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138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图文转换 表文转换真题演练.docx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图文转换表文转换真题演练

专题七

——“图”联现实,“表”观变化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答: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

该图应属于思维导图类,要注意理清思维框架的层次。

最低端是整个框架的中心:

“瑶族村3日行。

”下级节点分为两个方面——“准备”和“实施”,每个方面又包含新的子节点。

参考答案:

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

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答: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描述图示要抓住图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准确描述出“春游”的组织形式、具体准备、活动要求及活动内容。

图示“分5组”是组织形式,图示“小组”统领的是准备和要求,图示“班级”统领的是活动内容。

参考答案:

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5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作答本题要在明确题干要求的基础上,仔细读图。

题干要求是“写出……构图要素及其寓意”、“简明”、“通顺”、“不超过70个字”。

该标志的中心是青山、绿水、太阳,代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周围有十个环,环环紧扣,形成保护圈,环又与环境的“环”契合。

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总说,再分说;顺序上可以由内而外介绍,也可以由外到内介绍。

参考答案:

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十个环构成。

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

4.(2012·湖北高考)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要求:

①符合画面情景;②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40字。

(4分)

答:

 

解析:

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漫画的画面组合。

画面上是一只猫睁着大眼盯住晾着的一件T恤衫上的鱼图案想入非非。

那鱼儿只是衣服上印的画儿,猫儿不识真假,还想捉来解馋呢。

然后分析漫画的意趣。

漫画的寓意在提醒如猫儿般的人,要仔细观察,以辨真假,莫把假象当理想,方向不对,可是劳而无功的。

最后选定一种或文或诗的表达形式,表达出这幅漫画的内容,暗示出它的寓意或点出寓意。

(示例)答案:

(示例一)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

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

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

(示例二)虽说这鱼儿不在水中,那猫儿也算是饱了眼福,正所谓望梅止渴,“画鱼”充饥。

5.(2011·山东高考)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

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4分)

网络语言发展前景调查表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不超过30个字),(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不超过30个字)。

解析:

三处空白,前两处要求分别将表格中“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和“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两项调查结果表述为文字,第三处要求概括归纳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主要态度。

在读懂表格的基础上,前两处的填写要充分借鉴已给出的两句表述:

百分比为1.7的是“极少数人”,6.7的为“小部分人”,那么64.9的是什么人?

26.7的又是什么人?

想清楚这个问题,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处实际上是在对前面四项内容解读基础上的概括。

概括时要归纳出大多数人对网络语言的观点。

参考答案:

(1)大部分(或“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会经过规范,进入日常生活

(2)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是比较宽容的(或“接受”“认可”),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信息概括准确,表达不出现具体数字,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图文(表文)转换题考查频率上有何特点?

从2013年开始趋热,考查频率较高。

2014年和2013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卷Ⅱ都考查了图文转换。

2.考查的特点是什么?

图文、表文转换题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3.考题选材生活化突出在哪些方面?

近几年图文、表文转换题的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奥运、节约水资源、网络语言等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

 

图文转换和表文转换是高考图表题的两大类型,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性较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实际上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准确、鲜明、生动、连贯等多个考点,其实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而这两个类型又包括多种考查形式。

图文转换:

漫画文字转换、徽标文字转换、图片文字转换。

表文转换:

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饼式图表文字转换、结构图表文字转换。

一、图文转换3大题型

图文转换题是要求考生用文字对漫画、徽标、图片(摄影作品)等非文本信息进行转述的试题,是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

它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产、人文现象、科技信息发展等的关注,是对考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漫画类

漫画主要由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标题和画面是显性的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的信息。

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①概括寓意;②拟加标题;③介绍或描绘画面内容;④综合考查。

[例1] (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漫画,按要求答题。

(4分)

(1)给漫画拟出标题。

要求:

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

(2分)

[自主尝试]

(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

要求:

与标题有内在联系,不超过15个字。

(2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要注意漫画上的每一个细节,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

图中有“两把伞”,一把是真正的伞,另一把却是一只猫的“影子”。

理解这幅漫画的关键是小猫投在墙上的影子和伞后隐藏的影子。

小猫的影子很像伞的影子,但伞的真正影子却在其背后。

这启示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对所见要有理性思考,认真辨别。

[参考答案] 

(1)(示例一)标题:

眼见为虚

(示例二)标题:

真相·假象

(2)(寓意一)眼见不一定是实,要有理性思考。

(寓意二)不要被假象迷惑,真相常躲在背后。

[解题方略]

解读漫画“3步走”

第一步:

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漫画是通过直观的形象来说明道理的,一幅漫画中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以及其他事物、文字等都蕴含着深意。

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精心研读其中的文字。

读画面,主要有以下几看: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漫画“眼睛”,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地观察画面。

[例1]画面中一只猫看见了伞,以为自己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努力地把自己的影子拗成了伞的形状。

3.看注解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

因此,我们在做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关键所在。

第二步:

正确理解,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之音

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

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例1]与理性思考有关。

第三步:

明确表达

把握了漫画的内容和主旨后,就可以开始答题了,答题需掌握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介绍或描绘漫画内容

(1)介绍漫画内容

这类题型,只需要把画面的组成部分用记叙性或说明性的文字表述即可,不需要作评论或联系社会现实探讨寓意。

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的东西。

对于漫画的说明,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总”,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再用一句话点出漫画寓意。

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2)描绘漫画内容

这种题型是2013年湖北高考图文转换题的新题型。

与介绍漫画内容相比,描绘漫画内容则可适当对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联想想象。

2.概括寓意的方法

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

通常采用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3.拟加标题的技巧

标题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首先要弄清漫画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和主题,然后围绕其拟加标题。

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主题命名。

徽标(解读)类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例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5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该标志比较简单,由三个部分构成,黑色的圆,还有就是白色的手掌和水滴。

圆形象征地球,体现了节水的目的;手托水滴,不使落地,象征了节水;手的颜色和水一致,因此也可把手看成是由许多水滴汇集而成的河流。

所以可从圆形、手掌托着水滴入手分析,关键是要和“节水”联系在一起。

[参考答案] 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

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

(答出三个构图要素,给1分;每答出一种寓意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题方略]

徽标与文字转换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1)宏观把握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4)采用规范的说明性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5)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力求避免遗漏内容。

图片(摄影作品)类

这里的图片主要是指绘画、摄影或剪纸等艺术性很强的作品。

因为是艺术,所以在转换时就特别要凸显艺术的形象性,要尽可能使语言鲜明、生动。

[例3] (2014·湖北高考)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

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

要求:

①必须原创;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

(4分)

[自主尝试]

[解析] 首先要注意所写内容是“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注意“奔马”两个字,确定所写内容不是笼统的任何形态的马。

其次要注意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文字富有文采。

最后,注意所写字数不能超过60。

[参考答案] (示例一)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

龙马抖精神,奋蹄疾如风。

(示例二)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萧萧长嘶,鸣声激荡群山!

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

骏马奔驰,一往无前。

[解题方略]

如何解答图片类图文转换题

第一,激发感官,转换画面。

注意观察、捕捉图画的细节,把握图画的深层内涵,充分利用和挖掘画面信息。

第一步,要细致观察画面的整体内容,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图画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第二步,要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和人物,看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背景和人物有什么联系。

第三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要与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面上的内容总是有限的。

观看图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画面内容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精神。

二、表文转换5大题型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

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的生产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

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表文转换的考查角度主要有两种:

文字转换题,即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信息推断题,即针对图表数据作结论或提建议。

表 格

此类题将相关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做题时要认真研读出它的规律,依题目要求用文字准确地把规律表述出来。

[例4] (2014·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6分)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不希望D.无所谓

   调查对象

选项  

学生

市民

A

19.08%

11.90%

B

68.79%

59.52%

C

5.20%

5.95%

D

6.94%

22.62%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

A.家庭B.学校

C.社会D.以上都是

   调查对象

选项  

学生

市民

A

20.23%

22.62%

B

9.83%

15.48%

C

8.67%

13.10%

D

65.32%

58.33%

  

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

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__①__。

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__②__;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

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__③__。

[自主尝试] ① 

② 

③ 

[解析] 解答表格类型的表文转换题,要注意对表格各项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比如对表头涉及内容的把握,对具体数字的差值(或比值)的把握等。

第一个空格,要填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市民对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态度”;从表格的内容看,希望开设的学生、市民分别占了87.87%、71.42%,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数都希望开设。

第二个空格,要求填写“学生与市民在礼仪教育的承担者问题上的看法”,从表格的具体数据分析,多数人认为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第三个空格,要求填写“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需求的差异”,从第一个表格中学生、市民对C、D选项的选择,可以看出学生比市民对礼仪教育的需求更强烈。

[参考答案] 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柱状图表

此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柱状图或直方图呈现出来,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来向阅读者介绍或展示某个情况。

答题者需认真理解题意,搞清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解决问题。

[例5] (2014·大纲卷)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和图表中的各个要素:

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等。

同时要注意全面解读:

既要横向比较(城镇与农村),又要纵向比较(五年间的变化)。

从两条线(城镇和农村)五年间各自的变化来看,人均文化消费支出都是逐年增加的;从两条线间的对比来看,城镇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一直高于农村,并且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参考答案] 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内容完整,给4分:

答出均逐年增加的,给2分;答出增幅有差异的,给1分;答出差距加大的,给1分。

语言连贯,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曲线图表

这类题一般以纵横两个坐标为主轴,有关数据通过曲线在两个主轴上的变化来反映某种情况,答题者需要根据这种结构变化关系,弄清所表达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6] (2012·天津高考)阅读方式在数字时代已发生变化,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4分)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近完成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请根据以下两个统计表简要说明调查结果。

(2分)

(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自主尝试]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选取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数字媒介阅读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概括其特点并略作说明。

(2分)

[自主尝试]

[解析] 

(1)题,比较两个图表提供的不同信息是作答的关键。

图表的核心信息在两条曲线上,这两条曲线集中反映了调查结果,仔细分析两条曲线的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2)题,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概括某种阅读方式的特点,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图表上反映的信息又对考生有相应的提示作用。

考生作答时可结合图表信息和自己的阅读经验总结其特点,答案应有一定的概括性。

[参考答案] 

(1)近年来各媒介综合阅读率逐年上升,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近三年上升迅猛。

(2)数字媒介阅读,携带方便,信息量大,而且可以实时更新。

(要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

饼式图表

这类题一般用切饼的方法将几个不同部分所占的比例形象地展示给读者,答题时只要用文字表达出这种比例就可以了。

[例7] (2011·重庆高考)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

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要求:

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2分)

[自主尝试]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要求:

字数分别在10~20字)

[自主尝试]①社会:

 (1分)

②学校:

 。

(1分)

[解析] 解答第

(1)题时,必须认真观察图表,特别要注意一些文字、数字的提示,这有助于准确理解图表的意思,然后按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解答第

(2)题时,要在理解图表内容的基础上,①应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从人们的汉字“书写”方式的角度探寻原因;②应根据学校汉字“书写”教育的现状分析原因。

进行作答,需要注意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 

(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①社会:

电脑、手机等使很多人“失去”了手写的机会

②学校:

未开设书写课,不重视学生的书写能力

结构图表

此类题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现出来。

[例8] (2010·广东高考)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

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

要求:

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6分)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

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______;______数学活动中心。

   A         B      

[自主尝试] 

[解析] 本题的图表比较容易读懂,就是三个时期、三个地点,对应当时的数学成就。

所给文段中有三句话阐述了这个图表所蕴含的内容,这三句话的关键词都是“活动中心”,根据关键词的位置不同,我们也应选用不同的句式阐述图表的内容:

什么标志着活动中心转移到了哪里;这个活动中心后来又怎样了(因为……转移到了哪里);由于什么原因,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又成了活动中心。

这样,即可轻松作答。

[参考答案] A.17世纪转移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时牛顿创立了微积分,牛顿学派诞生了

B.进入18世纪,在大革命影响下的法国,蒙日提出了微分几何,形成了蒙日学派,法国成为了(A部分3分,B部分3分,但须概述准确,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否则酌情扣分)

[解题方略]

表文转换题的通性通法

(一)图表分析按流程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图表,解题流程都是相同的。

简单地说,此类题目的解题流程是:

具体来说,表文转换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准确答题“4要领”

1.读懂图表

(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对于表格,考生要兼顾表格中的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等相关要素;对于坐标曲线图,考生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对于柱状、饼式图,考生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对于生产流程图,考生要抓住事理的时空、逻辑顺序等。

(2)重视数据变化。

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

要综合分析三个角度,即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的数据(主要是数据变化)。

(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的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等。

2.明确要求

(1)明确是文字转换题还是信息推断题。

(2)明确表述对象。

(3)明确修辞要求及字数要求。

3.组织答案

(1)表述对象一般为图表名称的关键词。

(2)文字转换题概括时不要遗漏信息。

(3)作结论时针对性要强。

(4)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减少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