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18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论2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0次/min,有力C.血压:

收缩压>

12kpa,脉压差>

4kpaD.病员安静,外周静脉充盈良好,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良好,四肢温暖等。

3.男性,26岁,体重60kg。

汽油烧伤经现场急救后送入我院,检查:

烧伤面积I度10%,浅II度20%,深II度25%,III度15%。

请计算出第1个24小时应补充的各种液体量?

成人,烧伤面积I度不需补液,II、III度为60%,体重60kg。

(1).60x60x1.5+2000=7400ml晶体与胶体比例为1:

0.5晶体:

60x60x1=3600ml胶体:

60x60x0.5=1800ml水分需要量:

2000ml共计:

7400ml或

(2).60x60x1.5+2000=7400ml晶体与胶体比例为1:

1晶体:

60x60x0.75=2700ml胶体:

60x60x0.75=2700ml水分需要量:

7400ml烧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保护烧伤区,防止和尽量消除外源性沾染。

(2).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

(3).治疗局部和全身的感染。

(4).用手术和手术的方法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并尽量减少瘢痕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预防和治疗多系统器官衰竭。

烧伤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烧伤的急救原则:

使伤员迅速脱离引起烧伤的现场,进行必要的急救;

对轻伤员进行妥善的创面处理,重伤员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及时转运。

水中毒(Waterintoxication):

又称稀释性低血纳,指机体的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倒置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休克(Shock);

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映,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

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

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

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

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创伤性休克(traumaticshock):

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

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氧供依赖性氧耗:

VO2随DO2而相应提高,反映DO2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应提高CO,直至VO2不再随DO2升高而增加为止。

低血容量性休克:

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二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而致的休克。

冷休克:

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

暖休克:

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

应激性溃疡(SU):

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受到诸如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打击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胃肠粘膜缺血造成胃肠粘膜的损害。

临床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粘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或穿孔。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无少尿或无尿,每日尿量超过800ml。

但血肌酐呈进行性升高,与少尿型相比,其升高幅度低。

其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消化道、神经系统症状较少,预后相对为好。

主要由于肾单位损伤的量和程度以及体液动力学变化的不一致所致。

MODS: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ARDS: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即急性呼吸迫综合征,是一种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当炎症加剧时,过多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解放,酶类失常和氧自由基过多,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失调,或加以细菌毒素的作用,可引起体温、心血管、呼吸、细胞等多方面失常称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ARF:

acuterenalfailure,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控制性降压:

在安全范围内,应用药物或麻醉技术主动控制病人的血压在一较低水平,以减少手术失血或为手术创造条件,称为控制性降压。

CVP:

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

基础麻醉:

麻醉前使病人进生产方式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处理。

这种麻醉前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MAC:

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局部麻醉(部位麻醉、区域麻醉):

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响应区域痛觉丧失,运动障碍,而病人意识清楚。

全身麻醉:

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抑制,病人的意识和痛觉丧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

血/气分配系数:

指麻醉药气体与血液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容积血液中该气体的溶解量。

低温麻醉:

有意降低病人的体温以提高组织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高敏反映:

使用小量局麻药后即出现毒性反映症状。

椎管内麻醉:

将局麻药选择性的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值的麻醉方法。

腰麻:

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阻值部分脊神经传导的麻醉方法。

低比重液:

比重低于脑脊液。

硬膜外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作用于脊神经根,使一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受到阻值的麻醉方法。

ICU:

是集中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

复苏(resuscitation):

一切为了挽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电除颤(defibrillation):

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心肺复苏:

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SIRS:

即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性感染如得不到控制,由病原菌及其产物内毒素、外毒素等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可互相介导,发生级链或网络反应,引起脏器受损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

全综合征。

肠源性感染:

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健康情况下,肠粘膜有严密的屏障功能。

在严重创伤或抗感染能力降低的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时,肠内致病菌和内毒素可经肠道移位而导致全身性感染。

真菌性脓毒症:

多发生在原有细菌感染经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总的说来,其临床表现酷似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

病人突发寒战、高热(39。

5~40。

C),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血压下降和休克。

少数病人有消化道出血,周围血象常可呈白血病样反应,出现晚幼粒和中幼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可达25x109/L。

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infection)常见的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肝菌、拟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特异性感染(specificinfection)指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条件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

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常见的如正常时在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拟杆菌等,污染到伤口、腹腔内、泌尿道内等,就可造成感染。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指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后,原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消灭或减少,此时在原有感染灶或自身其它部位的耐药细菌异常增殖,发展成明显的感染。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指在医院内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感染,通常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创伤后和烧伤后感染,以及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疖病:

是指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的疖。

气性坏疽:

是指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大面积肌肉坏死,故又称为梭菌性肌坏死,是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急性感染感染;

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人体组织对该细菌极其毒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映。

软组织感染:

是指发生于皮下、皮下组织、淋巴管和淋巴结、肌间隙极其周围的疏松结弟组织间隙等处软组织的外科感染。

疥(furuncle):

和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和表皮葡萄求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

痈(carbuncle);

是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极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疥融合而成。

急性蜂窝织炎(acutecellulitis):

是皮下、经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丹毒(erysipelas):

是由P-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极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病变。

脓肿:

是在身体个部位发生急性感染后,病灶局部的组织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的脓液积聚,其周围有一完整的脓腔壁将脓液包绕。

全身化脓性感染:

是指致病菌菌经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的严重全身性反映,主要包括败血症和脓血症。

败血症;

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严重全身性症状。

脓血症(sepsis):

是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隙的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

脓毒症(sepsis):

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体温,呼吸,循环有明显改变破伤风(tetanus):

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急性特意性感染。

热力烧伤:

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液、热金属等。

电烧伤(electricburn):

电流通过人体可以造成全身电击伤和局部电烧伤。

电流通过人体有"

入口”和“出口”,入口处较出口处重。

皮瓣移植:

是自体皮肤移植的一种类型,适用于修复软组织严重缺损,肌腱、神经、血管裸露,创底血液循环差的深度创面,特别是功能部位,可概括为带蒂皮瓣移植和游离皮瓣移植两类。

中厚皮片:

包括表皮和真皮的1/2~1/3,成人厚度一般为0.3~0.6mm不等。

烧伤休克期:

是指伤后48小时内,此期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其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急剧发生休克烧伤创面脓毒症:

指大面积的侵入性感染,痂下组织菌量经常超过105/g,并可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多,创面表现晦暗,糟烂,凹陷,出现坏死斑,可致死。

套袖式坏死:

电接触烧伤时,电流通过人体,因为骨骼的电阻大,局部产生的热能也大,在骨骼周围的组织可形成环

形坏死,呈袖套样,故称为套袖式坏死。

跳跃式烧伤:

电烧伤电流通过人体肢体时,引发肢体强烈挛缩,关节屈面常形成电流短路,所以在肘、腋、膝、股等处出现不连续的多处深度烧伤,称为跳跃式烧伤。

血色素尿:

当血管中的红细胞大量破坏,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大大增加,大大超过触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未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血红蛋白尿,使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称为酱油尿。

间生态组织:

烧伤局部伤口中,介于正常组织和坏死组织之间的状态的组织称为间生态组织。

在肌肉可表现为颜色改变,切割时收缩性减弱。

中国新九分法:

中国新九分法:

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即头颈部=1×

9%;

躯干=3×

两上肢:

双下肢=5×

9%+1%,共为11×

9%+1%交界性肿瘤(或临界性肿瘤):

在临床上除良性与恶性肿瘤两大类以外,少数肿瘤,形态上属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有的可出现转移,从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称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

肿瘤:

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经所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TNM分期法:

T指原发肿瘤,N为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同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口服药物、肌肉、皮下、静脉注射药物以及直肠给药等比较,病人自控镇痛(PCA)有哪些优点?

A.PCA治疗符合药代动力学的原理,更容易维持最低有效镇痛浓度。

B.镇痛的使用时机能真正做到及时、迅速。

C.基本解决了病人对镇痛药需求的个体差异,有利于给药在不同时刻、不同疼痛强度下获得最佳镇痛效果。

D.降低了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E.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如肺部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有利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F.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简述癌痛的三阶梯疗法(WHO推荐):

基本原则:

A.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

B.口服给药,一般以口服药为主;

C.按时服药,根据药理特性有规律地按时给药;

D.个体化用药,应根据具体病人和疗效给药。

试述低钾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1)肌无力为最早表现,先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延及躯干和呼吸肌,有时吞咽困难;

(2)胃肠道麻痹;

(3)疲倦、昏睡、烦躁不安或抑郁;

(4)心脏出现传导和节律异常。

ECG早期出现T波低平、变宽、双相或倒置,继之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出现U波;

(5)缺钾严重时肾的尿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夜尿;

(6)血钾低于3.5mmol/l,PH值升高。

试述低钾血症的治疗原则,补钾方法和注意事项?

(1).治疗原发病;

(2).用KCI补钾,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静脉滴注补充;

(3).不要求1-2天内完全纠正低钾状况。

补钾方法:

KCI生理需要量为3-4G/D。

一般轻度低钾者每日应给钾4-5G;

重度低钾者每日给钾6-8G。

补钾时应注意:

(1)、切不可将10氯化钾静脉内直接推注,以免造成血清钾突然升高,可导致心骤停。

(2)、补钾之前,须注意肾功能。

每日尿量需在1000ML或每小时在40ML以上,方可补钾。

(3)、补钾时应注意脉搏、血压、心率、尿量等,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及血清钾测定,特别是原有心脏病患者。

(4)、补钾浓度不可太高,滴速不可太快。

氯化钾浓度不可高于0.3%,滴速每分钟不宜超过80滴。

试述谢性碱中毒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常见于幽门梗阻、长期胃肠减压、术后并发急性胃扩张等所致的大量胃液丧失;

摄入碱性药物过多;

大量钾离子丢失时,细胞外的钠、氢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以及应用利尿剂排氯、钾离子增多等。

临床表现:

轻度碱中毒的症状常被原发病所掩盖。

较重病人除出现低渗性脱水症状外,常有呼吸变浅而慢,头晕、躁动、手足麻木抽搐,甚至谵妄、昏迷。

诊断依据:

除依据临床症状外、可根据血钾、钠、氯减少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增多等即可作出诊断。

外科感染发生后的演变与哪些因素有关?

外科感染发生后的演变与下列四种因素有关:

(1).致病菌的毒力:

因致病菌的种类、菌株、数量、繁殖速度和毒素的性质而定。

(2).局部抵抗力:

与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局部受伤情况有关。

(3).全身抵抗力:

与年龄、营养、一般情况有关。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贫血、血浆蛋白减少、维生素严重缺乏等,都能削弱全身抵抗力。

(4).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对控制感染的发展也起重要作用。

试述丹毒的临床表现。

(1).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2).发病急,常有头痛、畏寒、发热。

(3).局部表现有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略隆起。

手压可使颜色消退,放手后颜色很快恢复,局部有烧灼感。

(4).可有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压痛。

surgicalinfection(外科感染)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的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约占外科疾病的1/3-1/2。

carbuncle(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furunculosis(疖病)是指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的疖称为疖病。

septicemia(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者。

是一种全身性感染。

bacteremia(菌血症)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

不属于全身性感染。

tetanus(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mephiticgangrene(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人体并停留在人体伤口,产生毒素和一些酶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条件性感染(机会感染)是指平常内非致病菌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多和毒性增大,或人体抵抗力下降,乘机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

休克的一般监测内容有哪些?

精神状态,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动脉血压、脉率和尿量。

休克的特殊监测内容有哪些?

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检测、胃肠粘膜PH值测定等。

简述感染性休克常见原因?

感染性休克常见原因有:

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

试述休克的治疗原则?

休克的治疗原则:

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和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

简述“补液试验”补液试验: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经静脉输入,如血压增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0.29-0.49KPA(3-5cmH20),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失血性休克时如何补充血容量?

首先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

先经静脉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

若血细胞比容>

30%,则继续输给上述溶液。

如出血量大或继续有失血,应给予血浆代用品,或接着输入已配好的血液。

临床上常以血压结合中心静脉压的测定指导补液。

暖休克常常由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感染性休克。

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排血量正常或增高(高排低阻),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长不足。

病人皮肤比较温暖和干燥。

休克抑制期病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可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口唇肢端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差更缩小。

严重时,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已发展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阶段。

休克代偿期是指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如血容量丧失未超过20%,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表现为精神紧张或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速、过度换气等。

血压正常或稍高,脉压差缩小。

尿量正常或减少。

试述肠内营养的适应证1.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

如昏迷病人、大面积烧伤、复杂大手术后及危重病症等。

这类病人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2.胃肠道功能不良者。

例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等。

消化道瘘者所用的EN制剂以肽类为主,可减轻对消化液分泌的刺激作用。

3.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伴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例如糖尿病或肝肾衰竭者。

原则上,只要胃肠功能基本正常,这类病人仍然属于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择期手术某些外科疾病,施行手术的迟早,不致影响治疗效果,应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这类手术称为择期手术。

限期手术是指手术时间虽可选择,但有一定限度,不宜延迟,应该在这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做到充分准备,此类手术称为限期手术。

CTA即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

它是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行血管造影CT扫描的图像重组技术,可立体地显示血管影像,如脑血管、肾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和肢体血管等。

简述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有:

良性肿瘤病史长,生长慢,呈扩张性生长,边界清,有包膜,对全身影响少,无转移表现。

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形性大,生长快,病史短,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无包膜,质地硬,有全身低热、贫血、消瘦等症状,易转移复发,预后较差。

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有:

(1).直接蔓延(浸润):

为肿瘤细胞与原发灶相连续的扩散生长;

(2).淋巴转移:

多数情况为区域淋巴结转移;

(3).血循环转移:

体内肿瘤可经门脉系统、体循环静脉系统及动脉系统向全身播散(4).种植转移:

是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它是恶性肿瘤转移方式的一种,最多见于胃癌种植到盆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