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01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docx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

关于年鉴规范化与创新的思考

高扬波

年鉴的规范化与创新,是近年来年鉴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现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与同行探讨,请方家指教。

一、关于年鉴规范化

(一)对年鉴规范化的整体性认识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年鉴也不例外。

年鉴规范化即为年鉴编辑立规矩,使编出来的年鉴合于一定的标准。

年鉴规范应是每部年鉴都要遵守的总规范。

目前,全国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年鉴规范,各地在年鉴编纂上往往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

因此,笔者认为,对年鉴规范化问题的研究,应在一些根本和主要问题上统一认识,力求做到大“同”小“异”,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年鉴规范。

使每一部年鉴、每一系列年鉴和整个年鉴群体,都遵守全国统一的年鉴规范。

促进我国年鉴编纂工作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和完善。

有人简单地认为年鉴标准化、规范化,会影响年鉴的创新,制约年鉴个性的张扬和地方特色的显现。

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年鉴规范只是对年鉴的性质和总体编纂原则的规定,各年鉴完全可以在遵守年鉴规范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年鉴所辖领域、专业的具体情况,推衍引申出自己独有的框架、栏目,选题和文体等更是自由掌握的范围。

年鉴规范不涉及年鉴的具体内容,是不会影响年鉴品牌和风格的多样化发挥的。

还有人担心年鉴规范的制订会导致年鉴的僵化,阻碍年鉴的发展进步,其实这种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众所周知,法律的制定不会导致社会发展进步的僵化,因为法律有一定的弹性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修改,只要我们在年鉴规范的制订问题上保留一定的弹性并保持与时俱进,及时修改年鉴规范,年鉴规范就绝不会导致年鉴的僵化,也绝不会阻碍年鉴的发展进步。

(二)对年鉴定性的认识

讨论年鉴规范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应该进一步深化到对年鉴性质的认识上来。

目前,在年鉴出版界对年鉴是图书还是期刊的认识还不一致。

有的年鉴用中国标准书号出版,如《海口年鉴》、《惠州年鉴》、《三水年鉴》等;有的年鉴以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出版,如《河北年鉴》、《广东年鉴》、《北京年鉴》、《武汉年鉴》等。

这种现象是我国年鉴出版不规范的明显标志,对年鉴是图书还是期刊,应使用中国标准书号还是使用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亟需统一规范。

要解决年鉴的性质问题,需要结合有关规定详细分析。

国务院《出版条例》第3条规定:

出版物是指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

该条所指的图书,定义为:

主要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可以重印的非连续性出版物。

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期刊下定义为“凡是同一标题连续不断,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每期均有编号或注明日期的称为期刊。

”我国学者对期刊下的定义为:

期刊是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日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介质为载体的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分析以上关于图书和期刊的定义可知,年鉴作为不可重印的连续性出版物不应属于图书,它完全符合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国外的年鉴资料也多是作为期刊出版的。

笔者认为,我国权威的年鉴编纂业务指导部门应当明确认定年鉴为期刊,要求所有的年鉴编纂部门按照期刊的要求编纂年鉴。

 解决了年鉴的性质问题,年鉴应以中国标准书号出版还是以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出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02年1月4日关于中国标准书号规定中已明确,中国标准书号不适用连续出版物。

作为连续出版物的年鉴当然不应以中国标准书号出版,而应该用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出版。

为避免年鉴出版的混乱,对这一问题也应作出规范,使全国年鉴编纂部门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因此,把年鉴定性为期刊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不规范年鉴的性质必然会导致其他一系列的不规范问题的产生。

明确了年鉴为期刊后,就可以从期刊本质属性来规范年鉴编纂工作,从而使年鉴编辑工作从根本上有可依性。

(三)对年鉴编校规范化的认识

现在,国内综合年鉴多数由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编纂,地方志办公室内设年鉴编辑部或者一个机构两个牌子既是地方志办公室又是年鉴编辑部。

无论哪种形式,由于人手少,一般都没有专设组稿和校对岗,从组稿到编辑、校对甚至统稿都由编辑来干,工作量大不说,三种不同工种、不同要求的工作要同一个人做也很难做好,容易造成职责不清,编校质量差等弊端。

笔者认为,年鉴既然是期刊,应该根据期刊编辑工作规程对年鉴编辑工作、编辑业务进行规范,期刊编辑规程要求的“三级审稿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三校一读制度”等都应当执行,地方志办公室也好,年鉴编辑部也好,应该分设岗位,三种不同工作性质的岗位分开。

人手少没有关系,分工细些,可以一个人只负责专项工作,校对岗既校地方志稿又校年鉴稿,组稿岗既组志书稿又组年鉴稿,而编辑只负责编辑工作,还是能够规范的。

这样可以减轻编辑人员不同岗位的工作压力,提高年鉴编校质量。

二、年鉴的创新问题

(一)组稿方式、组稿渠道的创新

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从事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活动。

是一个获取创造成果的动态过程,其最终结果表现为首创出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事物。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一句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它用精练的语言向世人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已任的学说。

是指导社会实践,推动历史前进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就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实践为动力。

创新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我们找到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

年鉴创新也要打破原有陈旧的模式,走出一条新路,把年鉴办得更活、更好、更有吸引力。

在年鉴的组稿方式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以政府发文、部门送稿的唯一方式进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单一的组稿方式已日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由于多年来稿件来源单一,在年鉴编纂中形成了“千鉴一面”现象,年鉴编辑工作形成了习惯性思维,部门提供的稿件从内容到形式都陷入了僵化状态,信息质量下降,更有甚者,有些部门受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根本不重视年鉴供稿问题,提供的稿件质量很差,根本不包含年鉴所需的有效社会经济信息。

还有一些部门特别是新兴行业,尚不能有效纳入年鉴的组稿渠道。

如图书发行业、广告业、咨询业、家庭服务业、法律服务业等都已成为成熟行业甚至不乏朝阳行业,但很难入鉴立目。

这就需要年编纂者对年鉴的框架进行适时调整,改变组稿方式,拓宽组稿渠道,以适应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二)栏目设计的创新

在栏目设计创新方面,要体现出创新和特色,不能单纯从条目选题和写作中体现出来。

对年鉴来说,栏目设计创新能在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年鉴编辑方针、办刊宗旨及风格特色。

栏目设计上的相互因袭会从形式到内容都将特色和创造性湮没。

栏目设计没有特色的年鉴必然属于平庸的年鉴。

多年来,在地方年鉴编纂研究中,涉及最多的是如何突出地方特色问题,地方特色越浓,就越能让读者认可。

要把突出地方特色与年鉴栏目设计创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互相辉映。

《扬州年鉴》,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打破了旧的年鉴栏目设计格局,突出了地方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这给我的启示是,在把握了一个地方的乡土特色的前提下,应敢于冲破目前现有的栏目设计框架模式,搞好栏目设计创新这个重要问题。

各省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应把握自己的地方特色,使年鉴栏目设计体现出突出地方特色的要求、体现出创新。

另一方面,年鉴栏目设计创新还要求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度情况的变化,注意在保持年鉴栏目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栏目进行部分必要的调整,这也是年鉴编辑水平高下的集中体现。

年鉴栏目设置不能经常变动,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敏感地感受到新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及时地设计新的年鉴栏目反映这些新事物。

1.增设系统知识栏目。

如:

地方综合年鉴可以设计一个包含系统的地方乡土知识的栏目,对地方历史沿革、自然概况、民风民俗、方言、掌故、历史名人、地名系统、地方之最等等方面进行记载。

美国的《世界年鉴》中的“美国地理”栏目就是一个这样的栏目,其内容涉及了数百个信息点,包括各州来历、起源、得名由来,建州时间、首府、加入联邦时间、州面积、海岸线长度等,还设计了按州分别统计的“之最”,即各州最高最低点、最大最小的公园、最大的瀑布等等(每卷介绍一个州,用连载的形式);这个知识体系设计精巧,查全率高。

我国年鉴应该借鉴国外这类的好经验、好作法。

2.增设社会调查栏目。

对一些年度专题调查还可以添置一些数据,增加信息量,但调查不能写成报告式,而应为事实的条目式。

还有一些数据可以用表格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增设年度热点栏目。

年鉴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设置年度热点栏目(包括负面问题子目)。

如重大案件审理判决情况,重大伤亡事故或责任事故情况,失业情况,环境污染情况等等。

回避记述客观存在的负面问题是不明智的,增设年度负面问题子目一方面是年鉴全面记述事物的要求,是年鉴编纂者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这些负面问题的记述更能体现年鉴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更能发挥年鉴的儆戒作用。

至于年度热点栏目,如增设也能更好地体现年鉴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精神,为年鉴资料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4.版式设计要活泼。

目前我国年鉴版式的特点一般是庄重、平衡、密集、规范,这与期刊或活泼或单一的风格大不相同。

笔者认为年鉴在版式上的创新可以用醒目的艺术特点体现出来。

醒目是为了查检方便、快捷,年鉴除了用多种检索手段来达到查检方便的目的外,在版式上可以采用各种使之清晰、醒目的设计技巧。

让年鉴使用更方便,也符合“一切为了读者”的指导思想。

醒目的方式有:

隔页、栏线、范式化排列、要点提示加色、信息点加色、列表加色、标题加色、标号加色等等。

这比目前年鉴将标题、标号取消,大段大块的文字堆砌在一起,一片黑字找不到信息点要好的多。

有人总以为政府刊物不能太花,为什么政府的期刊就不能活泼,非得板着脸呢!

政府行使行政权力代表公权应当严肃认真可以理解,但没有必要所有的地方都要一脸严肃,书说到底也是以用为目的,年鉴的权威性体现在资料的真实性、严肃性上,而不在版式上。

再者,年鉴是现代期刊,也要与社会同步发展,应符合当代多彩社会的特征。

5.拓宽组稿渠道。

传统的组稿渠道因由各政府部门供稿,组上来的稿件反应政府部门政绩和荣誉的内容太多,反应存在负面问题的内容太少,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的信息太少,反映已占国民产值重要地位的个体私营经济的信息太少。

还有一些新兴行业,由于组稿渠道限制无法或难以反映,从而导致年鉴信息在反映上不全面和不完整。

年鉴要与时俱进,就要开拓年鉴稿源多元化渠道。

应在坚持传统主渠道公告的同时,加强与掌握大量社会经济信息的行业协会和商业公会等机构的合作,落实有关撰稿人,拓宽组稿渠道。

同时,向社会广泛征稿和向特约专家、学者、资深记者约稿也是新的组稿途径。

这样可以扩大年鉴的知名度和影响,还可以发现新撰稿人才。

向专家、学者约稿,还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学识,对一些行业动态进行年度述评,具有权威性、方向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

这样还能更好地突出自己地方特色,是提高年鉴品味和品牌的有效途径。

现已有年鉴编辑提出向社会征集上年度10大新闻、10大热点、10大人物、10大焦点等,通过这些约稿来丰富年鉴的内容,增加年鉴的社会关注度和读者看点,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也符合年鉴创新的要求。

经过广大年鉴编辑的勤奋努力,年鉴内容、体例、形式基本上已经形成且较成熟,但什么事物的发展都要不断改进完善,也就是需要不断创新,年鉴当然也不例外。

理论的进步和丰富,必然会带动年鉴编辑质量的提高,也是年鉴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9年9月3日

(作者系:

武汉市东西湖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