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69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docx

生物精品选修一练习题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

?

?

学校3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

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号培养基从物理状态来看,属于_______,从用途来看属于______,应以_____作为唯一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

(2)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______、称量、_________、灭菌、_________。

(3)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______,挑选相应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再对菌种进行_____培养。

(4)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

2.国家标准规定每毫升鲜奶产品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

个,鲜奶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用滤膜法来测定,流程为:

用滤膜过滤1ml待测牛奶→牛奶中的细菌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转移到伊红美蓝的培养基(EMB培养基)上培养→统计菌落数目。

(1)制备培养基:

培养基中能够同时提供氮源和碳源的是_____________(填“蛋白胨”“乳糖”或“

”),从培养基功能上划分,EMB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

(2)为检测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对于该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培养与统计: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选择颜色为_____________的菌落数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培养时间

12h

24h

平板

对照组

1

2

3

对照组

1

2

3

大肠杆菌菌落数(个)

0

132

121

145

0

132

121

145

其他细菌菌落数(个)

112

253

222

244

112

253

222

244

(4)培养12h和24h的大肠杆菌菌落特征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

(5)根据表中的数据不能判断该鲜奶样品中的大肠杆菌数是否超标,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

3.厨余废水中脂肪含量高,为了筛选出能快速分解脂肪的微生物。

研究人员进行了“厨余废水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系列操作。

请回答:

(1)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需制备以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使用液体培养基的优点是_______。

(2)采用稀释倍数适宜的培养液进行_______方法接种,目的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_______菌落。

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过来放置,防止_______,以免造成污染。

(3)在鉴别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内加入中性红溶液,中性红溶液是一种脂肪水解指示剂,在弱酸性下呈红色,弱碱性下呈黄色。

选取_______的菌落,即为目标菌,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4.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

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

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条件下培养。

(3)下面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

(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节pH,接种前要进行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5.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

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

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步骤如下:

(1)制备稀释倍数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释液。

(2)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你选用______法接种样品。

(3)适宜温度下培养。

①为测定大肠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____)。

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

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2和26,取平均值24

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5和52,取平均值26

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

②一同学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______。

③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④某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能否肯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千万人健康和生命的大事,为检测某食品厂生产的果汁中总菌量和大肠杆菌量是否超标,常采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下表为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蒸馏水

5.0g

10.0g

5.0g

20.0g

定容至1000mL

(1)该培养基是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等营养。

培养基制备好以后,在接种前通常需要检测其是否被污染,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该方法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一定时间后,对_____________进行计数,以得出总菌量的数据,若要得到大肠杆菌量的数据,应该在配制培养基时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试剂。

7.为调查某地土质状况,科研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培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尿素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____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2)为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配制____的培养基以达到选择的作用。

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CO2作为碳源,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由此推测分解尿素的细菌是___(填“自养”或“异养”)型生物。

配制好的培养基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在装入待灭菌物品时,不要摆得太挤,以免____。

(3)对不同深度土壤取样统计菌落数目时,一般采用____方法接种,接种后需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____。

对分离得到的分解尿素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需加入____,如果pH____,指示剂将变红,可以初步鉴定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8.研究发现,牛的瘤胃中含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这些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分解秸秆等废弃物。

某科研小组按以下实验流程分离获取了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1)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是________。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2)步骤A是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此步骤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的某个同学将瘤胃菌种提取液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种,原因是_________。

(4)按照修正后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如图)。

图中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__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

(5)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该目的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4个平板上均接种0.1ml样品溶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通过计算得知原样品溶液中每毫升含有目的菌1.75×108个,则稀释倍数是________________。

9.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

(1)化合物A为“目的菌”生长提供_____。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

筛选该目的菌所用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划分属于_____。

(2)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则应在灭菌之_____(填“前”或“后”)调节。

(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4)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可用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

(5)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化合物A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察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____。

10.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存在于微生物中的可水解纤维素的酶,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也可作为洗涤剂的有效成分。

某科研小组进行了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的分离、鉴定、提纯产物等研究。

已知七叶灵能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其水解产物七叶苷原能和Fe3+作用呈现棕黑色。

请回答:

(1)为筛选出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应到_____________环境中取样,取样后要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培养后要初步分离鉴定出目的菌株,请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接种针挑取棕黑色的菌落用_____________法进一步纯化,进而筛选出高产菌株。

(4)将高产菌株扩大培养,获得发酵液,用___________法去除发酵液中分子量小的杂质,再用_________法进一步纯化,最终获得纯度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

(5)生产中为降低成本,β-葡萄糖苷酶最好采用________法固定,以便重复使用。

11.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我们每天产生的塑料垃圾是惊人的,怎样处理塑料垃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分解聚乙烯(塑料的成分)的微生物:

聚乙烯分解菌,它能分泌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从中获取能量。

(1)聚乙烯分解菌与目前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筛选聚乙烯分解菌过程中,应选择含___________丰富的垃圾场土壤,制作培养基时,应将___________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___________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3)在制备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需先调节培养基的pH,再灭菌倒平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倒平板时的温度一般是5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所选土壤样品中聚乙烯分解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___________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的能力,需要先将该分离出来,常用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离聚乙烯降解酶的基本过程:

样品加入后进行洗脱,而后收集聚乙烯降解酶。

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和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何有效分解尿素就成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课题组成员欲从土壤中筛选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农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______________元素。

为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添加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要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种)。

分离实验的关键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对分离得到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可以用____________(选择/鉴别)培养基,即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越大,表明该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_______________。

三、非选择题

四、实验题

13.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农田等土壤中,某生物实验小组尝试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的酶是___________,为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配制培养基时应以___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因此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2)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___。

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然后将1mL样液稀释10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涂布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统计活菌数目,每隔一个“时间间隔”统计一次菌落数目,最后选取___________作为结果;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39、42和45。

据此可得出每毫升样液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菌数为___________个。

14.某研究小组欲对比人手上不同部位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工作:

配置培养基(成分:

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制作无菌平板。

②采样:

分别用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手掌、手指、手背3个部位,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

③检测: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将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ml待检样液接种于无菌平板;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是_________。

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__________—倒平板。

(2)若培养得到的菌落数目偏多,难以统计,应在第3步增加___________步骤。

(3)某同学在统计某一实验组的3个平板菌落时,发现一个平板所得数据和另外两个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

为了检验该组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是因为人手上有很多细菌,因此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通常用75%的酒精对手进行消毒,而不用95%的酒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土壤盐碱化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某研究小组从盐碱地某种农作物的根际土壤采样,筛选鉴定出具有固氮及分泌IAA能力的多功能菌株,并对其盐碱耐受性进行了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分离纯化固氮菌所用的培养基配方(pH7.0~7.5)如表所示:

KH2PO4

MgSO4·7H2O

NaCl

CaCO3

甘露醇

CaCO4·2H2O

蒸馏水

0.2g

0.2g

0.2g

5.0g

10g

0.1g

1000mL

该培养基无氮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该培养基需要添加琼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将菌株接种于添加有

色氨酸的牛肉膏蛋白胨(LB)培养基中培养数天,测定菌株分泌的IAA量。

推测培养基中添加色氨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菌株的耐盐碱水平,需在______________不同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菌株,每组重复3次。

(4)对土壤样品______________后涂布平板,可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目。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16.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

试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______法或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而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______。

五、填空题

17.在异彩纷呈的生物世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

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微生物的整个培养过程,应注意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以防杂菌污染;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

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所需的培养基不同,培养细菌时对pH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

(2)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染料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该试剂能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_____,若添加了该试剂的培养基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则培养基上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土壤细菌能分解尿素,原因是其能合成________________。

可以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特征来鉴定土壤微生物的种类。

参考答案

1.物理选择淀粉实验目的是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所以以淀粉为唯一碳源计算溶化倒平板淀粉酶透明圈扩大高压蒸汽灭菌法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

①过程是梯度稀释,②过程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目的是筛选单菌落.从功能上看,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

(1)Ⅰ号培养基从物理状态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来看属于选择培养基,由于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所以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2)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3)分解淀粉的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淀粉酶的活性越强,所以要从中挑出透明圈大的菌落,再转移至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4)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一般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种类及作用;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蛋白胨鉴别培养基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培养1~2d黑色培养24h的菌落较大(或培养12h的菌落较小)对照组有其他细菌菌落,说明培养基制作不合格或无菌操作存在问题,需重做实验

【解析】

【分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蛋白胨可以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添加了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可以和伊红美蓝发生反应形成黑色菌落,从而鉴别大肠杆菌。

整个微生物培养的实验中需要防止其它杂菌的干扰,否则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详解】

(1)蛋白胨可以同时提供碳源和氮源,乳糖只能提供碳源,氯化钠只能提供无机盐;按功能分,EMB培养基可以通过伊红美蓝鉴别大肠杆菌的有无,属于鉴别培养基;

(2)为检测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一般常常使用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培养1~2d,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3)伊红美蓝和大肠杆菌反应产生黑色;

(4)培养时间越长,细菌的繁殖数量就越多,因此培养24h的菌落较大;

(5)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对照组有其他细菌菌落,说明培养基制作不合格或无菌操作存在问题,需重做实验。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菌落数目统计的可用性的判断,在菌落的计数实验中都要求很严格的无菌技术,以防止为实验数据的干扰。

因此空白对照组中生长出菌落就是无菌技术不合格的证明,则在实验组中的所有数据均存在明显的误差,因此该实验需要重做。

3.增加分解脂肪微生物的数量,保证能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脂肪液体培养基营养成分分布均匀,可以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稀释)涂布平板法单个的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菌落周围呈红色目标菌分解脂肪后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其中脂肪酸呈弱酸性使中性红变为红色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分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

分离培养微生物时,接种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一般多用于菌种的纯化,稀释涂布平板发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详解】

(1)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分解脂肪微生物的数量或浓度;需要制备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有点是营养成分分布均匀,可以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使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

(2)该实验目的是筛选快速分解脂肪的微生物,故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目的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培养皿需要倒置,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

(3)鉴别培养过程中,目标菌落能够使脂肪水解,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呈弱酸性,故菌落周围会呈现红色。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特定功能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学生要明确两种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方法的区别和应用情景,熟记实验操作中各个步骤的操作方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