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75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docx

11s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1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11.1设计依据及目的

11.1.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09-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2-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06-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02-28);

(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修订;

(12)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2-18);

(13)(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14)(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15)(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6)(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17)《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

(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

(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2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5号,1995年5月30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以水利部令第24号修订)。

11.1.2设计目的

本工程的站址选择及建设与各项规划、城市建设发展、电力规划、能源开发、土地利用等方面是一致的,且受到国家及当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经过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分析环境与本工程间的相互影响要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因素减至最低程度,使环境和水土在本工程建设与运行期内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进而使工程与其周围环境之间达到相互和谐发展的目的。

11.2环境概况

11.2.1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金塔县东部和西部为戈壁荒漠,南有夹山褶皱带低山丘陵,北部系山峦起伏,丘陵破碎的马鬃山台地所阻,构成盆地北缘的屏障。

地形略为斜方形,中部为地势平坦的花金盆地,呈南高北低、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

海拔1100~1300m之间,县城海拔1270m,境内南部为北大河下游冲积扇平原(金塔绿洲),东部为黑河中段下游冲积平原(鼎新绿洲),绿洲外围属低山残丘戈壁区。

(2)陆地水文

与本项目相关的河流有北大河和黑河两条入境内陆河。

北大河和黑河是金塔县的灌溉主要水源,均为发源于祁连山的雪水。

黑河是本县的第一大河,境内全长120余km,是鼎新绿洲的唯一水源;北大河是黑河水系的一大支流,流经鸳鸯灌区在营盘附近汇入黑河,是金塔绿洲的主要水源,两河平均年径流量14.5亿m3。

境内有鸳鸯池、解放村、大墩门、红沙墩等大小水库14座,总库容量1.8亿m3。

地下水年补给量5.4亿m3。

(3)气候特征

金塔县属温带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候温差大,日照充足,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沙多,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年日照时数3193.2小时。

年平均无霜期为133~141天。

平均每年大于或等于八级大风日数32.1天,最多年份达51天,干旱指数24.96。

主要灾害性气候是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

11.2.2生态环境

(1)土壤

金塔县土壤类型与耕作条件有关,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县境内主要土壤类型有灌淤土、潮土、风沙土、灰棕漠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石质土、粗骨土等9个土类,22个亚类,27个土属,42个土种。

全县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0.97%,含氮0.052%,速效磷9.7PPm,速效钾188PPm,土壤肥力为中下水平。

主要土壤类型为灌淤土、潮土、风沙土、灰棕漠土。

(2)植被

金塔县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绝大多数为荒漠、半荒漠植被,大体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分布在戈壁以红砂、泡泡刺为代表的荒漠植被;二是分布在绿洲边缘的胡杨、柽柳、芦苇、甘草、梭梭、花棒、骆驼刺等天然植被,覆盖度在10~30%之间;三是分布在黑河两岸的芦苇、甘草、胖姑娘、芨芨草、白刺、柽柳等的草甸植被,覆盖度在20~70%之间;四是以苹果、梨、桃、杏、葡萄及杨、柳、沙枣等为主绿洲农田栽培植被。

另外,在绿洲内外块状零星分布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甘草、锁阳、苁蓉、麻黄等野生植物。

天然植被呈团块状零星分布,分布不均匀,生长势中等,覆盖度在5~40%之间。

(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金塔县境内沙化土地面积69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4.4%,其中流动沙地407.5万亩,半固定沙(丘)地183万亩,固定沙(丘)地106.6万亩。

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及放牧、采挖药材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退化、沙丘活化、沙化扩展,沙尘暴频繁发生。

金塔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始终坚持把防治水土流失工作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坚持不懈地组织和带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活动,止2006年底,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达306.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0.8%,其中:

有林地13.4万亩,疏林地7.3万亩,灌木林地85.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0.7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3.6%,绿洲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2.8%。

建设防风护田基干林带和支干林带7条184km,干支斗渠绿化5390条265km,四级道路绿化353km。

建立封育区15个,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累计封育天然植被面积230万亩,人工埋压、栽植沙障2.5万亩。

鸳鸯池、解放村、板滩等三大水库群沙害治理,围绕库区造林1.2万亩,砾石埋压沙丘0.7万亩,取得了显著的防风固沙和护库效果。

全面加强了封滩禁牧工作,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保证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11.2.3社会环境

(1)行政区划及人口

金塔县设9乡3镇,118个村,15个居民委员会,2007年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4万人,农业人口11.69万人。

(2)矿产资源

金塔县境内丘陵山地面积较大,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已经探明的有煤、铁、莹石、滑石、菱镁石、白云石、花岗岩、盐等10多种,金塔县铁矿储量大、利用率高,近年已开采近70万吨,尤其是紫山子无烟煤,总储量600万吨左右,是金塔境内最大的矿点,从1997年开始开发,现已开采近百万吨。

(3)社会经济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19737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8689万元,财政收入676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9元。

11.2.4项目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可知:

SO2日平均浓度值范围0.001~0.003mg/m3,无超标值出现,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

NO2日平均浓度值范围0.003~0.010mg/m3,无超标值出现,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的一级标准。

TSP日平均浓度范围0.132~0.362mg/m3,日均值有超标现象。

以上监测结果表明,金塔县环境空气质量中TSP浓度值超标,主要是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气象因素有密切的联系,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植被稀少,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自然风沙和二次扬尘是造成TSP浓度值超标的主要原因。

该地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水体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可知:

金塔段15项监测指标枯、丰、平水期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砷、汞、六价格、铅、镉、石油类、大肠菌群等项指标符合Ⅰ类标准,溶解氧、铜、锌、总磷4项指标符合Ⅱ类标准。

该地区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拟选光伏电站所在的区域较为空旷,环境噪声本底良好,站址地区基本属于自然声场环境。

站址周围基本上没有成材树木,施工中不存在砍伐林木和青苗补偿问题,且没有居民居住,不存在移民问题。

11.3环境和水土影响分析

11.3.1项目选址的环境合理性

本工程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项目,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项目选址无环境限制因素,且与该地有关土地利用、新能源开发等规划相一致。

11.3.2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施工期

本工程土质主要为砾石夹砂土,在施工过程中要扰动地表,因此有水土流失产生。

施工期有生活、生产污废水及建筑、生活垃圾产生。

(2)运行期

本工程在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只是少量的生活污废水及垃圾的影响。

11.3.3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1.3.3.1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污染影响

由于本工程施工建设规模较小,且污染源单一,排放量较少。

因此,在本工程施工期间严格按照环保的要求进行施工,对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

含泥沙的施工污水;机械设备的冲洗水;施工工地的食堂含油污水;一般生活污水等,主要污染物是CODCr、氨氮、BOD5和SS类等。

根据工程类比资料,施工期施工人员排放的废水中CODCr100mg/L,氨氮15mg/L。

拟建项目施工人员按60人计,施工人员每月生活用水按1m3/人计,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70%计,则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42m3/月,工程施工6个月,则施工期共排放生活污水252m3。

生活污水及其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见表11.3-1。

表11.3-1施工期生活污水及污染物产生情况

项目

用水量

污水量

CODCr

BOD5

排放量

300m3

252m3

25.2kg

3.78kg

在施工中设备冲洗废水排放较少,且水中污染因子较少,主要为悬浮颗粒物。

少量排水被蒸发,因此对区域地下水不会产生影响。

另外,施工阶段使用旱厕所,少量生活废污水就地泼洒、蒸发,不会对该区域地下水产生影响。

(3)声环境影响

施工中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建设期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

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互相叠加。

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3~8dB(A),一般不会超过10dB(A)。

在这类施工机械中,噪声最高的为风钻,达到81dB(A)。

另外,混凝土振捣器也较高,在80dB(A)以上。

由于站址附近人烟稀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虽然较大(在85dB(A)左右),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噪声不断地衰减,对站址所在区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4)固废物影响

拟建太阳能电站区域人烟稀少,属自然生态环境,环境状况较好。

在施工中将各类固体废弃物妥善处置后(即:

有污染的工业垃圾,收集堆放,并挖坑掩埋),并将施工中的弃土及时清理,平整场地,恢复原有植被,保护自然景观少受破坏,施工对该区域局部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控制在较低的程度,不会因施工对该区域的自然景观产生明显影响。

11.3.3.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1)污染物排放分析

污染物排放包括废水排放和固体废物排放.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较高的自动化运行水平,一般为无人值守,仅需少量人员值班,生活污水量极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排向沉淀池后,对环境影响就较小。

本工程冬季采用电热设施取暖,不新增大气污染源,从而减少工程建设投运后,对区域大气、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破坏。

职工的生活燃料是用电或液化气,没有拉煤运输、堆放,以及燃烧排放大气污染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在光伏电站建成投运后,主要固体废弃物为生活及检修垃圾,该部分废弃物要倒往指定地点,并定期集中处理,避免刮风时固体物飞扬,污染附近环境。

(2)电磁辐射分析

一切电气设备在运行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这种辐射叫做人工工频型辐射,辐射源包括输电线路、变电所等。

变电所及输电线路电压在100kV以上的送变电系统属电磁辐射项目,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必须依法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另外,专题研究表明:

当大强度的电磁辐射长期作用于人体时,可使其健康状况受到危害。

光伏电站运行时会产生一定能量的电磁辐射,但其强度较低,且本光伏电站距离居民区较远,可以认为本项目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对其附近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3)光污染分析

本工程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组件最外层为特种钢化玻璃。

这种钢化玻璃除具有坚固、耐风霜雨雪、能经受沙砾冰雹的冲击等优点外,其透光率极高,达95%以上。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的相关规定,在城市主干道、立交桥、高架桥两侧设立的玻璃幕墙,应采用反射比小于0.16的低辐射玻璃。

依据此标准,光伏阵列的反射光极少,不会使电站附近公路上正在行驶车辆的驾驶人员产生眩晕感,不会影响交通安全。

11.4环境保护措施

11.4.1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管理体系指导下,项目施工期应进行精密设计,尽量缩短工期,减小施工对周围地形地貌等环境的影响。

项目具体采取以下生态保护措施:

(1)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土地的破坏;考虑对进场道路与施工道路进行一次性规划,施工道路不再单独临时征用土地;道路尽可能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布置规划,尽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占用。

(2)电池组件及电气设备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划指定位置来放置,各施工机械和设备不得随意堆放,以便能有效地控制占地面积,更好地保护原地貌。

(3)施工优先采用环保型设备,在施工条件和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绿色施工,可以有效降低扬尘及噪声排放强度,保证其达标排放。

(4)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表土的集中堆存和保护,并要求完工后及时利用原表土对施工造成的裸露面进行覆土。

(5)尽量减少大型机械施工,基坑开挖后,尽快浇筑混凝土,并及时回填,其表层进行碾压,缩短裸露时间,减少扬尘发生。

基坑开挖严禁爆破,以减少粉尘及震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电缆沟施工后应及时回填,并恢复原有地貌。

(7)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并严格按照本工程所提出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各水土流失防治部位进行治理,防止新增水土流失。

11.4.2废气和扬尘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在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运行期基本不会产生二次扬尘和废气,本项目废气和扬尘主要产生于施工期。

施工期的废气主要为运输车队、施工机械(推土机、搅拌机、吊车等)等机动车辆运行时排放的尾气。

由于拟建项目所在地为较开阔的荒地,空气流通较好,汽车排放的废气能够较快的扩散,不会对当地的空气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但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应控制施工车辆的数量,使空气环境质量受到的影响降至最低。

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粉状物料堆放、土方的临时堆存以及车辆运输等过程。

为减少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时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

(2)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洒水,减少汽车行驶扬尘。

(3)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量。

(4)灰渣、水泥等易起尘原料,运输时应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

(5)起尘原材料覆盖堆放。

(6)混凝土搅拌站设置在密闭的工棚内。

(7)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遮盖。

(8)尽量采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件,少用干水泥。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施工区扬尘的产生和溢散,保证施工场界外粉尘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小于1.0mg/m3。

11.4.3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电站运行期无噪声污染,但施工期施工作业噪声不可避免。

为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必做好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

(1)建设招标单位将投标方的低噪声、低振动施工设备和相应技术作为中标的重要内容考虑。

(2)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便使每个员工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减少由于施工机械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噪声。

(3)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尽量缩短工期。

(4)严格施工现场管理,降低人为噪声。

项目施工区域距离声环境敏感目标较远,采取上述措施,可避免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明显影响,满足GBl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求。

11.4.4废污水处理对策措施

工程施工生产废水主要由混凝土运输车、搅拌机和施工机械的冲洗以及机械修配、汽车保养等产生,但总量很小。

施工布置较为分散,范围也较广,可用于施工场地洒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采用集中收集处理的方式,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外运。

电站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办公、监控、检修等工作,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浇洒道路及绿地。

11.4.5固体废物处置及人群健康对策措施

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处理:

①开挖土石方时,将场内表层土,选择妥善地点堆放,底层土也妥善堆砌。

工程完毕后,先用底层土覆盖裸露区域,再用表层土覆盖;②工程土石方开挖并回填后剩余的弃渣可作为场区附近低洼地段的填土,回填摊平后植草,既避免了水土流失,又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③此外对于少量建筑垃圾和开挖块石弃渣,其中有部分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均用汽车运走,同生活垃圾一并运到附近指定的垃圾填埋点。

在施工期,施工生活区设垃圾桶,垃圾应及时收集并集中清运至附近指定的垃圾卫生填埋点进行填埋处理。

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办公、监控、检修等工作,固体废物主要为办公、生活垃圾。

生活区设垃圾箱,收集到一定程度集中清运至附近指定的垃圾填埋点。

同时还应当加强饮食卫生、生活用水、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保护人员身体健康。

11.5水土保持设计

11.5.1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概况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应力作用下造成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人为因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二是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项目区地势平坦开阔,地面自然坡度较小。

本项目建设过程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前期的场地平整,控制机房、员工休息室等建筑物地基开挖、回填过程造成的土壤扰动及太阳能电池阵列单元支架和通讯线缆的埋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土流失。

本拟建项目建设时应减少地表大量堆放弃土,降低风蚀的影响,保护该区域的植被生长,避免因工程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以及植被的大量破坏,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使该区域局部水土保持现状及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场区内部扰动地表,采取砾石覆盖措施,保护已扰动的裸露地表,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

为了防止临时堆土、砂石料堆放场由于风蚀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堆土场周围进行简易防护,采用彩钢板防护的措施,在堆土周围进行部分拦挡,彩钢板高度为2m,钢板底部埋入地表以下0.2m,地表以上拦挡高度为1.8m,挡板外侧采取钢支架支撑措施。

另外,在大风天气在场区临时堆土表面覆盖防尘网。

为防止临时堆土风蚀产生水土流失对堆土场表面及时洒水,使表面自然固化。

要求施工时的挖方要及时回填,尽量减少堆土场的堆土量。

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场地及施工生活区进行土地整治,拆除临时建筑物并将建筑垃圾及时运往垃圾场堆放,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11.5.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1.5.2.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识别

(1)施工期

本工程占地为国有未利用荒地,地表分布有少量植物,在施工过程中要扰动地表,因此有水土流失产生。

(2)运行期

本工程在运行期因没有扰动地表的可能,因此基本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11.5.2.2施工期的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将征占当地一定数量的土地,但均为国有未利用荒地,未侵占耕地、草地等农业用地。

由于本场区表部覆盖有沙丘,且地形起伏,在施工前要进行场平处理会引起大量的扬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进行土石方填挖,包括电池组件基础施工、箱式变基础施工、逆变器室及综合楼基础施工等工程,不仅动用土石方,而且有施工机械及人员活动,也会产生土壤扰动。

因此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土壤扰动后,产生大量的扬尘,会增加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

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区包括电池阵列区、道路区等占地和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道路、弃渣场等临时占地。

直接影响区指光伏电站征(租)占地范围以外,由于电站建设施工和运行造成的水土流失可能对周围村庄、植被等产生直接危害的区域。

直接影响区计算原则:

电站围墙外2m占地确定为直接影响区。

11.5.2.3运行期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在运行期基本不存在水土流失,在电站四周建设有防护林和绿化地带,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进而改善了场区的生态环境。

11.5.3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在时间上、空间上形成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1)工程措施:

电池阵列区、综合楼、施工生产生活区、弃渣场进行表土清理,施工结束后进行覆土平整。

弃渣场采用拦挡工程。

(2)植物措施:

在电站四周设置防护林带,防护林带中间种植灌木;场区内播撒耐旱草籽,加大绿化面积;对建筑物周围进行绿化,灌、乔、固沙草结合种植。

(3)临时措施:

主体施工过程中,特别是下雨或刮风期施工时,为防止开

挖填垫后的场地水蚀和风蚀,对综合楼、电池阵列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弃渣场

等部位布设排水、拦挡和遮盖等临时防护措施,考虑临时工程的短时效性,选择

有效、简单易行、易于拆除且投资小的措施。

(4)管理措施:

工程施工时序和施工安排对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影响很大。

若施工时序和施工安排不当,不但不能有效预防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而且造成施工中的水土流失无从治理,失去预防优先的意义。

弃渣场应“先挡后弃”,并考虑综合利用,减少占地;道路路面要定期洒水,临时堆放的土石料和运输车辆应遮盖;定期对施工生产生活区空地洒水降尘等。

11.5.4水土保持投资

根据以上水土保持措施,估算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95万元。

11.6环保投资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以上环保与水土保持措施,并结合地方标准和市场物价

水平,初步估算本工程环保总投资215万元。

环保投资估算表见表11.6-1。

表11.6-1环保投资估算表

项目

费用(万元)

环境影响报告表评价费

20

建设单位环保管理费

10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费

30

环境保护措施费

15

环保临时措施费

15

环境监理、监测费

20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测试费

10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20

水土流失补偿费

20

水土保持措施费

25

水土保持监测费、监理费及其它等费用

20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费

10

合计

215

 

11.7环境和水土影响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为《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中鼓励发展的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综上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本身没有废气排放、光伏发电本身不需要消耗水资源,也没有污水排放、没有噪声产生,本项目位于荒地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