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17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docx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讲义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平均分8分,属于非常重点的章节,直接关系到对会计学能否入门,同时也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本章内容较多,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不同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账户的分类、账户的结构、账户与科目的关系、复式记账法的特点、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会计分录的种类及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借贷记账法下试算平衡种类及平衡公式、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等内容。

  第一节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会计恒等式

  企业的资产最初表现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这些资产要么是投资者的投入资本,要么是债权人的借入资金,每一项资产都有其来源,都代表着相应的权益。

资产与权益实际上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

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

有一定的资产,同时就有一定的权益;反之有一定的权益,同时就有一定的资产。

因此,有多少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其等量的权益,即在任何情况下企业的资产总是等于权益。

资产与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恒等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

  资产=权益

  特别注意: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债权人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的积累,分别归属于所有者(投资者)和债权人。

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会计恒等式可进一步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

  资产=债权****益+所有者权益

  注意:

“权益”是由“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构成,(即“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统称为“权益”)。

  上述等式表明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关系,同时也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三个基本要素。

由于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称为“会计基本等式”(或:

第一等式)。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

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权益”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即:

等式两边同增,增加金额相等,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例3-1】甲企业收到投资者追加的投资10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资产方(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即等式左边的资产增加了100000元,同时使等式右边的权益方(实收资本)也增加100000元。

由于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没有改变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即:

资产方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但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都不会发生变化(即:

等式左边此增彼减,增加减少金额相等),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例3-2】1月15日,甲企业用银行存款20000元购入一批原材料。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资产方一项资产(原材料)增加20000元,而另一项资产(银行存款)减少了20000元,等式左边一增一减,且增减金额相等。

资产内部发生增减变动,但资产总额不变,权益总额也不变,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资产与权益(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即:

等式两边同减,减少金额相等),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例3-3】甲企业用银行存款归还所欠乙企业的货款10000元。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资产方(银行存款)减少了10000元,使权益方(应付账款)减少了10000元。

等式两边资产与权益等额减少10000元,等式仍然成立。

  (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即:

等式右边不同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但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都不会发生变化【即:

等式右边此增彼减,增加减少金额相等】,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例3-4】甲企业经批准同意以资本公积20000000元转增实收资本。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权益方(资本公积)减少了20000000元,而实收资本增加了20000000元,权益方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增加和减少金额相等,权益总额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拓展开来,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而言,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同样不改变该等式的恒等性。

具体的变动情况有以下九种:

  

(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例如:

正大公司从银行取得6个月期借款100000元,存入公司存款账户。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同时使企业的负债(短期借款)增加100000元。

由于资产与负债等额增加,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例如:

正大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元偿还前欠某单位账款。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使负债(应付账款)减少10000元。

由于资产与负债同时等额减少,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例如:

正大公司收到投资方投入的设备一台,投资合同约定其价值30000元(假定该约定价值公允)。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增加30000元,同时使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30000元。

由于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例如:

正大公司按规定办妥减资手续,退还某投资方的投资5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减少50000元,使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减少50000元。

由于资产与权益等额减少,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例如:

正大公司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以备零星开支之用。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一项资产(库存现金)增加2000元,而另一项资产(银行存款)减少2000元,增减金额相等。

由于企业的资产总额不变,权益总额也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例如:

正大公司开出并承兑面值为20000元的商业汇票一份,抵付前欠某单位货款。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一项负债(应付票据)增加20000元,而另一项负债(应付账款)减少20000元,增减金额相等。

由于企业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均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例如:

正大公司按规定办妥增资手续后,将资本公积20000元转增实收资本。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一项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20000元,而另一项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减少20000元,增减金额相等。

由于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均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例如:

正大公司按规定分配给投资者利润50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负债(应付股利)增加50000元,使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减少50000元,增减金额相等。

由于企业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均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例如:

正大公司将应付给投资者的股利30000元,经投资者同意并按规定办妥增资手续后,转作投资者向企业的投资。

  分析: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负债(应付股利)减少30000元,使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30000元,增减金额相等。

由于企业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均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归纳:

经济业务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第一种类型

增加

增加

第二种类型

减少

减少

第三种类型

增加

增加

第四种类型

减少

减少

第五种类型

增加、减少

第六种类型

增加、减少

第七种类型

增加、减少

第八种类型

增加

减少

第九种类型

减少

增加

  小结:

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引起会计等式的一方或双方有关项目相互联系地发生等量变化,即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一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发生相反方向等额变动;而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两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必然会发生相同方向的等额变动,但始终不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例题1·单选题】某企业2010年初资产总额为100万元,负债为2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 )万元。

  A.100    B.20  C.120    D.80

  【答案】D

  【解析】按照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100-20=80(万元)

  【例题2·单选题】某日,大华公司的资产总计为3600万元,流动负债合计为900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200万元,则当日大华公司的非流动负债应当为( )

  A.2700万元    B.2400万元  C.2100万元    D.1500万元

  【答案】D

  【解析】按照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负债总额=资产-所有者权益=3600-1200=2400(万元)

  由于:

负债总额=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

  非流动负债合计=负债总额-流动负债合计=2400-900=1500(万元)

  【例题3·判断题】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

( )

  【答案】√

  【例题4·单选题】关于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负债的求偿权早于所有者权益  B.所有者的投资收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成果

  C.债权人的求偿权有固定到期日 D.所有者承受的风险低于债权人

  【答案】D

  【解析】所有者承受的风险高于债权人。

  【例题5·单选题】下列会计业务中会使企业月末资产总额发生变化的是( )。

  A.从银行提取现金

  B.购买原材料,货款未付

  C.购买原材料,货款已付

  D.现金存入银行

  【答案】B

  【例题6·单选题】以银行存款50000元偿还企业前欠货款。

这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情况属于( )。

  A.一项资产与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B.一项资产与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C.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D.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答案】B

  【例题7·判断题】发生资金退出企业的经济业务,会使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

( )

  【答案】√

  【例题8·单选题】企业发生的下列经济业务中,能够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是()。

  A.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B.接受投资者投资

  C.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D.从银行提取现金

  【答案】B

  【例题9·单选题】企业发生的下列经济业务中,能够引起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同时减少的是()。

  A.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前欠外单位账款B.联营到期,退还投资者投资

  C.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外单位账款D.将盈余公积转增实收资本

  【答案】C

  【例题10·多选题】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会使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同时等额增加的有()。

  A.购入生产用设备一台,款尚未支付

  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一项专利权

  C.从银行取得3年期借款,存入银行存款账户

  D.用商业承兑汇票购入原材料一批

  【答案】ACD

  【例题11·多选题】下列各项,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有()。

  A.实现的营业收入

  B.结转生产车间完工产品成本

  C.销售产品时价外收取的增值税

  D.预收货款

  【答案】ACD

  【例题12·多选题】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两边金额的有()。

  A.将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支付给投资者

  B.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

  C.生产产品耗用原材料

  D.用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

  【答案】BCD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

用公式表示:

  “收入-费用=利润”(又称第二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也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总结: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

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最后必然反映到各项静态会计要素的变化上,从而使两个会计等式之间建立起勾稽关系。

也就是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经营成果能够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把一定会计期间的六个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就可得到以下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又称第三会计等式)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注意:

第三会计等式动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

  财务状况反映了企业一定日期资产的存量情况,而经营成果则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资产的增量或减量情况。

  1.企业成立之初或会计期初: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期间内: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会计期末:

  恢复为基本等式的形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例题13·多选题】下列属于会计等式的是(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C.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D.收入-费用=利润

  【答案】ABCD

  【例题14·单选题】下列属于静态会计等式的是( )。

  A.收入-费用=利润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D.资产=负债+所有者者权益+(收入-费用)

  【答案】B

  【例题15·多选题】下列反映资金运动静态表现的会计要素有( )。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利润

  【答案】AB

  【例题16·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等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与债权人、所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B.“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动态地反映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了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D.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并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答案】BD

  【例题17·判断题】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 )

  【答案】×

  【例题18·单选题】企业按规定通过银行预收账款60000元,此交易事项引起的变化是()。

  A.营业收入实现60000元

  B.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60000元

  C.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60000元

  D.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60000元

  【答案】

  【例题19·单选题】某公司本期期初负债总额为4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万元,本期销售产品一批,价款10万元存入银行(不考虑增值税),其成本为7万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本期期末该公司资产总额为()万元。

  A.100B.103C.110D.117

  【答案】B

  【解析】期初资产=40+60=100(万元)

  期末资产=期初资产100+销售产品价款10-商品成本7=103(万元)

  【例题20·多选题】某企业销售商品一批,价款为6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元,商品已经发出,价税款尚未收到,该批商品的成本为42000元,则该交易事项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要素期末比期初的变动有()。

  A.资产增加28200元

  B.资产减少42000元

  C.所有者权益增加18000元

  D.负债增加10200元

  【答案】ACD

  【解析】这项业务引起了:

应收账款增加70200元,主营业务收入增加60000元,应交税费增加10200元,主营业务成本增加42000元,库存商品减少42000元。

  选项A:

资产增加28200元(即:

应收账款增加70200-库存商品减少42000)

  选项C:

所有者权益增加18000元(即:

主营业务收入增加60000-主营业务成本增加42000);

  选项D:

负债增加10200元。

  【例题21·多选题】关于会计等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B.会计等式反映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C.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D.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答案】ABCD

  【例题22·多选题】企业销售一批成本为60万元的产品,收到价款90万元并存入银

  行(不考虑增值税),这一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有()。

  A.负债减少30万元B.资产增加30万元

  C.收入增加90万元D.费用增加60万元

  【答案】BCD

  【解析】这项业务引起了:

银行存款增加9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增加9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增加60万元,库存商品减少60万元。

  选项A:

负债减少30万元是不对的

  选项B:

资产增加30万元(即:

银行存款增加90-库存商品减少60)

  选项C:

主营业务收入增加90万元

  选项D:

主营业务成本增加60万元

 三、账户及其基本结构(补充内容)  

(一)账户的含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只是一个名称)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分类

  由于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也称为一级账户。

根据总账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不同,账户可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五类。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户或明细账。

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账户以下的账户均称为明细账户。

  总分类账户提供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总括核算指标,一般只用货币计量;明细分类账户提供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详细核算指标,除用货币计量外,有的还要用实物量度(件、千克、立方米等)进行辅助计量。

  【例题23·判断题】账户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

  【答案】×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变动,从数量上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

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增加和减少两部分,相应地分为左、右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既取决于所记录的交易或事项,也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登记的本期增加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的本期减少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结存金额称为余额。

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可以得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交易或事项内容摘要、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和余额等。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凭证号数

摘要

增加金额

减少金额

余额

  这是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格式,我们教学中使用下面的“T”形账户。

  账户核心部分可用简化格式“T”形账户表示:

  【例题24·多选题】账户中各项金额的关系可用( )公式表示。

  A.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B.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C.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D.本期期初余额=上期期末余额

  【答案】ABD

  【例题25·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账户的期末余额等于期初余额

  B.余额一般与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C.账户的借方发生额等于贷方发生额

  D.如果一个账户的左方记增加额,右方就一定记减少额

  【答案】BD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会计学中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在于:

它们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两者的区别是: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无法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够用于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一般并不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例题26·判断题】会计科目不能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

  【答案】√

  【例题27·多选题】关于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B.会计科目与账户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C.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D.会计科目可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答案】ABC

  【例题28·单选题】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在于()。

  A.名称不同B.反映经济内容不同C.有无结构D.性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