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38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

安康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本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2010年和过去五年的工作,对“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洪水和山地泥石流灾害,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夺取了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实现生产总值327.06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增长3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1.29亿元,增长25.9%;财政总收入35亿元,增长1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35.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增长18.5%;城乡居民收入14642元和3976元,分别增长16.9%、20%;人口自然增长率2.6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新型工业强劲增长。

优势产业快速成长,园区经济活力增强,呈现出“一体两翼”率先突破,其它区域奋力争先的发展势头。

旬阳宝通专用车、汉滨增盛化工、平利金龙水泥、紫阳湘贵锰业二期、石泉原料药扩改、宁陕鑫裕矿业、岚皋蔺河花炮等2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民荣食品、金圣建材、石泉天成等26户产值过亿元企业,当年新增规模企业70户。

五大主导工业增长37.3%。

安康高新区和10个县域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9亿元,入园企业达到580户,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6亿元,工业产值达到6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

以产业项目为重点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引进到位资金107.85亿元,增长66%。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25.3亿元,增长33.3%,增加值84.7亿元,增长23.3%。

  县域经济充满活力。

大灾之年粮油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93.1万吨,增长7.7%,油料产量11.85万吨,增长9.1%。

生猪出栏271.4万头,发展设施蔬菜4万亩,产茶8480吨,产茧2.03万吨,烤烟2.19万吨。

“渔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当年投放鱼苗500吨,新增网箱养鱼1.1万口。

农业总产值115.7亿元,增长6.7%。

各县区立足资源优势,谋划立县之业,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改善、效益提升、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县域工业增速达到61%,高于全市27.7个百分点。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0亿元,增长15%。

其中,中心城市建设投资15亿元,增长62%。

亲水广场、东西大街、滨江二期、巴山西路、南环干道西段、安澜楼景区提升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汉城商业街、文昌南路、中渡路、东内环路建筑立面改造等工程加快实施。

县城建设投资持续增长,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开工建设,省级重点镇建设启动实施。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制定出台了促进农民进城入镇的配套政策,当年吸纳3.8万农民进入城镇定居,市级杨柳统筹城乡示范区扎实启动。

“双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累计投入创卫资金13.4亿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06个、旧城改造项目22个,开展20多项集中整治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升,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开始建立,中心城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白河、平利被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紫阳县通过省级卫生县城验收。

  生态旅游跨越发展。

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康生态旅游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加快建设,汉滨、宁陕、石泉、平利四大旅游板块特色更加鲜明,中心城市一江两岸核心景区建设取得实效,继南宫山之后燕翔洞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子午银滩、千层河景区建成开园,天书峡、上坝河、蒿沟、县河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先后开工,龙头村等重点旅游村建设初具规模,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加大旅游宣传推介促销力度,加强与区域外的旅游合作,成功举办陕川甘第七届旅游协作年会、世界旅游日陕西南宫山主会场、第十届汉江龙舟节、茶文化节、油菜花节等活动,有力地扩大了安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同比分别翻了一番。

  民生持续得到改善。

民生八大工程完成年度投资40亿元。

城乡低保、农村新合疗、城镇医保、五保户供养、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提标扩面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政府债券支持的城区14所学校校舍扩建项目完成投资4560万元。

市财政投资2700万元支持三个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和技术学院、市委党校北迁工程开工建设。

去年设立的政府励志奖,对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10名学生和6所办学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了奖励。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品“三统一”制度,498种药品、1545个品规实行零差价销售,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价与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46.14%。

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扩建项目、8个县级医院、33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计生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

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序开展。

市级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实效。

第三次文物普查任务完成。

文庙二期修复工程启动实施。

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三无”县和平安安康创建深入开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救灾重建有力有序。

在百年一遇的“7.18”特大暴雨洪水和山地泥石流灾害面前,各级党委、政府果断决策,靠前指挥,与灾区人民并肩奋战,广大基层干部、驻安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特别是杨宗兴、罗春明、温光旭等一批英雄人物,用他们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激励全市人民夺取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

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向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和在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面对繁重的重建任务,我们创新思路,统筹城乡,制定出台了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总体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确定了集中安置、进城落户、入镇定居、购置农房、投亲靠友、分散建房6种重建方式,争取中省建房补助和生活安排资金6.7亿元,落实援建资金1.4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478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专项贷款6.2亿元,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全市67.2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水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修复加快推进。

55238户危房维修全部完工,30823户倒房户中,分散建房的14628户春节前可搬入新居,集中建房的8538户将于今年“五一”前住进新房,其他方式安置的全部落实到位。

着眼于根治安康城区水患,解决农村山地危居难题,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全面启动东坝防洪综合治理、汉江沿线重点城镇防洪保安和山地避灾安居工程前期工作。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奋起改变落后面貌,积极跟进全省步伐,推动安康由滞后发展向突破发展加速迈进的五年;是我们忠实履行为民宗旨,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民生得到最多保障和改善的五年;是我们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条件历史性改变的五年;是我们大力实施产业兴市,循环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我们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促进和谐稳定,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向着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安康快步迈进的五年。

  经济实力实现跃升。

从2005年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由143.8亿元增加到327.06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3.5%。

三次产业结构由25.5:

29.8:

44.7调整为20.5:

39.6:

39.9,二产占比提高9.8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由9.6亿元增加到35亿元,增长2.6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3.5亿元增加到13.2亿元,增长2.8倍,税收收入由2.93亿元增加到9.82亿元,增长2.4倍;工业总产值由71.73亿元增加到225.3亿元,增长2.14倍,规模企业实现利润由2200万元增加到9亿元,亿元以上企业由5户增加到47户,工业化率由19.6%提高到25.9%;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6户,一村一品、强村大户、龙头牵引、集约经营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6.4亿元增加到113亿元,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4%。

经济发展速度逐年提升,主要指标增长跃居全省中上水平,在2009年全省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列第五位,汉滨、石泉、汉阴、平利、白河荣获县域经济考核争先进位奖,石泉、平利、白河工业增速进入全省前十名,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态势,长期处于全省后进位次的状况开始改变。

  发展条件显著改善。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9.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8倍。

完成交通设施建设投入400亿元,增长10倍以上。

西康高速、西汉高速安康段、十天高速安康至汉中段、包茂高速安康至陕川界段和襄渝铁路复线建成运营。

铺筑通村水泥路10400公里,等级公路由5002公里增加到15472公里,长期制约安康发展的交通瓶颈初步打破。

完成生态建设和环保设施投入13亿元,治理水土流失4621平方公里,造林绿化233万亩,大瀛湖和汉江沿岸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55%提高到59.9%,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中心城市、县城供水工程及江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10县区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全面启动,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万吨。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汉江水质保持II类标准,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保持350天以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增强。

汉中至安康天然气长输管网工程开工建设。

新增水电装机62万千瓦,改造10千伏以上城乡电网3732公里,农村电网实现全覆盖。

通讯信号覆盖85%的村。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群众生活明显提高。

五年累计完成民生投入100亿元。

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次。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88元提高到146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99元提高到3976元,城乡居民储蓄283亿元,增长1.6倍。

移民搬迁16万人,实现了40.3万人脱贫,解决了92.5万人饮水困难。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32万城乡特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22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3.3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4.2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7%,建成廉租房37万平方米,解决了1.1万城镇低保户的住房困难,廉租房建设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表彰。

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安居工程、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使5万户农村贫困人口搬进新居。

实现了“蛋奶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全覆盖。

实施信息入村工程2430个,电视覆盖率达到92.4%。

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的夙愿正在变为现实。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五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05亿元,是“十五”的2.6倍,城镇化率由22.9%提高到35%。

中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江南城区改造提升扎实推进,江北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展开,一江两岸核心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新兴城市风貌逐步显现。

县城、集镇和新村建设各具特色,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突出山区特点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完成564个新农村示范村、129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和131个特困村扶贫攻坚任务,以路电水沼房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广大农村生产条件、村容村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实现了中心城市创卫目标,石泉、岚皋、汉阴、宁陕、平利、白河6县先后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

实践证明,创卫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在创卫中形成的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创卫精神”,已经成为安康在突破发展道路上跨越前行的一面旗帜,化为全市人民奋起改变落后、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力量。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五年投入教育“两基”资金14.9亿元,教育经费由5.02亿元增加到20.11亿元,增长3倍。

城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全面实行了“两免一补”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两基”通过验收。

教育强县、强乡镇创建成效显著,旬阳、石泉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宁陕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

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取得实效。

普通高中入学率由35.8%提高到48%,2010年高考二本上线6344人,比2005年净增2405人。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

实施科研开发项目609项,培育、引进和研发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350项,有20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42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3%。

卫生事业投入4.6亿元,改扩建市、县、乡医疗机构229个,完成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全民健身运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政府设立文艺精品创作奖,文化艺术事业繁荣活跃,一批文学、影视作品在省内外获得好评。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7.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被财政部总结为“安康模式”;城市投资、财信担保、金州矿业公司在破解融资难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集合信托、BT模式进行融资,汉滨、旬阳两家小额信贷公司挂牌运营,长安银行和西部证券在安康设立分支机构;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推进,10县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医药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区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招商到位资金259.4亿元。

与省内外大型企业的合作取得实效,延长、陕煤、有色、陕重汽和大唐、中广核、重钢、雨润、庞大、悦达等16户全国500强企业在安康投资兴业,以钡盐、生丝、板材、魔芋为重点的外贸出口总值4951万美元,引进外资6401万美元。

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明显提高。

  我们不断适应突破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新施政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强化落实措施,提升行政能力。

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城乡统筹、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加清晰,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更加明确,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招商引资、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依法行政、科学求实、依靠群众、真抓实干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密切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勤勉尽责不懈怠,集中精力谋发展,忠实履行人民政府的神圣职责,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努力。

在推进突破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监察、审计、司法、人防、税务、工商、金融、保险、质监、气象、水文、盐务、石油、地震、档案、方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龄、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各条战线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康发展最快、城乡变化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的丰富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市情认识,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襟谋划发展,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创造,以创新创先的理念推进各项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更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共享发展成果中凝聚力量。

  ----必须坚持第一要务、产业兴市。

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全力推进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建设,扩张经济总量,改善经济结构,提高质量效益,有效增加和积累社会财富,在加快发展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

  ----必须坚持生态立市、循环发展。

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保护我们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加快经济发展中使安康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统筹兼顾的发展之路。

  ----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城镇承载。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提升城镇和园区承载能力,用城镇化引领农村现代化,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项目带动。

要毫不动摇地把改革开放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不失时机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扩大开放促进生产要素向安康聚集,以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整体活力,以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用改革开放和项目建设的实绩检验我们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过去五年取得的一切成就,归功于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归功于中共安康市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安康发展的各界人士,向驻安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复转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是安康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紧紧抓住这一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诸多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总体上在调整中恢复增长。

我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决心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区问题,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加快建设关天、成渝、北部湾和西三角经济区,为我市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我省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跃升期,省委、省政府更加注重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支持我市发展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安康高新开发区、月河川道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安康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开始跟进全省步伐;未来五年我市依然是全省高速公路、铁路和清洁能源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加之我们谋划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加快实施,投资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全市人民在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三苦精神、抗洪精神和创卫精神,必将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我们在前进的征程上谱写富民强市的新篇章。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新的考验。

全省经济增长高位运行,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竞相发展,兄弟市区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我市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的压力增大。

尽管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长较快,但经济欠发达仍然是基本市情,发展不足依然是最突出的矛盾;发展条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待改变;城乡居民收入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还很突出;扩张经济总量和转变发展方式十分紧迫而艰巨。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差,遇事不敢担当,落实工作不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奋力推进安康跨越发展。

“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着力提升交通、城镇、生态基础保障能力,着力做大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生态旅游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强化园区承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循环产业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基本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安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8600元、8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16%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22%左右。

实现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四个翻番”,经济实力、基础条件、人民生活、城乡统筹、社会建设、改革开放“六个跃升”。

  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全面跟进全省发展步伐,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开始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

把新型工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4:

47:

39,工业化率达到34%。

完成汉江梯级水电开发和400万千瓦火电项目,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和风能,清洁能源产业基本形成;以金属镍、石煤综合利用、钒钛磁铁项目等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旗舰,实现循环经济新突破;以矿泉水、肉制品、茶叶、魔芋食品为着力点,强力打造富硒品牌。

以“一体两翼”为引领的县域经济全面发展,汉滨、汉阴、石泉、旬阳、平利五县区经济总量占全市80%以上,其它县特色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以规模特色效益为方向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建设500万头商品猪基地,发展10万亩设施蔬菜和30万亩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畜牧产业、林特产业、水产养殖产值分别达到30亿元、60亿元、50亿元和35亿元;以生态旅游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达到2500万人次,实现物流业增加值60亿元。

  基础条件实现新跨越。

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根本改善。

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和航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安康建成区域交通枢纽。

建成十天高速安康段、安康至平利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安康至岚皋、平利至镇坪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大河坝至石泉、桐木至旬阳、宁陕至镇安高速公路连接线;加快干线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县乡油路改造工程和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公路总里程达到2.1万公里,基本实现“通县高速化、市县二级化、县乡等级化、村道畅通化”的目标;完成西康、阳安铁路复线和西成客专安康段建设,开工建设安康至张家界铁路,强力推进西安至安康至重庆高速铁路建设工作。

安康富强机场建成运营。

建设安康至白河高等级航道,开发瀛湖至石泉、岚皋水上旅游通道。

加快实施城乡电网、通讯设施、气化安康、防洪保安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保障发展的能力。

建设安康至重庆和湖北点对网特高压电力输送通道,新建3个330千伏、15个110千伏、24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通信信号覆盖行政村95%以上,电话和3G用户达到260万户;建成汉中至安康天然气输气管道,启动西安至安康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加快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解决10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城区东西二坝和汉江重点段防洪工程,完成30座病险水库除险工程和洞河水库建设,大力建设灌区,扩大灌溉面积。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节能减排降耗主要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2%,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人民生活获得新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