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63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docx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同步练习组卷14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B.液态氧是无色液体

C.氧气易溶于水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

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燃烧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如果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则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丁C.甲+丙→乙D.甲+乙+丙→丁

 

二.填空题(共6小题)

5.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能说法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2)B实验中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

(3)C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需要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  .

6.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学习了之后进行了如图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反应①硫在点燃的情况下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2)在反应③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子,其目的是  .

(3)由图可知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  (填“稳定”或“活泼”)的气体.

7.在氧气中分别点燃下列物质:

①木炭、②硫、③磷、④细铁丝.用序号填空.

(1)能发出白光的是  .

(2)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

(3)生成物在常温下只有气体的是  .

(4)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5)有很浓的白烟生成的是  .

(6)生成物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7)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8)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9)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的是  .

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1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1)装置B和C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其中可以用细沙来代替水的是装置  (填“B”或“C”);

(2)若装置C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3)图2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装置,有着较多用途.

①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收集气体,则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②若在该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输氧,则连接病人的一端是  (选填“a”或“b”),该装置在病人输氧时可发挥的作用有  (填字母).

a.验证输出气体是否为氧气b.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c.便于观察输氧的快慢.

9.氧气的中文名字是我国清末的数学家、翻译家徐寿命名的,他将氧气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动植物都离不开它.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作“氧气”了.

(1)命名为“养气”主要是因为氧气具有  的性质.

(2)家里用水族箱养鱼都要配置循环供氧机,池塘里养鱼也要经常用水泵将水抽出喷向空中,使氧气和水充分接触,这主要是应为氧气  .

10.我们知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否一定需要纯氧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某化学探究小组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1、2、3、4、5,并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10%、20%、30%、40%、50%的水(余下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述5个瓶子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5个瓶子的水排完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放好.

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个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编号

1

2

3

4

5

现象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请你参与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观察的现象可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分数介于  号瓶与  号瓶之间.

(2)用排水法收集到氧气后,编号4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3)使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

(4)若要得到更准确的体积分数范围,只需调整①步骤中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并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即可.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你认为接下来实验应调整瓶内水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同学们想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丝在氧气中为什么会产生火星四射现象?

【查阅资料】

a.纯铁丝燃烧无火星四射现象;

b.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碳粒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现象。

【设计实验】

取纯铁丝的含碳量分别为0.1%、0.32%、0.52%、0.69%的铁丝(直径均为0.20mm)分别在氧气中进行实验。

(1)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  ;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  ;

(2)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4)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实验现象。

含碳量

纯铁丝

0.1%

0.32%

0.52%

0.69%

实验现象

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

有短暂火星四射现象

火星四射现象明显

燃烧比K0.32%剧烈,火星四射更明显

燃烧比0.52%剧烈,火星四射更明显

【得出结论】

铁丝燃烧喷射火星情况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  。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2氧气》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B.液态氧是无色液体

C.氧气易溶于水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

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燃烧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来考虑本题,知道严重的高原反应是指的什么。

【解答】解:

氧气的性质有:

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严重的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气量少,吸氧是为了供给人类呼吸。

故选:

C。

【点评】要了解氧气的用途和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如果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则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丁C.甲+丙→乙D.甲+乙+丙→丁

【分析】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A、甲+乙→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甲→丙+丁,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甲+丙→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甲+乙+丙→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6小题)

5.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能说法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2)B实验中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石灰水 ;

(3)C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需要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 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

【分析】根据铁丝、碳、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解答】解:

(1)A实验中能说法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B实验中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水;

(3)C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需要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答案为:

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石灰水;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的事项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6.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学习了之后进行了如图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反应①硫在点燃的情况下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SO2 .

(2)在反应③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子,其目的是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

(3)由图可知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 活泼 (填“稳定”或“活泼”)的气体.

【分析】

(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分析;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回答.

【解答】解:

(1)反应①是硫在点燃的情况下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则硫燃烧的生成物X是二氧化硫,化学式为:

SO2.

(2)反应③实验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子,其目的是: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3)由图可知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种物质反应,可以得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故答为:

(1)SO2;

(2)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3)活泼.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生成物及氧气的化学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7.在氧气中分别点燃下列物质:

①木炭、②硫、③磷、④细铁丝.用序号填空.

(1)能发出白光的是 ① .

(2)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② .

(3)生成物在常温下只有气体的是 ①② .

(4)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② .

(5)有很浓的白烟生成的是 ③ .

(6)生成物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① .

(7)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③ .

(8)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④ .

(9)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的是 ② .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与反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1)能发出白光的是木炭;

(2)能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硫;

(3)在常温下只有气体生成的是硫、木炭;

(4)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

(5)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红磷;

(6)生成物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木炭;

(7)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红磷;

(8)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9)硫在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

故答为:

(1)①;

(2)②;(3)①②;(4)②;(5)③;(6)①;(7)③;(8)④;(9)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1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1)装置B和C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其中可以用细沙来代替水的是装置 C (填“B”或“C”);

(2)若装置C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 ①④ (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3)图2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装置,有着较多用途.

①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收集气体,则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

②若在该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输氧,则连接病人的一端是 b (选填“a”或“b”),该装置在病人输氧时可发挥的作用有 bc (填字母).

a.验证输出气体是否为氧气b.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c.便于观察输氧的快慢.

【分析】

(1)根据硫、铁燃烧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

(2)根据铁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根据装置特点和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解:

(1)装置B和C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由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是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可以用细砂来代替;若是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不能用细砂代替.所以可以用细沙来代替水的是装置C;

(2)若装置C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未打磨生锈的铁丝、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部分氧气散失,进入空气,氧气不纯;

(3)①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收集气体,说明收集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首先沉积在集气瓶底部,将空气挤压到上部排出;

②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连接病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是否有气泡,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以及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

故答案为:

(1)C;

(2)①④;

(3)①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②b;b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铁、硫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常用仪器的用途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氧气的中文名字是我国清末的数学家、翻译家徐寿命名的,他将氧气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动植物都离不开它.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作“氧气”了.

(1)命名为“养气”主要是因为氧气具有 供给呼吸 的性质.

(2)家里用水族箱养鱼都要配置循环供氧机,池塘里养鱼也要经常用水泵将水抽出喷向空中,使氧气和水充分接触,这主要是应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1)命名为“养气”主要是因为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

(2)家里用水族箱养鱼都要配置循环供氧机,池塘里养鱼也要经常用水泵将水抽出喷向空中,使氧气和水充分接触,这主要是应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故答案为:

(1)供给呼吸

(2)不易溶于水

【点评】此题重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题型基础难度不大.

 

10.我们知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否一定需要纯氧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某化学探究小组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1、2、3、4、5,并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10%、20%、30%、40%、50%的水(余下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述5个瓶子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5个瓶子的水排完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放好.

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个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编号

1

2

3

4

5

现象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请你参与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观察的现象可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分数介于 3 号瓶与 4 号瓶之间.

(2)用排水法收集到氧气后,编号4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52.6% .

(3)使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否可靠?

 否 (填“是”或“否”).

(4)若要得到更准确的体积分数范围,只需调整①步骤中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并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即可.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你认为接下来实验应调整瓶内水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 35% .

【分析】

(1)分析图表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实验结论;

(2)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不是纯净的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也可以复燃进行解答;

(4)根据图表中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在3号瓶中很亮,4号瓶中复燃,说明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介于30%﹣40%之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根据图表中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在3号瓶中很亮,4号瓶中复燃,说明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介于3号瓶和4号瓶之间;

故答案为:

3;4;

(2)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4号瓶中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为40%,此时空气还占60%,所以空气中有氧气的量为:

60%×21%=12.6%,所以此时瓶内共有氧气的分数为:

12.6%+40%=52.6%;

故答案为:

52.6%;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氧气含量达到35%带火星的木条就可以复燃,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故答案为:

否;

(4)根据图表中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在3号瓶中很亮,4号瓶中复燃,说明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介于30%﹣40%之间;故若需要准确的体积分数范围,只需要调整①步骤中集气瓶内水占集气瓶的体积分数为35%.

故答案为:

35%.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现象分析结论的能力,以及对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的理解和应用,能较好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同学们想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丝在氧气中为什么会产生火星四射现象?

【查阅资料】

a.纯铁丝燃烧无火星四射现象;

b.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碳粒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现象。

【设计实验】

取纯铁丝的含碳量分别为0.1%、0.32%、0.52%、0.69%的铁丝(直径均为0.20mm)分别在氧气中进行实验。

(1)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 引燃铁丝 ;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 防止生成的固体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

(2)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3Fe+2O2

Fe3O4 ;

(4)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实验现象。

含碳量

纯铁丝

0.1%

0.32%

0.52%

0.69%

实验现象

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

有短暂火星四射现象

火星四射现象明显

燃烧比K0.32%剧烈,火星四射更明显

燃烧比0.52%剧烈,火星四射更明显

【得出结论】

铁丝燃烧喷射火星情况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 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越剧烈 。

【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4)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含碳量有关进行解答。

【解答】解:

(1)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给铁丝预热,引燃铁丝;铁丝燃烧的生成物温度很高,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所以需要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填:

引燃铁丝;防止生成的固体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2)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填: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

3Fe+2O2

Fe3O4;

(4)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含碳量有关,就0.20mm铁丝而言,燃烧喷射火星情况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越剧烈;故填:

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越剧烈。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物质的性质、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掌握,同时考查了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