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453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docx

苏科版物理教案六七全章汇编

课题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主备人

张瑞清

备课时间

2012-2-8

持有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5、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量筒(量杯)的使用;

2、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授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

预习练习

第1教时(总第教时)

教学过程

个案

 一、复习引入新课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

表达式如何?

水的密度是多少?

可以多设计几个有关密度单位物理意义的练习

出示一枚螺母,

引入:

怎样才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二、活动6.5:

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有没有直接测密度的仪器?

怎样才能测出螺母的密度?

也就是说依据什么原理?

师述;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4、怎样测金属螺母质量和体积?

先出示形状规则的金属块,问学生怎样测量体积?

过渡: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又如何测量呢?

三、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

为什么这样?

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

五、例题分析

出示书上13页例题

先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板书解题规范

已知:

ρ=0.92×103kg/m3,V=5L=5×10-3m3

求:

m

解:

∵ρ=m/V

∴m=ρV=0.92×103kg/m3×5×10-3m3=4.6kg

答:

该瓶油的质量是4.6kg。

练习:

物理补充习题7页3、4题

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1、课本14页1、3题书面作业

2、自制量筒

 

设计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鉴别物质-——测金属螺母的密度

1、实验原理:

ρ=m/V

2、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量杯)

3、实验步骤:

二、例题:

已知:

ρ=0.92×103kg/m3,V=5L=5×10-3m3

求:

m

解:

∵ρ=m/V

∴m=ρV=0.92×103kg/m3×5×10-3m3=4.6kg

答:

该瓶油的质量是4.6kg。

教后记

课题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主备人

张瑞清

备课时间

2012-2-8

持有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教学重难点

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授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

预习练习

第1教时(总第教时)

教学过程

个案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你能区别下列物质吗?

并出示:

(1)铜块与铝块

(2)水与酒精(3)酒精与玻璃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

密度、比热、状态、颜色、气味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过渡问题:

除密度、比热、状态、颜色、气味外,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呢?

一、演示活动:

(1)墙上挂飞镖盘,请一位同学用飞镖射中飞镖盘,看到飞镖头部进入盘中。

(2)老师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图片,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痕迹。

感受活动:

学生用铅笔尖在泡沫板上刻一幅最拿手的图画。

提出问题:

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

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PowerPoint:

一、物质的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过渡问题:

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那么下列物质的硬度谁大谁小呢?

你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吗?

二、探究活动:

比较物质的硬度

[器材]:

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等。

[探究目的]:

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猜想]:

根据你的预测,将这些物质硬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1)

(2)(3)(4)(5)

[设计实验]:

(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

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刻画,若被刻画物上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画的硬度大;若被刻画物上不能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物的硬度小。

(2)比较的物质种类多,刻画的次数多,较为繁杂,费时较长,学生思考、交流得出一种较为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选择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为比较基准点(如玻璃)用它在其他物质表面上进行刻画,将其他六种物质分为两大类:

硬度大的(如铁钉、钢锯条)、硬度小的(如塑料尺、铅笔心、铜钥匙、粉笔)

②在硬度大的一类,采用上述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

③在硬度小的一类,采用同样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

[实验结论]:

这些物质按硬度大小的排序是:

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心、粉笔

(Powerpoint:

硬度大小排列顺序:

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心、粉笔)

过渡问题:

想一想,物质还有其他属性吗?

三、探究活动二:

物质的其他属性

①物质的透明度[器材]:

玻璃板、塑料板、木板

②物质的导电性[器材]:

电池(组)、灯泡(附有灯座)、导线(3根)、铜条、铁条、木条

③物质的导热性[器材]:

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

④物质的弹性、塑性[器材]:

弹簧、橡皮筋、橡皮泥

⑤物质的磁性[器材]:

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安排五大组分组实验,每大组进行一个实验探究,且五组同时进行实验,每组经过实验、交流得出结论后,再请每大组中的某一小组展示给全体学生,不能展示的留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经过学生的实验、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得出:

二、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

状态、硬度和比热、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

(PowerPoint:

二、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

状态、硬度和比热、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

过渡问题:

物质的物理属性多种多样,我们学过有什么应用呢?

四、方法及应用:

对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无数物体,如果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加以分类、研究,是研究问题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科学家与发明家常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例证:

1、爱迪生发明与改进白炽灯灯丝,灯丝材料特点是熔点高。

2、南京长江二桥为斜拉索桥,桥面由钢索拉紧,钢索拉紧时很坚韧。

3、许多路面铺成混凝土路面,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抗压能力强。

(PowerPoint:

三、按物质物理属性分类、研究问题比较简单。

灯丝:

熔点高;钢索:

很坚韧;混凝土:

抗压能力强)

(三)、小结

将玻璃、水晶、铁、牛奶、水银、白酒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两类,并按照

分类方式1(示例)填空

分类方法:

按是否透明来分类

透明

不透明

玻璃、水晶、白酒

铁、牛奶、水银

分类方式2(请填空)

分类方法:

按来分类

铁、水晶、玻璃

水银、牛奶、白酒

 

分类方式3(请填空)

分类方法:

按来分类

 

 

设计

 

教后记

课题

7.1走进分子世界

主备人

高力

备课时间

2012-2-12

持有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从微观分子运动的角度定性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授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

预习练习

1、我们用钢笔写字,时间久了,要清洗一下,回忆一下,清洗后清水还清吗?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2、做一做。

将饭盒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饭盒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饭盒,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猜想一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起饭盒后仔细观察它的下表面,再猜想。

 

3、人们喜爱鲜花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

春天的兰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腊梅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到沁人心脾的芳香呢?

第1教时(总第教时)

教学过程

个案

一、活动:

观察实验现象

1)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上一笔,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

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然

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

通过观察,你认为以下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能解释上述现象。

模型1: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能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

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结论:

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__。

科学家把称为分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二、活动:

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

1)将红墨水滴在水中,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2)放学回家闻到厨房传来的饭菜香味.

3)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并且闻到了樟脑丸的味道。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活动:

收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

猜一猜: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

想一想: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思考:

事实上,为什么一般的物体都很难压缩呢?

如铁块。

结论:

分子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一读”“生活&物理&社会”

①如何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②纳米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③你所了解的纳米材料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

3.水分子很小,其直径大约为()

A.4×10-12mB.4×10-9mC.2×10-20mD.4×10-10m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家把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称为离子

B.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9m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它时刻在保持静止

D.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排斥力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

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D、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6.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无空隙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7.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8.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

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很热闹

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飞舞

9.如图7-2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当抽去玻璃版后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表明()

A.分子间有一定的质量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设计

 

教后记

课题

7.2静电现象

主备人

高力

备课时间

2012-2-12

持有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教学重难点

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授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

预习练习

1、分子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模型:

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_;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中;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3、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

还可不可以再分?

4、分子是由构成的。

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

5、原子还可以再分么?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开始的。

第1教时(总第教时)

教学过程

个案

一、摩擦起电

活动:

用自带的塑料纸摩擦塑料尺,或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去吸引碎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

自主学习P28: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________

二、两种电荷

思考: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

活动:

a、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b、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c、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猜想:

对摩擦起电的电荷种类有什么看法?

规定: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_

大量实验表明:

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

_____和_______

同种电荷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

三、原子构成初步及静电现象解释

思考:

通过摩擦起电,你对原子结构有什么看法?

原子是不可分的么?

自主学习P30,完成以下题目:

1、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它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呢?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4、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应用和危害?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电荷和_______电荷.

2、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也是有的。

3、原子是由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电,通常情况下,它们所带的电荷数是,因此原子是呈的。

4、分子由构成。

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就是一种,水分子是由

和构成的。

5、当用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的时候,已知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强,在它们相互摩擦的时候,橡胶棒因电子而带电,毛皮因电子而带电。

★6、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A吸引B,A排斥C,C吸引D,若D带负电,那么B将带___电.

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都带上了异种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

8、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用干净的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能竖起且一根一根分开

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

D.一阵风吹过后,墙角堆了一些灰尘

9、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

★10、关于物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科学家发现物质是连续的不可分的

B.科学家发现物质可分的,且不管怎么分,它们能保持物质原有的化学性质

C.科学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但只要一分裂,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D.科学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但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11、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设计

 

教后记

课题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主备人

高力

备课时间

2012-2-12

持有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

3、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对粒子世界的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难点

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

授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

预习练习

1、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是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是电荷。

4、原子的结构又是什么呢?

电子与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

原子核是否可分?

第1教时(总第教时)

教学过程

个案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自主学习P31,完成一下题目:

1、1911年,物理学家__________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核式结构模型类似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模型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比:

1、原子直径约10-10m,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如果把一个原子发大为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馆,而原子核也不过象这个巨型体育馆中央的一个灯泡,而电子只不过象一粒沙子在绕原子核以近似光速运转。

2、原子核虽然很小,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二、百年来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

年代

科学家

发现成果

1897

汤姆生

1919

卢瑟福

1932

查德威克

1961

盖尔曼

自主学习P31和P32回答: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2、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

3、质子和中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三、自主学习:

生活&物理&社会

1、________________是探索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

2、高能物理中的能量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

 

1、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具有的。

2、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988年我国在北京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

对撞机的能量用_________来表示,

3、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是可分的。

4、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人们把这种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模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C、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原子是由核子和中子组成的

6、关于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7、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

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中子组成

C、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D、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

8、有四种物质:

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

★9、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汤姆逊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   B、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摩擦起电          D、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10、电子、中子和质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A、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B、电子带负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不带电

C、电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负电D、电子带负电,中子和质子均带正电

设计

 

教后记

课题

7.4宇宙探秘

主备人

高力

备课时间

2012-2-16

持有人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在载人航天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体现我国综合国力及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授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

预习练习

1、什么是光年?

光年是什么的单位?

1光年=米。

2、自学看书:

(1)古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2)了解银河系和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3)知道宇宙是从何而来

3、对于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你都知道些什么?

第1教时(总第教时)

教学过程

个案

  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由及。

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自主学习:

1、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以地球为中的“地心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