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191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试题之一高中生物教材部分实验文档格式.docx

C.细胞中有无大液泡D.蛋白质的吸水力比纤维素强

8.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9.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中出现问题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0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10.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A.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11.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实验如下表。

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新鲜唾液没有再作稀释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12.下表为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请据表分析,如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的哪些试管

试管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1

1mL 清水

35℃~38℃水浴

1mL 10%鸡蛋清溶液

2

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

pH=5

3

pH=9

4

4℃水浴;

5

5mm×

5mm毛边纸

6

1mL 纤维素酶

7

pH=7

A.1、4和5B.2、3和7C.5、6和7D.1、2和5

13.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B.①⑥④②⑤C.①②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

1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1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了

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

B.叶绿体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

C.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

D.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16.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看到滤纸上出现4条色素带,其中两色素带间距离最大的是

A.胡萝卜素与叶黄素B.叶黄素与叶绿素a

C.叶绿素a与叶绿素bD.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

17.用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滤纸条上距离滤液细线由近到远的颜色依次为

A.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B.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

C.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D.黄色、橙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18.对圆形滤纸中央点的叶绿体色素滤纸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色的叶绿素aD.黄绿色的叶绿素b

19.匈牙利学者帕尔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下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A.顶端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

D.使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20.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21.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中,甲同学持有2张“糖卡”,乙同学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和“胰岛素卡”,丙同学持有4张“糖卡”。

据此判断三位同学中能够代表人体内胰岛的是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甲和丙同学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

×

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最好选择调查的遗传与方法是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23.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B.DNA的鉴定实验需要沸水浴

C.几次加水的目的都是调节NaCl溶液的浓度

D.鉴定DNA的试剂是二苯胺试剂

24.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25.在DNA粗提取实验中,对三次过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过滤后,核物质存在于滤出的固体物中

B.第二次过滤时,使用多层纱布,DNA存在于纱布上的粘稠物中

C.第三次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可进一步除去非DNA物质

D.上述的A、B和C中有二项是正确的

26.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黏稠物(还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其中含DNA少的是

第一,放入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①和黏稠物②;

第二,放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③和黏稠物④;

第三,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⑤和黏稠物⑥。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27.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A.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B.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放出DNA等核物质

C.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黏稠物不再增多

D.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28.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后,预测出a~b四个现象,并推测出相应的理由①~④。

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理均正确的一个组合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常活动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将会反复进行数次无丝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将更加旺盛

椎测理由:

①核能抵制细胞的过度分裂;

②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

③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

④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A.a~④B.b~③C.c~②D.d~①

29.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事件

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②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③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④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光合作用实验证明: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30.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3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操作及结果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

B.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含32P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

C.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含35S的噬菌体

D.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3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

33.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孟德尔开创性地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C.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4.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观察:

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

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

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

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35.下列各项依次是实验用剂、该用剂目的和实验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A.无水乙醇:

作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B.生长素:

促进子房发育,培育单倍体无籽果实

C.醋酸洋红:

使核物质染色,观察有丝分裂

D.30%蔗糖溶液:

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观察质壁分离

3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C.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37.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8.在生物学实验中,关于引流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试剂,然后将装片倾斜

B.引流的目的是让试剂渗到盖玻片下

C.还原糖鉴定实验中需要用引流法

D.引流法可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

39.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搞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搞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0.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实验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多项选择题(10道)

1.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为了观察液泡的变化,使用龙胆紫对其进行染色。

2.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

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3.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后,分别将试管放在冰水、沸水中5min后,待试管冷却后分别加入3滴碘液,结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A.酶与淀粉不能在设置各自温度之前接触B.缺少温度为37℃的对照实验

C.这两支试管都不应变蓝D.不能用碘液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4.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应选择带有较多嫩叶和幼芽的一年生枝条

B.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基部,应使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C.必须严格控制不同插条的浸泡时间

D.应采用“土培法”培植插条

5.做“调查人类的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要进行分组协作和结果汇总统计

B.调查对象通常既可以发病率高的多基因遗传病也可以是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C.各小组可单独计算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发病率

D.对结果应进行分析和讨论,其内容通常指“有无家族倾向、显隐性的推断、预防、原因等”。

6.能够引起实验鼠患败血症死亡的处理方法是

A.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给实验鼠

B.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给实验鼠

C.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给实验鼠

D.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给实验鼠

7.下列有关生物或化学物质鉴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向蛋白质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后水浴加热可出现紫色

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C.DNA与甲基绿试剂作用,出现黄绿色

D.脂肪可以被苏丹III试剂染成橘黄色

8.表中实验正确的是

实验

鉴定物质

试剂

颜色

A

葡萄糖

斐林

橘黄色

B

脂肪

苏丹Ⅲ

砖红色

C

蛋白质

双缩脲

紫色

D

DNA

二苯胺

蓝色

9.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动物新鲜肝脏研磨液煮沸并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会出现大量气泡

B.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静置10min以上,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在地心引力的影响下,蚕豆种子萌发的幼根表现出向重力性运动

D.用低倍镜观察装片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处于分裂状态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影响的实验中,应先将Na2S03加入稀H2S04再移至玻璃罩内

B.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应依次将NaOH和CuS04溶液加入到苹果或梨的组织样液中

C.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应先将NaOH和CuS04溶液混合,然后加入稀释的蛋清溶液

D.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片前应该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

三、非选择题(12道)

1.(8分)下面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及DNA的鉴定”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对其中的错误加以订正:

(1)选取材料:

选取苹果、新鲜牛奶、兔血分别做还原糖、蛋白质、DNA的鉴定实验。

(2)鉴定实验:

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立即观察颜色变化。

鉴定蛋白质时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是否出现紫色。

鉴定DNA时,取一支试管,将DNA溶于0.015mol/L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订正:

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所示)。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2)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请回答:

①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至关重要的特性是            。

②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增加膜的通透性,B的完整化

学名称是       。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         

③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区别,其原因是由于图中(填字母)的不同所致。

(3)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同于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   成分有关。

美国科学家彼得·

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一28。

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依据是   。

3.(8分)把载有新鲜水绵和细菌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

光线从反光镜反射上来后,可看到细菌从分散状态逐渐向水绵方向运动,水绵附近细菌的密度增加。

如果在反光镜上方放置一个三棱镜,使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这时看到细菌逐渐聚集成明显的两堆(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这类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置三棱镜后,细菌聚集成两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分)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鉴定组织还原糖的实验中,选择苹果、梨子等为实验材料,而不选择幼嫩的菠菜叶,是因为。

(2)为了验证成熟的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通常选择紫色洋葱鳞叶片为材料,为什么不选用黑藻叶片?

(3)观察植物细胞有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通常选用洋葱根尖(2n=16)而不选择小麦根尖(2n=42)的理由是。

(4)植物向光性实验往往选择盆栽的玉米、小麦、向日葵等幼苗作材料,而不用盆栽的榕树,其原因是。

5.(7分)请回答下列关于关于实验的问题:

(1)将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所看到的紫色结构中的液体是     。

如想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则应从盖玻片的一侧滚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      。

在分离出的空间中充满了     。

这一现象说明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

加入丙酮的作用是    。

给装有层析液的烧杯加盖的目的是               。

   

6.(7分)颜色的变化常被作为生物实验过程中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

下面是一些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碰到有关颜色变化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稀释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原因是。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

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

②。

(3)在含有DNA的氯化钠(浓度为0.015mol/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一段时间后溶液并没有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4)用棕色的广口瓶按课本要求规范地制作小生态瓶,摸拟池塘生态系统,各成分比例适合,取村良好,制好后放在卧室的装饰柜里,一星期后发现水质和藻类颜色异常,为了维持小生态瓶的稳定性,至少应作下列改进:

①;

②;

(5)在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两组完全相同的实验组装置(包括亚硫酸钠与稀硫酸的量相同),一组放在遮荫处,一组放在向阳处,结果后者植株首先出现褪绿现象,这说明。

(6)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观察经解离、染色后制成的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在其分生区细胞中看不到被明显染成深色的染色体,其原因最可能是。

7.(10分)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班氏试剂,并,试管中出现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2)在盛有10ml的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3)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区,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