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69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审计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准则.docx

《审计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准则.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准则.docx

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

第一章、名词解释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

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

2、鉴证业务准则的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基本准则”;第二层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分别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业务鉴证业务准则”

3、审计准则的六大类别:

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审计结论与报告、特殊领域

简答

1、审计准则百位数编号的含?

新的审计准则的编号借鉴了会计科目的编号,千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准则,其中:

百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的一般原则与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责任准则,百位为2的代表风险评估与应对准则,百位数为3的代表审计证据准则百位为4的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百位为5的代表审计结论与报告,百位为6的代表特殊领域。

千位为2的代表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千位为3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千位为4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千位为5的代表质量控制准则。

2、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1、准则框架体系趋同,2、准则项目和内容趋同,

在审计准则内容上,中国准则体系充分采纳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程序,

3、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征

1、在考虑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2、完善了现有的执业准则体系;3、强化了会计事务所的质量控制;4、引入风险向导审计的理念和方法;5、强调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6、增加了对新业务事项、高风险事项的审计规定;7、进一步强化并促进了岁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要求。

4、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要求我国加速实现准则国际趋同,减少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障碍,改善了我国经济贸易环境;2、注册会计师面临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及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改进注册会计师准则,增强审计的有效性。

增进社会公从对行业的信心,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有序运行,保护社会公从利益。

第二章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名词解释

1、鉴证业务:

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2、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

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3、直接报告的鉴证业务:

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

4、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5、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6、鉴证业务的要素,即鉴证业务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与鉴证报告

简答

1、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拓展的原因。

1、受托责任要求的增强,拓展了注册会计师执业鉴证业务的内涵。

2、公司组织结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提供鉴证服务提供了更多机会。

3、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鉴证业务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4、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的加剧,推动了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的发展。

2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与直接报告鉴证业务的联系与区别;

1、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对象不同,2、预期使用者能否获取责任方认定;3、责任方的责任不同;4、鉴证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存在差异。

第三章审计准则------一般原则与责任,名词解释

1、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

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

2、职业怀疑态度:

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

3、合理保证与绝对保证:

是一对相应概念。

绝对保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证。

合理保证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它提供的是一种高手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4、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5、重大错报风险:

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6、检查风险:

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7、合法性:

是指财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这既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

8、公允性:

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的前提下,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简答

9、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定审计业务的委托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10,项目负责人: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审计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主任会计师或经授权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11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最终责任人,即主任会计师

12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质量控制的六要素,即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与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的工作委派,业务执行,监控。

13审计工作底稿:

是指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归档期限:

在审计报告后(对于未能完成的业务,为审计中止后)60天内。

审计工作底稿至少要保存10年

14,永久性档案:

是指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如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设立的批准证书、土地使用权证

15当期档案是指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如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16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其所作的审计工作的完整记录.

17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要求:

内容完整、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18违反法规行为:

是指被审计单位有意或无意的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之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19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的必救措施:

包括被审计单位停止并纠正违反法规行为,向社会公众或主管部门报告等。

20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而解除业务约定的条件:

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法规行为,且没有采取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的补救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解除业务约定。

21,治理层与管理层的概念;答:

治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治理层的责任包括对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

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管理层负责编制财务报表,并受到治理层的监督。

22,治理结构的概念;答:

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治理目标而在企业的法律边界之内组建的一系列机构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3,所谓前任会计师,是指对最近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尚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会计师事务所。

二:

所谓后任会计师,是指正在考虑接受委托或已经接受委托,接替前任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24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原则:

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征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同意,主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

2、这里沟通主动权在后任注册会计师。

25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过程中的保密责任:

前任与后任均应遵循保密原则,前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沟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予以保密。

即使未接受委托,后任注册会计师仍应履行保密业务。

一,通用目的审计业务与特殊目的审计业务

目的的不同,财务报表可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两种报表。

通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广泛的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如为公布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而特殊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相应的,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也不同。

业务:

注册会计师必须严格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财务报表整体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特殊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如收付实现制)编制的财务报告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通常包括;

1.对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2.对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对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进行审计

3.对法规、合同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

4.对简要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等。

三,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与注册会计师责任及其关系

责任

含义

具体内容

关系

不当行为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跨级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1.选择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不能替代、减轻和免除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跨及时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违约,过失和欺诈

四,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

1.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五.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审计的类型包括:

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审计的时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或指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审计的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

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原因及要求

职业怀疑态度指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对客户及其所提供信息均保持必要质疑的思想状态。

这里的审计主体不仅包括注册师,还包括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等一切具有审计资格的机构或人员。

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假设管理层是不诚信的,但也不能假设管理层的诚信毫无疑问。

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凭证据“说话”。

职业怀疑态度意味着,在进行询问和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能因轻信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诚信而满足于说服力不够的审计证据。

相应的,为得出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不应使用管理层声明替代应当获取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要求:

1.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

2.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可能表明其中某项审计证据不可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3.如果管理层的某项证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矛盾,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这种情况,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虑管理层作出的其他声明的可靠性。

4.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异常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做进一步的调查。

七,审计风险固有局限性与合理保证

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

导致固有限制的因素主要包括:

1.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

2.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还因为内部控制存在下列固有局限性:

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或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使内部控制被规避。

3.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4.为形成审计意见而实施的审计工作涉及大量判断

5.某些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可能影响审计证据的说服力

八,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一般是指金额的大小),审计风险就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

九,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1)使被审计单位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相互合作

(2)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相互督促(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会计师和委托人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

十,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1)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业务环境,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要求。

(2)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签订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签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

(3)在初步了解环境后,只有认为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下列所有特征,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鉴证业务予以承接:

1.鉴证对象适当2.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获取该标准3.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

4.注册会计师的结论以书面报告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5.该业务具有合理额目的。

十一,连续审计和审计业务变更情况下对于审计业务属的考虑

在完成审计业务之前,如果被审计单位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业务变更为保证程度较低的鉴证业务或相关服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变更了业务的适当性。

下列原因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业务:

1.情况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3.审计范围存在限制

十二,项目质量复核与项目组内部复核的区别

区别:

一是复核主体不同。

项目组复核是项目组内部进行的复核(包括项目负责人亲自试试的复核)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则是会计师事务所指派不参加与该业务的人员,独立地对特定审计业务实施的复核。

后者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明显更高。

二是复核对象不同。

对每项审计业务,项目组都应当实施项目组内部复核,而会计师事务所支队特定审计业务才独立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必须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范围广泛,审计一旦出现问题,社会经济影响比较重大,因此,必须严格把好审计质量关。

三是复核要求不同

项目组对每项业务实施的复核比较详细具体。

会计师事务所针对特定业务实施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应当突出重点,包括客观评价下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

十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以及分析表,核对表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

分析表:

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执行分析程序的记录。

核对表:

一般是指事务所内部使用的,为便于核对对于某些特定审计工作或程序的完成情况的表格。

十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

(2)审计项目的名称(3)审计时间或期间(4)审计过程的记录

(5)审计标识(审计符号)及其说明(包括审计用色,即审计工作中用的各种颜色)(6)审计结论(7)索引号及页次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10)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十六,审计标识

标识项目及含义审计标识

纵加核对∧

横加核对<

与原始凭证核对一致T

与总分类账核对一致G

与明细分类账核对一致S

与试算平衡表核对一致T/B

已发询证函C

已收回询证函C

备注号*

注释Note

不适用或无业务发生N/A

未了事项O/S

已查核√

说明事项△

调整事项Adj

十七,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⑴审计工作底稿是连续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⑵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对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提供了书面记录,使其成为审计报告的基础⑶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评价或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认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提供其已经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的证据⑷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为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遵守了审计准则的规定提供了书面证据。

⑸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的审计业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

十八,审计工作底稿中应记录的重大事项

⑴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⑵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⑶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⑷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十九,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点

⑴所引用的资料是否详实可靠⑵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⑶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⑷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二十,审计档案的保密要求

除下列情况之外,事务所不得对外泄露:

①法院、检察院及其其他部门在办理了有关手续后,可依法查阅②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执业情况进行检查时可查阅审计档案③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经委托人【书面】同意,在下列情况下,办理了有关手续后,可以要求查阅。

A.被审计单位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后任注册会计师可以调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B.基于合并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需要,母公司所聘注册会计师可以调阅子公司所聘注册会计师,子公司不可调阅母公司的C.联合审计D.事务所认为合理的其他情况

二十一,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的表现形式及实施手段

舞弊行为

表现形式

实施手段

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

⑴对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⑵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的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⑶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故意误用

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行为往往是受到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授意和掌控的,因此通常与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有关。

管理层通过凌驾于控制之上实施舞弊的重要手段有:

⑴编制虚假的会计分录,特别是在临近跨级期末时⑵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⑶不恰当地调整会计估计所依据的假设及改变原先作出的判断⑷故意漏记、提前确认或推迟确认报告期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⑸隐瞒可能影响财务报表金额的事实⑹构造复杂的交易以歪曲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⑺篡改与重大或异常交易相关的会计记录和交易条款

二十二,侵占资产的表现形式及实施手段

表现形式:

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

实施手段:

⑴贪污收入款项⑵盗取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⑶使被审计单位对虚构的商品或劳务付款⑷将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

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动机可能是掩盖侵占资产的事实。

实际上,侵占资产通常伴随着虚假或误导性的文件记录,其目的是隐瞒资产缺失或未经适当授权使用资产的事实。

二十三,错误,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区别

不同点

错误

舞弊

违反行为

原因不同

无意

故意

同舞弊

手段不同

未实施掩盖手法

实施掩盖手法

同舞弊

形式不同

原理性、技术性的差错明显

隐瞒难以查证

同舞弊

目的不同

不以实现结果为目的

以实现结果为目的

同舞弊

结果不同

可能影响他人、自己收益

肯定影响他人、自己收益

同舞弊

性质不同

过失

不法行为

同舞弊

二十四,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

⑴重大错报可分为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和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这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舞弊是精心策划和蓄意实施的,因此,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通常大于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⑵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可分为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和员工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前者被发现的难度往往高于后者,即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通常大于员工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

二十五,涉及文件记录真伪鉴别的审计责任

⑴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大量的文件记录。

⑵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的专家,而且可能无法发现文件记录中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

⑶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估文件记录的真伪。

二十六,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应考虑的因素

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获取的信息,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以识别舞弊风险⑵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不仅要着眼与财务报表层次,而且要与认定层次相联系,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⑶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

识别的舞弊风险的重大程度,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⑷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二十七,在收入确定方面的舞弊风险的考虑

(1)收入舞弊假设。

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重大错报通常源于多计收入(例如提前确认或虚增收入)或少计收入(例如隐瞒收入),注册会计师在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中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定方面存在舞弊风险,并应当考虑哪些收入类别以及哪些收入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导致舞弊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该假定并不是要求注册会计师无端地得出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结论,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阶段必须将收入确认领域设定为高风险领域。

并引起其足够重视和采取相应措施。

该假定的内在含义是:

在重大错报的风险评估阶段,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其了解的情况和获取的信息有选择地确定哪些财务报告领域(如存货)或认定(如完整性)属于高风险领域,于是也有可能确定某些财务报表领域或认定不属于高风险领域,从而可能就会相应坚守应对措施;鉴于收入确认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审计准则没有在该领域留给注册会计师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方面的选择权,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条件地将收入确认评估为岑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在应对程序方面对其的要求也就非常严格。

(2)这项要求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关键审计程序,其目的并不在于排除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其他可能途径(如高估存货或低估费用),而是在于导致注册会计师高度重视收入项目的舞弊风险并强化相应的审计资料配置和审计风险防范效果。

二十八,对违反法规行为进行总体了解的程序;

答:

①利用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时所获取的信息;②向管理层询问被审计单位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而采用的政策和程序;③向管理层询问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法律法规;④与管理层讨论在识别、评价和处理诉讼、索赔与税务纠纷时采用的政策和程序;⑤与审计组成部分的其他注册会计师讨论适用于改组成部分的法律法规。

二十九,应向监管机构报告的违反法规行为;

答:

要求向监管机构报告的是经注册会计师发现和确定的严重违反法规行为。

所谓“严重“主要是指有重大法律后果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

注册会计师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应当考虑有没有法律法规要求报告违反法规行为,例如,商业银行监管法规可能要求注册会计师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