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20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反季节青花菜设施栽培技术模板文档格式.docx

经历花茎伸长、开花、结荚三个阶段。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青花菜是半耐寒蔬菜,怕炎热,不耐霜冻。

各生育阶段所需适温为:

发芽期20-25℃,幼苗期15-20℃,莲座期15-18℃。

其花芽分化属绿体春化型,故栽培时需创造条件使之感应低温,通过春化。

不同熟性类型的品种转入花芽分化所需的适宜低温和时间不同:

极早熟品种22-23℃,15天左右;

早熟品种17℃以下,15-20天;

中熟品种12℃以下,20-25天;

晚熟品种5℃以下,30天。

不同熟性类型品种花球形成的适宜温度也不同:

极早熟品种18-24℃,早熟品种16-21℃,中熟品种13-18℃,晚熟品种5-7℃。

蕾球形成综合适宜温度为15-18℃,如果温度不适宜,会出现如下不良症状:

高于24℃,形成松散蕾球,开花,变黄,品质变劣;

高于30℃,蕾球根本不能形成;

低于8℃,蕾球生长缓慢;

低于0℃,蕾球容易受冻害。

2.光照青花菜属低温、长日照、喜光作物,但对光照强度要求不严,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

光照充足能提高蕾球产量和品质。

光照不足,易导致幼苗徒长,定植后缓苗慢,缓苗后植株徒长,花茎伸得长,蕾球不发达,颜色发黄,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3.水分青花菜在湿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耐干旱,适宜生长的空气湿度为80%-90%,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

气候干燥、土壤水分不足,则长势弱,花球小而松散,品质差。

青花菜苗期需土壤湿润,但出苗后水分不宜过多。

生长期因叶面积迅速扩大,蒸腾作用加强,需水量增大。

花球形成期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花球生长需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这时期需水最多,但空气湿度过大时易引起蕾(花)球霉烂。

4.土壤与营养青花菜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透气、持水保肥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最佳。

适宜底pH值为6.0-7.5。

青花菜是需肥较多的蔬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量略多于花椰菜。

在生长前期,特别是在叶簇旺盛生长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氮素,而在生长的中后期,即花芽分化和花球形成膨大阶段,除要求充足氮素外,还需要大量的磷、钾,以促进糖的积累和蛋白质合成,提高产量和质量。

青花菜对硼、钼、镁等微量元素十分敏感,需要量也比较多。

生长期间如果缺硼,常引起花薹裂洞和花球表面黄化变褐,如果缺镁或缺钼,则叶片会失去光泽,老叶很快变黄,植株发育不良。

四、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反季节青花菜栽培应根据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

秋季栽培应选用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

春季栽培应选不易早期现蕾的早中熟品种;

秋冬季栽培应选择优质、耐寒的中晚熟品种。

栽培季节:

1.春夏栽培2月上旬至下旬播种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中旬至6月上旬采收上市。

品种宜选用早中熟品种,如早生绿、东京绿、绿彗星、天绿、弱翠绿、娇绿、绿皇、绿王、大力、艳绿和神力等。

2.夏秋栽培5月上旬至下旬播种育苗,6月中旬至7月上旬定植,8月上旬至下旬上市。

品种宜选用早熟品种,如秋绿、中青1号、中青2号、里绿、绿珍、绿岭、早生绿、东京绿、绿彗星、天绿和弱翠绿等。

3.秋冬栽培8月上旬至下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上市。

品种宜选用中晚熟品种,如娇绿、绿皇、绿王、大力、艳绿、神力、绿菲思、斯力梅因和佩拉迪等。

4.越冬栽培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种,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定植,翌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上市。

宜选用中晚熟品种如中青2号、绿王、绿菲思、斯力梅因和佩拉迪等。

5.冬春栽培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翌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定植,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上市。

宜选用早中熟品种如中青2号、绿王、娇绿、绿皇、绿王、大力、艳绿、神力等。

品种类型:

1.极早熟类型从播种至采收蕾球在90天以内,定植后40-50天可采收蕾球的品种。

如秋绿、中青1号、中青2号、里绿、绿珍和绿岭等。

秋绿:

为台弯省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青花菜极早熟杂交一代种。

该品种单球重500克左右,主茎不易空心,具相当的耐寒性。

从播种至采收80天左右。

适于保护地反季节栽培。

中青1号:

为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极早熟杂交一代种。

主花球重300-500克,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定植后45-60天采收。

主花球采收后,加强管理,促进侧花球生长,可获得侧花球丰产。

棚室保护地栽培宜在苗龄50-55天定植,一般每亩定植2500株,定植后45天亩采收主花球1200-1500千克。

中青2号:

为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而成,是中青1号的姊妹品种。

适于棚室保护地秋冬茬、越冬茬和冬春茬栽培,从播种至采收80-90天,其中苗期30-40天,定植后50天可收获。

单球重600克,一般每亩采收主花球1300千克左右。

该品种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里绿:

由日本引进的极早熟青花菜品种。

适宜密植,单球重400-500克,抗病性及抗热性较强。

从播种至采收需90天。

适于棚室保护地反季节栽培,每亩栽培3000-3500株。

绿珍:

为台弯省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极早熟、无侧芽、耐贮运杂交一代种。

叶厚具抗虫性,单球重600克左右,从播种至采收82天左右。

绿岭:

从日本引进的大花球、极早熟类型杂交一代种。

单球重400-600克,最大达900克。

棚室保护地栽培从定植到采收需45-55天,是目前山东省及寿光菜区主栽品种之一。

一般每亩棚田栽植2500-3000株,采收主花球1200千克和侧花球300千克。

2.早熟类型从播种至采收蕾球需90-110天的品种。

如早生绿、东京绿、绿慧星、天绿和弱翠绿等。

早生绿:

由日本引进的早熟杂交种。

生长势旺盛,抗病性强,易栽培。

适宜苗龄40-50天,定植后50-55天采收。

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春作,收获主花球后还可采收到侧花球。

一般每亩棚田定植2500-3000株,产主花球1200-1500千克和侧花球300-400千克。

东京绿:

从日本引进的杂交一代早熟种。

植株生长旺盛,耐寒、抗病性强。

苗龄50天左右,定植后55-60天采收。

一般每亩定植3000-3500株,单球重400-500克,产主花球1500-2000千克。

绿彗星:

从美国引进的早熟杂交一代种。

生长势强,适应性广泛。

适宜苗龄45天,定植后55天采收。

品质佳,产量高。

主花球采收后能继续发生侧芽形成侧花球。

天绿:

为台弯省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早熟杂交一代种。

定植后55-60天采收主花球,单球重600克以上。

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可栽培,更适棚室保护地栽培。

苗龄30-35天,每亩棚田栽培3000株左右,产商品花球1500-1800千克,高产田可达2500千克以上。

弱翠绿:

苗龄35天左右,定植后55-60天采收,单球重600克以上,品质优良。

适宜棚室保护地栽培,每亩定植3000-3500株为宜,可产蕾球1800-2100千克,高产的达3000千克。

3.中熟类型从播种至采收顶花球需111-140天。

如娇绿、绿皇、绿王、大力、艳绿和神力等。

娇绿:

为台弯省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中熟杂交代种。

单球重600克,品质细嫩。

相当耐寒,适于冷凉气候条件下栽培。

定植后65天左右采收。

绿皇:

从日本引进的中熟杂交种。

耐热性强,适应性广。

一般单球重600-800克。

每亩栽培2500-3000株,可产主花球1800千克和侧花球200千克。

适宜苗龄45天,定植后60-65天采收。

绿王:

为台弯省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茎粗、大花球、高产中熟杂交种。

定植后58-65天采收,单球重800克左右。

该品种适宜我国保护地秋冬茬、越冬茬和冬春茬栽培,一般每亩栽培3000株,产蕾球2000-2500千克。

大力:

适应性广,高抗霜霉病。

单球重600-800克,可露地春秋栽培,更宜棚室保护地反季节栽培,其产量水平可与绿王相等。

艳绿:

单球重600克左右,耐贮运。

适宜苗龄40-45天,定植后60天采收。

神力:

为日本龙井种苗茱式会社育成的中熟杂交种。

定植后70天始收,单球重可达1000克左右,适于加工。

抗霜霉病。

4.晚熟类型从播种至采收花球约需140天以上。

如绿菲思、斯力梅因和佩拉迪。

绿菲思:

由日本引进的中晚熟杂交一代种。

主花球重800-1000克,侧花球重300-400克。

对温度和营养条件不敏感,采收期较长,定植后85天始收主花球。

一般每亩棚田栽培2500株左右,总产主侧花球2000-2500千克。

尤其适宜保护地反季节栽培。

斯力梅因:

从日本引进的晚熟杂交一代种。

抗寒性强,适应冬季保护地栽培。

单球重400-500克,定植后80天始收主花球。

一般每亩棚田栽培2500-3000株,采收主花球1200千克和侧花球300千克。

佩拉迪:

由荷兰引进的中晚熟杂交一代种。

抗逆性强,适于夏秋栽培。

花球品质优,外形美观,适宜市场销售,很受消费者欢迎。

从定植至采收主花球约需80天左右。

五、播种育苗

1.种子处理

(1)药剂消毒:

用97%多菌灵水剂1000倍液浸种,2小时后捞出,用清水掏洗,搓去种皮上的黏液,然后捞出晾去多余水分催芽。

或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5分钟,捞出用清水浸泡40-50分钟,搓去种皮上的黏液。

捞出晾去多余水分催芽。

(2)温汤浸种:

将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温水量是种子的4-5倍,搅拌浸种10分钟后,加凉水使温度降至20℃左右时停止搅动,继续浸泡40-50分钟,搓去种皮上的黏液,然后捞出晾去多余水分催芽。

2.催芽将消毒和吸足水分的种子用湿毛巾包好,置于20-25℃的环境条件下催芽1天,当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床土准备冬春育苗要利用塑料大棚,有条件的可采用电热线加热温床育苗;

露地夏播苗床应选择有防雨、防虫、遮阴等设施的地块。

苗床床土要选择3年内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壤,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

育苗前结合翻地,每平方米苗床施用充分腐熟过筛的农家肥15千克,磷酸二铵25克,并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进行土壤消毒,整平畦面。

4.营养土配制1份过筛的腐熟农家肥与2份过筛的肥沃园土配制成营养土,每立方米营养土再加过磷酸钙1千克或磷酸二铵0.5千克、鸡粪2-3千克拌匀后备用。

将配好的营养土制成宽120厘米、长600厘米、高10厘米的小高畦备用。

5.播种播种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若用营养钵或育苗盘育苗,营养钵(育苗盘)准备完毕后,将制备好的苗床浇透底水。

水渗后于每个营养钵中央处点播2-3粒种子。

全苗床播种后,在种子上面覆盖1厘米厚的过筛营养土。

然后扣上小拱棚保温、保湿,要保持苗床湿润,尤其是表土要湿润。

高温时加盖遮阳网防曝晒、降温。

温度20-25℃状态条件下,4-5天即可出齐苗。

6.苗期管理

温度调控:

齐苗后及时去掉病虫苗、弱小苗和变异苗,保证每钵留1株键壮的幼苗。

定植时放风降温炼苗,防止徒长。

夏秋育苗主要靠遮阳降温,冬春育苗可采用电热线增温控制。

具体温度要求见下表:

苗期适宜温度(℃)

时期

适宜日温

适宜夜温

播种至齐苗

20-25

45-18

齐苗至定植前10天

16-20

8-12

定植前10天至定植

5-8

4-6

保湿防病:

在出苗前,要保持苗床空气湿度85%-90%;

土壤湿度70%-80%。

出苗后,视幼苗生长情况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根据苗情每亩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50克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0克加磷酸二氢钾200克混合喷雾1次,以防病保苗。

3叶1心时喷1000-1200倍矮壮素,防止幼苗徒长,保证幼苗矮壮、根粗、叶深绿。

光照管理:

幼苗期适当增加光照,以促进有机养分的合成。

但中午时严防强光曝晒,以免灼伤幼苗。

壮苗标准:

植株矮壮,株高12厘米左右,长有6-7片真叶,叶片肥厚,蜡质较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六、定植及田间管理

1.整地施肥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一般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2000千克,或进口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千克,硼砂1千克。

2.防虫消毒

设防虫网阻虫:

在棚室通风口用20-30目防虫网密封,防止蚜虫、白粉虱等害虫飞入。

铺设银灰膜驱避蚜虫:

地面每亩铺银灰色地膜5千克,或将银灰膜剪成10-15厘米宽的膜条,膜条间距10厘米,纵横拉成网眼状,挂在棚室通风口处。

棚室消毒:

及时清除棚室前茬作物的残枝烂叶及病虫残体,翻耕后整平,耙细,做1.2米宽的平畦。

在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深翻后密闭棚室,利用太阳能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

每亩棚室用80%敌敌畏乳油250克拌上锯末,与2000-3000克硫磺粉混合,分10处点燃,然后密闭熏蒸1昼夜,再放风,无味时使用。

使用的农具也应全部放进棚室,共同消毒。

3.科学定植定植方法和密度依品种而定,青花菜除顶花球型的早熟品种可密植外,顶花球、侧花球兼用型的中熟、晚熟品种,行距、株距要适当加大。

一般早熟种每亩2700-4000株,行株距(50-60)厘米×

(33-40)厘米;

中晚熟种每亩2000-3000株,行株距(60-70)厘米×

(40-60)厘米。

畦面覆盖地膜,按行株距要求在地膜上划“一”字口挖穴栽苗,培土后立即浇团结水,然后将苗孔周围地膜铺平压实,定植后可视苗情浇灌水1次。

4.温度调控反季节栽培青花菜,冬春季以保温为主,按青花菜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进行调节。

缓苗期间不超过30℃不用放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促进缓苗;

莲座期保持白天23-24℃,夜间11-12℃;

花球形成期保持白天18-20℃,夜间8-10℃。

5.水肥管理水分:

在青花菜生长过程中,水分管理要依据田间土壤墒情而定,保持土壤湿润。

浇水可在每次追肥后及时浇水。

莲座期后适当控制浇水,花球直径2-3厘米后应及时浇水。

一般定植后共浇4-5次水,采收前7天停止浇水。

浇水一般在傍晚进行,每次浇水后加强放风,以降低棚内湿度。

肥料:

青花菜整个生长过程需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在现蕾前,形成足够的营养体是夺取丰产、提高花球合格率的关键,否则花球松散。

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分3次追肥,即定植后7-10天追1次提苗肥,每亩施尿素5千克加稀薄腐熟热粪尿1000千克。

10-12片时施发棵肥,每亩施尿素15千克和10千克高效复合肥。

16-17片叶现蕾,待花蕾有兵乓球大小时,追施膨大肥,每亩施高效复合肥15千克。

同时花球膨大期叶面用0.2%磷酸二氢钾加0.25%硼酸喷雾,以提高花球质量,减少黄蕾、焦雷的发生。

6.植株调整顶花球专用品种,在顶花球生长期内应经常抹去侧芽。

顶花球、侧花球兼用品种一般仅留健壮侧枝4-5个,抹掉细弱侧枝,以减少消耗,提高侧花球产量。

7.适时采收采收前2周禁止使用农药。

青花菜适宜采收期较短,一般用分批采收的形式,成熟一个采收一个。

采收时间一般在清晨和傍晚为好。

七、病虫害防治

1.常见生理病害主要有冻害、焦蕾和黄化。

(1)冻害:

主要症状:

苗期发生冻害,受害轻的叶片变白或呈薄纸状,受害重的似开水烫过。

防治方法:

①选用耐寒品种;

②控氮增磷钾,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寒力;

③覆盖保护,将秸杆、树叶等铺在青花菜行间或覆土3-5厘米把心叶盖住;

④中耕培土,疏松土壤,提高地温;

⑤控制早薹早花,寒流后及时查苗,注意清沟和培土。

解冻时撒施一次草木灰;

⑥喷洒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

⑦喷洒植物抗寒剂K-3,每亩100-300毫升;

⑧轻微受害田块可喷洒促丰宝Ⅱ号800倍液,或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

(2)焦蕾和黄化:

蕾球毛状、花球松散、球枯或黄化(前低温后高温)。

①选择生长前期对低温不太敏感的中早熟品种或早熟种。

②适期播种,播种过早,因定植后气温低,植株遇低温花芽即分化,这时营养不良,叶少、叶小,提早现蕾,花球小;

播种过晚,气温迅速回升,花蕾发育期正值高温期,易出现高温障碍,产生焦蕾。

③培育壮苗。

④适时采收。

⑤采后应尽快食用。

2.主要病害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斑病、灰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等。

(1)霜霉病:

叶片染病,下部叶片出现边缘不明显的受叶脉限制的黄色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叶面产生稍凹陷的紫褐色或灰黑色不规则病斑,生有黑褐色污点。

潮湿时叶背可见稀松的白霉。

叶背病斑上,也有明显的黑褐色斑点,略突起,上有白色霉层,严重的叶片枯黄脱落。

花梗染病,病部易折倒,影响结实。

①选用抗霜霉病品种。

②种子消毒,播种前用种子量的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栽培防病。

一是适期适时早播;

二是实行2年以上轮作;

三是前茬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翻。

④在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在霜霉病、黑斑病混发地区,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兼防两病效果优异。

(2)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花球和种荚。

叶片染病形成几乎黑色圆形具同心轮纹斑点,直径1-10毫米,叶上病斑多时,病斑融合成大斑,叶片变黄早枯。

茎、叶柄染病病斑呈纵条形,具黑霉。

花梗染病生黑褐色长菱形条状斑。

发病初期采用粉尘法喷撒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亩1千克,隔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熏1夜。

棚室于发病前开始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3)灰霉病:

主要危害花序,也危害茎、叶,病组织呈淡褐色水渍状,后软腐遍生灰色霉状物,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

棚室栽培于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如:

施用10%速克灵烟雾剂,每亩200-250克。

发病期应及时喷洒40%嘧霉胺悬浮剂9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每亩喷药液50-60升,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4)软腐病:

一般始于结球期,初在外叶或叶球基部出现水渍状斑,植株外层包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

数天后外层叶片不再恢复,病部开始腐烂,叶球外露或植株基部逐渐腐烂成泥状,或塌倒溃烂,叶柄或根茎基部的组织呈灰褐色软腐。

严重的全株腐烂,病部散发出恶臭味,别于黑腐病。

在发病重的地区可进行种子药剂处理和喷淋。

方法为:

①用“丰灵”50-100克拌青花菜种子150克后播种,或采用2%农抗751,按种子量的1%-1.5%拌种。

②苗期喷洒“丰灵”,每亩100-150克,加水50升。

③在浇水时随水滴入2%农抗751,每亩2.5-5升。

④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等,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5)黑腐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球茎。

子叶染病呈水渍状后迅速枯死或蔓延到真叶上。

真叶染病有两种类型,一是叶缘发病,从叶缘向内扩展成“V”字形枯斑,形成不规则黄色大斑,病斑边缘叶组织淡黄色,或形成不定形淡褐色病斑,边缘常具黄色晕圈,叶肉变黄或枯死。

二是植株萎蔫,萎蔫后不再复原。

干燥条件下球茎黑心,严重的叶缘多处受侵,造成全叶枯死或外叶局部或大部分腐烂。

①发病严重的地块,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②从无病地或无病株采种,或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

或每100克种子用1.5克漂白粉(有效成分),加少量水,将种子拌匀,置入容器内密闭16小时后播种。

③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播种,适期蹲苗,避免过旱过涝,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④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成株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60%琥·

乙磷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主要虫害主要虫害有菜蛾、甘蓝蚜、甘蓝夜蛾、菜粉蝶。

(1)菜蛾:

危害症状:

以幼虫食害植株叶片。

初孵幼虫仅能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称为“开天窗”。

3-4龄幼虫可将菜叶吃成孔洞和缺刻甚至网状。

在苗期集中危害心叶,影响包心。

药剂防治必须掌握在幼虫2-3龄前。

该虫极易产生抗性,应用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

可用5%抑太保乳油1000-2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500-1000倍液等喷雾。

(2)甘蓝蚜

危害状:

以成虫及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危害,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包心,并因大量排泄蜜露、蜕皮而污染叶面。

此外,蚜传播多种病毒,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

应选择兼有触杀、内吸、熏蒸三重作用的农药,如国产抗蚜威或英国的辟蚜雾50%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3)甘蓝夜蛾

以幼虫食害植株叶片,初孵幼虫群集叶子背面取食叶肉,残留表皮;

3龄后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

4龄后分散危害,昼夜取食;

6龄幼虫白天潜伏跟际土中,夜出危害。

大龄幼虫可钻入叶球危害,并排泄大量粪便,使叶球内因污染而腐烂。

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