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92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1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唱歌:

一二三四歌

欣赏: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影视金曲

唱歌:

长江之歌

欣赏:

辛德勒的名单盼望你的路途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

唱歌:

青春舞曲

欣赏:

我金色的阿拉泰赛乃姆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歌唱吧,我的库姆孜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美洲乐声

唱歌:

红河谷

欣赏:

拉库卡拉查凯皮拉的小火车

化妆舞会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唱歌:

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小放牛

欣赏:

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小放牛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戏曲新韵

唱歌:

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欣赏:

沁园春、雪

海风阵阵仇杀人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综合实践课教唱实践

(二)学习方式:

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课时安排:

每周一节课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四个等级。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

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一二三四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

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

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

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

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

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

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

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学设计

年级:

初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到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②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表现当代军人那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

③通过对阅兵式片段的欣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了解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②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作用。

③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旋律中的同音重复、旋律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使此曲便于传唱,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

难点: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此曲中休止符运用的妙处。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跟随着《军队进行曲》步入音乐教室,并伴随着音乐原地踏步。

师生问好。

(情景教学)

二、导入(为新课铺垫)

1.根据课前所放的《军队进行曲》,提问同学的步伐整齐是因为什么原因?

(踩着音乐的节拍行进)

2.说说《军队进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二拍子、强拍在第一拍上)

3.伴随着音乐走进教室时,你听到音乐后的感受是什么?

(节奏感强、雄壮有力、激昂)

4.把刚才分析的《军队进行曲》的特点合在一起,就是进行曲的特点,导出进行曲。

5.众多进行曲中,你所熟悉的进行曲都有哪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

三、新授

1.放一段带有阅兵式画面的录象,引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2.学生介绍作者郑律成。

3.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4.赏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①欣赏此曲后的感受(振奋人心)

②欣赏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

(开头: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③分析开头的旋律:

同音重复(只有一个音ⅰ组成)

不加任何节奏的演唱和加人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比较二者的区别,感受加上附点和切分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具有号召性,节奏铿锵,振奋人心)

全曲大量运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目的是想表现什么?

(音乐丰富了,表现力强,更能表现军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

④填歌词,找出旋律的特点

(重复和变化重复、旋律位置比较低,旋律语气化,便于记忆、传唱)

⑤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两处最为精彩的地方(老师示范演唱),哪两处能引起你的注意?

(“听”)

比较“听”的后面用休止符和变成用拖拍,其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

(让听众能有更好的空间去想象各种场面,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听众,摒住呼吸,此时无声胜有声!

⑥把学生分组,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给大家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进行曲表现出来。

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

四、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由著名的作曲家郑律成所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我们更好的掌握了进行曲,了解了为什么好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以后欣赏乐曲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赏析。

会欣赏更会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案设计

教学年级:

初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欣赏歌曲《再见吧,妈妈》

教学目标:

1、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3、音乐活动: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为歌曲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难点:

歌曲中切分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造课堂气氛:

出示国庆节阅兵仪式视频(着重观看奏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一段),与学生共同欣赏。

2、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4组同学,踏着进行曲的节拍,在场中间表演一番,感受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潜移默化的培养其爱国情感。

(意图:

创设情境、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师: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国庆节阅兵仪式视频,在视频中的那首坚定有力的音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谁知道那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回答)。

对!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视频,生认真聆听感悟歌曲)

师:

歌曲的速度、力度?

同学们欣赏以后有什么感想?

生:

音乐庄严有力,队伍整齐、威武雄壮、唱出了军人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队伍,国家和人民才能高枕无忧。

2、整体感知:

(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

1939年7月,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在延安共同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其中《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广,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经党批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3、学唱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师放录音并范唱,让生再次熟悉歌曲的力度和情绪。

(2)、让学生跟随录音唱熟乐谱。

(3)、让学生填上歌词演唱,(听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

(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

(在学唱中进一步找出存在的问题,灵活处理)

(5)、让学生指出有难点的地方,并加以纠正。

(将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是学唱歌曲难点的重要环节。

A、解决难点1:

切分音的唱法。

XXX

(伟大的)

B、解决难点2:

带附点的音符。

可以唱得时值稍微长点、重一点,凝聚力力量,后面音符可以轻唱一带而过,这样处理就解决了。

再是咬字要清晰、声音嘹亮。

老师可以示范怎么唱是好的怎么唱是不好的,让学生对比提高歌唱质量。

C、解决难点3:

歌曲当中的休止符。

提示学生用换气的动作占用休止符的时值或者是放慢速度模唱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6)、师弹琴伴奏,启发学生用钢强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设计意图:

生通过听、学、唱及师的分析帮助,学会准确演唱歌曲。

4、欣赏歌曲《再见吧,妈妈》。

师:

正是因为有这样高素质的队伍,国家才能安定和平、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为了这一崇高目标,很多人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再见吧,妈妈》

(1)播放《再见吧,妈妈》,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

(3)聆听歌曲,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如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有力。

尾声要有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告别母亲、告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

(4)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曲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

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

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三、实践与探索:

师:

两首歌曲我们都已学习完了,在这里老师想问一下,你能通过自己的表演形式把军人那种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吗?

(1)、提升巩固:

小组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编排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小组唱等,进行小组展示.

(2)、请学生根据歌曲节奏一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创编军乐队伴奏,另一组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活动。

(设计意图:

让生用有感情的多种方式体会演唱歌曲,从而进一步巩固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四、拓展

探讨、交流:

这节课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和《再见吧,妈妈》这两首歌曲的学习和欣赏,想一想军人有哪些独特的风格?

生:

军人有钢铁般的纪律,吃苦耐劳,不怕牺牲......

(设计意图:

让生了解更多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歌曲,从而热爱军人,热爱自己的祖国。

五、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英雄品质。

如今,历史的变革,使他们不在面对敌人的炮火和硝烟,但在和平年代的军人的身影却常常出现在抗洪抢险里、出现在火灾和事故现场,他们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需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勇于创新,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对本课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同时也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的决心)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

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

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

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

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

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提问:

(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

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

提问:

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

(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

问:

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

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婚礼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对进行曲音乐的特点和用途有进一步的了解;愿意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2、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知道曲作者的名字;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音乐的主要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及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对进行曲的兴趣,让学生用参与体验的形式,使学生感受进行曲是一种用于队列行进的音乐。

教学过程:

欣赏《婚礼进行曲》

(1)第一遍欣赏

师:

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这首乐曲你在哪里听到过?

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多媒体播放)

生:

婚礼进行曲,在参加亲戚的婚礼时听过;给人一种神圣、庄严、幸福的感觉。

师:

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介绍管风琴,出示管风琴图片

师:

这首曲子本是为一部传奇歌剧《罗恩格林》写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

《罗恩格林》讲述了一段美丽浪漫的故事(出示课件)(略)

除了这首进行曲外还有一首门德尔松写的《婚礼进行曲》(播放音乐片段)

人们习惯把瓦格纳的这首作为新人入场时举行婚礼的庆典音乐;把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作为新人退场时的音乐。

师:

同学们谁来模仿一下新人入场时的场面。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这欢乐和幸福的氛围。

(2)随着音乐响起,一对新人缓缓走来,那一刻神圣,纯洁,幸福弥漫整个课堂。

(表演完毕)

(3)师引导生总结《婚礼进行曲》的特点

(出示课件)总结:

速度一般较快,表现欢乐的气氛。

师:

进行曲的在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进行曲有不同的音乐特点,适合不同的场合。

师生总结进行曲定义、特点、类型

(出示课件)

进行曲:

原为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进行曲特点:

节奏清晰,结构方整,常用偶拍子。

进行曲类型:

“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庆典进行曲”“凯旋进行曲”等

 

《葬礼进行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对进行曲音乐的特点和用途有进一步的了解;愿意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2、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知道曲作者的名字;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音乐的主要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及功能。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进行曲的兴趣,让学生用参与体验的形式,使学生感受进行曲是一种用于队列行进的音乐。

教学难点:

能用适当的形体动作进行律动感受音乐。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多媒体设备、各类装扮用品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所表达的深沉的情绪和内容,和天真活泼的中学生的生活与性格相差较远,因此,在欣赏作品之前,需要由教师做一些铺垫。

教师以沉静、稳重的语调简要介绍波兰作曲家肖邦、肖邦的作品和肖邦所处的动荡的时代。

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始终贯穿着爱国性和民族性。

中国的过去也曾经有着与19世纪的波兰相类似的被奴役、被侵略的经历。

这对于我们欣赏和把握肖邦的音乐更容易达到心灵的沟通。

引出教学内容《葬礼进行曲》。

2、聆听与分析这首作品的情绪表现非常明显,因此教师不必有过多的语言讲解,教师以自己沉稳的表情和神态将学生带到音乐的意境中去,要求学生安静地、用心地去听。

3、表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场地,让学生听着《葬礼进行曲》的音乐,自由地行进并自由地做上肢动作。

教师和学生一起表现。

教师用自己优美、舒展的动作,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怎样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不要用语言,尽量用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和身段语言去启发学生。

4、对比和分析在结束了《葬礼进行曲》沉重的气氛之后,对比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边听边请学生做行进动作,提醒学生注意调整自己的精神和神态。

在学生经历了动作上明显的对比表现后,回到座位上,学习旋律和歌曲演唱,并和老师一起分析作品的音乐语言所传递表达的雄壮、激越的情感内涵。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乐曲中段哀婉、抒情的旋律,帮助学生从整个乐曲中抓住那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和开阔、透明的伴奏织体,并从这单纯、朴素的技术手法中体会到音乐表现的深刻力量。

以此加深学生的听觉印象,并鼓励学生随琴哼唱旋律,记忆旋律。

完整欣赏《葬礼进行曲》,提示学生感受音乐的对比和由对比带来的不同的音乐表情。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

(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

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

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

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

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

“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

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

备知识点:

源头:

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

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

(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

京口:

镇江。

一水:

长江。

数重山:

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四、教学反思:

 

《辛德勒的名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

(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乐)

3、知识拓展:

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

(略)

1)、知识拓展:

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

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

(重点与难点)

3)、老师作小结。

(略)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

《童声合唱》(录音)

1)、知识拓展:

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

2)、老师点评(略)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略)并提出问题:

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

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

2)、提出问题:

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

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

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

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

(略)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

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

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