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66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生物八下专题训练Word版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

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

“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这都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D错误。

4.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与环境无关B.生物的性状遗传实质是亲代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C.性状相同的两个生物体,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D.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可控制生物的多个性状

【答案】A。

【解析】A、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的,A错误B、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B正确C、生物的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有AA和Aa.C正确D、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多个基因可控制生物的多个性状。

5.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现有三组交配组合,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类型及比例

丙(黑色)×

乙(黑色)

3(黑色):

1(黄色)

甲(黄色)×

1(黑色):

丁(黑色)

全为黑色

A.根据交配组合①或③可判断黑色是显性性状

B.表中甲、乙、丙、丁的基因组成依次是BB、Bb,Bb、bb

C.第①组交配组合产生的黑色子代中,基因纯合的个体占

D.第②组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基因纯合的个体占

【解析】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从表中所示遗传结果,亲代都是黑色×

黑色,而后代中出现了黄色的个体,说明黄色是隐性性,黑色是显性性状。

所以由交配组合①可判断黑色是显性性状。

根据“凭空消失”,消失的是隐性性状,所以由交配组合③可判断黑色是显性性状。

B、通常大写字母是显性基因,小写字母是隐性基因。

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基因B、b控制)。

因此根据上述表中的交配组合可知甲(黄色)的基因组成是bb。

交配组合③甲(黄色)×

丁(黑色)产生的子代全为黑色。

甲(黄色)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给子代的一定是b,因此表明子代黑色的基因组成是Bb.亲代丁的基因是BB;

交配组合①的遗传图解:

可见丙与乙的基因是Bb,B错误;

C、据交配组合①的遗传图解可见:

第①组交配组合产生的黑色子代中,基因纯合的个体占⅓,C错误;

D、第②组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1(黑色Bb):

1(黄色bb),可见基因纯合的概率是½

,D错误。

6.西瓜果肉的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

若将纯种红果肉西瓜的花粉传授到纯种黄果肉西瓜的柱头上,则当年黄果肉西瓜藤上所结的果实,其果肉的基因组成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B )

A.RrrrB.rrRrC.RRrrD.RRRr

【解析】西瓜果肉的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若将红果肉西瓜(RR)的花粉传授到黄果肉西瓜(rr)的柱头上,则当年黄果肉西瓜藤上所结的果实,其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子房壁不是由受精卵发育的,因此它的基因组成和亲本一样仍然是rr,种子中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受精卵一个基因来自红果肉西瓜R,另一个基因来自黄果肉西瓜r,因此其基因组成分别是Rr。

7.(2019•日照)为了探究有耳垂和无耳垂到底是怎么遗传的,同学们利用假期分组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表(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父母的耳垂情况

家庭数

有耳垂孩子个数

无耳垂孩子个数

第一组

都有耳垂

110

128

30

第二组

一方有耳垂,另一方无耳垂

55

42

29

第三组

都无耳垂

5

8

A.第一组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B.第三组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

C.根据第一组可以判断出无耳垂是隐性性状D.第二组中有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

【解析】A、根据第一组数据可知,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无耳垂,无耳垂一定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如果第一组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1:

根据遗传图解,则理论上子代有耳垂:

无耳垂=3:

1,而实际有耳垂128:

30>3:

1,所以第一组家庭中控制有无耳垂的父母基因:

Aa×

Aa、Aa×

AA或AA×

AA三种情况均有可能,A错误;

B、根据解答可知:

有耳垂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第三组的父母都是无耳垂,因此均由隐性基因aa控制,B正确;

C、根据第一组数据可知,在耳垂的有无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第一组调查的家庭子代出现了他的父母没有的性状,说明无耳垂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那么有耳垂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C正确;

D、第二组调查家庭中一方有耳垂,另一方无耳垂,则控制无耳垂的基因一定是aa,控制有耳垂的基因可能是AA或Aa,子代控制有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一定是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比如父亲的基因为Aa,母亲的基因为aa,如图2所示:

再如父亲的基因如果为AA,母亲的基因为aa,如图3所示:

因此,第二组中有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D正确。

8.(2019•辽阳)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肤色表现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孩子,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基因组成和概率分别是( D )

A.Aa、25%B.aa、12.5%C.Aa、12.5%D.aa、25%

答案】D。

【解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由上图可以看出亲代都正常而子代出现了白化病,因此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

如果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白化病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中看出,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为25%。

9.(2019•泰安)如图是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图中形态差别较大的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B.正常情况下,此人产生的精子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

C.此人所生后代是男孩的几率是50%

D.此人的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自父方或母方

【解析】AB、分析图示可知:

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一条大、一条小,为XY染色体,因此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

AB正确;

C、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C正确;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D错误。

10.下列关于人的性别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B.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故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C.一对夫妇生了3个男孩,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机会为0

D.生男生女的责任完全在男性,因为男性产生的精子有含X和含Y两种类型

【答案】C。

【解析】A、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A正确;

B、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均等的,B正确;

C、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是50%,所以,一对夫妇生了3个男孩,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机会为50%,C错误;

D、从性染色体的来源看,是生男还是生女,主要决定于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染色体是X还是Y.是X就是女儿,是Y就是儿子,D正确。

11.(2019•辽阳)下列有关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男性的每一个体细胞都只含有X、Y两条染色体

B.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C.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D.自然状态下,世界各国新生儿男女比例接近1:

1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

A、男性的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可表示为22对+XY,A错误;

B、人的性别是在受精卵时形成的,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发育成男孩XY,B正确;

C、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各占50%,C正确;

D、男性产生X型和Y型两种精子,且比例是1:

1,女性只产生一种X型卵细胞,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

所以,自然状态下,世界各国新生儿男女比例接近1:

1,D正确。

12.如果没有生物的变异,就没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没有可遗传的变异,就不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一项是( C )

A.双胞胎兄弟中的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他的肤色较黑

B.同一块地,光照充足的小麦穗大粒饱产量高

C.某品种苹果在栽培过程中,出现了果实颜色异常并有条纹的变异个体

D.被猫咬断尾巴的小鼠生出有尾巴的小鼠

【解析】A、双胞胎兄弟中的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他的肤色较黑,这种变异是由于后天环境的不同引起的,不能遗传,属于不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同一块地,光照充足的小麦穗大粒饱产量高,双胞胎的姐妹胖瘦不同,这种变异是由于环境的不同引起的,不能遗传,属于不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某品种苹果在栽培过程中,出现了果实颜色异常并有条纹的变异个体,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被猫咬断尾巴的小鼠生出有尾巴的小鼠,这种变异是小鼠后天形成的,由环境改变引起的。

属于不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13.(2019•张家界)人类的直发和卷发是一对相对性状,下表是三个家庭遗传的情况。

父亲

母亲

子代

家庭1

直发

卷发

儿子卷发、女儿直发

家庭2

女儿卷发

家庭3

儿子直发、女儿卷发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据上表分析,直发和卷发这对相对性状中卷发是隐性性状

B.如果用A、a分别表示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家庭1子代中直发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C.如果家庭2再生育一个孩子,出现卷发男孩的可能性是

D.如果家庭3再生育一个直发孩子,与父母基因组成相同的可能性是

【解析】AD、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因此人类的直发与卷发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表中家庭3父母都直发,而出现了卷发的女儿,说明直发是显性性状,卷发是隐性性状。

如果家庭3再生育一个直发孩子,与父母基因组成相同的可能性是

,正确;

遗传图解:

B、如果用A、a分别表示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父亲Aa、母亲aa,家庭1子代中直发的基因组成是Aa,错误;

C、家庭2的父母都卷发,遗传图解如图:

家庭2的子代中出现卷发的可能性是100%,而是男孩的可能性是50%,是卷发男孩的可能性是100%×

50%=50%,正确;

14.(2019•广东)题图为某夫妻体细胞中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B.夫妻双方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

C.该夫妻的子女表现显性性状的概率为

D.该夫妻子女基因组成(基因型)有3种可能

【解析】A、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据图可见:

夫妻双方的基因是Aa,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显性性状,B正确;

C、父母控制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一个显性一个隐性。

假设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

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该夫妻的子女表现显性性状的概率为3/4,C错误;

D、从图解中可以看出该夫妻子女基因组成:

AA、Aa、aa三种,D正确。

15.(2019•石家庄)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

D.生命的产生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聚合成有机、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解析】A、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A正确;

B、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B错误;

C、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生命特征还有繁殖后代等,所以具备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C正确。

D、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D正确。

16.(2018•包头)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两种类型,自其1900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计了自1900年到1960年两种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此种昆虫的正常翅和残翅都可以遗传给后代B.正常翅昆虫数量减少,是其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

C.在该岛上,容易生存的是残翅昆虫D.不同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A、昆虫的正常翅和残翅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遗传给后代,A正确;

B、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

并不是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B错误;

C、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

D、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正确。

17.(2019•金华)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18.(2019•昆明)“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解析】A、甲氧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只有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异,A错误;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B正确;

C、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D正确。

19.(2020•广东模拟)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D )

A.啄木鸟的舌是由于要物取树洞里的虫,反复伸长而变长的

B.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

D.狼和鹿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解析】A、啄木鸟有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这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不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A错误;

B、“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人们长期使用抗生素,是抗生素对细菌中变异抗药性强的个体长期选择的结果,并不是抗生素质量下降,B错误;

C、蛇属于爬行动物,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足,但仍然可以爬行,不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C错误;

D、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D正确。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研究郑氏始孔子鸟化石﹣﹣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B.比较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目﹣﹣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在较为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

D.比较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的骨骼﹣﹣它们可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解析】A、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A正确;

B、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B正确;

C、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化石依次在地层中出现,而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在较为古老的地层中出现,不能反映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C错误;

D、脊椎动物的前肢:

如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的骨骼,这些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产生了表面形态上的分歧,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内部骨骼都是由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它们可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D正确。

2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女性注射了预防宫颈癌的疫苗以后就不会再患乳腺癌

C.人体唾液中的溶菌酶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D.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后会出现腹泻,是因为他免疫功能低下

【解析】A、体内异常细胞通常是指非正常增殖的细胞,多为癌细胞,癌细胞为抗原,可被正常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人体通过免疫可以监视、识别、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A正确;

B、女性接种宫颈癌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但对乳腺癌不起作用,B错误;

C、唾液中的溶菌酶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C错误D、免疫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

例如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后会出现腹泻,这是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

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

D错误

22.如图中,I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程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该病毒第Ⅱ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该抗体的能力消失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解析】A、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

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

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正确;

B、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

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B错误;

C、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C正确;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23.近年来,城市养狗引起网上热议,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请按有关规定文明饲养宠物。

因为人被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C.注射抗毒血清和疫苗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给狗、猫等宠物及时接种疫苗可预防狂犬病

【解析】A、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该病无法治愈,只能预防。

因此,被狗、猫等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进行防治。

A正确B、C、D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抗毒血清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