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84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唯有杜康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D.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2)名篇名句默写(本题一空一分,共12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批评。

(4)屈原在《离骚》中以其他女子嫉妒自己的美貌为喻,表达自己遭到小人诋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经常说:

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

《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描写了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二.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

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

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

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

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

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

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

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

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

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

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

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

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

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

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

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

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

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

花会期有一个月。

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

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

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

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

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

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

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

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

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

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

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

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

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

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

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三月末日于成都

(原载一九三六年五月一日《宇宙风》第十六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B.第④段写薛涛林公园的春意时,不仅着重突出此公园的风景特色,还用西湖上的风光来反衬薛涛林公园的风光。

C.第⑥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用“无论”“总有”“不管”“总要”“才”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

D.本文以华丽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

7.文章是抓住成都的春天的哪些特点来描绘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6分)

 

8.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

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

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

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

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

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

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

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

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

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

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

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

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

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

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

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

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11.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

请结合材料作答。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

祖守斌,事太祖为龙捷指挥使。

父全美,事太宗为殿前指挥使。

崇勋以父任为东西班承旨,事真宗于东宫。

帝尝曰:

“闻若嗜学,吾授若书。

”崇勋自是稍通兵法及前代兴废之事。

真宗即位,迁右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

雷有终讨王均,崇勋承受公事,以奏捷擢内殿崇班。

累迁西上门使、群牧都监,改副使,以左卫大将军、恩州刺史为枢密都承旨,寻提举枢密诸房、通进银台司事。

真宗久不豫,寇准罢。

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复相准。

尝以谋访崇勋,崇勋以变告。

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

翌日,诛怀政,擢崇勋邓州观察使,不拜,乃以内客省使领桂州观察使,复兼群牧使。

初,群牧置使皆以文臣领之,崇勋曰:

“马者战备,虽无事,可去邪?

”崇勋性贪鄙,久任军职。

在藩镇日,尝役兵工作木偶戏人,涂以丹白,舟载鬻于京师。

当真宗时,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仁宗即位,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陈州,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知定州,历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使,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

宫中火,为修葺副使。

又历镇南、定武军、山南东道节度使。

章献与仁宗言,先帝最称崇勋质信,可任大事,乃进枢密使。

百官诣洪福院上章懿册,退而立班奉慰,宰相张士逊过崇勋园饮,日中期不至。

御史中丞范讽劾奏,与士逊俱罢,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判许州。

翌日,改陈州。

景祐初,怀政家人讼冤,遂罢同平章事,知寿州,徙亳州,复知陈州。

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坐其子宗诲纳赇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改太子太保,卒。

赠太尉,谥恭密,寻改谥恭毅。

(选自《宋史·

杨崇勋传》,有删节)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B.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C.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D.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在东而得名;

又因是国储所居,名曰储宫,后代指太子。

B.藩镇,唐中期以后设立的保国卫边的军镇,“藩”意为保卫,“镇”指军镇,长官为节度使。

C.仁宗,宋朝皇帝赵祯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官员以怎样的官职和待遇退休,与其功绩及皇帝对他的恩宠度有关。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崇勋非常喜爱学习。

他因嗜学而很有名气,连皇帝都知道,皇帝因此亲自送书给他,他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以及前代兴衰之事。

B.杨崇勋仕途比较顺畅。

最初以恩荫入仕,一生历仕三朝,或在地方,或在朝廷,偶尔被降职,去世后还被赠太尉之职,获得谥号。

C.杨崇勋很受真宗信任。

真宗刚即位,就升他担任寄班祗候;

真宗曾称赞他质朴诚实,可以担任大事,后来又提升他担任枢密使。

D.杨崇勋有贪鄙的一面。

他长时间在藩镇任职,曾役使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涂上红白两色,然后用船只运到京城贩卖。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崇勋以变告。

(2)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16.课内翻译(4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分)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9分)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7.下列是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

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18.“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两句诗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汴京繁荣稳定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的。

但2015年9月,专家表示,《清明上河图》不仅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于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

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

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画面长而不冗,,严密紧凑,如;

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

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B.见证了汴京当年的繁荣,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C.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的情况

D.见证了汴京当年的繁荣,也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的情况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安居乐业独一无二繁而不乱一气呵成

B.安居乐业独一无二有条不紊一挥而就

C.安分守己独当一面有条不素一气呵成

D.安分守己独当一面繁而不乱一挥而就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清明上河图》不仅场面热闹,而且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B.《清明上河图》不仅场面热闹,而且表现的不只是繁荣市景,还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C.《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不只是繁荣市景,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D.《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22.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一空一分4分)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而组织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请到会的同学一定会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

(1)

(2)

(3)(4)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你的个性是什么?

你的爱好有哪些?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些引起过你什么样的回忆?

是幸福还是伤感,是快乐还是忧伤?

请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出你的个性,可以写你的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一个故事。

不得抄袭和套作。

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

D

2.答案:

3.答案:

C

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从修辞的角度,下列选项中两句不相同的一项”。

本题考查判定修辞手法的能力。

B项,第一句是对偶;

第二句是夸张手法。

A项,设问。

C项,比喻。

D项,互文。

5.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6.答案:

A解析:

B项,不是突出“风景特色”,而是人文特点;

不是反衬,是比较或对比。

C项,“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错误,从语境看,应是表现成都人的轻松、悠闲。

D项,本文的语言特点平实,不是华丽。

7.答案:

①成都的春天来得比江南早。

②各种花木层出不穷,争奇斗艳。

③成都人春天生活的闲适与情趣。

8.答案:

既有对成都的喜爱,(1分)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

(1分)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对成都是喜爱的,从文章内容看,成都的花木惹人爱,作者喜爱成都的春天,成都人的生活闲适、轻松、悠闲,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的喜爱。

(2分)但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担忧因此消磨了斗志,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

9.答案:

B(“如果……就”说法绝对。

10.答案:

D(“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件,“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

11.答案:

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

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⑥提高科研学者的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