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521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docx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docx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习题

1-1试举几个开环与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的例子,画出它们的框图,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讨论其特点。

1-2闭环自动控制系统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

各环节在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1-3图PIT所示,为一直流发电机电压自动控制系统。

图中,1为发电机;

2为减速器;3为执行机构;4为比例放大器;5为可调电位器。

(1)该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2)绘出系统的框图,说明当负载电流变化时,系统如何保持发电机的电压恒定。

(3)该系统是有差还是无差系统?

(4)系统中有哪些可能的扰动?

1-4图1-6所示闭环调速系统,如果将反馈电压—的极性接反,成为正反馈系统,对系统工作有什么影响?

此时各环节工作于什么状态?

电动机的转速能否按照给定值运行?

1-5图P1-2为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

试说明自动控制大门开启和关闭的工作原理。

如果大门不能全开或全关,则怎样进行调整?

5

图PIT电压自动控制系统

图P1-2仓库大门控制系统

2-1试求出图P2-1中各电路的传递函数。

Ci

R

R

Ur:

-C2"c

2-2试求出图P2-2中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b)

(a)

图P2-2

2-3求图P2-3所示各机械运动系统的传递函数。

(1)

(3)

(2)求图(b)的

x”($)•

求图(a)的牛=?

B\

b2

图P2-3

求图(d)的册

l/(o

*

X|(/)

X2(t)

2-4图P2-4所示为一齿轮传动机构。

设此机构无间隙、无变形,求折算到传动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粘性摩擦系数和w($)=啤。

丿

图P2-4图P2-5

2-5图P2-5所示为一磁场控制的直流电动机。

设工作时电枢电流不变,控制电

压加在励磁绕组上,输出为电机角位移,求传递函数可($)=绵。

2-6图P2-6所示为一用作放大器的直流发电机,原电机以恒定转速运行。

试确定传递函数啤=可($),设不计发电机的电枢电感和电阻。

2-7已知一系统由如下方程组组成,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

Xi($)=X”($)W]($)-弘($)怀7($)-%($)风($)

X2($)=W2(S)[X]($)_W6($)X3(S)]

X3($)=[X2($)-X°($)W5($)]W3($)

Xc($)=W4($)X3($)

2-8试分别化简图P2-7和图P2-8所示的结构图,并求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图P2-7图P2-8

2-9求如图P2-9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図($)=邑製,晒($)=£X”(s)'X”⑷

图P2-9

2-10求如图P2-10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图P2-10

2-11求图P2-11所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12图P2-12所示为一位置随动系统,如果电机电枢电感很小可忽略不计,并且不计系统的负载和粘性摩擦,设ur=pcpr,幻=陋,其中©、久分别为位置给定电位计及反馈电位计的转角,减速器的各齿轮的齿数以叫表示之。

试绘制系统的结构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2-13画出图P2-13所示结构图的信号流图,用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嗎($)=

呗)=

X「($)

图P2-13

2-14画出图P2-14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分别求出两个系统的传递函数

X』)X「2($)

X”(s)'X』)

 

3-1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

s(s+l丿

求:

(1)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动态特性指标6%、tr、ts、|Ll;

(2)输入量(t)=t时,系统的输出响应;

(2)输入量X「(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系统的输出响应。

3-2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S,其单位阶跃响应曲+1丿

线如图P3-1所示,图中的X”=1.25,tm=l.5s。

试确定系统参数反及T值。

图P3-1

3-3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已知系统的xr

s(s+2§e”丿

(t)=1(t),误斧时间函数为e(f)=1.4e"_o.4e"3「,求系统的阻尼比歹、自然振荡角频率0”、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系统的稳态误斧。

3-4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k($)=「S,试选择反及t值以

S\TS+]丿

满足下列指标。

当x”(t)=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oo)W0.02;

当(t)=1(t)时,系统的5%<30%,ts(5%)WO.3s。

3-5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空~,试画出以S+nS+0)n

©为常数、&为变数时,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复平面上的分布轨迹。

3-6一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P3-2所示,求在不同的反值下(例如,Kk=l>Kk=3>Kk=7)系统的闭环极点、单位阶跃响应、动态指标及稳态误斧。

Kk

Xc(s)

(0.25+1)(0.45+1)

图P3-2

3-7一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P3-3所示。

(1)求当5%<20%>ts(5%)=1.8s时,系统的参数心及t值。

(2)求上述系统的位置误差系数K”、速度误差系数K八加速度误差系数&及其相应的稳态误斧。

图P3-3

3-8一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P3-4所示。

(1)可=0,5=0」时,系统的&%、ts(5%)

(2)r,=0.1,r2=0Ht,系统白勺3%、ts(5%)

C3)比较上述两种校正情况下的暂态性能指标及稳态性能。

图P3-4

3-9如图P3-5所示系统,图中的叫($)为调节对象的传递函数,肥($)为调节器

的传递函数。

如果调节对象为兀($)=~爲——,T,>T2,系统要求的指标八⑺$+1)(®+1)

为:

位置稳态误差为零,调节时间最短,超调量0%W4.3%,问下述三种调节器中哪一种能满足上述指标?

其参数应具备什么条件?

三种调节器为

(a)W°($)=K”;(b)We(5)=^-fc^;(c)W°($)=K」;i駕。

图P3-5

3-10有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式如下,试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

(1)

(2)

(3)

(4)

(5)

3-11

53+20s2+45+50=0

?

+20s2+45+100=0

s4+2s3+6s2+8$+8=0

2?

+/-15?

+25j2+2$-7=0

56+355+954+1853+22s2+12s+12=0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k(0.5s+1)

呗卜心+1)(0.5宀制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反值范围。

3-12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P3-6所示,试用劳斯判据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值范围。

图P3-6

3~13如果米用图P3-7所不系统,问7■取何值时,系统方能稳定?

3-14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叫($)=$(1+033彳1+0167$)'要求闭环特征根的实部均小于-1,求K值应取的范围。

图P3-7

3-15设有一单位反馈系统,如果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1)

(2)

%($)=

%($)=

10

5(5+4)(554-1)10(s+0.1)

s2(s+4)(5s+1)

求输入量为(r)=t和xr(r)=2+4z+5r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3-16有一单位反馈系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叫($)=比。

求当输入量为

S

x”(f)=斗八和xr(?

)=sino)t时,控制系统的稳态误斧o

3-17有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叫“)=菁号,求系统的动态误差系数;并求当输入量为x”(r)=l+r+*2时,稳态误差的时间函数讥)。

3-18一系统的结构图如图P3-8所示,并设函(厂(1+彳),晒($)=〒^「。

S5(1+T2S)

当扰动量分别以側($)=丄、丄作用于系统时,求系统的扰动稳态误斧。

S异

AN(s)

图P3-8

3-19一复合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P3-9所示,其中K]=2心=1,T2=0.25s,K尸2。

(1)求输入量分别为(f)=1,(f)=f,xr(t)=^t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C2)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其3%,

图P3-9图P3-10

3-20一复合控制系统如图P3-10所示,图中Wc(s)=as-+bs,

Wg(s)=气r°如果系统由1型提咼为3型系统,求a值及b值。

ss(l+0.1s)(l+0.2s)

4-1求卜•列各开坏传递函数所对应的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

(1)

心S+3)

(5+1)(5+2)

K/s+5)

s(s+3)(s+2)

Kg(s+3)

(5+1)(5+5)(5+10)

4-2求下列各开环传递函数所对应的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

Kg(s+2)

s~+2s+3

(2)

”K(S)=

s(s+2)(s?

+2s+2)

(3)

Wk(s)=

Kg(s+2)s(s+3)(52+25+2)

(4)

Wk(s)=

Kg(s+1)

5(5-1)(52+45+16)

(5)

Wk(s)=

K/O.ls+l)

5(5+1)(0.255+1)2

 

4-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_s(Ts+1)3+2s+2)

求当K=4时,以T为参变量的根轨迹。

4-4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S+1)

求当K=-时,以a为参变量的根轨迹。

4

4-5己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⑶_(5+16)(?

+25+2)

试用根轨迹法确定使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歹=0.5和自然角频率mn=2吋Kg值。

4-6己知单位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

(s+l)(s—1)(s+4)2

试绘制其根轨迹。

4-7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K(S)=―匕——-—

As"s+2)(s+4)

试绘制系统在负反馈与正反馈两种情况下的根轨迹。

4-8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Wk"

K(s+1)

s"O.ls+l)

如果要求系统的•对共轨主导根的阻尼系数为0.75,用根轨迹法确定

(1)串联相位迟后坏节,设ka=15。

(2)串联相位引前坏节,设心=15。

4-9己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

s(s+4)(s+20)

设要求kv>12(1/5),3%<25%、ts<0.75-试确定串联引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并绘制校正

前、后的系统根轨迹。

4-10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s+4)(s+5)

要求校正后人>30(l/s)、主导极点阻尼比子=0.707,试求串联迟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4-11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w(s)=

As(2s+l)

要使系统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子=0.5、口然振荡角频率0”=5、kv>50(1/5)吋,求串联迟后一引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并绘制校正前、后的系统根轨迹。

5-1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5+1当系统的给定信号为

(1)£1(0=sin(t+30°)

(2)石2(0=2cos⑵—45°)

(3)xr3(0=sin(r+30°)一2cos(2t-45°)

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5-2绘出下列各传递函数对应的幅相频率特性。

(1)W(s)=Ks-n(K=10,N=1、2)

(2)W(s)=I。

0.1s±l

(3)W(s)=KsN(K=10,N=1、2)

(4)W(s)=10(0.1s±l)

4

(5)W(s)=

s(s+2)

s+0.2

5(5+0.02)

(9)W(s)=T2s2+2^Ts+l=0.707)

(10)W(s)=25(0・2s+1)

s-+2s+l

5-3绘出习题5-2各传递函数对应的对数频率特性。

5-4绘出下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频率特性。

(1)

%(S)=

K(T3s+1)

5(7,5+1)(T25+1)

(1>t,>t2>r,>0)

(2)

%(s)=

500

s(s?

+5+100)

-0.25

(3)%(s)=J

5+1

5-5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下列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笃〉珀+笃)

K(7;s+1)

S⑺S+1)(笃s+1)

(2)

”K(S)=

10

s(s—l)(0.2s+l)

5-6设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图P5-1所示,写出开环传递函数的形式,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图中P为开环传递函数右半平面的极点数。

(c)P=1

(h)P=2

 

图P5-1

5-7已知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P5-2。

C1)写出其传递函数

(2)绘出近似的对数相频特性

图P5-2

5-8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⑴”k(s)-s(025s+1)(0.06s+1)

(2)“K(s)=——75(0.2s+1)

s2(0.025s+l)(0.006s+l)

试绘制波德图,求相位裕量及增益裕量,并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5-9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s(0.1s+l)(0.5s+l)

当输入信号x,.(/)为5rad/s的正弦信号时,求系统稳态误斧。

5-10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计算系统的谐振频率及谐振峰值。

(1)

”K(S)=

16

s(s+2)

(2)

60(0.5s+l)

s(5s+l)

5-11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

7

5(0.0875+1)

试用频域和时域关系求系统的超调量3%及调节时间匚

5-12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

s(0.1s+l)(0.01s+l)

作尼氏图,并求出谐振峰值和稳定裕量。

5-13如图P5-3所示为0型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求该系统的阻尼比子和自然振荡角频率。

图P5-3

6-1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4K

s+

2)

若使系统的稳态速度误斧系数kr=20s-',相位裕量不小于50。

,增益裕量不小于10dB,试确定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

6-2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02s+i)

求系统的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饥=1052和相位裕量不小于35。

时的串联校正装置。

6-3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校正后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M=4dB的等M圆相切。

切点频率(dp=3,,并

且在高频段co>200具有锐截止-3特性,试确定校正装置。

6-4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r

、's(0.2s+l)(0.5s+l)

要求具有相位裕量等于45。

及增益裕量等于6dB的性能指标,试分别采用串联引前校正和串联迟后校正两种方法,确定校正装置。

6—5设一随动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如要求系统的速度稳态误差为10%,Mp<1.5,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的参数。

6-6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W(s)=

25(0,15+1X0.001665+1)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k)=40°±2°,增益裕量等于10dB,穿越频率coc>lrad/s,且开环增益保持不变,试确定串联迟后校正装置。

6-7采用反馈校正后的系统结构如图6—1所示,其中H(S)为校正装置,

用1(•、)峪⑴h~H岭(刖I千"、

图6—1

”2(s)为校正对象。

要求系统满足下列指标:

稳态位置误差e”(oo)=0;稳态速度误差e”(8)=0.5%;y((ye)>45°□试确定反馈校正装置的参数,并求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W](s)=200

Wk®=(0.01s+1)(0.Is+1)

s

6—8一系统的结构图如题6—7,要求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心=200,超调量8%<20%,调节时间ts<2s,试确定反馈校正装置的参数,并绘制校正前、后的波德图,写出校正后的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7-1一放大装置的非线性特性示于图7-1,求其描述函数。

7-2图7-2为变放大系数非线性特性,求其描述函数。

7-3求图7-3所示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

7-4图7-4给出几个非线性特性,分别写出其基准描述函数公式,并在复平面上大致画出其基准描述函数的负倒数特性。

图7-5

图7-4

7-5判断图7-5所示各系统是否稳定?

-丄与KnW(j(o)的交点是稳定工作

7-6图7-6所示为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其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W(s)=

10

(s+l)(0.5s+l)(0.1s+l)

试确定自持振荡的频率和振幅。

7-7图7-7所示为一非线性系统,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其稳定性。

图7-6图7-7

7-8求下列方程的奇点,并确定奇点类型。

(1)x-(1-+x=0

(2)x-(0.5-3x2)x+x+x~=0

7-9利用等斜线法画出下列方程的相平面图

(1)x+|i|+x=0

(2)x+i+|x|=0

7-10系统示于图7-8,设系统原始条件是静止状态,试绘制相轨迹。

其系统输入为

(1)X”⑴=A,A>ee

(2)xr(?

)=A+Bt,A>ee

7-11图7-9为变增益非线性控制系统结构图,其中K=l,k=0.2,e0=1,并且参数满足如下关系

1」1

2^KTlyjkKT

试绘制输入量为

(1)X”⑴=A,A>ee

(2)xr(?

)=A+Bt,A>ee

时,以6-e为坐标的相轨迹。

图7-8

(a)

图7-9

 

 

8-1求下列函数的z变换。

(1)

m)=i-严

(2)

/(?

)=coscot

(3)

(4)

8-2证明下列关系式。

(1)

(T是采样周期)

Z[e^f(O]=F(e±arz)

(2)Z"(/)]=-及并⑵

az

8-3求下列函数的z变换。

(1)弘)丄

S

(2)F(s)=—色旦一

(5+1)(5+2)

(3)

F(s)=

1

(s+2)2

(4)F(s)=

S(S+Q)

-nT

(5)

(7是采样周期)

F(s)=——

(s+q)

8-4求下列函数的z反变换。

(7是采样周期)

(2)F(z)

z

(Z—1)匕一2)

(3)F(z)

z

(Z+l)2(Z-l)2

 

(4)F(z)

2z(F-1)

a2+i)2

8-5用z变换方法求解下列斧分方程,结果以于伙)表示。

⑴f(k+2)+2/伙+1)+于伙)二“伙)

f(Q)=Q,f^=O,u^=k(k=0,1,2,......)

(2)f(k+2)—4于伙)=cos呪

f(0)-l,f(l)-0伙=0,1,2,......)

(3)f(k+2)+5f(k+1)+6f(^)-cos|^-(k=0,1,2,......)

/(0)=0,/(l)=l

8-6求图P8-1输出环节的z变换(T是采样周期)。

(a)

i

(b)

 

s(T\s+1)

图P8-2

图P8-3

 

图P8-4

8-7求图P8-2所示系统的开环和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8-8图P8-2所示系统所有采样开关均为同步采样开关,求该系统的

E(z)/F(z),Xc(z)/Xr(z),其中

(T=ls)

8-9应用稳定判据,分析习题8-7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力与采样周期7的关系(设Q0,7>0)。

8-10已知一采样系统如图P8-4所示,其中采样周期徉Is,试求A=8时系统稳定性,并求使A值稳定的A值范围。

8-11已知图P8-5各系统开环脉冲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布,试分别绘制根轨迹。

1

1

(b)

图P8-5

8-12已知一采样系统如图P8-4所示,其中,采样周期力Is,试绘制他"(%)

的对数频率特性,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求相角裕量/K)o

8-13数字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P8-6所示,设采样周期Pls,试求

C1)未校正系统闭环极点,并判断稳定性。

C2)Xr(t)=t时,按最少拍设计,求〃(z)表达式,并求X「(z)的级数展开式。

8-14结构如图P8-7(a)所示的数字控制系统

(a)

 

图P8-7

其中v=aT,a为正整数,T为采样周期。

试设计数字控制器D(z),使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输出量XgT)满足图P8-7(b)所示的波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