

(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庄子《逍遥游》)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5)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7)独学而无友,则▲。

(《礼记》)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

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

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

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

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

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

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

邻居说:

“不砍呀?

”父亲说:

“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

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

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

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

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

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

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

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

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

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

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

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

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

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

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

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

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

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

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1.文中说:

“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

”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

(5分)

▲▲

1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

(6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3分)

▲▲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

(3分)

▲▲

13.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从三个层面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

(6分)

▲▲

14.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

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

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

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

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

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

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

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

“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

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

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

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

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

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

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

幸亏没有。

(选自2010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

16.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方舟子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

(6分)

▲▲

17.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

(6分)

▲▲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欣赏,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

欣赏,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气度;欣赏更是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我们可以欣赏别人,也可欣赏自己,还可以欣赏事物。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欣赏。

请以“学会欣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节选自《礼记·乐记》)

20.根据上文,诸侯得到乐的赏赐要具备哪些条件?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

21.《礼记》和哪四部作品合称“五经”,成为儒家的经典书籍?

(2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少女翠翠的形象。

她天真未泯,却又情窦初开。

掌水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他,而翠翠却只爱傩送。

B.《家》中的觉新虽然受到旧观念的束缚,却也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他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慧逃婚,帮助觉民离家出走等。

C.在《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周朴园与侍萍婚姻关系细致的述说、对绣着兰花的衬衣的熟记,这些都暗示了她的身份。

D.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

E.《欧也妮·葛朗台》通过葛朗台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对弟弟破产无动于衷等情节,刻画了其贪婪狡黠、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

2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情节,表现了贾府“三春”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6分)

▲▲

(2)哈姆雷特并非“完人”,表现在哪些地方?

(4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近日,俄罗斯颁布粮食出口禁令的消息令世界担忧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随着近几年自然灾害增多,以及生物燃料大量生产和金融资本的炒作,世界粮食平衡更加脆弱,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起大落。

从整个粮食安全体系来看,有些地方政府的看法与中央政府存在明显差异,这无疑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体系存在的漏洞。

 一些地区对粮食安全的认识不够,粮食安全意识弱化。

有的地方领导公开宣称,粮食安全是中央政府层面主要考虑的工作,而不是地方政府应该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抓经济搞建设。

有些发达地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所以种粮并不重要。

结果,现在不少县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城镇建设和财政收入,很难将粮食生产真正列入县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

这从上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也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

与此同时,地方粮食系统部门功能也在退化。

经过数次机构改革和调整,现在不仅大中城市粮食部门名存实亡,而且许多县也取消了粮食局,粮食工作基本上已经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了。

  此外,国家粮食储备能力不足,特别是粮库容量有限,也限制了地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面对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的不确定因素,地方政府的粮食安全意识和措施必须进一步加强。

这不仅需要中央政府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和投入,而且更需要地方政府对“三农”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

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又是粮食生产的组织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对构建完美而坚固的中国粮食安全体系是一个关键性因素。

(选自2010年9月8日《环球时报》,有删改)

24.文中认为哪些因素可能直接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3分)

▲▲

25.粮食安全意识弱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

26.结合全文,你认为中央政府如何才能构建“完美而坚固的中国粮食安全体系”?

(6分)

▲▲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A项读音依次为:

ɡē/ɡā、qiào、lì/shuò;B项读音依次为:

mó/mú、zài、qínɡ/chè;C项读音依次为:

shā/chà、xiù/chòu、ɡuǎng/kuànɡ;D项读音依次为:

chàn、màn/wàn、qì/qiè)

2.(3分)D(“南辕北辙”,指自身的行为和目的相反,与欧美两方语境不符)

3.(4分)示例:

人生前期因为畏难而放弃(2分),那么后来就有可能错过、失去(2分)。

4.(5分)(代表作1分,颁奖词4分,其中修辞2分,表达2分。

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示例:

赵丽宏:

《为你打开一扇门》《致文学》

之一:

是缘分,也是幸运,30篇作品入选实验教材。

是汗水,也是智慧,60部集子成就文学人生。

之二:

他是一个幸福的老师,学子们诵读他的散文犹如千树万树的梨花开放。

余秋雨:

《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山居笔记》。

之一:

借他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何处叹千年。

之二:

他因创造文化的历史而载入历史;他因反思历史的文化而唤醒文化。

梁晓声:

《年轮》《雪城》《今夜有暴风雪》《我的老师》《父亲》《母亲》

之一:

他在那片神奇的土地里追逐青春的年轮,他在当代沉静的雪城中反思生活的暴风雪。

之二:

他既是平民代言人,更是灵魂工程师。

史铁生:

《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残缺的身体与健全的心灵交织出的是绚烂的人生。

他用文学超越一己之生命苦难,又以苦难点亮他人的心灵之灯。

肖复兴:

《早恋》《母亲》《青春梦幻曲》《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学会感恩》。

他用视野宽阔的思想引导教我们学会感恩,他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指导带我们感悟青春。

秦文君:

《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她的作品是寒冷季节里最让人感动和温暖的礼物,她用爱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幸福的快乐童年。

黄蓓佳:

《心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派克式左轮》

她用思想引领孩子感知世界,她用深度启迪孩子发展人生。

曹文轩:

《前方》《草房子》

他是研究文学的大学教授,是精品迭出的高产作家,更是亲近生活的青年文学教父。

铁凝:

《会飞的镰刀》《永远有多远》《哦,香雪》《麦秸垛》

她在文学的梦幻里寻找永远,她在飞翔的天空中捕捉童真。

韩寒:

《三重门》《长安乱》《杯中窥人》

犀利的语言,是铁肩担道的社会担当;率直的性格,是向往自由的心灵追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旧事,往事。

“迹”意为事迹。

6.(3分)B(①思想不受束缚,③臧否古人,率性而为,不受束缚,⑤衣着随意体现其不受束缚。

②言其善谈,④言其为人节制、自尊、坦荡,⑥言其爱洁净)

7.(3分)C(“呜呼,仁哉!

”是作者赞叹江吟香的话。

张冠李戴)

8.(10分)

⑴(3分)帆山子读经书(古代经典)都能通晓(明白),终究不被(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

(“卒”1分,“为……所”1分,基本意思1分)

⑵(4分)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

(“为学”1分,“务”1分;“究”1分,“设教”1分)

⑶(3分)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马上就表现出来了。

(“假馆”1分,“可”1分,基本意思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1)(3分)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

每点1分。

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2)(3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3分)(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每点1分。

(3)(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

明确认可的用字,给1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1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给2分。

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

参考答案一:

“犹”字好。

(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2分)

参考答案二:

“空”字好。

(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

(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雕阑玉砌应犹在

(2)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3)抱明月而长终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任重而道远

(7)孤陋而寡闻

(每空1分,有误则不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3分)

11.(5分)

(1)心理:

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

(1分)品质:

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和坚守。

(1分)

(2)心理:

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

(1分)品质:

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

(2分)

12.(6分)

(1)使用比喻手法,(1分)以“雪”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感觉,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

(2分)

(2)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

(2分)(如从“岁月的灰黑色”答题,只给1分)

13.(6分)

(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

(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

(3)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

(每点2分)

14.(6分)

(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