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0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万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市人民政府在达州市委、市政府和万源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达州市“三大目标”、“三大任务”,大力实施“四五五”跨越式发展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勇于战胜各类自然灾害,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积极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开门红”。

    坚持第一要务,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抓建设,群策群力促跨越,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0亿元,同比增长1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02万元,增长3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7亿元,增长4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7元,增长17.0%;农民人均纯收入2768元,增收265元。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建材、冶金、煤炭、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快速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户,增长32.4%;实现增加值10.17亿元、利润4146万元,分别增长32.9%、37.3%;工业新上项目和技改投入达10亿元,增长4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2.02吨标煤,下降4.2%,主要污染物(SO2)减排58.24吨,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农村经济较快增长。

以“做大特色农业”为目标,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发展“一乡一业”特色乡镇2个、“一村一品”特色村23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8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巴山雀舌名茶、天予植物药业、利根葛业、立川牧业、馥麟苎麻、巴山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生猪和旧院黑鸡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旧院黑鸡(蛋)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和有机产品认证,巴山雀舌名茶通过四川省第八届名牌产品认证,万源市馥麟苎麻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我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富硒茶之都”;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年输转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2亿元。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17.2%。

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全市存款新增58558万元,增长23.3%。

以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八台山--龙潭河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正式开园,万源大酒店、天封苑分别创建为三星级、二星级宾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鱼泉山、龙潭河、“大巴山第一漂”、“汉江第一漂”等旅游景点人气高涨。

全年共接待游客97.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8亿元,增长21.0%。

商贸流通日益繁荣。

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建成社区商业示范点4家、农家店124家;巴山食品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鑫朗能源成品油储运储售基地完成储油主体工程,专用铁路线正抓紧建设;全市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繁荣兴旺,爱家购物广场、万客隆超市、天泰药业等骨干流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花萼绿色食品、天予植物药业等5家重点企业获得自营出口经营权,全年出口创汇92.6万美元。

    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商业中心广场一期工程、东关路改造二期工程、市政府机关综合办公大楼、城市垃圾处理厂等项目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向前广场、后河翻板闸、万源廊桥、国道210线万源城区段改建一期工程、城周绿化等城市重点项目以及河西新区建设有效推进;大力开展城市环境集中整治,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强化城管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城市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安全供水、供气和供电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大为改善;太平镇、官渡镇、青花镇、白沙镇、罗文镇等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集聚功能明显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6.8%。

农村条件明显改善。

以解决农村“六难”为突破口,25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

投资24769万元,建成通乡水泥路83.2公里、通村公路557.68公里,通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39公里,通村率达90%,建设农村客运站点6个、客运招呼站40个;全面完成船儿石、金鹅池、漂水池病险水库整治,新建、改造15个场镇集中供水站,新建微水工程800口,3.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切实解决;建成沼气池2600口,推广微耕机、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250台,完成“户户通电”工程459户、农网改造工程2760户,新建移动通信基站22个、无线固定电话基站12个,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1431平方米,新建乡村卫生院(站)50个。

生态环境更趋优良。

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立市”战略,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扎实开展资源清理和土地执法行动,矿产、土地等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整理土地861公顷,新增土地97公顷,复垦土地277公顷,恢复耕地177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8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造林4.1万亩,实施封山育林2.4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000亩;扎实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保专项行动,严把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新建9个自动气象监测站,全市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花萼山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清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行政收费项目,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行部门预算,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强化收支直达。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先后组团参加“西洽会”、“西博会”、“渝洽会”和在蓉、在渝、在粤乡友代表座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共实施重点招商引资项目35个,实际到位资金63416万元,增长41%,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0080万元,增长39%;成功邀请瑞典扶轮社吕勒欧分社来我市考察访问,对外交流得到加强。

发展环境实现新提升。

出台并落实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外来投资的政策、措施,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检查等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建立健全投诉、处理、督查和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惠民行动深得民心。

坚持把“十六大惠民行动”作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重要举措,真抓实干,有序推进。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及扶贫助学、社会助学工作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城乡医疗救助等工作全面启动,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廉租房租金补贴落实到户,城乡居民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标准化农家店、中心敬老院、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农村客运站及机耕道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城镇新增就业2516人,社会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完成“7.5”洪灾住房重建1504户,解决400户农村特困无房户住房问题,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131户。

与此同时,光纤电视到乡、通讯到村、科技到户、民工培训、农村安居行动、环境治理、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等各项行动扎实开展。

全市投入惠民行动专项资金39634.27万元,其中市本级投入7295.04万元。

社会秩序安定和谐。

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加强“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组建市群众和信访工作局,依法处理群众信访诉求,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成功处置大沙乡油坪村小学爆炸未遂事件。

狠抓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食品药品、民爆物品、特种设备、学校等各项安全专项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36.8%、21.5%、54.7%,安全形势持续好转,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级平安示范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和“科普惠农”工程,深入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巴山早”地方优良茶树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皮窝桔梗被列入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四川)基地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市考核,成功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市”。

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市人民政府被国务院农普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全面落实,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万源中学创建为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文教示范幼儿园创建为四川省示范幼儿园。

《万源市志》全面完成总纂,提前两年完成预期目标。

成功组织“巴山背二哥”、“薅草锣鼓”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典礼”展演活动,并获达州市政府表彰,“红色文化活动月”、职工篮球赛和“环城跑”等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保持四川省体育工作评估优胜市称号。

全面完成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转星”调整工作,新开通魏家、石窝、赵塘、虹桥、长石5个乡光纤电视。

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无偿献血、爱国卫生等工作正常开展。

扎实抓好人口与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4.18‰,符合政策生育率85.94%。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兵、保密、老龄、妇女儿童、残联、工商联、民宗、审计、物价、气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业绩。

    坚持执政为民,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深入开展“政府工作管理年”和政府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水平。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各92件。

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35件。

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开通“市长信箱”、“公文无纸化”传输系统。

修定《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并实行首问责任、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政府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顺利建成群众接待、惠民帮扶、政务服务“三大中心”并正常运行。

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立案查处22件34人,结案21件26人,2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进一步树立了克己奉公、勤政为民、干净办事的公仆形象。

    成就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对万源市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万源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认识,努力提高环境竞争力,大力招商引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持“项目兴市”不动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不动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

我们相信,坚持并完善这些宝贵经验,万源发展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加坚定、更加矫健!

    各位代表,2007年是全市经济增长较快的一年,也是全市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一年,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一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驻万各单位开拓创新、和衷共济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万源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万源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性较强,消费需求不旺,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任务重,安全稳定压力大,社会建设相对滞后,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等等。

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在自省中风雨兼程、在自警中克难奋进,在自励中跨越赶超,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

    2008年政府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达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和万源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现率先发展、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的重要之年。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以及秦巴地区扶持力度的重大政策机遇,充分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巩固同心同德、携手并进、风正人和事业兴的大好局面,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万源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达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和万源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四五五”跨越式发展思路和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目标,坚持率先发展取向,着力构建“一枢纽、两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坚持“突出主线、推进三化、四轮驱动”的发展路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力争达到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增长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去年实际涨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突破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工作必须突出四个重点:

    大力推进资源转化,培育优势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高地”。

万源的优势在资源,出路在资源转化。

必须围绕重点产品、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加快资源转化步伐,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以天然气、建材、冶金等为重点的重化工业,着力培育发展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畜牧、旅游为重点的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其他有条件的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优势资源向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转化。

以资源转化为载体,以发展产业为支撑,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全力打造川陕渝结合部经济发展“高地”。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打造资本聚集的“洼地”。

环境是发展的命脉。

在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今天,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的竞争。

谁创造了更适合资本生长的环境,谁就占据了发展的制高点。

万源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又面临周边县市你追我赶、竞相跨越的发展格局,要实现率先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打造资本聚集的“洼地”。

    高度关注民计民生,大兴惠民之举,打造人民生活的“福地”。

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万源发展的鲜明导向,更是今后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带着感情、怀着深情、充满激情,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把功夫下到群众的难点上,重点解决好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等问题,全力打造人民生活的“福地”。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服务,打造勤政为民的“标杆”。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服务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今年是“政府工作质量年”,必须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新要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力求在解决突出问题、改善队伍素质、提高机关效率、推进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对各级机关和广大机关干部的满意度,全力打造勤政为民的“标杆”。

    围绕今年目标和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形成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态势

    大力发展优势工业。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天然气能源化工、煤电冶、绿色建材、富硒农产品加工等优势工业。

推进矿产资源就地转化增值,培育1-2户产值过亿的煤炭优势企业,积极支持立信铁合金、青花拓兴铸造、磊鑫实业、川江贵华等规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生产和换代升级能力;全力支持白杨溪水电站建成投入运行,开工建设以罗文铁山坡天然气净化厂、大巴山石膏厂10万吨高强度石膏粉和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大巴山旋窑水泥二期工程、梓桐溪水电站等为重点的优势工业项目;支持巴山雀舌名茶实业、天予药业、立川牧业、利根葛业、馥麟苎麻、巴山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天予药业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技术改造、草坝茶场粗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粉葛产业化开发、旧院黑鸡产业化开发、反季节蔬菜开发等精深加工项目;精心做好煤矸石发电、精品硫加工、墩子河、任河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精、做优、做强现代农业。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保证“米袋子”、“菜篮子”基本供给;突出“富硒”、“生态”品牌,加快推进“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巩固、打造6个“一乡一业”特色乡镇、20个“一村一品”特色村,重点抓好竹峪片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片、大竹片区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片和茶垭乡邱家坪城郊型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

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重点发展富硒绿茶、旧院黑鸡、板角山羊、脱毒薯类、干果、中药材、葛根、食用菌、生猪等特色产业。

力争把巴山雀舌名茶实业公司培育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把巴山雀舌争创为中国名牌产品,力争万源富硒茶和板角山羊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

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力争全年劳务输转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5亿元以上。

    加快做兴旅游产业。

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努力构建环秦巴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开工实施“红色旅游”项目;启动八台山地质公园、龙潭河温泉综合开发,建设星级度假村3家,完善天封苑、鱼泉山、长洞湖度假村等旅游配套设施;尽快完成达陕高速公路及城万快速通道沿线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的编制工作,力争进行实质性开发;启动八台山--龙潭河风景区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区,大竹河、鱼泉山、烟霞山创建省级风景名胜区,万源大酒店、怡和紫金大酒店创建四星级宾馆,穗丰大酒店创建三星级宾馆申报工作;举办中国富硒茶都?

四川万源茶文化节、第二届大巴山旅游节暨巴山红叶节。

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

    努力做旺商贸物流业。

积极整合现有建筑装饰、小商品、粮油、果蔬等专业市场,引导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以市场建设为载体,逐步建立起以太平镇为中心、乡镇集贸市场为骨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基础的市场体系。

全力支持鑫朗成品油仓储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并启动二期建设,开工建设巴山食品二期、大巴山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力争大巴山工业日用品批发市场、大巴山仓储物流中心、大巴山鲜活农产品交易中心、秦巴地区农机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启动大巴山商务会展中心前期工作。

加快整合工业、商业、运输、货运代理、仓储配送等物流资源,在发展壮大爱家购物、万客隆超市等重点物流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公共物流。

以金融生态建设为抓手,确立融资新理念,搭建融资新平台,善用金融新产品,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流入万源。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环保优先,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贯穿于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排污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积极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技术,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重点工业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任务,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后河流域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成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加大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启动八台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创建工作;认真实施“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和“西部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2600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9平方公里;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搞好专项规划,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二、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努力构筑外向带动、自主发展的新格局

    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加快河西新区建设,基本形成河西新区主骨架;完成国道210线万源城区段改建一期工程、后河翻板闸、万源廊桥等在建重点项目;启动河西茶文化公园、天马山红色生态公园、城南“迎宾大道”、城北“出口大通道”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推进商业中心广场、向前广场二期工程;加快巴山红军公园和城市周边绿化建设;竭力争取并大力支持万源火车站扩能改建项目。

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重点抓好城市出入口、城中村、城郊村、农贸市场、小街小巷、沿河地带等环境卫生整治和管理,努力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重点创新河道保洁、绿化管养、道路维护、市政公用设施管理、交通秩序整治等机制,逐步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市场化。

继续抓好重点小城镇建设,完成3个建制镇、10个乡场镇和25个村庄的规划编制,重点加快白沙镇、官渡镇、青花镇、罗文镇的小城镇建设。

    切实改善农村条件。

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支持襄渝铁路Ⅱ线、达陕高速公路和城口至万源快速通道建设,完成万源至白沙公路改建一期工程、石人至黄钟、新桥河至河口等通乡油(水泥)路建设,加快建设魏家至罗文公路,启动秦河至鹰背、黄钟至长石等公路改建工程,新建通乡油(水泥)路100公里,通村公路200公里。

大力实施红层找水、微水窖、场镇人饮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等,缓解农村人畜饮水困难,解决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与周边县协作,力争启动实施1-2条辐射周边的县际通道建设。

新增有效灌面5000亩,节水灌面3000亩。

全面完成9座病险水库整治,力争李家梁水库和渠系配套工程立项。

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农业综合开发和荒草地开发项目,申报实施铁矿乡、草坝镇、黄钟镇“金土地”整理项目。

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着力抓好21个新农村示范村和生态村建设,重点打造黄钟片区以工代赈项目暨“三村建设”新农村示范片。

建成316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

    继续扩大改革开放。

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力争全面完成改制任务。

继续深化和完善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坚决控制并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体制,努力推进公共财政建设,推进金融改革,支持国营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资源、产业、区位等比较优势,吸引更多更好的资金和项目落户万源。

牢固树立“以项目等机遇,抢机遇上项目”的理念,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精心搞好天然气能源化工、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和特色农业、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薄弱领域的项目编制,调整充实项目库,并对其中的重点项目精心包装,适时向外推介。

坚持以诚为本、以情引商、让利富商的原则,采取小分队招商、节庆招商、会展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市工商联、商会、企业等在招商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