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832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试题1811293文档格式.docx

此外,监察官必须严格依法监察,如有失监、漏监或贪赃枉法,则加重处刑。

如《大清律例》规定:

科道官受人馈送、收人财物,以及买卖多取价利,较其他官员罪加二等处罚。

御史纠弹要有实据,不得风闻言事,对于捕风捉影者予以制裁。

监察官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

比如,汉代中央最高监察官御史中丞和京畿地区的监察官在朝会中都有座位。

元世祖也曾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注重监察立法。

随着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监察立法也相对应地有所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法典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使得监察活动有法律根据。

不但如此,监察立法也限定了监察权的行使,使监察官不得随意超出法律范围行事。

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集历代监察立法之大成,包括训典、宪纲、六科、各道、五城、稽查、巡察和通例八类,内容十分完备。

这也是中国古代治理中重视法律作用的表现。

这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监察法体系,不但具体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鲜明特色,而且在世界监察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于中华文化土壤,其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从总体上看,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对官员实行监督纠察的制度。

B.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对中央、地方官员及政务的全方位覆盖。

C.中国古代对监察官的选拔要求高于其他所有官员,对监察官犯罪处罚也更严厉。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论证,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内在的密切联系。

B.文章具体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积极作用,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做了肯定。

C.文章通过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实行分析,意在让现代人们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

D.文章以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为例论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建设过程中注重监察立法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负责地方监察的官员虽然历代名称各不相同,但因负监察使命,更能得到快速地晋升。

B.持续地扩大监察网络的覆盖面,就能更好地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及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C.只要严格监察官的选任,让道德水准高的人任职,就能保证监察制度的贯彻实施。

D.监察立法不但使监察活动有法律根据,也使得监察官监察权的行使得到了约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

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

一看到鲁尼的笑脸,父亲阴沉的脸也会变得和颜悦色了。

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是个满月的日子,我正跟着母亲在火塘边捻筋线,鲁尼跑进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会儿父亲要带着他,乘着佳乌(桦皮船)去河湾打猎。

我对堪达罕(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学名驼鹿)并没多大的兴趣,但我很想乘坐佳乌。

我央求母亲,让她跟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

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

那条河流很狭窄,水也不深,林克就像揪出一个偷懒的孩子似的,把掩藏在河边草丛中的桦皮船拽出来,推到河水上。

他先看着我和鲁尼上了船,然后自己才跳上去。

船悠悠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耳边有阵阵凉风掠过,非常舒服。

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木,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

鲁尼不要下船。

父亲一离开,鲁尼就吓唬我说,快看,前面有狼,我看见它的眼睛发出的亮光了!

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

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

鲁尼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他用手指轻轻弹了几下船身,就像敲着他自己的脑壳反省似的。

粪便很新鲜,说明几个小时前它还来过这里。

从它的蹄印来看,它是一头成年的堪达罕,很有分量。

林克说我们到对面的柳树丛中守候它。

我们把船划到湖畔的柳树丛,桦皮船夹在其中,也就成了一片陆地。

我们潜伏在船上,林克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然后用手指在嘴唇那儿竖了一下,示意我们不可出声。

我们敛声屏气地等待着。

父亲咽了口唾沫,我听见了“嚓嚓——”的声响,这“嚓嚓”声很快变成了“噗噗”声,循声望去,发现一团灰黑的影子正在湖的对面移动!

父亲抑制不住兴奋地“哦”了一声。

堪达罕在夜色中镇定自若地行进着,父亲瞄准了它,不过未等他射击,它突然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当堪达罕离我们近了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看它的模样,它一定是胃口很大的,万一父亲打不中它,它反扑过来,我们的佳乌就会被它踏碎,我们只能逃跑。

如果跑得慢,被它逮着,定是九死一生了。

常镇静,耐心等待着。

直到它从湖水中站了起来,心满意足地晃了晃脑袋,打算上岸的时候,林克才把枪打响。

枪响的时候,我的心也仿佛跟着蹦了出来,我看见堪达罕栽歪了一下身子,似乎要倒在水中的样子,但它很快又站直了,朝枪响处奔来,我顾不得林克的嘱咐了,我哇哇大叫着,魂魄已被吓丢了七分。

林克又在它身上连打两发子弹,它才停止了进攻。

不过它也不是立刻就倒在水中的,它像酒鬼一样摇晃了许久,这才“咕咚——”一声倒下了,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

鲁尼欢呼起来,林克也长吁一口气,放下枪。

我们又等待了两三分钟,确定它已无声息的时候,这才撑着桦皮船,从柳树丛中穿梭而出,飞快地荡到湖心。

堪达罕的头浸在水里,身躯只露出一角,好像一块被磨去了棱角的青石。

鲜血已把湖心染成黑夜的颜色。

想着刚才还在悠闲潜水吃着针古草的它说没气就没气了,我的牙齿打颤,腿也哆嗦起来。

而鲁尼却是那么的兴高采烈。

我知道,我永远做不了出色的猎手。

【注】《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我”同父亲、弟弟一次夜间狩猎的经历,表现给读者一次惊险刺激的狩猎之旅,感受到鄂温克人独特的民族风情。

B.“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使用比喻手法,写出行船时的惬意,与下文狩猎时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C.枪一响,“我”吓得魂飞魄散;

看到死去的猎物,“我”吓得颤抖,弟弟却非常高兴,这表明弟弟比“我”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猎手。

D.文章画线部分描绘了堪达罕被射杀后的场景,给人留下了血腥的印象,表达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个行为的不满。

5.从全文看,父亲为了把鲁尼培养成为出色的猎手做了哪些事情?

(6分)

6.“我”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长租公寓是近几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

这种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的公寓又名“白领公寓”“单身合租公寓”。

区别于传统租房模式,长租公寓通常是由商业机构将业主房屋租赁过来,实行标准化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形式出租给上班族,并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客的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

在上海的中环沿线,这样一个单间的月租,一般在2500-3000元之间。

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已超过1200家,房间单位数超过200万间,并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相比传统租房,长租公寓私密性好、配套全、安全系数高、社交成本低,对年轻租客更具吸引力。

其中73%的长租公寓租客将私密性好作为首选因素,此外绝绝大部分青年租客较注重提升生活便捷度的公共配套,也有很多青年希望社区内具备书吧、咖啡厅、公共客厅、办公洽谈等个性空间。

以“V领地青年社区”为例,在现有的公共区域中,社区的公共客厅最受租客欢迎,此外,多媒体室、健身馆、操场等区域也成了很多租客的休闲娱乐之所。

调查显示,居住在长租公寓中的年轻人十分愿意就近社交,在App上的活动、交易、求助等各项社交功能中,租户对活动功能热情较高。

(摘编自张斌《“独居时代”,年轻人都住哪里》)

材料二

长租公寓市场规模预期(亿元)

材料三

独在异乡,独身居住,独自一人,“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在一线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

“空巢”青年们第一个绕不过的难题就是租房。

陌生的室友、老旧的社区、狭窄的社交圈子让这个代人更显孤独。

独居生活中,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交流空间有限是“空巢”青年们最为普遍的三大痛点。

针对这些情况,国内众多长租公寓纷纷采取行动,希望用新的生活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租房的局限,为年轻人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

摆脱“空巢”的第一步就是让爱好各不相同的“空巢”青年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此,长租公寓品牌“红糖里”主动承担了组局人的角色,主动搜集起了住客们的爱好,并定期在公寓举办主题兴趣小组活动。

每到周末假期,公寓还会组织各种城市探索活动、节日主题派对、明星住客分享会等,这些活动能协助住户迅速找到兴趣相投的友邻,走出打破隔阂的第一步。

不但如此,“红糖里”在公共空间上也做足了功课,这对于进一步拓展“空巢”青年的社交圈非常有效。

同时,“红糖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为住客以及创业者们提供了充足的社交空间和气氛,在这样充满创意的载体及环境下,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想法就能碰撞出更多的机会与火花。

他们能够在“红糖里”一边尽情地享受生活,一边和朋友们为工作努力拼搏。

(选自《长租公寓正在成为“空巢”青年的社交法宝》)

材料四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闲鱼”发布的《“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显示,闲鱼租房用户中,32%是空巢青年,在多个一线城市,空巢青年人均租房花费低于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大家同为空巢青年,租房却有着明显的差别,他们中的整租群体人均花费2200元租用整套房,而租用单间的每月只花1200元。

数据发现,空巢青年对于租房有自己特殊的要求:

没什么都不能没有WiFi,便利店成了空巢青年租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等条件成了空巢青年选择室友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空巢青年中的“90后”群体十分亮眼,即使只租住单间,他们在房间朝南、独立卫生间、厨房、飘窗等方面的要求均高于“80后”空巢群体,即便“蜗居一隅”,“90后”也在尽力活出生活品质。

(选自《“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

90后爱租什么房》)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这与“空巢”青年的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分不开。

B.空巢青年是指独自一人在异乡居住的年青人,空巢青年普遍存有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和交流空间有限的问题。

C.空巢青年在租不同类型住房时的花费差别明显,而对租住的房屋也会有个性化要求,有没有WiFi及便利店非常重要。

D.材料三以“红糖里”为例阐述了长租公寓如何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好的居住体验,材料四阐述了空巢青年对于租住房屋的具体要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长租公寓是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主要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

B.从材料二看,长租公寓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近年发展迅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期是十年前的4倍多。

C.“红糖里”非常注重对房客公共空间的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满足他们对社交圈子的需求。

D.即使“蜗居一隅”,“90后”比“80后”空巢青年更亮眼,他们只租住单间,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于“80后”同类群体。

9.你觉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长租公寓的吸引力?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

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

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

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

玄宗谓之曰:

“尔后必为良将。

”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

尝谓人云:

“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

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

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

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

“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

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

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玄宗因不快。

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

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

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

十一月,贬汉阳太守。

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

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

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

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

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

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

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

王忠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宫禁。

B.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称节度使。

C.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

D.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

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他长大后十分刚毅。

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

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是一个将才。

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

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威望。

D.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

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5分)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l4~15题。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①,令堂清坐亦鸣弦②。

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①置榻:

《后汉书·

陈蕃传》:

“郡人周璆,高絜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

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

②鸣弦:

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15.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表达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江中清冷月影烘托江边送别、举酒难欢的惨淡氛围的两句是“,”。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使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_____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

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______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

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

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_______。

贵族王室对猎鹰_______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

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相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

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俯拾即是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顶礼膜拜

B.目不暇接 

情有独钟

C.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D.俯拾即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宗教文化里,猎鹰能够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能够与天神沟通

C.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能够与天神沟通

D.猎鹰与天神沟通,能够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睹其风采。

们一睹其风采。

得一睹其风采。

20. 

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

明早七点请您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

真诚期待您的光顾!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4)改为

(5)改为

21.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22.根据材料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天,印度理工学院校长门前站着200名大学生,他们手里拎着水桶,愤怒地抱怨着,学校的供水一直有问题,这次学生失去了耐性,他们情绪激动,要求校长立即解决。

校长冷静地质问学生:

“你们是印度理工的学生吗?

印度理工,就是要学会解决问题,不要仅仅抱怨。

明天一早,你们带着解决方案来见我,我们一起解决它。

”学生散去了,第二天一早,学生们带来了三四个不同的解决方案。

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很多于800字。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C【解析】“中国古代对监察官的选拔要求高于其他所有官员”说法错误,原文仅仅说明了监察官的任用条件较高,“高于其他所有官员”于文无据。

2.B【解析】“具体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积极作用”分析错误,并没有具体分析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

3.D【解析】A“但因负监察使命,更能得到快速地晋升”说法错误,原文中仅仅提到了对监察官的重视并无“更能得到快速地晋升”的信息;

B监察制度关键是要在实践中体现出制度的功效,而不是范围越广,作用就越大;

C“就能保证监察制度的贯彻实施”说法错误,道德水准高仅仅条件之一。

4.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水平。

“表达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个行为的不满”分析错误,从上文对父亲狩猎细节的描写及小说“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主题来看,这仅仅狩猎场景的再现,并非表达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个行为的不满。

5.【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水平。

①在鲁尼八九岁时,就带他在营地附近狩猎。

②在带“我”和弟弟打猎路上,讲解上佳乌后的禁忌。

③告诫鲁尼好猎手不能在出猎时胡乱说话。

④狩猎过程中向“我们”分析怎样根据猎物的踪迹判断猎物的种属及特征。

⑤潜伏时,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

⑥给鲁尼做出了怎样选择最佳时机打猎的示范。

(每点1分)

6.【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水平。

①“我”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