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499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 加与减

(二)

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认识11~20各数;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观察图形等活动中,探索和交流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法;针对不同层次认知的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1课时 古人计数

(1)

 

教材第74页及相关练习题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重点:

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难点:

理解“数位”的含义。

课件、投影仪、小棒、计数器、橡皮筋若干

 

师:

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主题图,板书课题:

古人计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人养了多少只羊,好吗?

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

(数到10,课件演示“10只”,在第11只处打问号。

)再往下数就是比10大的数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的数。

1.摆一摆,数一数。

师:

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用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

牧羊人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

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也学着牧羊人的样子利用小棒来摆一摆吧。

课件动态演示,一一呈现从外面回到羊圈的羊的只数。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要提醒学生古人不会数数,所以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让学生理解“小棒的根数”就是“羊的只数”。

师: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呢?

学生数出小棒的根数,有的1根1根地数,有的可能2根2根地数,数到10根时,师提问:

比10多1的数是几?

有些学生会说出“是11”。

师接着问:

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

(为引出10根1捆打下基础)

2.捆一捆,认一认。

(1)师:

请小朋友们用喜欢的方法数出11根小棒。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选出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在投影仪下摆一摆。

)师:

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摆的。

(学生演示:

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

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吗?

比一比,谁的方法好?

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用橡皮筋捆成一捆。

师:

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

是多少根?

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板书并读一读:

10个一是1个十。

师:

看着摆的结果说一说:

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和1个一)从而得出:

10+1=11。

(2)引导学生看小棒图思考:

1捆小棒表示什么?

1根表示什么?

师:

这1捆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作“十位”。

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

这1根表示1个一,它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作“个位”。

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师:

“11”这个数还可以用计数器表示。

展示计数器,让学生找一找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

引导学生总结:

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用计数器表示“11”。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这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

还有1个一,该怎样拨珠表示?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4)“11”的写法。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

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一。

(5)用同样的方法认识20以内其他的数。

3.做一做,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下面两幅图)

师:

你能用小棒摆出19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先捆出1捆(10根),再数出9根。

接着让学生摆20、18、17等数。

师:

你能把19拨在计数器上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让学生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并把算式填写完整。

拨珠时,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对应着在十位下面写1;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对应着在个位下面写9。

用同样的方法拨、写20、18等各数。

拨20时,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完成教材第75~76页“练一练”相关习题。

(第1、2、5、8题通过多种形式表示数,丰富学生对数位概念及数的组成的理解。

第6题引导学生一列一列地计算,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算式中蕴藏的规律。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你有哪些收获?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0~10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做一做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巩固练习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2课时 古人计数

(2)

 

教材第75页“试一试”及相关练习题

1.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体会20以内各数的意义。

2.认识20以内数的顺序,探索并掌握2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难点:

掌握2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课件、小棒、直尺

 

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小棒摆和在计数器上拨11~20各数,那么这些数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读一读。

拿出标有0~20刻度的直尺,让学生自由地读尺子上的数。

先从0读到10,稍停,继续读到20,再从20倒着读到10。

师:

从0读到10与从10继续读到20,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引导学生明确从0~10与从10~20都包含11个数。

不仅从数的书写形式上有规律(后者比前者在十位上多个1),而且从听觉上也有一种周而复始的重复感。

师:

从10读到20与从20读到10,两者有什么区别?

读数的顺序不同。

从10读到20是顺着读,越读越大;从20读到10是倒着读,越读越小。

2.比一比,谁大?

谁小?

师:

12和14相比,谁大?

谁小?

你是怎么比较的?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

从12开始,要顺着数才能数到14,所以14比12大。

方法二:

12的直观形式——1捆小棒加2根小棒;14的直观形式——1捆小棒加4根小棒。

4根小棒比2根多,所以14比12大。

方法三:

12=10+2,14=10+4,因为4>2,所以14>12。

方法四:

14>13,13>12,所以,14>1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只比较个位上的数即可。

3.古人计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相应情境图。

师:

请同学们观察古人在没有十进制数之前是怎样表示12的。

从图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

1个大石子表示1个十,2个小石子表示2个一;左边的一条横线表示1个十,右边的两条竖线表示2个一,合起来表示12。

师:

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13。

学生仿照摆数,同桌互评。

师:

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13吗?

用你想到的方式把14、15、16等也摆出来看看吧!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相关习题。

(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查,感受数的顺序,巩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7题通过倒着数,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发现20以内数的顺序及规律。

第9题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这节课首先通过在尺子上读数,帮助学生体会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借助顺着数、倒着数等数数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顺序,也为后续学习加减法积累经验。

在古人计数方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出新的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设计的合理性和数学创造的乐趣。

第3课时 搭积木

 

教材第77~78页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会正确计算加减法。

课件、投影仪、计数器、正方体积木若干

 

师:

小朋友们,你们都搭过积木吧?

今天我们就利用积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搭积木)

1.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师:

小朋友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也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

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搭的积木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上面情境图)

师: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能根据图画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

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

师:

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全班交流,列出算式,讨论出不同的算法,教师引导归纳。

方法一:

借助计数器计算。

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3,又放了2块,所以在个位上再拨2个珠子,这时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5,所以13+2=15。

方法二:

借助学具计算。

先摆13个方块,再添上2个方块,3个和2个在一起是5个,再加上左边的10个,得出3+2=5,10+5=15。

可以由此类推出3+2=5,13+2=15。

方法三:

数数法。

从13开始,加2个方块就接着数出2个数,即14、15,所以13+2=15。

2.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师:

现在淘气也来参与搭积木的游戏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第77页第2幅情境图)

师:

淘气拿走2块积木后,还剩多少块积木?

小组讨论,试着列出算式。

每小组选一人在投影仪下展示列出的算式。

师: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说一说你的想法。

教师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算式板书:

18-2=16

引导学生用计算加法同样的几种方法计算减法。

方法一:

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8,减2,就在个位上拨去2个珠子,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6,所以18-2=16。

方法二:

先摆18个方块,再从右边8块中拿走2块,右边剩6块,加上左边的一堆10块,是16块,即8-2=6,10+6=16;类推出8-2=6,`18-2=16。

方法三,从18开始,减2就倒着数2个数,即17、16,所以18-2=16。

3.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

课件出示第77页下面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

也可以结合尺子,在尺子上通过数格子的方式体会计算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

(第1题根据具体情境和图把算式补充完整。

第2题通过凑18的游戏,巩固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第5题在具体游戏情境下巩固加减法的计算。

小朋友,这节课上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是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比较简单,是在充分理解、认识了数位之后才进行的。

本节课中,充分和学生复习数位的相关知识:

计数器中从右往左分别是个位、十位;个位上表示几个一,十位上表示几个十。

然后通过搭积木的游戏列出算式:

13+2=(  ),让学生讨论算法。

课堂中许多学生能够直接说出得数,用“摆一摆,说一说”来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

说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完整,语义表达不够充分。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简便方法。

第4课时 有几瓶牛奶

 

教材第79~80页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

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课件、小棒、计数器

 

师:

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凑十歌”吗?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不好?

(课件出示“凑十歌”,师生一起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凑十法”做铺垫。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1.9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主题图。

师:

这里有2盒牛奶,你能说出每盒各有几瓶吗?

一共有几瓶牛奶呢?

你知道怎么列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

9+5或5+9。

师:

你想怎样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可分组合作,借助小棒摆一摆。

小组派出代表反馈汇报。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方法。

(课件动态演示计算过程)

方法一:

接数法。

9+5,记住大数9,加5,就从9往后接着数5个数,10,11,12,13,14,所以9+5=14。

方法二:

凑十法。

因为9和1能凑成10,所以把5拆成1和4,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4得14,即9+1=10,10+4=14,这种方法是拆小数,凑大数。

因为5和5也能凑成10,所以也可以把9拆成5和4,先用5加5得10,再用10加4得14,即5+5=10,10+4=14,这种方法是拆大数,凑小数。

方法三:

借助计数器计算。

在个位上先拨9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把个位上的10个珠子表示在十位上,即拨去个位上的10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这时计数器上的数是14,所以9+5=14。

2.9加几的应用。

课件出示第79页下面情境图。

师:

你能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吗?

你打算怎么圈?

引导学生圈一圈,用小棒摆一摆,至于学生圈的时候是拆大数还是拆小数不做统一要求,但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凑大数的简便。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

(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圈一圈的目的,体会“凑十”思想。

第2、4题让学生先说说图意,再独立完成。

第3题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交流发现的规律,为学习交换律打下基础。

第5题结合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和前面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你都学会了吗?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爱喝的牛奶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做一做、圈一圈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

也有个别学生对9加几的算理没有理解,计算起来比较慢。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算理的习惯。

第5课时 有几棵树

 

教材第81~82页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

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难点:

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

课件、投影仪、小棒、正方体积木若干块

 

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植树造林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师: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积极地植树造林。

看,淘气和笑笑也来植树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主题图)

1.8加几的计算方法。

师:

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描述图意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一共有几棵树?

”的问题。

(板书课题:

有几棵树)

师: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拿出你的小棒代替小树,摆一摆、算一算。

然后用数学算式表示。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

集体讨论交流。

列出算式,板书:

8+6或6+8。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

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吧。

学生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探索8加几的算法。

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请小组代表汇报计算方法,同时教师把学生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在汇报小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8加几中的“凑十”方法的特点,突出“凑十法”。

2.课件出示第81页多脚虫情境图。

师:

你能看懂图上是怎么表示出“8+6”的计算过程的吗?

可用课件动态演示或用投影仪动态呈现出学生画的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方法是一个一个地加,第二种方法是“凑十法”的过程。

3.8加几的应用。

课件出示第81页下面情境图。

师:

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这些算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

请完成得快的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作出评价。

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

(第1、2题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4、5题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引导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再独立完成,目的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想一想,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听吧。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8加几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再次感知“凑十法”。

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多数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能够理解,但仍有几个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清楚要怎样把一部分小棒凑成十。

教师应注意引导,使这些学生顺利掌握“凑十法”计算的算理。

第6课时 有几只小鸟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83~84页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数感,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掌握7,6,5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

灵活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课件、小棒、计数器、投影仪

 

师:

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呢?

(用“凑十法”)对!

用“凑十法”来计算。

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

(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

(8和2凑成十)那么7加几呢?

(7和3凑成十)7加几还没有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你们真聪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6,5加几的进位加法。

1.7、6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主题图。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

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

怎样算?

(板书:

7+6=13)

师:

7+6=13你是怎样算的?

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算的过程。

师:

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6分成3和3,7和3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等于13。

7+6=13

 

           

 

          3 3

师:

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

师:

为什么要把6分成3和3?

师: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拆大数、凑小数方法计算)

7+6=13

 

     

 

    3 4

师:

你们能用小棒和计数器来解释这些计算方法吗?

试着摆一摆,拨一拨。

学生分组摆小棒、拨计数器,教师巡视指导,再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到台上以投影仪演示出来,集体讲评。

2.圈一圈,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相应图片。

4+7=K,5+6=K。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样圈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对“凑十”方法的理解。

另外在黑板上补设几个算式,配上小棒图,如7+5=K,6+6=K,5+8=K,指定学生(含基础薄弱的学生)上台板演圈小棒的过程,再集体讲评。

3.想一想,填一填。

师:

请同学们把83页下面的算式计算出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点名让学生报得数,其他学生与之核对,及时纠正错处。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每组算式及得数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继续写几道算式吗?

全班交流算式隐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再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如第1列的算式:

第一个加数都是7,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减少1,和也会随着减少1。

4.尝试运用,巩固提升。

师:

请大家看黑板,有这样两个算式:

(板书)4+8=K,5+9=K,你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师:

你们算过8+4,9+5的题吗?

看到4+8,5+9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

8加4等于12,4加8也等于12。

想:

9加5等于14,5加9也等于14。

师:

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这样能很快说出得数。

完成教材第84页“练一练”。

(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进位加法。

第4题通过涂色的趣味题目,巩固加减法的计算,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第5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如教师和学生每人各有一套数字卡片,教师拿出3,学生迅速找出8,凑成1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谁来说一说?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学生学过9加几、8加几之后,对用“凑十法”计算已基本掌握了,因此在设计时,要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开始,让学生到前面来进行直观演示,突出7加几时,要把后面的加数分成3和几,7和3凑成10。

再多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算,讲一讲想的过程,在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接着重点讲清利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使学生知道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有两种方法。

做题时,要认真审题,分出什么样的题用“凑十法”,什么样的题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这对一年级儿童来说,不太容易掌握,老师要多加指点。

第7课时 练习三

 

教材第85~86页

1.进一步理解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看懂情境图,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

根据情境图列算式解决问题。

课件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学习了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你们还记得这些计算的方法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集中练习吧。

第1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汇报。

第2、3题巩固进位加法,第3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第4题通过学生画图,教师以课件动态演示画图过程的方式,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第5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看谁的小花开得最快(算得又对又快),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6题先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图意再列式计算。

第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准确计算,逐步熟练。

第8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展开练习,如教师举出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也可以小组互动完成。

第9题是开放题,学生能填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

对部分学生可进行拓展,讨论方格中可填的数的范围。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是不是更加熟练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第8课时 做个加法表

 

教材第87页

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正确率,发展数感。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

难点:

有序思考加法表中算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