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49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靖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正确。

故选D。

5.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解析】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因为着火时电梯易发生故障,使人被困在电梯里;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防止发生爆炸;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人若冒然进入可能会因氧气不足使人窒息;

D.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水扑灭,因为易引发电器爆炸或者短路。

选D

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海水、干冰B.冰水、水银C.食醋、糖水D.煤、金刚石

【解析】A、海水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氧化物,错误;

B、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水银属于单质,错误;

C、食醋、糖水都属于混合物,错误;

D、煤属于混合物,金刚石属于单质,正确。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7.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不放热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光,放出大量热。

选B

8.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

B.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被点燃,无法消耗集气瓶内氧气,故不可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故B错误;

C.不打开瓶塞,利用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误差小,故C正确;

D.实验中若弹簧夹未夹好,容易使燃烧产生的白烟溢出,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增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D错误。

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解析】A、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氧气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28,水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C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

28:

18=14:

27;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没有变化。

1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得:

18+1+2+32=X+26+2+12,解得X=13,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正确;

B、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6−1)g:

(32−12)g=5:

4,正确;

D、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正确。

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1.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氦气__________;

(2)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________;

(3)2个铁离子__________;

(4)硫的+6价氧化物____________。

【答案】

(1).He

(2).O2(3).2Fe3+(4).SO3

【解析】

(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能表示该分子,氦气可表示为:

He;

(2)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可表示为:

O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离子可表示为:

2Fe3+;

(2)+6价的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显+6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SO3。

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可总结为:

先排序(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后标价(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上相应的化合价),绝对值(各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简(原子个数比化为最简比)。

的书写:

排序(

),标价

,绝对值交出约简后得出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12.锂电池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动车行业,图①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②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Li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A、B、C三种粒子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填“A”、“B”、“C”);

(3)B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4)A、B、C三种粒子中与图②所示的锂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填“A”、“B”或“C”)。

【答案】

(1).金属

(2).C(3).Na2O(4).B

(1)Li是锂元素的元素符号,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A、质子数>

电子数,属于阳离子;

B、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

C、质子数<

电子数,属于阴离子。

故选C;

(3)B是钠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填:

Na2O;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个电子变成阳离子,故A、B、C三种粒子中与图②所示的锂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

13.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下图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试管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

(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4)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__;

生活中经常使用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答案】

(1).H2

(2).正极(3).AC(4).AB(5).过滤(6).煮沸(7).天然气

(1)试管A中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

试管B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试管B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2)A、水分子不断运动,该观点符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点,正确;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错误;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正确;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当物质被分割小到分子时,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AC;

(3)A、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正确;

B、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正确;

C、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D、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错误。

故选AB。

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14.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

E、F组成元素相同;

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D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______。

【答案】

(1).氧气

(2).一氧化碳(3).2H2O2

2H2O+O2↑(4).C+O2

CO2(5).金刚石,石墨

(1)A、B、C、D、E、 

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E. 

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所以D是碳,所以E、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F会与水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氧气,F是一氧化碳;

(2)A→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D→E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3)碳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金刚石、石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5.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按题意要求完成填空。

(1)写出带有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以上装置A~F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改正____________;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后面的实验。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欲使用装置G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选择装置B或C都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______,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若将收集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

(5)在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加热条件下,用熟石灰和氯化铵两种固体反应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

【答案】

(1).试管

(2).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应该浸入液面以下(3).A(4).2KMnO4

K2MnO4+MnO2+O2↑(5).b(6).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7).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满(8).紫色石蕊溶液变红(9).A(10).F

(1)a是试管;

(2)以上装置A~F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

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应该浸入液面以下;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发生装置的特点属于固体加热型的A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氧气应该从长管b进入,把空气从短管排出;

(3)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因为通过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所以选用C的优点是: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若将收集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产生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在加热条件下,用熟石灰和氯化铵两种固体反应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为F。

16.在今年五校“庆元旦贺新年”联欢晚会上,戴校长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

大烧杯中盛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一团包有过氧化钠(Na2O2)的棉花,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的熄灭,然后棉花突然剧烈的燃烧起来。

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燃烧?

【提出猜想】

(1)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

(2)可能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蜡烛慢慢熄灭

猜想﹙1﹚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氧气瓶中进入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成分震荡,并______

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猜想﹙2﹚成立

_____________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

(1)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2O2)着火,不能用CO2熄灭。

【答案】

(1).与氧气隔绝

(2).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引燃了棉花(3).不成立(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5).带火星的木条复燃(6).向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Na2O2(7).用手触摸瓶壁,瓶壁温度升高(8).2Na2O2+2CO2===2Na2CO3+O2

(1)蜡烛熄灭的根本原因是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后,与氧气隔绝;

【提出猜想】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考虑:

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引燃了棉花

【实验验证】猜想①中探究的是:

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慢慢熄灭,猜想一不成立;

猜想②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可知二氧化碳与过氧化

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猜想③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适量过氧化钠,用手触摸瓶壁,发现瓶壁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故猜想③成立;

(1)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

17.近来全国各地PX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PX就是对二甲苯,其化学式为C8H10。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有毒性。

广泛用于有机溶剂和合成医药、涂料、树脂、染料、炸药和农药等。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PX消费国。

对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1)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精确到0.1%)

(3)对二甲苯中C、H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答案】

(1)106;

(2)90.6%;

(3)48:

5

【解析】试题分析∶PX就是对二甲苯,其化学式为C8H10。

﹙1)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8+10=106。

(2)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12×

8/106×

100%=90.6%。

(3)对二甲苯中C、H元素的质量比12×

8∶10=48∶5。

考点∶考查化学式的意义。

18.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6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90g,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

请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1)11g;

(2)96.2%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6g+90g−105g=11g;

(2)设:

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1g

解得:

=2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答: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1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9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