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01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下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二、出示词语,认字读词

1.随文识字,在课文中认读生字新词。

教师引导读词:

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是不是已经标记好自然段,读准字音了。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们是否都能都准确呢?

出示课件2:

2.开火车读字词,纠正字音。

出示课件*3:

组织开火车读词:

现在请同学们排火车来读词语,一人读一个,其他同学来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最标准。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

蔗(zhè

)、的(dí

)确、应(yīng),读准平舌音“菜、算”和轻声“嘛”。

3.将词语送回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引领再读课文:

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标点和语气,把你认为新鲜的词语圈起来,同桌两人可以分角色朗读。

三、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1.重点句指导

出示课件4:

教师引领思考:

同学们都读完了,文中的孩子为什么会好奇地问呢?

依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评价并指导朗读:

(1)想一想,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出好奇的语气,应该怎么读?

(2)听你的朗读,能感受到你对千人糕很感兴趣。

想弄明白什么是千人糕就“好奇”。

2.通过对比,理解“特别”。

启发思考:

同学们,课文中出现了两次特别,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请大家从文中找一找,并圈起来。

出示课件5:

引领理解:

这是孩子听爸爸讲述什么是千人糕和看到千人糕,心里产生的疑问。

第一句中的“特别”是非常、十分的意思,要读出重音,且语速稍慢;

第二句中的“特别”是不一样、与众不同的意思。

3.读好语气词“嘛”

提出问题:

为什么孩子尝了尝会笑呢?

预设:

因为尝过之后,并没有感觉千人糕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之前吃的米糕。

教师总结:

所以在读“嘛”时,语气要上扬一些,把孩子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出来。

出示课件6:

4.读好多音字“的”

出示课件7:

引导学习:

同学们,这句话里有一个字是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对,同学们读得真准确,“的”是我们要学的多音字。

谁再来读一读呢?

(出示“的”的多音字句子)

朗读指导:

通过“仔细想了想”和“的确”说明孩子知道千人糕确实应该叫做“千人糕”,要读出孩子恍然大悟后心服口服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

组织分角色朗读:

下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同桌两个人分别扮演爸爸和孩子,开始吧!

通过指导读本文中重点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孩子从最初的“好奇”到最后的“恍然大悟”这些心理的变化,要求学生再读一遍,朗读时要富有语气的变化。

四、观察对比,练写生字

1.集体学习

出示生字课件8:

引导观察:

请同学观察这五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讲解:

“能、味”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占格;

“桌、买、具”都是上下结构,“具”里面有三横。

(1):

“能”字,注意右边部分的“匕”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

“味”字,注意“未”的笔顺,第二横比第一横长,不要写成“末”。

(3):

“桌”字,注意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木”占下格。

(4):

“具”字,里面三横等距,最后一笔是点。

2.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组织学生写字: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五、板书设计

能、桌、味、买、具

六、作业设计

借助课文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出示课件9: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甘、甜、菜、劳”4个字,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自由朗读,回顾课文:

同学们,读完课文,说说你们对千人糕的了解吧。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经过对千人糕的学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到了千人糕的制作?

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所以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去找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会更直观。

二、学习第六至九自然段,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提出自学要求:

出示课件10:

(1)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组织交流:

米糕是怎么做成的?

出示课件11:

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农民伯伯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情景,从而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

(2)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

出示课件12:

糖是用甘蔗汁、甜菜熬出来的,这个“熬”字,下面的四点底就相当于火,把甘蔗汁、甜菜放入锅中长时间的煮,就是在熬糖了。

所以“熬”就是长时间地煮。

品读句子:

“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引导观察思考:

同学们,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了还是需要许多劳动呢?

(引导学生圈出“就算·

·

还得·

又·

”)

出示课件13:

三、学习第10至11自然段,理解“千人糕”的寓意

组织讨论:

同学们,读完这两段,“千人”是不是一千个人呢?

“千人”是有很多很多的人合作完成的。

课文中的孩子说的“的确”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换一个词应该怎么说呢?

(的确——确实)

教师小结:

无论什么东西,要想制作成功,都是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合作共同完成的,每一份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四、练写生字,抄写词语

出示课件14:

请同学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甘、甜”有相同部分“甘”;

“菜、劳”都是上下结构,都有草字头。

“甘”字,居于田字格中央。

“菜”字,注意“艹”的横要写的稍长些,撇捺要舒展。

2.抄写词语

加工、种子、农具、甜菜、工具、劳动、经过。

甘、甜、菜、劳

说一说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也都经过了很多很多人的劳动,举例说说“千人衣、千人笔”吧!

出示课件15: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是:

“学会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和学会“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的默读要求。

这篇文章基本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所以在朗读时,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要读出感叹句和问句这些句子的语气。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千人糕的来历是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共同完成,懂得要完成一件事,需要共同合作的到了,从而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6 千人糕(ɡāo)

教学目标

能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掌握会认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课,引发质疑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吃过哪些糕点?

请你来分享一下。

看来同学们吃过的糕点还真多,一个个都是小吃货。

那么你知道糕点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都不知道呀。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千人糕》,来看看千人制作出来的糕点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1)和同桌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请同桌示范朗读,自己再练读几次,努力将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读得通顺、流畅。

(2)学生再次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

米糕为什么被称为“千人糕”?

三、借助朗读,随文识字

1.指名朗读第1、2、3自然段,请大家想一想,听爸爸说吃“千人糕”,“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好奇)

2.交流:

“我”为什么会这么好奇?

你能猜出“我”当时是怎样想的吗?

3.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孩子想: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4.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识记“特”这个字。

(1)教师利用课件,将“特”字变大、变成红色,指名读准字音。

(2)怎样记住这个字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

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特”:

诗——特。

(3)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体会“我”当时好奇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5.过渡:

千人糕,真的是很多很多人做成的吗?

真的比桌子还大吗?

快看,爸爸把“千人糕”端出来了!

6.交流:

看到了真正的千人糕,你有什么感受?

7.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朗读,识记“买”字。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什么两样。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您给我买过。

(1)找出生字:

在这个自然段中藏着一个会写字,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买)

(2)指名认读“买”:

你知道“买”的反义词是什么吗?

(卖)

(3)同时出示“买”和“卖”字,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字,思考区别识字法的优点。

(4)讲解:

“卖”比“买”多出的部分像一只脚走出一个场地,表示“往外出”,而“买”表示“往里进”。

(5)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我”,当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请你模拟人物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在田字格内板书“能”“桌”“味”“买”四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教师针对学生指出的易错笔画,再次范写,学生一边观察一边随教师书空练写。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然后练写,完成课后写字表中“能”“桌”“味”“买”四个字的书写。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集体交流:

(1)说一说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再仔细看一看他是怎样写的。

(2)看一看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不够好,提出自己的建议。

5.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议和建议,自己再写一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家人帮忙,利用上网、查阅书籍或者参观问询的方式了解相关资料。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6《千人糕》

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生产米糕时工序复杂,需要繁多的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

难点分析

1.学生可能都吃过米糕,但对米糕的制作过程比较陌生。

2.对于本课所渗透的情感熏陶学生可能不易体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教学方法

1.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通过课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看图到看文字,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句子。

最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进行说话,感悟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千人糕还是生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和使用。

教学环节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米糕吗?

你们知道一块米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一块普通的米糕,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制作出来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理解课文,掌握内容

请同学们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

制作米糕的原材料有哪些?

它们又是如何得到的?

6. 

爸爸说:

“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7.孩子说:

“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大米磨成粉+糖制作成米糕)

8.爸爸说:

“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

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想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全部说出来)

9.爸爸接着说:

“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

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交流:

1.熬:

长时间地煮。

2、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

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

(课件出示讲解)

3.米糕做成后,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

二、请同学们借助插图,试着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米糕由大米磨成粉加糖制成。

大米需要农民先播种、施肥、浇水,种出稻子,稻子再加工成大米;

糖需要农民种植甘蔗和甜菜,榨出甜汁,再用火熬成糖。

最后做成米糕后,还要有人包装、送货、销售。

三、理解千人糕名字的来历(课件出示)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

“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

“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思考: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孩子现在知道了一块米糕的制作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孩子说这块糕应该叫“千人糕”。

暗示孩子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了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的共同劳动、互相配合才能实现。

四、拓展创新,深入理解

师:

大家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也知道了它是经过许许多多的人劳动才做成的。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大家穿的衣服和用的铅笔是怎么来的。

衣服需要农民播种棉籽、浇水、施肥、去虫、摘棉花,然后才能纺纱、织布,最后裁缝制成衣服。

化肥、织布机、缝纫机也需要很多人来完成制造。

所以一件衣服的制作也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所以也叫千人衣。

铅笔的笔杆是木制的,需要有人种树,种树需要不少工具,比如锄头、水桶等这些东西都要工人来做。

铅笔的笔芯是石墨。

石墨要工人开采,采回来后还要加工,才能做成笔芯。

铅笔制作好后,还要有运输的人将它运到我们附近的商店,商店里还要有人卖铅笔,这样,我们才能用得上铅笔。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千人糕、衣服等是由这么多人做出来的,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2、你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 

小结

一块普通米糕的生产过程让我们明白,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衣食住行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所以学会合作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到的。

《千人糕》(第二课时)微型课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懂得: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都吃过米糕,但对米糕的制作过程比较陌生。

因此,学生读课文时会有新奇感。

对于本课所渗透的情感熏陶学生可能不易体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了解米糕这种平常食物的来之不易,再通过举例进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像千人糕一样来之不易,进而让学生明白: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农具”“熬糖”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劳”“菜”“甘”“甜”四个生字。

2.通过默读课文,结合插图说说“千人糕”的来历,并能举例生活中所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是如何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做成的。

3.能感受孩子在与爸爸谈话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悟出许多人都在为我们的生活默默付出的道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1.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词语。

2.结合插图说说千人糕的来历。

悟出许多人都在为我们的生活默默付出的道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方法】

图文识字朗读感悟以文代读

一、复习导入,激起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人糕》第一课时,其中的词你会读了吗?

(1)出示:

糕粉糖特别味道就算买到劳动应该

(2)指名读,齐读

2.词语都掌握了,你能读好句子吗?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2)同桌练读,指名读。

3.这小小的米糕,到底需要经过哪些人通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爸爸给“我”做了解释,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聚焦重点,理清由来

1.图文对照,学习词语。

甘蔗甜菜 

农具熬糖 

包装 

送货 

销售

(2)指名读,注意平翘舌音。

(3)对照课文插图,找到这些词语对应的画面。

(4)相机认识“甘蔗”“甜菜”。

“甘蔗”可以提炼制成糖,所以我们把这样的糖叫“蔗糖”,而种植甘蔗的农民就叫“蔗农”。

根据部首了解词语种类:

“蔗”和“菜”都是草字头,都与植物有关。

这两个词语里还有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同的呢,你们发现了吗?

学习“甘”“甜”。

出示“甘”的古汉字。

讲解:

“甘”就是用舌头来品尝美味,最美味的当然就是“甜味”了,“甜”就是“甘”加个舌字旁,这两个字还常常合在一起出现就是——甘甜。

(5)观察“熬糖”的场景图,用火煮就是“熬”,所以“熬”的下部为四点底。

再看厨师用的铲子,这是熬糖时的工具。

(6)图片直观感受“包装”、“送货”、“销售”。

(解释销售就是卖东西的意思)

2.精读学习,品读句子

结合课文两幅插图(米糕从制作到我们手上的过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哪几个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这一过程呢?

(1)提出默读要求。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第6——9自然段。

(3)指名读。

品读句子一:

爸爸说:

“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

1.了解大米的生产过程:

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结合课文感受省略号的作用)

2.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说种植水稻还有需要哪些农具,哪些过程。

解释“农具”:

干农活时候用的工具就是农具。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农具图片:

(锹、耙、锄、镰等图片)“具”还可以组成哪些词呢?

(结合学生回答分类:

玩具、餐具;

具有、具体、别具一格)

种水稻过程:

耕地、播种、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防虫、收割等(种植水稻如此复杂让人不禁想到《悯农》)

品读句子二:

爸爸接着说:

“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1.学习糖的制作过程,说说需要经过哪些劳动?

(种甘蔗和种甜菜、榨汁、熬糖、生产工具)

2.知道了米和糖的生产过程,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自由表达)

3.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1)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第8、9自然段。

(指名两生读)

(2)注意词语之间用的顿号,停顿时间要比逗号短。

(师示范读)

(3)谁还能像老师这样读?

(指名读,全班评价,齐读。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引读课文结尾

难怪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引读第10自然段)

你们在朗读时强调了“的确应该”,可见你们已经体会到了孩子是多么赞同爸爸的想法啊!

你们瞧,“千人糕”这个独特的名字上面原本加的是双引号,可是放到孩子说的话中,整句话已经加了双引号,所以“千人糕”的双引号就变成单引号啦!

2.学生交流感想

对照课文插图回顾,眼前的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来到我们面前的?

(师结合学生的表达画出结构图)(同桌互说、指名说)

相机引导提升:

这块糕多么来之不易呀!

原来有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我们更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

3.联系生活

其实,我们穿的每一件衣服,用的每一样文具都是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来到我们面前的,你能不能根据图片提示或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呢?

(1)出示(衣服、文具)图片提示。

(2)生练说,指名说。

4.以文代文

朗诵《记住》(节选)

四、总结提升,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讲了那么多“千人衣”“千人笔”的由来,相信你们和课文中的孩子一样,不仅赞同爸爸的说法,还明白了爸爸与孩子谈论“千人糕”的用意。

记住:

我们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他人的劳动创造,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劳动为他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2.出示“甘”“甜”,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观察“甘”字作为部件后的变化。

书空“甘”的笔顺,教师田字格范写。

(2)范写“甜”,“舌”字作为部件横变提,“甘”字起笔要穿插,作为部件要瘦身。

(3)学生临写,点评修改。

3.出示“劳”“菜”,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共同点:

草字头不要过宽,“冖”和“爫”要扁,三部分要紧凑。

关键笔画:

“劳”的“冖”最宽,要撑起整个字的间架,撇要舒展;

“菜”字中“采”的横要长,撇、捺左右舒展。

(2)学生临写,点评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