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589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docx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各种中草药图片

[各种中草药图片]常用中草药图谱_各种中草药图片

蛇床子----阳不起:

白带因寒湿者:

妇人阴寒、阴痒、子脏挺出:

产后阴下脱:

滴虫性阴道炎:

男子阴肿胀痛、阴囊湿疹:

小儿癣、恶疮、唇口边肥疮:

手足癣:

冬月喉痹:

赴美产子播放器触摸一体机世界大学排名信用卡快速申请音乐播放器塔沟武校指纹锁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野茴香、蛇米、蛇栗。

【采制】7~8月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性状】双悬果细小,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

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

悬果瓣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

果皮松脆;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

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化学成分】含蒎烯、异缬草酸龙脑酯(bornylisovalarate)、欧芹酚甲醚(osthol)、二氢欧山芹醇、佛手柑内酯(berapten)、蛇床子素(cnidiadin)、异茴芹素(isopimpinellin)等。

【性味】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

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

归肾经。

|【【用法用量】3~9g。

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功效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名医别录》:

蛇床子,生临淄川谷及田野。

五月果实,阴干。

2.陶弘景:

蛇床,近道田野墟落间甚多。

花、叶正似靡芜。

3.《蜀本草》:

《图经》云,蛇床,似小叶芎藭,花白,子如黍粒,黄白色。

生下湿地,今所在皆有,出扬州、襄州者良,采子暴干。

4.《本草图经》:

蛇床子,三月生,苗高三、二尺,叶青碎作丛似蒿枝,每枝上有花头百余,结同一窠,似马芹类,四、五月开白花,又似散水子,黄褐色,如黍米,至轻虚。

5.《纲目》:

蛇床,蛇虺害卧其下,故有蛇床、蛇粟诸名。

其花如碎米攒簇,其子两片合成,似莳萝子而细,亦有细棱。

凡花实似蛇床者,当归、芎藭、水芹、藁本、胡萝卜是也。

蛇床子-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

蛇床子,味苦平;《别录》辛甘无毒;今详其气味,当必兼温燥,阳也。

故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恶疮。

《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服热,男子阴强,令人有子。

盖以舌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润肾,甘能益脾,故能除妇人男子一切虚寒湿所生病。

寒湿既除,则病去,性能益阳,故能已疾,而又有补益也。

2.《本草新编》:

蛇床子,功用颇奇,内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

若欲修合丸散,用之于参、芪、归、地、山萸之中,实有利益,然亦宜于阴寒无火之人,倘阴虚火动者,服之非宜。

3.《本经逢原》:

蛇床子不独助男子壮火,且能散妇人郁抑,非妙达《本经》经义,不能得从治之法也。

4.《本草正义》:

蛇床子,温暴刚烈之品,《本经》虽称其苦辛。

然主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则皆主寒湿言之,必也肾阳不振,寒水弥漫,始可以为内服之品。

甄极已谓其有毒,濒湖且谓蛇虺喜卧其下,食其子,盖产卑湿汗下之地,本系湿热之气所钟,其含毒质可知。

观雷斆制法,以浓蓝汁同浸,再以生地黄汁拌蒸,无非监制其燥烈之性。

故近今医籍,绝少用为内服之药,况市肆中以为贱品,皆不炮制,而可妄用以入煎剂乎。

《本经》又谓除痹气,利关节,癫痫,则燥烈之性,本能通行经络,疏通关节,然非寒湿,及未经法制者,慎弗轻投。

《本经》又主恶疮,则外治之药也。

外疡湿热痛痒,浸淫诸疮,可作汤洗,可为末敷,收效甚捷,不得以贱品而忽之。

选方①治阳不起:

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各等分。

上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

饮服三十丸,日三。

(《千金方》)②治白带因寒湿者:

蛇床干八两,山茱萸肉六两,南五味子四两,车前子三两,香附二两(俱用醋拌炒),枯白矾五钱,血鹿胶(火炙酒淬)五钱。

共为细末,山药打糊丸梧子大。

每旱空心服五钱,白汤送下。

(《方脉正宗》)③治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

蛇床子仁,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纳之,自然温。

(《金匮要略》蛇床子散)④治妇人阴痒:

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

煎汤频洗。

(《濒湖集简方》)⑤治产后阴下脱:

蛇床子一升,布裹炙熨之,亦治产后阴中痛。

(《千金方》)⑥治妇人子脏挺出:

蛇床子一升,酢梅二七枚。

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洗之,日十过。

(《僧深集方》蛇床洗方)⑦治滴虫性阴道炎:

一、蛇床子五钱,水煎,灌洗阴道。

(江西《草药手册》)二、蛇床子一两,黄柏三钱。

以甘油明胶为基质做成(2克重)栓剂,每日阴道内置放一枚。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⑧治男子阴肿胀痛:

蛇床子末,鸡子黄调敷之。

(《永类钤方》)⑨治阴囊湿疹:

蛇床子五钱,煎水洗阴部。

(江西《草药手册》)⑩治小儿癣:

蛇床实,捣末,和猪脂敷之。

(《千金方》)11.治小儿恶疮:

腻粉三分,黄连一分(去须),蛇床子三分。

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使时,先以温盐汤洗疮令净,拭干,以生油涂之。

(《圣惠方》)12.治小儿唇口边肥疮,亦治耳疮、头疮、瘑疮:

白矾一两(烧灰),蛇床子一两。

为末,干掺疮上。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3.治湿疹,过敏性皮炎,漆树过敏,手足癣:

蛇床子、桉树叶、苦楝树皮、鸭脚木、苦参、地肤干各适量,煎水泡洗患处,每日二次。

(江西《草药手册》)14.治冬月喉痹肿痛,不可下药者:

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其痰自出。

(《圣惠方》)用药禁忌下焦有湿热,或肾阴不足,相火易动以及精关不固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

恶牡丹、巴豆、贝母。

2.《本草经疏》:

肾家有火及下部有热者勿服。

3.《本经逢原》:

肾火易动,阳强精不固者勿服。

功效分类干什么最挣钱电瓶修复人民币白银拍结婚照古钱币价格表在线申请信用卡身份证怎么贷款手机号查人温里药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筛去泥抄,洗净,晒干。

1.《雷公炮炙论》:

凡使蛇床须用浓蓝汁,百部草根自然汁,二味同浸三伏时,漉出日干,却用生地黄汁相拌蒸,从午至亥,日干用。

2.《日华子本草》:

蛇床,凡合药服食即挼去皮壳取仁,微炒杀毒即不辣,作汤洗病则生使。

钩藤--------小儿惊热、惊痫、诸痫啼叫、盘肠内钓:

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

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

全身麻木:

半边风:

面神经麻痹:

孕妇血虚风热:

呕血钩藤寻找_2016治疗肝部瘤好方法国内独家'MDT联合疗法'专治肝部瘤!

为肝部瘤患者保驾护航,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钩藤钩藤(gouteng)别名又叫大钩丁、双钩藤。

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攀援状灌木,高可达10m。

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有细纵纹。

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下有托叶痕。

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

以带钩的茎枝入药。

春,秋季采收,除去叶片,切断,晒干。

主产广西、江西、湖南、浙江、广东。

钩藤-生理特征怎样才能让胸更大触摸屏一体机手机回收白银投资wifi信号放大器按钮开关学化妆现在做什么赚钱钩藤钩藤木质藤本,常绿,高1~3米。

小枝四方形,光滑,变态枝成钩状,成对或单生于叶腋,钩长1~2厘米,向下弯曲。

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1厘米,宽3~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圆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脉腋有短毛;叶柄长0.8~1.2厘米;托叶2深裂,裂片线状锥尖,长0.6~1.5厘米。

头状花序直径约2厘米;总花梗长3~5厘米;花萼长约2毫米,下部管状,先端5裂,裂片长不及1毫米:

花冠黄色,管状,长约7毫米,先端5裂,裂片近圆形,外面被粉状柔毛,喉部内具短柔毛;雄蕊5,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药基部呈耳状,先端尖,花丝极短;子房下位,纺锤形,花柱线形,伸出于花冠管之外,柱头头状。

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5~6毫米,疏被柔毛。

种子数枚,细小,两端有翅。

花期6~7月。

果期10~11月。

生长于山谷、溪边的疏林下。

钩藤-炮制方法《伤寒总病论》:

“刮皮钩用。

”《圣惠方》:

“取皮。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为末。

”《本草述钩元》:

“去梗,纯用嫩钩……”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未切者,除去杂质后,用水淋洗,润软,切段,干燥。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钩藤-药理作用钩藤降压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反应的作用性味甘,凉。

《别录》:

'微寒。

'《药性论》:

'味甘,平。

'《蜀本草》:

'味苦。

'归经:

入肝、心经。

《纲目》:

'手、足厥阴。

'《本草经疏》:

'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别录》:

主小儿寒热,惊痫。

《药性论》:

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日华子本草》:

治客忤胎风。

《纲目》:

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本草征要》:

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本草述》:

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

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用药常识《本草新编》:

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本草从新》:

无火者勿服。

钩藤-常用配方钩藤治小儿惊热:

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

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方》延龄散)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

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

上药粗捣,罗为散。

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方》钩藤散)治诸痫啼叫:

钩藤、蝉壳各半两,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一两。

上捣罗为末。

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温服。

(《普济方》钩藤饮子)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弯身如虾者:

钩藤、枳壳、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

水半盅,煎二分服。

(《幼科指靠》钩藤汤)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

钩藤二至五钱,水煎服。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

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

上七味,粗捣筛。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

(《圣济总录》钩藤汤)治全身麻木:

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七钱。

煨水服,一日三次。

(《贵州草药》)治半边风:

钩藤茎枝、荆芥各四钱,排风藤一两。

煨水服,一日三次。

(《贵州草药》)治面神经麻痹:

钩藤二两,鲜何首乌藤四两。

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

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

水煎服。

(《胎产心法)钩藤汤)治呕血钩藤、隔山消、鸟不落各10g。

水煎服。

(《湘南苗药汇编》)钩藤-文化底蕴钩藤《别录》:

主小儿寒热,惊痫。

《药性论》:

主小儿惊啼。

《本草新编》:

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

但风火之生,多因于肾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补阴药中,少用钩藤,则风火易散,倘全不补阴,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则风不能息,而火且愈炽矣。

《日华子本草》:

治客忤胎风。

《纲目》:

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本草汇言》:

钩藤,祛风化痰,定惊癎,安客忤,攻痘XI之药也。

钱仲阳先生曰:

钧藤,温、平、无毒,婴科珍之。

其性捷利,祛风痰,开气闭,安惊癎于仓忙顷刻之际,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查、朴消久滞之食,同鼠粘、桔梗、羌、防、紫草茸之隐约不现也,祛风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

但久煎便无力,俟他药煎熟十余沸,投入即起,颇得力也。

去梗纯用嫩钩,功力十倍。

《本草征要》:

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本草述》:

治中风瘫痪,口眼喎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

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纲目》:

钩藤,手、足厥阴药也。

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癎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本草正义》:

钩藤,自《别录》即以为专治小儿寒热,弘景且谓疗小儿,不入余方。

盖气本轻清而性甘寒,最合于幼儿稚阴未充、稚阳易旺之体质。

能治惊癎者,癎病皆肝动生风,气火上燔之病,此物轻清而凉,能泄火而能定风。

甄权谓主小儿惊啼,容忤胎风;濒湖谓治大人头晕目眩,平肝风,除心热,皆一以贯之。

惟濒湖又谓其发斑疹,则本于钱仲阳之紫草散,方用钩藤钩子、紫草茸等分为末,温酒调服按仲阳之所谓斑疹,即是痘疮,非今人时病中之所谓发斑,钧藤轻能透发,清能解热,而佐以紫草凉血活血,助其流动,又以酒辅之,能发亦能清火,是不亢不卑稳妥之法。

穿根藤-------反胃噎膈:

小便浑浊:

肠风下血,每天大便五六次:

喉痹:

痔肿:

毒蛇咬伤:

  【穿根藤的功效介绍】:

穿根藤(《福建中草药》)【异名】春根藤(《广东中药》),木头疳(《广西药植名录》),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枝、叶或全株。

【植物形态】匍匐九节多枝平卧灌木,常攀附于石上或树上,茎上常生有不定根。

叶小,纸质,对生;卵形、倒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5~6厘米,宽8~20毫米,先端短尖或钝;托叶膜质,短鞘状,早落。

圆锥花序顶生,3歧,宽1.5~3.5厘米;萼管倒圆锥状,裂片5,极短;花冠白色,外面稍呈秕糠状,5裂,裂片略长于管;雄蕊5;子房2室,胚珠每室1颗。

核果小,近球形,白色,长约5毫米。

花期秋季。

生于山野间石上或树上。

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全年可采,割取枝叶,晒干。

【药材】干燥枝条粗者达6毫米,黑褐色,着生不定根,横切面中心有髓。

叶对生。

枝端常带有花序或果实,果实棕褐色,表面有棱线,顶端具宿萼,横切面有2室。

以叶多,无根头、杂质者为好。

主产广东,福建、广西亦有。

少数地区将本品作络石藤使用。

参见络石藤条。

【化学成分】全株含高级脂族醇、酮,豆甾醇、β-谷甾醇。

不含三萜酸。

【性味】苦辛,平。

①《泉州本草》:

苦辛,平。

②《广东中草药》:

涩微甘,微温。

【功用主治-穿根藤的功效】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

治风湿关节痛,咽喉肿痛,痈肿,疥疮。

①《广州植物志》:

煎服或浸酒饮,壮筋骨,消风湿。

②《广东中药》:

强壮剂,治腰痛;又为通经镇痛药,能消散疮,去喉头肿痛;又可治腰部骨节痛及关节疼痛。

③《广西药植名录》:

全株:

治头痛、气痛、小儿疳积。

茎、叶:

消炎,解毒,去腐,接骨,祛风湿,治跌伤。

④《广东中草药》:

全草:

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0.5~1两(鲜者1~2两);捣汁或漫酒。

外用:

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反胃噎膈:

穿根藤鲜茎叶一两,捣绞汁,酌加蔗浆调白酒送服。

②治小便浑浊:

穿根藤干全草每次二两。

水煎服或合猪小肠炖服。

③治肠风下血,每天大便五六次:

㈠穿根藤茎连叶、槐花各一两,一枝香五钱。

水煎泡乌糖服。

㈡穿根藤根一两,水煎服。

④治喉痹:

穿根藤鲜根捣绞汁一小杯,徐徐吞咽。

⑤治痔肿:

穿根藤鲜根捣绞汁,涂患处。

⑥治毒蛇咬伤:

穿根藤全草四两,浸白酒一斤,一星期后用,每服一小怀;另以棉花蘸此药酒罨伤口。

(选方出《泉州本草》)伸筋草-------风痹筋骨不舒:

关节酸痛:

手足麻痹:

小儿麻痹后遗症:

带状疱疹:

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伸筋草的功效介绍】:

      伸筋草(《分类草药性》)【异名】石松(《本草拾遗》),过山龙(《滇南本草》),宽筋藤(《生草药性备要》),火炭葛(《本草求原》),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中药志》),狮子毛草(《中药材手册》),立筋草、舒筋草(《四川中药志》),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重庆草药》),筋骨草(《陕西中药志》),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湖南药物志》),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石松多年生草本。

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

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毫米,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厘米,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

7、8月间孢子成熟。

生于疏林下荫蔽处。

分布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内蒙古、河南等地。

本植物的孢子(石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长30~120厘米,径粗1~3毫米。

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

直立茎2歧式分枝。

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

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

质薄,易碎。

气无,味淡。

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亦产。

同属植物玉柏和垂穗石松的全草在浙江、四川等地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

参见玉柏、铺地蜈蚣条。

【化学成分】全草含石松碱、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壬二酸等酸性物质(占干品0.08%),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石松醇、石松宁、16-氧山芝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药理作用】石松水浸剂对由皮下注射枯草浸剂引起发热之家兔有降温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石松碱及棒石松碱、棒石松毒,后二者之毒性较石松碱为弱。

石松碱适当剂量能升高麻醉猫血压,也有报告3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兔血压骤降;此时对呼吸皆无影响,中毒量可增加动物呼吸振幅而减少频率。

对蛙心收缩力有增强作用,对兔心1:

50000~400000则减弱收缩力,收缩频率及心电图皆无改变。

1:

12500~50000对离体大鼠、啄鼠小肠有兴奋作用,兔离体小肠之蠕动亦被增强。

对兔、大鼠及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对兔静脉注射30~50毫克/公斤有降温作用。

对兔血糖、瞳孔、末梢红细胞数皆无影响。

无抗菌及抗疟作用。

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27.58±1.16毫克/公斤,腹腔注射为78毫克/公斤,中毒症状有过度活动,强直性、阵挛性痉挛,麻痹,窒息等;兔之中毒症状相似。

给蛙淋巴囊注射50~200毫克/公斤可引起肌肉运动不胁调、麻痹等。

棒石松碱之毒性剂量:

猫为0.05克/公斤、兔及大鼠为0.1~0.2克/公斤。

有人报告石松有利尿、增进尿酸排泄之作用,还能解除小儿之痉挛性尿潴留及便秘等。

【炮制】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切成小段。

【性味】苦辛,温。

①《本草拾遗》:

味苦辛,温,无毒。

②《本草求原):

甘涩,平。

【归经】《四川中药志》:

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伸筋草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

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②《滇南本草》:

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

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③《生草药性备要》:

消肿,除风湿。

浸酒饮,舒筋活络。

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舒筋,消炎。

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

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3~5钱;或浸酒。

外用:

捣敷。

【宜忌】《四川中药志》:

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风痹筋骨不舒:

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

(《岭南采药录》)②治关节酸痛:

石松三钱,虎杖根五钱,大血藤三钱。

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

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

水、酒各半煎服。

(江西《中草药学》)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

煎服。

(江西《中草药学》)⑤消水肿:

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

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

气实者用,虚者忌。

(《滇南本草》)⑥治带状疱疹:

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商陆-------水气肿满:

卒暴癥:

痃癖不瘥,胁下痛硬如石:

淋巴结结核:

一切肿毒:

疮伤水毒:

腹中症结:

五尸注痛:

石痈:

消化道出血【商陆的功效介绍】:

【中文名】商陆(《本经》)【类别】根类【异名】荡根、夜呼(《本经》),当陆(《本草经集注》),白昌(《开宝本草》),章柳根(《本草图经》),见肿消、山萝卜(《分类草药性》),水萝卜(《中国药植志》),白母鸡、长不老(《南京民间药草》),湿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狗头三七(《药材资料汇编》),抓消肿、牛萝卜、春牛头(《四川中药志》),下山虎、牛大黄(《湖南药物志》),野萝卜(《中草药通讯》

(1):

13,1973)。

【来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

【植物形态】商陆,又名:

苋陆(《易经》),马尾(《尔雅》),常蓼(《广雅》),藰、章陆、章柳(《玉篇》),大苋菜、湿苋菜、山包谷、金七娘、红苋菜、金鸡姆、猪姆耳、苋菜蓝、肥猪菜。

多年生草本,高70~100厘米,全株无毛,根粗壮,肉质,圆锥形,外皮淡黄色。

茎直立,多分枝,绿色或紫红色,具纵沟。

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5~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全缘,侧脉羽状,主脉粗壮;叶柄长1.5~3厘米,上面具槽,下面半圆形。

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10~15厘米;花两性,径约8毫米,具小梗,小梗基部有苞片1及小苞片2;萼通常5片,偶为4片,卵形或长方状椭圆形,初白色,后变淡红色:

无花瓣:

雄蕊8,花药淡粉红色;心皮8~10,离生。

浆果扁球形,径约7毫米,通常由8个分果组成,熟时紫黑色。

种子肾圆形,扁平,黑色。

花期6~8月。

果期8~10月。

多生于疏林下、林缘、路旁、山沟等湿润的地方。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花(商陆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冬或春季均可采收。

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洗净,横切或纵切成片块,晒干或阴干。

【药材】干燥根横切或纵切成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等。

横切片弯曲不平,边缘皱缩,直径约2.5~6厘米,厚约4~9毫米,外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具多数同心环状突起。

纵切片卷曲,长约4.5~10厘米,宽约1.5~3厘米,表面凸凹不平,木质部成多数突起的纵条纹,质坚,不易折断。

气微;味稍甜,后微苦,久嚼之麻舌。

以片大色白、有粉性、两面环纹显明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生产,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广东地区曾用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茎作商陆(草药名樟柳头)。

参见樟柳头条。

【化学成分】含商陆碱、多量硝酸钾、皂甙。

【药理作用】①祛痰作用小鼠口服野萝卜浸剂、酊剂及煎剂,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煎剂作用最强,酊剂次之,水浸剂最弱。

氯仿提取物及皂甙元亦有显著作用,粗提生物碱及皂甙则无明显作用。

②镇咳作用小鼠口服浸剂、酊剂及煎剂均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酊剂和煎剂皮下注射有轻度止咳作用,粗提生物碱口服有明显止咳作用,氯仿提取物及皂甙作用不显著。

③平喘作用豚鼠皮下注射煎剂与酊剂,无平喘作用,只能使潜伏期延长(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④抗菌及抗病毒作用体外试验野萝卜煎剂及酊剂对流感杆菌及肺炎双球菌部分菌株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煎剂作用比酊剂好。

商陆汁液中含有一种抗烟草花叶病病毒的成分,是一种糖蛋白。

⑤其他作用商陆根提取物灌注蟾蜍肾,明显增加尿流量,直接滴于蛙肾或蹼,则见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钾盐或商陆根灰分作用与此不同,因此商陆的利尿作用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钾盐,但钾盐也起了一些附加作用。

麻醉狗静脉注射商陆浸膏,来见明显利尿作用,对血压也无显著影响。

5%商陆(品种未鉴定)水浸剂在48小时内有杀灭淡色库蚊幼虫作用。

【毒性】小鼠应用商陆的半数致死量如下(克/公斤):

26(水浸剂),28(煎剂),46.5(酊剂).均为口服;1.05(水浸剂),1.3(煎剂),5.3(酊剂),均为腹腔注射。

野萝卜有红、白两种,根据对小鼠致死反应看来,红色的较白色的毒性约大1倍,煮沸2小时两者毒性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