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67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x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可行性谋划书

 

附件:

附件1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建议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2 西昌市城市规划用地审查意见

附件3 环评批复

附件4 节能评估审查意见

附图:

附图1 区位分析图

附图2 总平面图

附图3 效果图一

附图4 效果图二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建设业主与编制单位

1.1.1项目名称

凉山州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

1.1.2建设业主

名称:

西昌市规划和建设局

地址:

西昌市胜利路122号

法定代表:

马文辉

1.1.3报告编制单位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1.2编制依据与范围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7、《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西昌市旅游发展规划》(2002年-2015年)

9、建设业主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其他基础资料和数据

10、西昌市规划和建设局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签订的咨询服务合同。

1.2.2编制范围

本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则,对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建设项目,阐述项目的背景,论证其必要性,落实开发建设的条件,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确定合理的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措施,并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3项目概况

1.3.1建设地址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位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名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规划的范围为以一环路东段南北两侧规划为一个街坊为界,西至三岔路口南路,东至三岔口东路,一环路长约2.45公里,规划面积约600亩。

1.3.2游客规模

根据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及其他同类似城市公园的游人数量来看,本项目游客规模为2010年接待85万人,2013年接待100万人,2015年接待120万人,2020年接待150万人。

1.3.3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占地面积约600亩,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15个广场、街头绿地(含水景建设5处)及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给排水、路灯及生态绿化甚至周围的建筑立面风貌控制等。

1.广场及街头绿地工程:

丝路广场(8500m2)、汉阙广场(8600m2)、民俗休闲广场(1150m2)、青铜器文化广场(1000m2)、丝绸文化广场(1100m2)、茶马文化广场(1000m2)、名人广场(900m2)、“红-明”广场(6500m2)、“橙-日”广场(6500m2)、“黄-月”广场(6500m2)、“绿-山”广场(6500m2)、“青-松”广场(6500m2)、“蓝-水”游园(6500m2)、“紫-梅”广场(6500m2)、“白-风”游园(6500m2)。

2.主要构筑物:

唐城遗址博物馆(3500m2)、牌坊(2座)3古塔(2座)。

3.本项目配套建设工程:

建设分享包括景区标示牌(100个)、垃圾桶(150个)、垃圾中转站(1个)、旅游厕所(3座)。

4.周围建筑里面风貌改造工程:

包括建筑风貌改造(20000m2)

1.3.4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包括丝路广场和汉阙广场,其余则将以上几个分部项目同时进行,项目建设工期两年(2009年至2010年)。

1.3.5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

1.总投资

经测算,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建设总投资1.36亿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

2.资金筹措

自筹资金:

项目业主自筹集资金0.25亿元。

申请国家资金:

由于项目属公益性项目,自筹金额有限,拟申请国家资金1.11亿元。

1.4结论

西昌及其周边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民族风情独特,是川西南旅游线上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实施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正是利用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同时项目的建设将为构建川西南旅游走廊、形成完整的旅游体系、发挥促进作用,对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推进“四个跨越”、做好灾后重建与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均具有积极意义。

本项目建设条件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建设方案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产业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产业。

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一是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重视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优势的作用,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

强,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综合环境。

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主席鲍姆加腾曾表示,未来1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旅游者最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2.1.2旅游强省是四川省的战略目标之一

四川是中国西部的人口和旅游资源大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有14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奇山异水美不胜收,文物古迹遍布巴蜀大地。

这些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潜力巨大。

许多景观不仅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特色鲜明,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垄断优势,对中外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四川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素有大熊猫故乡的美誉,大熊猫数量占全国80%以上,大熊猫作为旅游资源,与长城、兵马俑齐名。

四川可谓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光如画,九寨黄龙享誉全球,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名扬四海,杜甫草堂、青城山久负盛名;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兴文石林、自贡恐龙、西昌邛海、沪沽湖母系社会、海螺沟冰川、三星堆古文化、三国遗迹等正日益成为海内外旅游者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此外,还有川酒、川菜、川戏、民间歌舞、蜀汉书画等等都对海内外游客有强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省情,加快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把旅游产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提出了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了旅游业较快发展。

根据《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四川省将建成亚洲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接待入境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0亿美元;旅游新增就业人数30万,直接从业人员达到70万人,推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建成亚洲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促进中国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经济强国跨越的重要支撑点,初步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四川省不但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

四川省既与西南地区的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接壤,又与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相连。

在西部大开发和西部旅游业大发展中,四川具有承东启西、襟南带北的区位优势,必将充分发挥四川省在区域发展中的关联带动作用。

四川省旅游业的崛起,必将带动西部大部分地区旅游业的崛起。

2.1.3西昌市远近闻名的历史渊源与历史遗产保留的完好性

西昌城区是在明建昌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墙虽然大部分被损毁,但城市的基本格局仍较完整的保留下来。

这是西昌城区独有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昌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

如汉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马相如为使,建邛都(今西昌),设越西郡,辖15县,属益州。

以后辖也虽不断发生变化,担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西昌。

  因此,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已被四川省列为省级文化名城)。

同时,由于海拔、气温、日照、经纬度等条件好,加之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圆大,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美誉。

  历史上,司马相如、司马迁、诸葛亮、忽必烈、马可波罗、杨升庵、石达开、蒋介石、宋美龄等名人都在西昌居住过,迄今,孔明寨、蒋介石“特宅”等历史遗迹依然存在,可供游人观瞻。

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朱德、彭德怀、贺龙、李富春、郭沫若、胡耀邦、赵紫阳、胡启立、乔石、李鹏、江泽民等先后来过西昌视察,均留下诸多墨宝。

  西昌的古迹主要有西汉土城遗址、无名汉阙、唐代白塔、南诏景庄王庙、罗罗宣慰司、清真寺、大通门等。

  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全市。

西昌的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城址、窑址和矿冶遗址四类。

其时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和明清,其中新石器遗址十七处,殷商遗址二处,汉代遗址三处,古城址十一处,窑址二处,矿冶遗址二处。

建昌古城是西昌各民族人民五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五百多年来,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迹。

  “大顺”纪年砖在古城上出现,证实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其部将刘文秀(抚南将军)确在西昌举“大顺”旗号据城数月,进行反清斗争。

同时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

这一事件赋予了建昌古城的特殊意义。

“大顺”城砖为四川首见。

城内曾发现记载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过境情况的碑刻。

这对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建昌古城,悠悠五百年,文人墨客多汇于此,明代文学家杨慎、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诗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留下他们的墨迹,此外,在建昌古城以东2公里外的姜坡顶上,迄今还遗存着当地人称的“月鲁城古堡”。

现场鉴定:

此古堡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城堡、至今古堡上仍保存着战时的工事、石炮等遗迹、遗物。

对历史如此悠久、历史遗产保存如此完善的西昌城区进行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的建设,将是一项对历史、对旅游、对经济、对人民群众都意义非凡的壮举!

2.2项目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既是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她的建成将是西昌地区落实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四个跨越,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对于弘扬西昌历史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民族地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1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对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四个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有关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立足西昌市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对西昌旅游景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吸引更多的游客,使之转变为带动西昌经济繁荣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进一步推动凉山州的旅游发展。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繁荣、富强、稳定和边疆安全;加强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战略,西部地区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西昌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的建设,正是顺应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对于丰富各族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利于缩小民族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对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符合中华民族稳定和发展的根本利益。

2.2.2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昌地区社会稳定

西昌市是一个汉、彝、藏族等多民族聚居区。

西昌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的建设,将带动全市各族同胞共同创造良好的城镇环境,这不仅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够调整优化城镇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市域经济。

为把西昌建设成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西昌做出贡献,努力营造政治安定、民族团结、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2.2.3进一步美化西昌地区人文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西昌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是全州和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州域城镇体系中的中心城市。

西昌市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其基础设施建设已具一定规模,但目前城市人文环境建设已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情给予了西昌宝贵的旅游资源,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旅游业的带动,所以城市景观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城区内整个民俗风情景观环境尚不理想。

本项目将以传承和发扬彝族民俗风情为中心,营造富有城市个性的四座廊桥及五个民俗彝族村寨,进而改善西昌景区的人文环境,为进一步促进西昌乃至整个凉山州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昌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的建设它使旅游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提高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强化旅游业成为西昌的支柱产业,更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对于加快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2.2.4进一步优化川西南地区旅游发展格局

西昌市是凉山州的中心,四川省五大旅游发展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旅游节点。

西昌山川秀美,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

动植物物种多样,自然风光旖旎,民俗文化璀璨,历史遗迹众多,市内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物独具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优势明显。

邛海、泸沽湖蜚声海内外。

在攀西阳光旅游度假区建设中,西昌市的邛海、泸山、泸沽湖景区被列入了精品旅游区。

西昌旅游景区已成为游客了解彝族风情文化和观光游览胜地。

通过西昌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建设,可以提升西昌市域内景区的品味、增强吸引力、参与性,延长游客在城区的停留时间,同时改变传统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综合型旅游的发展,实现西昌市城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意义重大。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为川西南旅游景点的串线组合和营销推广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扩大西昌旅游的吸引力范围、提升西昌旅游景区档次、巩固西昌在凉山州旅游格局中的影响力,在四川西南线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优化川西南区域旅游格局的迫切需要。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3.1旅游资源概述

西昌市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其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沉淀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航天高科技景观,颇具特色性、独特性和唯一性。

气候条件资源优越,生态环境优奖,为旅游业大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条件(表3-1)。

表3-1西昌市旅游资源分类简表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基本类型

代表性景区(点)

自然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

名山

螺髻山、泸山、牦牛山、磨盘山等

蚀余景观

黄联土林、摩挲沟土林、小庙红土林

峡谷

雅砻江大峡谷

洞穴

螺髻山仙人洞、人箐乡岩溶溶洞等

冰川遗迹

螺髻山冰啧层、冰川刻槽等

标准地层剖面

大箐梁子组地层剖面等

水域风光类

风景河段

海河、安宁河、雅砻江等

湖泊

邛海、螺髻山冰川湖等

温泉

川兴温泉、佑君温泉等

天象景观类

日照景观

西昌阳光、邛海泸山日出、螺髻山的日出、霞光和佛光等

云海景观

螺髻山云海等

月景

邛海夜月等

雨景

泸山卧云烟雨等

生物景观类

森林

螺髻山原始森林、螺髻山森林垂直带

自然资源

生物景观类

古树名木

泸山光福寺汉柏、唐柏、卧云山庄唐柏、青龙寺黄桷树等

奇花异草

螺髻山扇蕨、棕背杜鹃、西康玉兰、康定木兰、大王杜鹃等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螺髻山等

人文旅游资源

高科技类

高科技基地

两昌卫星发射中心

古迹与建筑类

人类文化遗址

西昌汉、晋、唐、明、清占城、川兴陈氏(进士)民宅、孙氏公馆等

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

泸山光福寺、文武殿、蒙段祠(恢复)、青羊宫、瑶池宫、五祖庵、西昌礼州文昌宫、泸山观音阁、三教庵、文吕宫、海南乡灵鹰寺等

楼阁

西昌古城门楼等

古白塔、樟木、礼州、阿七字库塔等

陵园

佑君镇丁佑烈士陵园等

小庙天王山汉墓群、阿七乡邛人大石墓等

摩崖石刻

西昌地震碑林、人箐乡罗卜惹岩画群等

特色城镇与村落

礼州古镇、佑君古镇、大箐乡弊族村寨、西昌古城等

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等

休闲求知类

农林牧渔场

西乡乡业花卉基地、琼海生态渔业、佑君生态果林、螺髻山畜牧场、大箐乡万顷飞播林、樟水樱桃林、川兴桃花林等

疗养及消闲设施

卧云山庄、邛海沿岸度假村、天人山庄等

健身、休闲设施

邛海水上运动中心、安宁洞小庙水上体育运动中心、登山

公园

邛海公园、凉山民族风情园、海河公园、南山生态园区等

市日庆典活动

彝族火把节等

购物类

地方旅游商品

航天发射纪念品、彝族漆器、民族服饰等手工艺品,松茸、荞麦、白魔芋、干菌、木耳、花椒等土特产等

地方风味小吃

砣砣肉、烤乳猪、杆杆洒、野生菌类、黄焖鸡、醉虾、银鱼、鸡丝凉面、西昌米粉等名菜小吃

3.2旅游资源评价

3.2.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西昌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品位较高、具独特性,其主要特点:

1.旅游资源丰富,组合良好

市域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分布广泛。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组合良好,互相融合分布,如西昌市的阳光生念、航天高科技和彝族风情三位一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空间位置组合佳,相得益彰;市域资源与周边资源相互串联形成时空互补的网络或大线。

2.品位较高,独具特色

市域旅游资源中,导向性资源多,品位高,具有特色,属于“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具有鲜明的特色。

例如,西昌阳光度假、卫星发射中心、凉山彝族风情等等。

当本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西昌市域内的又一独具特色的“人无我有”。

3.高科技一卫星发射中心,不可替代性

中国唯一一个对国内外游人开放的军商两用的卫星发射中心,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同时,这里现代化的航天技术与礼州古镇相邻,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渊源关系,构成具有跨世纪特点的旅游资源。

通过引人注目的卫星发射基地吸引游客,而游客一旦来了西昌,那么西昌市域内的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将以其历史、人文、生态等特色展现在各地游客眼前,极大的提升西昌市城市形象档次。

4.区位条件好,开发条件优越。

市域内外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都很方便。

此外,西昌经济实力在凉山州较强,生态环境优美,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本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的优势存于阳光生态好、科技含量高、民族风情浓。

同时,市域内集聚了上述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开发不同类型、不通层次的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

3.2.2旅游资源等级

根据旅游资源的价值、特色和开发条什,可将西昌市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如下等级:

一级(导向性)旅游资源:

邛海、泸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螺髻山风景区;

二级(重要)旅游资源:

大箐乡彝族村寨、黄联土林、礼州古镇、两乡乡花卉基地、丁佑君烈士陵园;

三级(配套)旅游资源:

安宁河小庙水上体育运动中心、樟木樱桃林、小庙天王汉墓群、川兴桃花林、川兴陈氏进士民宅(明清)建筑、螺髻山仙人洞岩溶溶洞、青龙寺、佑君生态果林区、阿七乡大石墓等。

3.2.3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根据资源价值、旅游效益,开发条件等指标对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次序进行综合评判的过程。

西昌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选取以下3个侧面的12项指标来刻划各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潜力:

①资源价值:

包括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等3个指标;②旅游效益: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3个指标;③开发条件:

包括位置交通、地域组合、景观容量、客源市场、投资条什和施工条件等6个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评价因子指标值以满分取100分标记,以全省为参考背景进行打分,然后采用指标值的加权求和模型计算了各景区(点)的总得分(表1—2—2),其排序为:

1.邛海—泸山旅游区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旅游区

3.螺髻山旅游区

4.凉山民族风情园—彝族村寨旅游区

5.黄联土林地貌奇观旅游区

6.礼州古镇旅游区

7.四乡乡生花卉基地旅游点

8.佑君镇丁佑君烈士陵园旅游点

9.佑君生态果林旅游点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建成后,根据上述综合评价,本项目将会位列前三。

第四章 旅游市场分析

4.1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

4.1.1世界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

近50年来,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从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情况分析,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流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一直占据绝对地位。

远程国际旅游的客流主要来自欧洲、北美洲和东北亚。

西欧和北美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区和接待地区,这也决定了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客流也是国际远程旅游中最大的客流。

但山于西欧、北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客流输出增幅空间有限,有些国家旅游市场规模已接近“极限”,接待能力增幅有限,短期内远程旅游客流增幅空间不大。

东北亚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具备了产生大量国际旅游客流的条件,不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欧美旅游者,而且也向欧美地区输送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者。

国际旅游客流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国际旅游市场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和极富发展潜力的国际游客产生地和接待地。

4.1.2我国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即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狂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有故宫、长城、颐和园等30个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情。

不过,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1980年以前,旅游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的提高;“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业开始起步;“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九五”技术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

2005年旅游业各项指标整体提升,2006年再次大幅度的攀升(见表4-1)。

表4-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表

指标

八五时期

九五时期

2005

2006

入境人数(万人次)

21200

32848

12029

12494.21

年均增长速度(%)

11.1

12.5

10.3

3.9

旅游创业(亿美元)

275

652

292.96

339.49

年均增长速度(%)

31.4

13.2

13.8

15.9

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

22.1

34.4

12.12

13.94

年均增长速度(%)

18.9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