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654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docx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

历史ⅰ苏版第七单元练习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湛江模拟)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

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2.(2018·苏州模拟)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右图)。

这是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

这次国际会议()

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3.(2018·合肥模拟)2017年6月以来,越南屡屡挑动南海紧张事态,又是举行实弹演习,又是发布训练照片,还颁布了最新的“征兵条令”。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包括南海问题。

这说明()

A.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地方边界冲突不断升级

D.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已破裂

4.(2018·杭州模拟)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表达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5.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指出美国将支持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

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

美国这种态度的实质是()

A.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

B.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为中国的合法政权

C.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D.制造“一台一中或两个中国”的目的

6.(2018·杭州师大附中模拟)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

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

这样的举动()

A.是卖国的,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

B.是可笑的,置民族尊严大义于不顾

C.是得体的,民间交流有利于两国关系改善

D.是正常的,中美关系已经亲密无间

7.(2018·合肥模拟)2017年1月18日至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等政界人士,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以下与此相关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美国总统控制国会的选举

②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③奥巴马可以代表美国政府与中国签约

④美国国会可以否决总统的决议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8.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对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B.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C.共同点主要指双方的共同利益

D.新的开始指中美两国全面合作

9.中美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声明: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这主要是针对()

A.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D.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10.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以下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相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11.(2018·台州模拟)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选项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甲:

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

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

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B.乙、丙

C.甲、乙、丁D.丙、丁

12.(2018·长春模拟)2017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

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成为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在欢

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

(1)结合材料,概括周恩来讲话的要点。

并简述中美建交的历程。

(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为推动世界和平所采取的外交措施。

(10分)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4分)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

(6分)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当时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4)请举出两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地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由题干可知1955年来中国访问的国家比1954年的多,这要归结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中外的交往。

A为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排除;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在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题意;D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只能为B。

2.【解析】选A。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故A正确。

3.【解析】选B。

由题干中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可知,题干主要强调中国政府在南海争端问题上仍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A项错误;C、D两项不能表达。

4.【解题指南】依据题干材料信息,“联合国大厦”“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理解黄金法则的内涵,迁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逐项分析作出判断。

【解析】选C。

此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据题干引文分析,表达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合,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一直奉行的政策。

A项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指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项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提出来的;D项多边外交政策是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

5.【解析】选D。

结合材料,可知美国既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合法席位,又要保持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这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制造“一台一中或两个中国”的目的。

A、B两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C项与材料不符。

6.【解析】选C。

对特定的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以理解。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以体育交流为契机的,所以周恩来后来说“小球转动了大球”。

7.【解析】选C。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体制的国家,国会和总统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故①错误。

其余观点均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C项。

8.【解析】选D。

结合时间“1972年”及此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可以得出,作为两种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国家利益等方面存在分歧,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但全面合作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9.【解析】选A。

此题考查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认识。

据所学知识,中美两国结束对抗是鉴于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与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需要密切相关。

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恶化,故题干中材料反映了两国对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发表声明,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之一;C、D两项与题干无关。

10.【解析】选B。

此题考查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A项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会议,与上海合作组织无关;D项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两国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故答案为B。

11.【解析】选D。

“外交大事记”反映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维和行动,丙、丁是这一行动的世界意义和国内影响,甲、乙观点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维和行动”不符,由此判断D正确。

12.【解析】选B。

上海合作组织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六国,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大小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模式,B正确。

13.【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1)题,第一问从周恩来祝酒词内容进行归纳,第二问中美建交历程回答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几个环节。

(2)题,重点回答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答案:

(1)中国愿意与美国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同美国发展外交关系要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签订《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的利益,最重要的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

措施: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4.【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

(1)题结合材料一中信息回答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目的。

(2)题注意时间限定:

20世纪50年代,要注意当时的国际环境:

美苏争霸,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第(3)题涉及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其影响,注意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只是使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第(4)题可从我国积极加入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参与多边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世界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形成等方面举例说明。

答案:

(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

(2)20世纪50年代,世界出现两极格局,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求同存异”的方针。

(3)中美关系由冷战开始走向正常化。

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①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