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5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要点.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要点

统编教材六下第四单元

单元首页

【人文主题】

★理想与信念。

本单元主要由《古诗三首》(《马师》《石灰吟》《竹石》)《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内容丰富,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的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的阐述了革命志士的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

【语文要素】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人物的品质,往往可以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看看他具体说了什么话,做了哪些事,通过分析他的言行就能判断出他的品质。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单元讲述的故事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习作要求】

★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确定自己要表达的心愿,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达;根据想表达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如记叙故事、写信,或者写日记、创作诗歌……

10.《古诗三首》

一、会背《马诗》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千秋。

(一)知诗人

李贺,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

(二)看注释:

1、燕(yān)山:

指燕然山。

这里借指边塞。

2、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3、何当:

何时将要。

4、金络(luò)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龙头,象征马受重用。

(三)解诗意

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

边塞的上空,高高地悬挂着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任意驰骋,建功立业呢?

(四)悟诗情

《马诗》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能让马驰骋的广阔画面,希望骏马在广阔天地里奔驰,借以抒发诗人施展才能,为国立功的期望。

(五)推荐阅读

《马诗》是李贺创作的组诗,一共有二十三首,本课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我还知道第四首。

马诗(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二、会背《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知诗人:

于谦:

(1398-1457)明朝爱国诗人。

他的诗不事雕琢,朴实遒劲的诗风中贯穿报国爱民的思想以及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

(二)读准音

千锤(chuí)万凿(záo)烈(liè)火  焚(fén)烧 

(三)认清形

【凿】要注意下边的里面不要写成“羊”。

【焚】下部不要写成“大”

(四)看注释:

①等闲:

平常。

    ②浑:

全,全然。

③清白:

指高尚的节操。

④吟: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含有赞美的意思。

(五)明诗意: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炼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六)悟诗情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借咏叹石灰不怕磨难、清白在世的形象,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追求高尚完美人格的志向。

(七)拓展延伸

1、积累雄心壮志的词语

壮志凌云 鸿鹄之志  志在四方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 雄心勃勃

2、积累含数字的词语

千锤万凿 三言两语  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千军万马  千言万语

3、积累含近义词的词语

粉骨碎身 良师益友 察言观色聚精会神  阴谋诡计  真心实意

三、会背、会默《竹石》

竹石

[清]郑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

“竹石”是指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也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二)知诗人

郑夑(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为“扬洲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三)读准音

郑燮(xiè)  坚劲(jìng)

(四)看注释:

①【任】任凭     ②【尔】你

(五)明诗意:

竹子深深地屹立在青山之中一点也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牢牢地扎在了岩石缝中。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六)悟诗情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我明白诗人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坚韧执着品格的同时,寄寓自己正直、刚正不阿的骨气。

(七)阅读推荐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八)知识拓展

1.花中“四君子”指梅、兰、竹、菊。

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九)写法借鉴: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现自己的某种精神或某种品格。

采用托物言志写法的前提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达到突出主旨的目的。

(十)写法品评

这三首古诗所描写的事物虽然不同,但都表现了诗人的志向。

《马诗》借马抒发自己渴望报效国家的志向;《石灰吟》和《竹石》都表现了诗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坚定信念。

(十一)课后习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点拨:

三首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朗读时要注意抓住诗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并注意体会其中隐含的诗人的志向。

背诵可以在理解诗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

默写《竹石》时,注意正确书写“磨”“劲”“尔”等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参考答案: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任意驰骋,建功立业呢?

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参考答案:

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参考答案: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表达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参考答案:

《马诗》中,诗人抒发了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

《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论遭受多大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和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共同点:

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赞颂某种精神或品质,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和固守的节操。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资讯助读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主要著作收录《李大钊文集》。

二、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壮烈牺牲的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回忆了父亲被害的日子,接着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

三、易错音、易错字

字音:

避免(bì)  瞅了瞅(chǒu)  苦刑(xíng)

字形:

【瞅】部首是“目”,不要写成“日”。

【哼】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执】的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折弯钩。

同音字:

xíng   判刑   形状   模型  

 pì    偏僻   开辟    屁股

 fá    步伐   竹筏    军阀

 bì    避免   墙壁    和氏璧   

四、重点字词解释

[被难]  因灾祸或重大事故而牺牲生命。

[含糊]  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

[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满脸横肉]  脸上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

形容相貌凶恶。

[沉着]  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机智]  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怒气冲冲]  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五、词语拓展

1.“不~不~”式的词语:

不慌不忙 不屈不挠 不明不白不卑不亢 不闻不问 不痛不痒 

2.“一~而~”式的词语:

一拥而入 一扫而光  一概而论一挥而就 一哄而   一笑而过

3.形容英雄人物的成语:

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临危不惧 奋不顾身 光明磊落 冲锋陷阵

六、课文梳理

1.除开头外,本文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回忆李大钊同志被害的全过程。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是前后照应的关系。

这样写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感情。

七、写法借鉴:

前后照应,让文章上下相连、浑然一体。

所谓照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后面再交代一下。

这种写法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

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前后照应的内容在时间或事情发展的过程上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八、写法品评

本文开头交代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写母亲嘱咐“我”记住父亲的被难日,突出了家人对“1927年4月28日”这个特殊日子的记忆之深。

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还有:

1.“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看他把书和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2.“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句1写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句2交代了父亲这样做的原因,使文章上下相连,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前后照应的写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题目和内容相照应;②开头和结尾相照应;③情节与情节之间相照应。

九、课后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

本文是悼念性文章,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语速要适中,语气要低沉,描写李大钊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铿锵有力,读出李大钊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2.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参考答案: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讲了四件事。

①李大钊被捕前,形式严峻,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②李大钊被捕时的情景。

③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出的坚定与沉着。

④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无比悲痛的情形。

我对李大钊在被捕时从容不迫的场景印象最深。

尽管敌人十分凶狠残暴,但李大钊沉着冷静,表现出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

3.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①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又慈祥的脸。

参考答案:

“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的残酷折磨;“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参考答案:

这句话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③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从容不迫。

④这样的句子还有: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李大钊的处变不惊。

4.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文章的开头指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处母亲嘱咐“我”记住父亲的被难日,前后照应。

这样写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同时,也强调了家人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5.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提示:

查找资料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浏览、请教父母长辈,还可以参观革命纪念馆等。

交流时要表达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交流的重点

是结合革命事迹,说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12《为人民服务》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诗人、书法家。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写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四、基础知识

1.易错音

彻(chè)   炊(chuī)  鼎(dǐng) 葬(zàng)

2.易错字

【鼎】字共有12画,第六笔是竖折折。

里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泰】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水”;

【葬】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下面部分的撇和竖要出头。

【迁】被包围的部分是“千”,不是“干”。

【牺】右边是“西”,不要写成“酉”。

3.易混字

彻—沏—砌     迁—迂—忏     炊—吹—软  

彻(彻底)     迁(迁移)      炊(炊烟)

切(一切)     迂(迂腐)      吹(吹牛)

砌(砌墙)     忏(忏悔)      软(柔软)

4.多音字

削:

xuē(剥削)   xiao(削铅笔)

给:

gěi(送给)  jǐ(给予)

5.词语拓展

①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

七上八下  一心二用  七嘴八舌  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②含“死”字的四字词:

死得其所   救死扶伤   同生共死    誓死不屈

万死不辞   虽死犹荣   至死不渝    出生入死

6.词义解析

鸿毛:

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精兵简政: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五湖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死得其所:

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追悼:

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三、课文梳理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完全”,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四、写法借鉴:

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论述。

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论述,可以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更具说服力。

如: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于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一句是中心句,总写“死的意义有不同”。

后面三句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紧紧围绕“死的意义有不同”进行阐述。

怎样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论述?

首先,摆出文章或段落的中心;然后,紧紧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摆事实,讲道理。

五、课后练习

1.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2.读下面这段话。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参考答案:

这段话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只要批评得对,“我们”就改正;第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提出的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

这四句话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是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的。

3.如何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13、《金色的鱼钩》

一、资讯助读

红军过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

草地气候非常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难的行军,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二、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付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基础知识

1.易错字音

颧(quán)、鬓(bìn)、稞(kē)、搪(táng)、敛(liǎn)、搀(chān)、掣(chè)、奄(yǎn)、噎(yē)、锈(xiù)、疙瘩(gēda)

2.认识多音字

宿:

sù(宿舍)   xiù(星宿)  xiǔ(一宿)

缝:

féng(缝补)  fèng(缝隙)

3.认读词语

皱纹、严厉、收敛、粗糙、抽噎、瞻仰、奄奄一息、无边无涯、目不转睛、三长两短、喜出望外、热气腾腾、重重叠叠

4.辨字组词 

钓(钓鱼)绣(刺绣) 厉(严厉)衰(衰弱)

钩(鱼钩) 锈(铁锈) 历(历史)衷(衷心)

 励(鼓励)哀(悲哀)

5.词语解析

无边无涯:

没有边际。

宿营地:

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支吾:

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

弥漫: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鱼饵:

钓鱼用的鱼食。

收敛:

(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6.带“鱼”字的词语

缘木求鱼   漏网之鱼   鱼目混珠   沉鱼落雁

鱼死网破   鱼龙混杂   如鱼得水   鱼贯而入

7.赞美人物崇高品质的词语

大公无私   舍生取义   舍己为人   鞠躬尽瘁

克己奉公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德高望重

两袖清风   忠贞不渝   威武不屈   刚正不阿

四、课文梳理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红军长征路上的一个感人故事。

时间——1935年秋天

地点——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

人物——炊事班长(主要人物)、三个病号

起因——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病号

经过——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想尽办法给他们弄吃的,自己却挨饿

结果——老班长壮烈牺牲,三个病号走出草地,怀念老班长。

五、 品读句子

1.如何理解: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参考答案:

这句话揭示了课文主题。

鱼钩虽然长满红绣,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记录了他为了战友而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闪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当“我”知道这些来之不易的食物,是老班长为了救我们忍饥挨饿弄来的后,我不忍心自己喝鱼汤。

“千斤重”是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反映了我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不忍心自己喝下鱼汤的沉重心情。

六、省略号的作用

1.老班长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不行啦。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

2.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看,你们都瘦得……(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

3.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根一根地摸。

(表示说话中短暂的间隔  )

七、感受人物形象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这句话是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他清瘦、操劳、饱经风霜的特点。

口语交际:

即兴发言

即兴发言

口语交际指导

①根据场合、对象、气氛等,提前快速打好“腹稿”,确定顺序。

想想要说哪几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②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说话时,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吐字要清晰,要有礼貌。

口语交际例文

 1.欢迎新同学时我会这样说

“你好,子新,我是六年级

(1)班班长诺溪,很高兴能够代表全班同学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班集体。

希望你在这里能够愉快地学习,让我们在这个大家庭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发表获奖感言时我会这样说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很荣幸在这次作文比赛中获奖,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没有她的谆谆教诲,我的作文不会获得如此好的成绩。

我还要感谢父母、同学,是你们给了我支持和帮助,信心和动力。

曾经的努力和现在的荣誉只能代表过去。

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

3.向爷爷祝寿时我会这样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爷爷,有您真好!

“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健康快乐!

4.遇到电视台采访“小学生能不能带手机进校园”时,我会这样说

我认为小学生最好不要带手机去学校。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控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手机里的游戏、视频等容易吸引我们。

听着课,还想着书包里的手机多好玩,这样怎能学好呢?

习作4:

心愿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心愿是人内心深处扎根的愿望。

写心愿类作文,就是要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具体写作时怎样做呢?

一、审清题意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埋藏在自己心底的心愿。

对于“心愿”而言,我们可以写有什么样的心愿,为什么有这个心愿,有这个心愿后对人物的影响。

这三个方面,可以写前两个方面,也可以写第一个和第三个,还可以三个方面都写。

具体写哪些,得根据主题而定。

二、准确选材

一位名家说过,文章质量的高低,三分技巧,七分选材,才能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所写的心愿可大可小,可以是对自己的心愿,如有机会看看高山、草原、大海……好好学习,将来成为航天员、教师、医生……

2.也可以是对别人的心愿,如希望姐姐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奶奶的病赶快好起来,可以和好朋友永远不分离……

3.还可以是对社会的心愿,如人们之间充满友爱,残疾人能得到更多关爱,科学家发明新药,治疗新型冠状肺炎,治疗癌症……

围绕话题,可选材料诸多,我们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可讲的材料来写。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1.紧扣中心,为习作起个吸引人的标题。

2.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可以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创作诗歌等。

3.用上好词佳句,根据不同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