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586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稷下学宫延续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我们至今引以自豪的百家争鸣,主要就发生在稷下学宫。

战国中后期各主要学派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来到过稷下或与稷下有关。

诸子百家在这里长期并存,彼此交流切磋,通过争鸣辩驳而互相影响、互相吸取,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首先,这些主要的学派在稷下都发生了分化,产生了众多的支派,真正形成了“百家”争鸣辩驳的局面。

同以往那种“儒分为八”、“墨离为三”的一个学派内部在传承中发生的自然分化不同,稷下的学派分化主要是不同学派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吸取而产生的,形成了很多犹如现代科学所谓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没有学术思想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充分争鸣,这样的分化是不会出现的。

其次,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成就还表现为学术思想的融合会通。

在稷下,一些曾经势如水火的学派在寻求联手互补,一些原本互不搭界的学派也在形成共识,各学派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呈现出纷繁交织的复杂情况,每一个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同时兼有两家或多家学说的思想内容,以至于我们在给某位思想家或某部著作进行学派划分时常常感到很困难。

稷下学术的这种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代表了战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趋势,离开了百家争鸣的特定环境,很难形成这种局面的。

第三,学术思想的分化和融合必然会导致学术创新。

在稷下良好的学术环境下,各家各派在交流争鸣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得一些新的理论尝试和理论创造成为可能,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理论和学术流派,为学术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探索出新的方向。

例如,道家的黄老之学就是稷下学术的一个重要创新。

该学派以道家学说为哲学基础,在政治上主张法治,吸收融合了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的学术思想,集各家学说的优势于一身。

黄老之学既适应了时君世主的眼前需要,又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且引领着学术思想融合发展的大方向,所以最终能够“压倒百家”,成为战国中后期真正的显学。

稷下的百家争鸣虽然早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但它作为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意义却是超越时代的。

鉴古知今,稷下百家争鸣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历史启示。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关于“稷下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都在这里发展到了自己的理论高峰,诸子百家在此长期并存,通过争鸣辩驳而互相影响。

B.诸子百家的各学派都在稷下百家争鸣中发生了分化,产生了众多的支派,真正形成了“百家”争鸣辩驳的局面。

C.稷下百家争鸣使一些曾经势如水火的学派开始寻求联手互补,一些原本互不搭界的学派也开始形成共识,各学派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D.在稷下良好的学术环境下,各家各派在交流争鸣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得一些新的理论尝试和理论创造成为可能。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稷下百家争鸣”取得的“学术成就”的一项是()

A.主要学派在稷下产生了众多的支派,形成“儒分为八”“墨离为三”的一个学派内部在传承中发生的自然分化。

B.学术思想融合会通,每一个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同时兼有两家或多家学说的思想内容,稷下学术具有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

C.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理论和学术流派,为学术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探索出了新的方向

D.产生了道家的黄老之学,它引领学术思想融合发展的大方向,最终“压倒百家”,成为战国中后期真正的显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战国中后期各主要学派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来到过稷下或与稷下有关。

从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稷下学宫延续了大约一个半世纪,

B.如果没有古代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争鸣,就不可能有现代科学所谓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C.学术思想的融合会通是稷下百家争鸣的特点,稷下学术的这种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代表了战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趋势。

D.道家的黄老之学以道家学说为哲学基础,吸收融合了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的学术思想,集各家学说的优势于一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

少惠,善淘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

“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

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

“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

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

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

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赪:

红色②郁栖:

粪土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易其弊衣弊:

破旧

B.女觉遽反遽:

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

陈述事实

D.一夕,为海潮所沦。

为: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面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D.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观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3分)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分)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

①汪元量:

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

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

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

“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乐苑》)

④劲气:

寒气。

8.“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5分)

9.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3)寄蜉蝣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祖父驾鹤西游那晚,我在灵前三跪九拜,突然一只桃子掉下来,不偏不倚砸中我的脑袋,头上隆起一个“桃子”。

家人疑惑,莫非我在祖父生前得罪了他?

 按祖父的遗愿,葬他于村郭的高山之上。

我想,祖父还是很留恋人间烟火的,他可以看到村庄的朝霞夕烟,听到牛羊的长哞欢唱,望到江上的轻舟白帆。

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愿景留在了人间。

他站在高山之巅,是想有一天看着我走出大山!

 于是,一匹马朝着高山昂首嘶鸣,顿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烈马绝尘,踏破万里关山——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市水利局的资料员考试,以赤骥之勇过五关斩六将,杀出一条血路,最终一举夺魁,成为了一匹城市中的千里马。

 离开老家那天,祖母用柴火在家烧菜,父亲摇着木船载我飘过凌江。

家里的炊烟仿佛架起了一座天桥,一直通向祖父的坟墓。

我想是祖父知道我要来报喜了,专为我搭了这烟桥。

 顺着桥的方向来到山腰,在父亲的桃园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正想离开时,瞥见好几人在风中白袂飘飘,我猛一惊。

父亲说,那是看护园子的稻草人,一个大男人还怕没灵魂的人么?

我定了神,把头上的红草帽扣在了一个稻草人头上,嘿,白衣红帽,精神着呢!

我拍了拍它,老伙计,替我好好看护园子,下次回来赏你!

我到市水利局上班后,被安排到下属的移民办写材料。

不久市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对我市的凌江水库进行加固扩容,须迁移上游的部分居民。

我们村是上游地势最低的一个村,被定为全村迁移。

尽管村民一百个不愿意,但谁敢跟龙王爷掰胳膊?

移民工作很快就开锣了,我忙成了转陀螺

,根本抽不出身回老家。

仅一年多时间,全村就迁移到了凌江水库之畔。

回到按城镇标准建设的移民村,水泥硬底化路面把家家户户的房子切割成一排排“豆腐块”,全没了过去那种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和闲适。

村民也不再有土地,五谷蔬果都是从街上现买的,失却了泥土的芳香。

吃着祖母用煤气煮的客家菜,再也品不出当年的滋味。

清明时节,我们精心准备了祭品,跋山涉水回到了原来的村庄。

哪里还有村庄的影子呢,湖波浩淼,一片泽国,在低处的房屋都成了水底龙宫,只有高处的几座房子还在临水照花,显出无限落寞的怨妇神态来。

再看我的祖屋,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面。

我的童年记忆一下子淹去了大半。

在那个老宅里,我曾经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闻鸡起舞,曾经听着祖父无数次“走出大山”的絮叨,吃着祖母用柴火烧的饭菜……还有,在这村庄里,曾经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缭绕、渔歌唱晚。

而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片记忆化作无情水域……

“你看,那边怎么浮着人?

”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到远处一个个人头在浮动,我脸色煞白。

父亲忽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呢,那是村民以前用来看护菜园的稻草人!

便想起了那些守护自家桃园的稻草人。

举目望去,几个白袂飘飘的稻草人仍忠实地守候着,竟然还看见了那个戴红草帽的老伙计,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精神劲儿,耷拉着脑袋,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我收回目光,不忍再看,眼前的凌江在怒吼咆哮,掀起滔天浊浪。

要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断然是不可能了。

便在江边的一棵桃树下摆了供品,父亲隔江高喊——爹啊,吉日良辰,天朗气清,恭备三牲,祭奠尔魂。

伏惟兮尚飨!

点了香烛,烧起纸钱,曾经村庄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渔米飘香瞬间灰飞烟灭。

我心情沉重地屈膝下跪,忽然树上掉下一只桃子,嘭一声砸到了我的脑袋,头上长起一个“桃”。

家人疑惑地看我,我真想一个猛子扎进凌江……

  晚上,我喝得酩酊大醉。

梦见祖父指着一戴红草帽的稻草人大声呵斥:

你走出了山旮旯,怎么还把全村人都带走了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朴实、自然的笔触,重点描写了“我”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巧妙地表达了作品深刻的内在意蕴。

B.作者写“我”无法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是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当下,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使广大农村正在失去其生活的本来面目。

C.小说的谋篇布局,看似随手拈来,随意铺展,实则步步为营,匠心独运。

语言沉稳老练,不动声色,却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D.小说结尾写“我”做了一个梦,祖父责备了“我”,实际上体现了“我”因为不能给祖父上坟,不能尽孝心的一种愧疚之情。

E.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如我忙成了转陀螺;将水泥路面切割出的“豆腐块”的死板和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闲适对比等。

(2)小说中的“稻草人”具有怎样的含意?

作者前后写它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开篇和结尾处都写到了桃子掉下来砸中了“我”的脑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标题叫“灵魂远去的村庄”,你是如何看待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变成城市这一问题的?

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

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

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

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

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

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

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

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

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

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

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

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

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

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

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

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

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

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

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

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

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

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

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

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

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

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

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

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

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

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

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

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

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

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

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

他一直在思索: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

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

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

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村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之后,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只接受媒体采访,让记者写文章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史铁生的伟大。

B.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不能行走外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但是史铁生的喜悦和乐趣却正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他追问,但不控诉命运的不公。

C.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D.陈村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经常能够感受到史铁生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的豁然开朗的喜悦。

他也对比了自己和史铁生的差距,感到自己的写作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但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

E.史铁生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超越了生命的苦难,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根据作者陈村的回想,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特别写到了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己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

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6分)

(4)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

请你就对“残疾”、“生命”、“有无”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

C.人们惯常忽视贫血对健康的危害,认为它只是一种举重若轻的症状。

然而,大量研究证实,贫血如不及时治疗,会慢慢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使患病者早亡。

D.在济南老东门美食城你可以品尝到草包包子、孟家扒蹄、黄家烤肉、醉辣龙虾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B.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了大量的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

C.双汇集团2012年1月16日晚间公布2011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指称双汇集团在2011年中由于原辅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及“3•15事件”的影响,全年净利润大约降50%左右。

D.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_____。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1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②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③“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④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④②⑤③①⑥ B.②④⑤③①⑥C.④②⑥①⑤③ D.②④⑥①③⑤

16.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5分)

情境一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

“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

“我明白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

“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

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

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17.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宽容”为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宽容是一盏明亮的灯,能照亮笼罩在人们心中的黑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3BAB4—6DDC7.

(1)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3分)

(2)后母从节上回来,看见叶限正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3分)

(3)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4分)

8,9略

10.1纵一苇之所如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渺沧海之一粟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1.

(1)AD。

(A项,本文重点不在于写“我”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

D项,作者写“我”作梦,主要用意是斥责“我”以及村民离开家园,失去灵魂归依的行为。

)(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2)①“稻草人”有双关意义。

它既是现实中农村生活的常见物,代表了一种典型而浓厚的乡土气息,又象征着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村民。

(4分)

观点三:

农村变成城市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

(可就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明确观点,2分,联系文本论述,4分,联系现实分析,2分。

 

 

(4)“残疾”:

①史铁生是一个罹患残疾但心灵挺拔正直的伟大作家,他超越了自身的苦难去思索世界与生命的价值。

(2分)②在他眼里残疾只不过是不能实现罢了,残疾并没有使他退缩到无知和曲解,没有麻痹麻醉自己。

(2分)③残疾是生命存在的诸多形式之一,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只在于心灵的伟大。

(4分)

“生命”:

①史铁生认为上帝是生命的编剧,无论什么样的生命都有一种真实的存在。

(2分)②即使面对苦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