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929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七 重庆历史.docx

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七重庆历史

模块七 重庆历史

命题点1 张仪

1.(2013重庆B卷3题)大夫张仪置巴郡,首府设在江州(今渝中区)。

此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D.南朝

命题点2 清

2.(2013重庆B卷4题)古代重庆人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丹砂矿)……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被)侵犯。

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待她如宾客),为筑女怀清台。

”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清是巴郡人

B.秦皇为清筑“女怀清台”

C.清用财自卫

D.清曾经为秦的柑橘官

命题点3 人物辨识类

3.(2015重庆A卷6题)巴蜀大地曾出现了许多被人们称颂的历史人物。

其中,人

们作歌“晨风习习吹动,春雨滋润禾苗;太守注重农业,百姓丰足富饶”赞扬的是(  )

A.蔓子B.张仪

C.文翁D.吴资

4.(2015重庆B卷3题)受秦王派遣,统帅大军“西并巴、蜀”,并筑江州城管辖、治理巴郡的人物是(  )

A.蔓子B.张仪

C.吴资

D.文翁

5.(2014重庆A卷5题)唐代众多诗人慕名三峡,在重庆地区留下了篇篇佳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出自于(  )

A.白居易B.李商隐

C.陈子昂D.刘禹锡

6.(2014重庆B卷7题)重庆得名至今已有800余年。

下令改恭州为重庆的是(  )

A.唐玄宗B.宋徽宗

C.宋孝宗D.宋光宗

7.(2013重庆B卷11题)1939年,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是(  )

A.周恩来B.邓小平

C.林伯渠D.叶剑英

8.[2016重庆A卷25

(2)题]捍卫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需凝聚各种力量开展不屈斗争。

结合所学回答:

(2)抗日战争开始后,下图所示人物便号召其创办的公司全体员工起来参加抗战,争做民族的精英。

该人物是谁?

他带领员工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什么贡献?

(2分)

 

9.[2012重庆21(3)题]有学者引用荀子的话说,人能“群”,“群”的原因在于“义”。

“群”与“义”落实到具体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即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中国人的担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请回答:

(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涌现了一幕幕抗击日寇的动人事迹。

在前线台儿庄,指挥军队与日军血战的司令官是谁?

在大后方重庆,民生轮船公司为抗

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它的创办者是谁?

(2分)

 

命题点4 杨沧白

10.(2016重庆A卷6题)重庆市渝中区的“沧白路”是为纪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杨沧白先生而命名的。

下列活动中,属于杨沧白先生的是(  )

A.创办《渝报》B.创办《重庆日报》

C.倡议建立公强会D.成立献机委员会

命题点5 卢作孚及民生公司

11.[2013重庆B卷25

(2)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民族独立、政治民主、祖国统一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

请回答:

(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

在重庆,卢作孚创办的什么公司为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请概述该公司保证抗战运输的史实。

(2分)

 

命题点6 郭沫若

12.[2012重庆19

(2)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大批文化人士及中央级文化团体、报刊移至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文化的中心。

……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战火中成长,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文化

为抗战服务的必然。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整编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我国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1942年4月3日,由郭沫若编写的哪一历史剧在重庆成功首演?

(2分)

 

命题点7 重庆开埠

13.(2016重庆A卷5题)海关是国门的钥匙。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正式开关征税,这标志着(  )

A.重庆正式开埠

B.英国打开了重庆乃至四川的大门

C.列强开始在重庆开设租界

D.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14.(2016重庆B卷4题)历史上艰险的川江是中国西部的天然屏障,近代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计开拓川江航运以打开中国西部市场。

最早强迫重庆开埠以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国家是(  )

A.日本B.德国

C.英国D.美国

命题点8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15.[2015重庆B卷23

(1)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在重庆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机构与联合战线共同战斗,直至德日意法西斯完全崩溃为止。

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之下,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达成了中英美三国联合行动的协议,正式结成三国军队同盟。

1941年12月31日,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罗斯福总统倡议在重庆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部,负责指挥中国和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地区盟军作战,重庆成为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部。

——摘编自管维良《从巴都到陪

都——简明重庆史》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庆成为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并驾齐驱的城市,举世瞩目。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地位迅速上升的原因。

(2分)

 

16.[2014重庆B卷26(3)题]中华民族具有反抗侵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斗争精神。

请回答:

(3)重庆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两幅图

反映了重庆人民在哪两个方面的贡献?

(2分)

 

17.[2013重庆A卷26

(2)题]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请回答:

(2)20世纪30年代,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什么?

列举日本帝国主义在重庆大轰炸中最突出的事例,说明其在这场战争中对重庆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3分)

 

18.[2014重庆A卷25

(2)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人民共同面临法西斯的侵略,热爱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展开了一场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斗争。

请回答: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重庆人民积极投入抗战。

请列举重庆人民在后勤保障方面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2分)

 

19.(2016重庆A卷8题)军工生产是支撑持久抗战的重要保证。

抗战开始后除重庆是全国军火生产基地外,另一个军火生产基地是(  )

A.太原B.武汉

C.贵阳D.西安

20.[2015重庆A卷25(3)题]中华民族十分注意与其他文明、国家的交流互鉴。

请回答:

(3)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枢,成为中外交流的中心。

请列举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促进中

外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在重庆可借助的主要国际力量。

(2分)

 

命题点9 事件辨识类

21.(2014重庆B卷11题)大使馆是一国派驻建交国首都的外交机构。

在历史上,美、苏、英、法、澳等30多个国家先后在重庆开设大使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

22.(2015重庆A卷11题)雨果说:

“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每年6月5日,重庆防空警报长鸣,它唤起人们对苦难历史——“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的记忆与思考。

这一惨案发生于(  )

A.1

938年B.1939年

C.1940年D.1941年

23.(2015重庆B卷8题)郭沫若在山城八年的题诗,给抗战重庆留下了真实的记录。

他曾在《惨目吟》中写道:

“五三与五四,寇机连日来,渝城遭惨炸,死者如山堆……”诗中所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937年B.1938年

C.1939年D.1941年

命题点10 地名/地点辨识类

24.(2015重庆A卷5题)重庆是古代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

其中下图所示的战国时期巴国编钟在1972年出土于(  )

A.涪陵B.云阳

C.巫山D.忠县

25.(2015重庆B卷4题)秦朝时,巴郡传统的丹砂开采业有更大的发展,妇女“清”对此做出了贡献。

为表彰她而修建的“女怀清台”位于今天重庆市(  )

A.南岸区B.渝中区

C.江北区D.长寿区

26.(2014重庆B卷6题)右图是2001年在重庆考古发现的唐代某地的街道遗迹,该地从初唐到中晚唐由草市发展为开放型市镇。

它位于今(  )

A.云阳B.万州

C.合川D.大足

27.(2013重庆A卷7题)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为中华民国陪都的城市是(  )

A.成都B.重庆

C.武汉D.西安

28.(2012重庆4

题)牌坊,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

右图的“独钓中原”牌坊位于重庆(  )

 

A.大足

B.潼南

C.万州

D.合川

命题点11 图片辨识类

29.(2016重庆B卷7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是(  )

30.(2014重庆A卷10题)重庆是抗战时期全国的金融中心。

下列图片所示,汇集重庆金融业、有华尔街之称的是(  )

命题点12 标志辨识类

31.(2014重庆A卷6题)宋代重庆地区社会安定,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重要标志是(  )

A.梯田的大量修建

B.小麦的大面积种植

C.农村集镇的大批涌现

D.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备考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6实验外国语学校一诊)我校历史兴趣小组对“百年重庆开放——1891~1992”展开了研究性学习,讨论近代重庆开埠和当代重庆对外开放,对四位同学的思考,你赞同(  )

A.甲同学:

二者前提不同:

一个是挨打下的被动开放;一个是在独立自主下的主动开放

B.乙同学:

结果一样:

都使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丙同学:

二者目的一致: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

D.丁同学:

发起人不同:

一个是卢作孚;一个是邓小平

2.(2016重庆一中二模)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九一八事变 ③五三、五四大轰炸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3.(2016重庆一中模拟)1938年2月18日,日本飞机第一次突袭重庆揭开了重庆大轰炸的序幕。

此次轰炸的地点是(  )

A.牛角沱、菜园坝B.朝天门、小十字

C.中山一路、会仙桥D.广阳坝、江北县石船

4.(2016重庆一中模拟)提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重庆成为日机空袭主要目标

B.胡世合惨案——重庆人民反特抗暴斗争

C.慕尼黑阴谋——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军攻克柏林——二战胜利结束

5.(2016重庆一中二模)5月19日第十九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开幕,首日集中签约的重大项目有86个,投资总额1636亿元人民币。

这一现象最能反映的是(  )

A.对外开放的扩大意义巨大

B.经济特区创办效果巨大

C.重庆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

D.重庆是长江上游唯

一的经济中心

6.(2016实验外国语学校一诊)右图是邹容烈士纪念碑。

以下属于邹容的历史贡献的是(  )

A.参加政治团体强学会,创办四川第一家报纸

B.建立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创办《新蜀报》,领导重庆和四川的新文化运动

D.写出中国第一部系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

7.(2016南开中学模拟)提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慕尼黑协议》签订——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C.胡世合惨案——中国民主同盟建立

D.抗战时期,大量学校内迁——重庆教育大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8.(2016南开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的建立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西方列强侵略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一个据点。

固然,西方列强开埠重庆的初衷是开辟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使重庆沦为半殖民地化的城市;但开埠却在客观上加强了重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西方的现代化因素由此逐渐输入重庆,从而促进了重庆的城市近代化。

——摘自《重庆开埠·中国知网》

材料二 七十多年前的重庆,正是处于战火毁灭的危险时刻。

日本帝国空军的轰炸机日以继夜的战略性轰炸,震惊全球,要以大杀伤的威胁来逼使中华民族就范,要用军国主义的恐怖来让中国人低头。

但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并没有低头,也一直顶住日军的进攻,让来自重庆的声音,成为当时全球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呼唤一个可以抗击强权的中国,一个永不低头的中华民族。

七十多年后,重庆又成为另一场战争的精神支柱。

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其实也是一场突袭全球的经济战争,在各地带来了哀鸿遍野的痛苦。

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出口导向模式,是依靠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格局,但如今这样的生产链条无以为继,也造成了中国起码两千万人失业的恐慌。

但恰恰是在这样的危机中,重庆这个三千万人口的直辖市,竟是意外地提供了新的灵感。

这也是今日中国反击金融海啸的新路径,要以内销为主,启动内需,融合城乡,超越过去城乡二元结构之弊,要用税务优惠来刺激民间的消费,落实家电下乡的政策,并且大力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通讯业和高科技行业,要在内陆经济的最新的动力中,发现中国经济的最新希望,扭转沿海经济模式的痛苦。

因而今天中国经济的

重庆模式,带来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希望。

——摘自《中国经济的重庆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重庆开埠的影响。

 

(2)七十多年前重庆人民是怎样使“重庆声音成为当时全球中国人的精神支柱”的?

请任意举两例。

 

(3)根据材料二,归纳“重庆模式”的内涵。

 

【答案】

重庆2012~2016中考真题精选

命题点1 张仪

1.B 【解析】从设置巴郡这一关键信息入手。

结合张仪这一历史人物和江州在今渝中区,可以判断出此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秦朝。

故选B。

命题点

2 清

2.D 【解析】本题关键是读懂文言文材料,材料大意:

巴郡有一叫清的寡妇,其祖辈经营丹砂矿,后来她能持守其旧业,用钱财自卫,不被他人侵犯。

秦始皇把她作为贞妇的典型,待她如贵宾,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

清为实业家,并未为官,故D不正确。

命题点3 人物辨识类

3.D 【解析】顺帝永建年间,吴资为巴郡太守,重视农业生产,屡获丰年,使百姓衣食有余。

百姓作歌颂扬他。

4.B 【解析】根据重庆地方史记载,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的作战,并筑江州城。

5.D 【解析】抓住题干中诗词,判断这首词是刘禹锡《竹枝词》中的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之一。

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余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6.D

7.A 【解析】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周恩来担任书记。

故选A。

8.

(2)人物:

卢作孚。

(1分)贡献:

千方百计保证了抗战运输。

(1分)

9.(3)司令官:

李宗仁。

(1分)创办者:

卢作孚。

(1分)

命题点4 杨沧白

10.C 【解析】1897年,宋育仁在重庆创办了四川第一家报纸——《渝报》,推动了重庆思想解放的潮流,A项不符合题意;1904年江津人卞鼒创办《重庆日报》,B项不符合题意;1903年,一批革命青年在杨沧白的倡议下,在重庆建立了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公强会,以“富国强兵”为己任,C项符合题意。

抗战期间,重庆人民成立了“献机委员会”,开展捐献飞机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

命题点5 卢作孚及民生公司

11.

(2)民生公司。

(1分)运送军队出川及内

迁物资、人员等。

(1分)

命题点6 郭沫若

12.

(2)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

(1分)《

屈原》。

(1分)

命题点7 重庆开埠

13.A

14.C

命题点8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15.

(1)重庆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或者陪都);重庆成为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部。

(2分)

16.(3)踊跃参军参战;千方百计保证抗战运输。

(2分)

17.

(2)标志:

“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1分)突出事例:

“五三”“五四”大轰炸;结果:

造成大量

市民伤亡,房屋被毁,制造了当时世界轰炸史上的空前惨案。

(其中史实1分,结果1分)

18.

(2)卢作孚的民生公司转移沿海物资到内地。

(2分)

19.A 【解析】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的7个兵工厂陆续迁入重庆,重庆和太原成为全国两大军火生产基地。

20.(3)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和世界知名人士等。

(2分)

命题点9 事件辨识类

21.D 【解析】1937年至1946年,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苏、英、法、澳等30多个国家先后在重庆开设大使馆,与这一时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故答案为D。

22.D 【解析】结合重庆地方史可知,在1941年6月5日,日本发动空袭,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大隧道窒息惨案。

23.C 【解析】本题关键在“五三与五四,寇机连日来”结合重庆地方史可知1939年5月4日,日军用大量战机对重庆进行地毯式轰炸,每隔4秒就有炸弹投下来,成为战争史上死伤首次超过5000人的空炸大屠杀。

命题点10 地名/地点辨识类

24.A 【解析】图中的编钟是1972年出土于涪陵的中华第一套——战国错金编钟,战国错金编钟很具有巴人风格,它奠基了涪陵作为巴国古都的历史地位,是研究古代巴族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

25.D

26.A

27.B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940年、中华民国、陪都”三个关键词。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重庆也就作为了中国的陪都。

故选B。

28.D 【解析】1254年,钓鱼城守将王坚在击退蒙古军队以后被任命为合川知州。

他调集合川军民大筑钓鱼城,迁合川百姓于其内耕种,使钓鱼城固若铜墙铁壁,可知“独钓中原”牌坊位于合川,合川即现在重庆合川区。

故选D。

命题点11 图片辨识类

29.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是《新华日报》,故D项正确。

《渝报》是维新知识分子宋育仁在1897年创办的报刊;《民报》是1905年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报;《新蜀报》1921年创办,1935年以后被国民党政府强制收编,据此可知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0.B

命题点12 标志辨识类

31.A

备考实战演练

1.A

2.D

3.D

4.D

5.C

6.D

7.C

8.

(1)重庆成为西方列强侵略四川及西南地区的一个据点;客观上加强了重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促进了重庆的城市近代化。

(2)重庆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枢;重庆是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以内销为主,启动内需,融合城乡,利用税务优惠刺激民间消费,落实家电下乡的政策;大力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通讯业和高科技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