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9166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docx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3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第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

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

2、下列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A.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B.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3、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第二营养级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以下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A.甲→乙→丙→丁B.

C.

D.

5、稻田中农民要把稗草拔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是为了()

A.保持能量循环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6、“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的诗句让我们想起夜幕下的点点流萤。

萤火虫发出的萤光在生态学上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

7、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关系

B.乙图所示的两种生物之间的消长离不开信息传递

C.丙图所示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争夺食物

D.猞猁和雪兔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生态学角度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抵抗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9、针对下列各种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采用恰当的是()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和蚯蚓的种群密度

B.培养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抽样检测法

C.利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密度

D.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中标志要醒目,易识别

10、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

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

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

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D.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11、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J”形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12、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10只B.220只C.330只D.440只

13、某同学调查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下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

样方编号

1

2

3

4

5

数量(株)

1

0

0

1

0

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B.适当减少样方数目

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D.改变计数方法

1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将适量干酵母放人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勻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15、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我们捕捞后鱼类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

D.该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

16、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9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17、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下图的X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第4~6年兔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2~4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C.第6~8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

D.第8年兔的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C.竞争和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种间关系

D.农业生产中,过度耕作导致分解者有氧呼吸加强,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一个原因

19、下列有关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关于猫吃鼠的食物链应写成:

鼠→猫

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C.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D.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三级消费者

20、如图是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最长捕食链是绿色植物→虫→食虫鸟→细菌

B.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图中各成分组成的

C.一只鸟捕食一条虫后,只能获得虫体10%~20%的能量

D.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

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22、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色素

B.适度松土可以促进①过程,加快物质循环

C.②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③和④的量基本相等

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原状的能力就越强

25、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A.

B.

C.

D.

26、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猫头鹰若要增加20g的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A.400gB.500gC.2000gD.2500g

2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28、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减小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9、下列不属于获得目的基因方法的是()

A.因文库,从基因文库中获取B.利用人工合成法获得

C.利用PCR技术大量获得D.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

30、某种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的部分序列为

,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A.AAGB.TTCC.AAGTTCD.AAGCTT

31、作为基因工程中的运输工具—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及理由是()

A.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的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

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目的基因能够与其结合

D.它的参与一定能够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成功表达

32、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A.解旋酶、限制酶、DNA聚合酶B.DNA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33、下图表示某质粒上的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和抗四环素基因(Tetr),P点为目的基因插入位点,则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A.既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存,也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

B.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存,不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

C.不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存,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

D.既不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存,也不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

34、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工种子常使用人工薄膜作为种皮包被植物愈伤组织制作而成

B.植物微型繁殖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良种植物

C.作物脱毒常选取植物的茎尖,因为该处病毒较少或无病毒

D.植物细胞融合中常用的融合手段有离心、振动、电激和PEG法

35、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蛋白质分子

B.蛋白质工程不能生产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C.蛋白质工程最终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实现的

D.蛋白质工程应先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后再预期其功能

36、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通过基因定点突变,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改造后的干扰素比天然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此项技术属于()

A.蛋白质工程B.细胞工程C.胚胎工程D.生态工程

37、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体现出了植物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B.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组成

C.“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上述过程中包含了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38、下面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

B.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宜的光照,以诱导脱分化过程

C.外植体只需培养成愈伤组织即可制备人工种子

D.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9、下列各项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B.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体细胞培育出植株

C.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D.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40、为了给工厂化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甘薯茎尖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为防止细菌污染,应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B.脱分化时,应给予适宜光照诱导基因表达

C.根据培养阶段的不同要调整培养基中激素比例

D.0.3—0.5mm大小的茎尖有利于培养脱毒甘薯苗

二、非选择题

41.(7分)、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这个食物网包括________条食物链。

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是通过牧草的作用(生理作用)完成的。

若要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

(3)对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和。

42.(16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kJ。

(2)从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①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

②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能量流动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43.(9分)、研究发现,转基因抗虫植物能杀死昆虫的原理是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被昆虫食用后,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水解产生具有毒性的活性肽,与昆虫肠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细胞渗透压失衡,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下图表示利用某种细菌中提取的抗虫基因培养抗虫玉米的大致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T-DNA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图中A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

D过程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重组质粒,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复制原点;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转录出mRNA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培育转基因玉米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过程需要运用______________技术,经过_________________过程最终形成植株,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4.(8分)、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如何生产优质而不昂贵的人胰岛素,是当下医疗界和制药界急需攻克的科学难题。

如图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细胞1是_________细胞。

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过程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必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③④⑤为_________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此过程必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⑦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是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中______________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并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4)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_____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处于感受态细胞状态

 

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段生物学科联考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第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D

C

A

B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C

D

B

D

B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C

D

C

B

B

C

D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B

A

C

A

C

D

A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7分,每空1分)

(1)5蛇、野狗和狮子捕食和竞争

(2)光合作用标志重捕法(4)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2、(16分,每空2分)

(1)1250

(2)16%(3)①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②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③物质循环信息传递④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3、(9分,每空1分)、

(1)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农杆菌转化法

(2)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分子杂交技术玉米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3)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和再分化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4、(8分,每空1分)、

(1)胰岛B不能,皮肤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未表达,不能形成胰岛素mRNA

(2)逆转录酶PCRTaq酶(或热稳定DNA聚合酶)(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启动子(4)Ca2+(CaC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