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27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最新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新题型教师版+学生版直接可打印全国通用解析版

最新2019届高考语文质量检测试题(48)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孤儿

邓元琼

我是天下最自由的孩子。

小时候,除了上学,就是每家轮着去吃饭。

谁敢对我不好,他家就遭报应,不是新衣服突然冒个洞,就是他家的菜莫名其妙地消失。

我能不知不觉拿走任何一家的东西。

我知道哪家桃最甜,哪家桔最酸,哪家鸭子下绿蛋……

十岁那年的春天,队里来了一男一女。

队长说,大家注意,这是当年的小地主陈友文,和他老婆从英国回来,曾在省城做大学教授。

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

我问了所有的小孩,有的说,男的是牛神,女的是蛇神。

有的说可能白天是人,晚上就是鬼和神。

我也觉得他们有问题,首先皮肤比一般人白,走路的样子也不一般,特别是那女人,只有神仙和妖怪才会那么好看。

晚上,我带上水枪,钻进了他们床底下,想着等他们变牛或变蛇时,就给他们喷水,看他们还变不变。

他们用野菜拌稀粥后,就在那慢条斯理地咽,我等得不耐烦,就撕扯他们的毯子。

饭后,他们举着昏暗的煤油灯,来到另一个屋里,我轻轻跟上。

他们神神秘秘地下了地窖,我毛发就竖了起来:

快变了!

突然一阵颤抖,水枪也掉了,先听到一阵哗啦哗啦的声音,然后就静下来。

我悄悄来到地窖口,我的妈呀,地窖里全是书!

他们就坐在煤油灯下看着,那神情很专注。

我突然激动起来,偷!

不,是拿!

半夜里我抱走了一摞书。

看完后,我就悄悄还回去。

当然,弄脏了些,没办法,又换另外的看。

过了段时间,我还发现了儿童故事书,有一本《安徒生童话》,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我好喜欢。

早上,看他们静静地去放牛,天黑时,静静地带着野菜回家,好像什么都没发生,我想特务真笨。

有一天,那个女特务晕倒在男特务的背上,我听一个妇女在说:

“造孽啊,饭都没得吃,都快饿死了。

”我就突然一阵心酸,眼泪涌了出来。

那一刻,我很惊奇,自己居然会哭,好像从前从来没有流过泪。

不能让他们饿死。

我才想起,已经好久没偷过东西了。

晚上去了一趟队长家的鸡窝,还真有两个蛋。

换书时,偷偷地放到他们灶上。

我常常到小河去,捉了鱼,悄悄放在他们盆子里,有时也顺便拿集体种的一些菜和嫩玉米红苕之类的给他们。

秋天的时候,我的小床上,烂席换成了一床线毯,还有两套改小了的旧衣服。

我的泪又出来了,我知道那线毯就是我撕过的那床。

那个冬天好暖和。

春节的时候,我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没有谁替我高兴。

我把奖状名字抹去,悄悄地放他们桌上。

也不知为什么要那么做。

像往常一样我抱着书翻窗而去,却被两个人影堵在窗下:

“孩子,不要跑了。

”女特务声音很温柔,“走,到屋里去说话。

”我发现桌上放着一碗回锅肉,还有三大碗蒸饭,口水就不停往下咽,男特务声音有些沙哑:

“今晚我们专门请你吃饭,因为我们明天就要走了。

我们平反了,也就是说,我们不是特务了。

”回锅肉就堵在我的咽喉里,下不去,上不来,任眼泪往下淌。

我多么希望他们永远在这里当特务。

女人给我擦干眼泪,它又流下来了。

女人也哭了,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

“孩子,我们——从来——没想——过,在这——里救我们——命的是一个这么小的——孤——儿……”

他们走的时候,送了我一地窖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是天下最自由的孩子”,不仅为下文中“我”的许多“出格”行为作铺垫,还暗扣标题“孤儿”。

B.小说写小朋友们对春天来的一男一女的推测以及“我”对他们的感觉,是为了印证队长的话:

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女“特务”晕倒后,一个妇女说“造孽啊,饭都没得吃”体现了普通人的善良。

D.从“我”与素不相识的一对“特务”之间的故事,能看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小说三次写到了“我”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他们走的时候,送了我一地窖书”结尾有怎样的用意?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1.B2.①第一次是因为人的恻隐之心的自然流露;②第二次是因为被人关怀的感动与知错后的愧疚;③第三次是因为即将分离的眷念与不舍。

这样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不断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3.①(情节上)与前面写他们的到来和“我”偷书”的情节相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②(人物上)烘托人物精神世界的富足,表现人物的美德,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主旨上)表现了他们对“我”的期盼,对知识、精神生活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开头,BD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为了印证队长的话:

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错,应是反映小朋友们的幼稚无知,也为后面“我”对他们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要掉分析文章的细节的作用的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分析表现人物的心理,然后分析各自的作用,最后总体分析作用,从内容看,第一次是因为人的恻隐之心的自然流露。

第二次是因为被人关怀的感动与知错后的愧疚。

第三次是因为即将分离的眷念与不舍。

作用从情节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内容观看,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结尾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以“他们走的时候,送了我一地窖书”结尾有怎样的用意,注意从结构、形象和主旨的角度作答,从结构看与前面写他们的到来和“我”偷书”的情节相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表现人物的美德,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旨的角度看,表现了他们对“我”的期盼,对知识、精神生活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点睛:

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

加上“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不仅使古村落因过度开发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浙江省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值得各地借鉴。

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个村落之一。

新叶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在保护过程中,积极采取“规划新区,保护老区,有序过渡,和谐共生”的办法,来降低老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

(摘编自2016年6月28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

大量古村落因人去屋空而破败甚至消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现代人在享受幸福生活时如果丧失了“文化之根”,这种幸福只能是不完整的,因此,国家肩负着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的责任。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保护、振兴古村落自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一个古村落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关键在于这个村落要能够人丁兴旺,只有有了足够的人气才能让古村落有生气。

一些列入了保护名录的古村落,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能够吸引到一些旅游资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江南地区的乌镇、周庄等古镇。

但是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这些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客流,而一些新造的旅游景点也不足以体现传统文化。

因此,保护古村落,更重要的是要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说得具体点,就是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摘编自2017年12月11日《澎湃新闻》)

材料三: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布了4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4153个传统村落。

然而,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一个县被收录的古村落不足2处。

据调查统计,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

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相当于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

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已只有约200万个。

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公益组织的力量似乎分外薄弱。

2014年11月,汤敏辞去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在深圳发起成立“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着手建立“全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联盟”,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汤敏认为,在“互联网+”语境下,利用扁平化与便捷快速的社群链接,既让社会创新走向多维立体生态,也能让“古村之友”聚合出巨大的价值增量。

“一个人干出100分,就只是100分,一万个人干出70分,那就是70万分。

”汤敏说,如今,古村落保护不缺政府的支持,也不缺商业的力量,缺的是公众参与,“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引导大众的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

而如今,互联网正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容易和可能。

【注】汤敏,北大研究生毕业,近年致力于保护古村落,推动乡贤文化建设。

(摘编自2018年1月2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摘编自中国高陵网)

4.下列关于“古村落保护”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古村落往往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之根。

B.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肩负的历史重任。

C.古村落保护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要让古村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D.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是当前应对古村落急剧消失现状的根本之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大量同质化、低水平重复“造街”的做法,违背古村落保护初衷,属于过度开发,难以对古村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B.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坚持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因而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

C.古村落破败消失与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无关系,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

D.“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等网络组织的成立,使得“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

E.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数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这说明我们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

6.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村落。

【答案】4.D5.AE

6.①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②增强古村自身文化吸引力,保证客流量与住留人口;③利用“互联网+公益”创新保护形式,壮大公益力量;④引导大众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⑤健全和完善古村落保护相关制度,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D项,“根本之举”说法不正确。

原文说“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而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数量都属于“教火式的奔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古村落急剧消失的问题。

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

B项,强加因果,“因而”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材料中以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谈的是对古村落应如何保护和开发的问题,并不是说新叶村因为被保护和开发了才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

C项“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说法过于绝对,不正确。

虽然材料中提到“城市的扩张,不少。

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消失的结论。

D项,无中生有,“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原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中只提到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并没有提到成为“主要途径”。

故选A、E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

材料一列举了浙江省新叶村的成功例子,由这个村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可概括出要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材料二说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周庄等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没有文化吸引力,不能吸引到足够的客流,提出更重要的是要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的建议,根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增强古村落自身文化吸引力,吸引游客留住人口。

材料三指出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过古村消失的脚步,可见古村落保护还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相关制度。

材料三还提出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据此可总结出利用“互联网+公益”的形式,引导大众文化自觉等。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

祖守斌,事太祖为龙捷指挥使。

父全美,事太宗为殿前指挥使。

崇勋以父任为东西班承旨,事真宗于东宫。

帝尝曰:

“闻若嗜学,吾授若书。

”崇勋自是稍通兵法及前代兴废之事。

真宗即位,迁左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

雷有终讨王均,崇勋承受公事,以奏捷擢内殿崇班。

累迁西上阁门使、群牧都监,改副使,以左卫大将军、恩州刺史为枢密都承旨,寻提举枢密诸房、通进银台司事。

真宗久不豫,寇准罢。

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复相准。

尝以谋访崇勋,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

翌日,诛怀政,擢崇勋邓州观察使,不拜,乃以内客省使领桂州观察使,复兼群牧使。

初,群牧置使皆以文臣领之,崇勋曰:

“马者战备,虽无事,可去邪?

”崇勋性贪鄙,久任军职。

在藩镇日,尝役兵工作木偶戏人,涂以丹白,舟载鬻于京师。

当真宗时,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仁宗即位,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陈州,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知定州,历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使,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

宫中火,为修葺副使。

又历镇南、定武军、山南东道节度使。

章献与仁宗言,先帝最称崇勋质信,可任大事,乃进枢密使。

百官诣洪福院上章懿册,退而立班奉慰,宰相张士逊过崇勋园饮,日中期不至。

御史中丞范讽劾奏,与士逊俱罢,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判许州。

翌日,改陈州。

景祐初,怀政家人讼冤,遂罢同平章事,知寿州,徙亳州,复知陈州。

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坐其子宗诲纳赇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改太子太保,卒。

赠太尉,谥恭密,寻改谥恭毅。

(选自《宋史·杨崇勋传》,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B.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C.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D.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在东而得名;又因是国储所居,名曰储宫,后代指太子。

B.藩镇,唐中期以后设立的保国卫边的军镇,“藩”意为保卫,“镇”指军镇,长官为节度使。

C.仁宗,宋朝皇帝赵祯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官员以怎样的官职和待遇退休,与其功绩及皇帝对他的恩宠度有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崇勋非常喜爱学习。

他因嗜学很有名气,连皇帝都知道,皇帝因此亲自送书给他,他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以及前代兴衰之事。

B.杨崇勋仕途比较顺畅。

最初以恩荫入仕,一生历仕三朝,或在地方,或在朝廷,偶尔被降职,去世后还被赠太尉之职,获得谥号。

C.杨崇勋很受真宗信任。

真宗刚即位,就升他担任寄班祗候;真宗曾称赞他质朴诚实,可以担任大事,后来又提升他担任枢密使。

D.杨崇勋有贪鄙的一面。

他长时间在藩镇任职,曾役使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涂上红白之色,然后用船只运到京城贩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

(2)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答案】7.D8.C9.C

10.⑴杨崇勋把政变的阴谋报告朝廷,丁谓得到他的密报,连夜造访曹利用,共同商议揭发此事。

⑵杨崇勋每次奏对,总是肆意谈论朝廷内外大事,喜欢中伤别人,人们因此惧怕他。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朝廷”是“择将”的主语,不能做“渝盟”的宾语,故排除A项和C项;“老不任事”是年老不能担负重任,不能分开,排除B项。

句意:

契丹将要背叛盟约,朝廷选将到边境备战,杨崇勋请求前去,因此又复任同平章事、定州知州。

后来,因年老不能担负重任,调为成德军节度,又降为郑州知州。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仁宗”是庙号而非谥号。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C项,结合文本内容“仁宗即位,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陈州,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知定州,历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使,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分析可知,“提升他担任枢密使”的是宋仁宗。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辞”译为言词、词句(密报),“造”译为造访,“发”译为揭发。

(2)“对”译为奏对,“肆”译为肆意,“中外”译为内外。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

祖父杨守斌,事奉宋太祖,任龙捷指挥使。

父亲杨全美,事奉宋太宗,任殿前指挥使。

杨崇勋因父亲的荫庇,任东西班承旨,在东宫事奉真宗。

皇帝曾对他说:

“听说你很好学,我送你书籍。

”杨崇勋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及前代兴衰之事。

宋真宗即位后,他升任寄班祗候。

雷有终征讨王均时,杨崇勋在他手下做事,因为作战获胜,他被提升为内殿崇班。

积官升任西上阁门使、通进银台司事等职。

宋真宗长时间患病,寇准被罢相。

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划要立皇帝为太上皇,而传位给太子,再用寇准为宰相。

他曾拿这个计划咨询杨崇勋,杨崇勋把政变的阴谋报告朝廷,丁谓得到他的密报,连夜造访曹利用,共同商议揭发此事。

第二天,处死周怀政,升杨崇勋为邓州观察使,杨崇勋推辞不受,于是以内客省使身份兼任桂州观察使,仍兼群牧使。

当初,群牧使都由文臣兼任,杨崇勋说:

“马是用来备战的,虽太平无事,怎能抛弃呢?

”杨崇勋生性贪婪而浅陋,久任军队职务。

他驻守藩镇时,曾派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再涂上色彩,用船运到京城贩卖。

当宋真宗时,杨崇勋每次奏对,总是肆意谈论朝廷内外大事,喜欢中伤别人,人们因此惧怕他。

宋仁宗即位后,杨崇勋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身份任陈州知州,并被授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定州知州等职。

宫中失火后,又任修葺副使。

章献太后对仁宗说,先帝最称赏杨崇勋的质朴和诚实,他可担任大事。

于是升他为枢密使。

文武百官前往洪福院呈上章懿皇后的贺册,然后退下排队接受慰勉,当天宰相张士逊到杨崇勋的花园饮酒,到中午没有按时到洪福院。

御史中丞范讽上奏弹劾,杨崇勋因此与张士逊都被罢职,他改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身份离京出任许州知州。

第二天,改任陈州知州。

景祐初,因周怀政的家人上诉冤情,杨崇勋又被免去同平章事的头衔,改任寿州知州,后调任亳州知州,最后又任陈州知州。

契丹将要背叛盟约,朝廷选将到边境备战,杨崇勋请求前去,因此又复任同平章事、定州知州。

后来,因年老不能担负重任,调为成德军节度,又降为郑州知州。

因受儿子杨宗诲受贿枉法的牵连,以左卫上将军职位退休,改封太子太保。

不久去世,追赠太尉,谥为“恭密”,不久又改谥为“恭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

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

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