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75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鲮鱼是鲦鱼的天敌,生物学家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

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地碰在玻璃板上,不仅没有捕到鲦鱼,而且把自己碰得晕头转向。

碰了几十次壁后,鲮鱼沮丧了。

当生物学家悄悄地将玻璃板抽去之后,鲮鱼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鲦鱼却视若无睹了。

几天后,鲦鱼因有生物学家供给的饲料依然自由自在地畅游着,而鲮鱼却已经饿死了。

该实验佐证了

(  )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人有意识,动物没有意识。

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

从材料中的实验可知,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主观能动性,而动物心理不具有这些特点,故选①③。

②④是人和动物的共性,不符合题意。

2.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

日前,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备“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

该发现揭示了以硫醇化学为核心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并在“细胞工厂”中实现含糖单元的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说明

(  )

①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被推翻 ②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③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设计和创造“生命细胞”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人类可以在对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可以在对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②④正确;研究获得的新发现,并没有推翻原来的认识,故排除①;③中的“创造”说法错误。

3.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曾杰的课题小组把金和铜结合,发明了一种光热转换效率高、催化性能好的五角星形新型纳米材料——金铜合金纳米材料。

这种被称为“纳米之星”的新型材料可有效治疗小鼠乳腺癌,从而有望开辟癌症治疗的新途径。

这体现了

(  )

①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人可以根据需要来改造世界 ④人可以创造事物之间新的联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通过新型纳米材料治疗疾病,说明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①正确;中国科技大学曾杰发明新型纳米材料,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正确;③说法错误;④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4.西方的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

近年来我国引进众多新品种,农艺师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情况

C.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答案] B

[解析] 打破这一观念说明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情况。

A是唯心主义观点;C说法错误,人只能正视条件,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D说法错误。

无论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还是主观世界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5.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其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

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

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①对大数据中所蕴含的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根源于人们对大数据所特有价值的正确认识 ③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④大数据的产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大数据”本身却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观点错误,对大数据的认识程度会影响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但不是决定,故排除。

②观点错误,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源于实践,而不是正确认识,故排除。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故③入选。

大数据是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故④入选。

6.开车的人最怕汽车相撞出事故,所以没有汽车事故的未来一直是尖端技术研究的目标。

科学家透露了一个好消息:

到2026年人们将会拥有一辆永远也不会相撞的汽车。

材料体现了

(  )

A.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想得到的东西都能在实践中制造出来

C.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D.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践的特点。

意识必须借助于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故A观点错误;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说法错误;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D不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7.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这表明

(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绝对运动和规律的客观性的知识。

②说法错误,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④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二者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故排除;①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8.价值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下列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多变的联系

②价值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③价值规律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领域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④价值规律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表明价值规律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领域中普遍存在的规律,③正确,④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②正确。

9.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和人一样都喜欢音乐。

音乐是有声波的,声波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给植物放音乐,植物就会长得比较好”进一步佐证了

(  )

①—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植物和人对环境的反应有共性规律

③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④自然界和人的思维都是主观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给植物放音乐,植物就会长得比较好”说明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①符合题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和人一样都喜欢音乐”说明植物和人对环境的反应有共性规律,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③不选;自然界是客观的,④错误。

10.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梦境是人的一种潜意识,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以及身体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上述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  )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主观能动性

③离开客观存在,意识就不会产生④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梦境是人的一种潜意识,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以及身体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离开客观存在就不会产生,①③正确;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②错误;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④错误。

11.央行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意识有时超越时代具有前瞻性

C.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静止的相对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故A项正确。

B、D两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主观应与客观相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相统一,C项错误。

12.代表委员议交通拥堵,提出除了让公交和出租“动起来”,作为静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停车场要科学管理、规范使用。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故C项正确,而A、B、D三项均错误。

13.中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表明

(  )

A.返回是该飞行试验器的唯一特性

B.该飞行试验器的相对运动是其存在的方式

C.该飞行试验器的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D.运动是该飞行试验器的固有属性

[答案] D

[解析] 题干看到了该飞行试验器运动的绝对性,故D项符合题意而B项错误。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不是运动,A项与题意不符。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C项错误。

14.下列俗语名言,与下图漫画反映的哲学寓意不一致的是

(  )

A.言必信,行必果B.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C.空谈误国,实干兴邦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答案] B

[解析] 漫画旨在强调做即实践的重要,A、C、D与漫画主旨相符,但不符合设问要求;B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为漫画所反映,但符合设问指向。

15.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

“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

不久,他收到回信:

“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床上,并且请牢记:

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

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

”布朗顿时目瞪口呆。

布朗之所以目瞪口呆,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  )

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答案] A

[解析] 地球是绝对运动的,但人的相对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故人并没有真正旅行,这则广告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了相对静止,A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而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说法错误;CD与题意不符。

16.下面漫画《责任集中》启示我们

(  )

①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意识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

漫画中各个方面集中在居委会启示我们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①③适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美国将在2020年的新版10美元纸币上印上一位“为美国的民主作出贡献”的女性的肖像,这也是美国时隔100多年后再有女性头像登上美元纸币。

美元的人物头像一直以杰出白人男子为主,此次将女性头像印在纸币上是性别平等的重要进步。

回答17~18题。

17.美国财政部还没有公布10元美钞的女性肖像人选,但该女性一定是“为美国的民主作出贡献”的人。

由此我们可推断出这名女性可能是

(  )

①对美国民主改革的社会实践贡献突出

②对美国民主改革的理论发展贡献突出

③在坚持真理、反对谬误方面的示范性突出

④在追求真理过程中以先进理论为基础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核心是“为美国的民主作出贡献”,③不直接对应,排除。

④错误,实践是基础。

①②当选,答案为C项。

18.时隔100多年后再次有女性头像登上美元纸币佐证了

(  )

A.实践手段的进步B.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C.实践受条件限制D.经历曲折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对女性地位的尊重,男女平等观念的进步,这里不涉及实践的手段、实践受条件限制,B项符合题意,A、C项排除。

D项太绝对了,错误。

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首都通常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殊的地位逐渐导致其功能庞杂、人口稠密、交通拥堵,各种弊病横生,有人称之为“首都病”。

回答19~20题。

19.从“首都病”的形成可以看出

(  )

A.实践是人从适应环境到改变环境的过程

B.实践的出发点“利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

C.实践给客观世界深深打上了人类的烙印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 D

[解析] A项错在“适应”上,否定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B项说法错误,排除。

C项有迷惑性,“首都病”更多涉及的是人为事物,而不是自在事物,排除;D项更恰当,因为“首都病”是慢慢呈现出来的。

20.日本东京为治疗“首都病”,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先后进行了5次大的改造,建立7个“副都心”、3大新都心,将人口和产业从东京中心区域分散到卫星城市。

这一治疗“首都病”的方法

(  )

①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借助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形成 ③建立在实践能力提高基础上 ④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方法属于认识,①应选;②排除,材料未涉及认识工具日益完备;③应选;④错误,实践才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答案为C项。

21.生活中,有不少人把洗衣粉当“万用洁净剂”,除了洗衣服,还拿来擦洗家具、地板。

殊不知,洗衣粉含苯,苯是有毒物质,易挥发。

用其清洁室内,苯挥发会进入人体,长期积累易引起中毒。

所以,“洗衣粉一粉多用”观念有误。

这给人们的启示是

(  )

①直接经验不可靠,间接经验更正确②科学理论能增强实践的自觉性

③要不断深化认识,追求真理④理论使人们观念的东西具体化

A.②③B.②④

C.①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①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于二者是否可靠的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化。

②③符合题意,当选。

④错误,理论是抽象的。

所以,答案为A项。

22.国务院决定于2016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查清、查实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农业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新变化。

我国开展全国农业普查的直接目的是

(  )

A.检验我国现阶段“三农”政策的合理性

B.提高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

C.为国家制定更科学“三农”政策提供依据

D.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 C

[解析] 普查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而增强国家支农政策的有效性。

A、B项易排除。

D项有迷惑性,但题干问的是直接目的,所以,C项更准确。

23.深循环理论认为:

青藏高原的渗透水通过跨流域的深循环形式向外围排泄,其中一路水沿着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自西向东排泄,在内蒙古高原造山带及周边地区的断裂带、火山口等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深循环地下水。

日前,依据地下水深循环理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8口井,每昼夜近l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材料佐证了

(  )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③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④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的问题,②不选。

故选D。

24.考古学家之前在北极圈发现了Saqqaq文化、Dorset文化和Thules文化等不同的文化,认为它们来自不同的人群。

最近,丹麦生物学家对来自北极圈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人遗骸及当代因纽特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定、对比,发现他们同属于古爱斯基摩人。

这告诉我们

(  )

①前人的认识是不可靠的,现在的认识才是正确的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不是一次能完成的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①错误,因为认识的正确与否要经过实践检验,前人的认识和现在的认识都有可靠和不可靠之分;②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科学家破解北极圈神秘人类史,体现了③④,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二、非选择题(52分)

25.(2016·洛阳模拟)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有30年的历史。

2013年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但该政策并未有效遏制青少年人口减少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消费需求、经济发展、人口安全等产生的负面影响。

国家有关部门就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展开一系列课题研究,经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建议。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适时调整的认识。

(12分)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人口安全等产生的新问题,推动着我们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4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由执行多年的“一孩政策”到“单独二孩”,再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是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

(4分)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由执行多年的“一孩政策”到“单独二孩”,再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真理的理解。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审读设问时注意知识范围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设问指向是谈谈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适时调整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

分析材料,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人口安全等产生的新问题,推动着我们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由执行多年的“一孩政策”到“单独二孩”,再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是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由执行多年的“一孩政策”到“单独二孩”,再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

26.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选手”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

为寻良药,屠呦呦先整理医籍药志,并走访中医专家,从千余药方中选出640种药物(含青蒿在内),随之展开实验研究,从大量样品中筛选出抗疟活性较强的药物,但研究结果却不理想。

屠呦呦重读古医书《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非传统“水煎”法,她由此大胆猜测高温提取会破坏青蒿的药效,于是另辟蹊径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进行提取,从而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有效药物成分。

屠呦呦虽身患多种疾病,但她始终坚持工作,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使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青蒿素的研发中,科学实验活动在获取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0分)

(2)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事业加快发展,请就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两条建议。

(4分)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对大量药物进行试验,获得对青蒿素抗疟的认识。

(4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关于抗疟疾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展。

(3分)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坚持不懈的科学实验中,找到了青蒿素的有效成分。

(3分)

(2)范例1:

统筹安排各种资源和载体,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范例2:

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提供物质保障;

范例3:

着眼于对人才的理论武装,为人才的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解析] 第

(1)问,知识范围是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分析在青蒿素的研发中,科学实验活动在获取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形式,因此本题实质上是回答实践决定认识,结合材料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方面回答;第

(2)问为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两条建议,本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7.党的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指出: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新的变化。

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对经济新常态加以分析说明。

(12分)

[答案]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转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改变,经济增长速度发生了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都发生了改变。

(4分)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速依然较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在转变,经济结构还在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依然存在。

(4分)

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有立足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4分)

[解析] 解答主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