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180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docx

语文版中考专题之议论文阅读及练习含答案分析

专题之议论文阅读

知识清单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2.论据:

证明论点的材料。

事实论据:

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采用事实论据论证的就属于事实论证。

分析作用时应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

其突出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据:

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3.论证:

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一),举例论证:

也叫作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此外还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

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

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它可以使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

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运用这种方式可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使人印象深刻。

4.结构、层次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部分。

论证的结构,一般分三种:

(一),并列式:

论证部分各段落间是平行、并列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

(2),层进式:

论述层次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层、段之间的排列次序不能随意变动。

(3),对比式:

在论证中,段与段、层与层的关系,是把两种事物、两种意见加以对比,即正说、反说,形成对比。

5.语言

议论文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论证方式,进行论证,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就立不起来,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战斗力,所以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

此外,议论文是说理文,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概念、严密的推理。

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是非明确,才能以理服人,色彩鲜明才能以情动人。

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目的都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有是非明确、色彩鲜明的特点,否则就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

例文:

2013年遵义议论文阅读

说说停顿

一、我们一直信奉“从哪里跌倒,就赶快从哪里爬起”,其实,在跌倒时,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②,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彷徨者能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之路。

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曾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

面对一片质疑,李宁迷茫了,他选择了退役,他的人生似乎停顿了。

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界开创了另一片天地,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

③,李宁在商界的成就,固然离不开他正确的选择。

而又是什么让他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另一种人生道路?

是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

若没有那个重要的停顿,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又谈何铸就中国的民族品牌?

④,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困惑者能不断反思,找到方向。

居里夫妇在探寻镭元素期间,多次的失败令居里夫人心烦意乱。

在丈夫的劝说下,她抽空去乡村旅行,不断思考失败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实验的突破口,夫妻俩成功地从沥青铀矿矿渣中提炼出了镭。

⑤,是什么,让居里夫人,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是她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

停顿,让居里夫人紧绷的思维得以放松,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⑥,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自卑者能完善自我,找回自信。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曾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他初涉政坛时,经常遭到他人的嘲笑。

在妻子伊丽莎白的支持下,自卑而痛苦的乔治六世开始治疗口吃。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纠治,他找回了信心,在二战前夕通过广播公开发表了圣诞节演讲,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英主。

⑦,试问,若乔治六世遭受嘲笑时没有选择停顿,而是咬牙硬撑,他的自卑和痛苦只会有增无减,他的斗志也会被他人的讥讽消磨殆尽,还如何去成就日后的辉煌?

乔治六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让他弥补了缺陷,找回了自信,成就了一番伟业。

⑧,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遭遇挫折时,给自己留一点停顿,抚平伤口。

这样,我们会走得更快更远更轻松。

【文章解构】中心论点:

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论证思路:

首先用信奉的话“从哪里跌倒,就赶快从哪里爬起”谈起,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并列列举李宁、居里夫人、乔治六世的事例分别缠述三个分论点,最后照应开头,总结归纳,强化论点。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

(一):

提出中心论点“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第二部分(②至⑦):

阐述留一点停顿给自己有哪些益处。

第三部分(⑧):

总结遭遇挫折时,留一点停顿给自己“会走得更快更远,更轻松”。

考点一:

把握中心论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思路归纳】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解决的是“需要证明什么”。

本题可先从整体感知,阅读全文,然后看标题、开头、结尾有没有概括性的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可以发现,选文在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答案及评分】(3分)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方法指导】把握文章论点的方法:

1.位置法:

(一),题目即中心论点。

不过,有的议论文没有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进行概括;

(2),在开头,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3),在中间,需仔细阅读全文,即可发现文章论点;

(4),在结尾,即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

这时,在论点之前往往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标志性词语出现。

2.表述法:

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地表明态度的句子,它应该正确、鲜明、简洁和明了。

从全文看,它必然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

3.摘录法:

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4.论据反推论点: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5.区分两个混淆点:

(一),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用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2),区分论题和论据:

论题是文章所议论的问题、话题,指出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议论的;而论点是作者针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

【专项训练】137页《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第1题;138页《谈影响力》第1题;138页《小的,决定,大的》第1题;139页《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第1题;140页《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第1题;141页《低调是一颗站在山顶的矮树》第1题;141页《做人要“知足,知不足”》第1题;142页《发现自己的亮点》第1题。

考点二:

分析论据

2.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论据。

(6分)

①是什么

②是什么

③是什么

【思路归纳】概括论据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仍能很好地证明该论点;其次,用语力求简洁。

分析概括时,先找出所列举的事实,再按“谁+怎么样+结果如何”的格式套用概括。

从本文来看,选文有三个分论点,分别是第②、④、⑥段开头第一句话,而为了证明这三个分论点,文章又分别用李宁、居里夫人和乔治六世三个人的事例来证明。

这三个事例即是文的论据。

【答案及评分】(6分)①李宁面对质疑,给自己一点停顿,开创了一片天地。

(2分)②居里夫人,面对失败,给自己一点停顿,获得了巨大成功。

(2分)③乔治六世面对嘲笑,给自己一点停顿,成就了一番事业。

(2分)

【方法指导】

1.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2.概括论据内容时,要做到准确。

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人物和事情。

3.论据的作用。

答题要点有两方面:

(一),明确论据类型;

(2),具体分析作用。

无论是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还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答题格式: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

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4.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

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观点一致。

如果是为文章补充事例论据,要求是:

①,补充的论据最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的事例,且事例真实、可靠。

②,补写的事例论据必须与文章观点一致。

③,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

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答题格式:

补写,事实论据,的一般答题格式为:

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专项训练】137页《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第4题;138页《谈影响力》第2题;138页《小的决定大的》第3题。

考点三: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思路归纳】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调动有关论证方法的知识,判断选段或语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针对本题,第④段列举了居里夫人的事例,即是举例论证。

接着联系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具体分析列举这一事例是如何证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

第④段开头“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困惑者能不断反思,找到方向”即是要证明的论点,属于分论点。

最后,回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结合右边举例论证的答题格式,联系文章内容,运用通畅的语言,进行简洁表述即可。

【答案及评分】(4分)举例论证。

(论证方法2分)通过列举居里夫人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困惑者能不断反思,找到方向”这一分论点,进而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作用2分)

【方法指导】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情形如下:

一、举例论证:

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什么(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

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比作什么,证明了什么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缠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什么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答题格式:

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注意:

在辨别文章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时,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

道理论证一般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

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对比论证一般有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专项训练】137页《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第3题;138页《小的,决定,大的》第4题;139页《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第3题。

考点四: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4.第③段“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中的“也许”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思路归纳】解此题应结合语境和语言逻辑来分析。

先试着把“也许”删去,通过比较,分析删后与没有删在整句语意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套用答题格式“不能删。

(一),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太绝对化了(或准确性、事实不符)。

(2),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作答。

【答案及评分】(3分)不能。

(1分)“也许”表示有可能,有猜测、估计意。

若删去,显得太绝对。

(1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分)(只答“不能”不给分)

【方法指导】议论文中的重点词句赏析,一般都涉及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明、严谨、概括性强)。

对于遵义中考,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题型一:

某某词好在哪里?

(词语一般为:

几乎、常常、更、最、将要等)

【答题格式】用了“某某”词,准确地论证了什么(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删掉“某某”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显得太绝对化了(删掉后原文文意发生了不符合实际的变化)。

题型二:

“某某”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下面我们就议论文语言特色的几个问题作一个梳理:

(一),如何从逻辑角度分析议论文语言用词的准确、严密性:

必用答语:

该文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2),如何从修辞角度分析议论文语言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必用答语:

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3),描述议论文语言特色的常用术语有:

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证严密、逻辑性强等。

【专项训练】138页《谈影响力》第3题;140页《习惯成自然》第2题;141页《做人要“知足,知不足”》第3题;142页《发现自己的亮点》第4题。

考点五: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2014年原创)文章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

请简要分析。

(3分)

【思路归纳】文章的论证思路很清晰,②③段列举了李宁在遭受失败后,短暂停顿,最后获得成功的经历;④⑤段列举居里夫人的事例;⑥⑦段列举乔治六世克服口吃的事例。

这三个事例充分证明了中心论点。

【答案及评分】列举了李宁、居里夫人、乔治六世停顿后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充分有力地证明了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的观点。

【方法指导】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

要理清文章的思路:

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表现为总—分—总。

分析议论文的层次和论证思路须抓住文章中的显性标志和隐性标志。

文章的显性标志可以是标点符号,如从问号、分号、引号等中得到提示,因为有时候这些标点符号可以表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及其关系。

还有那些起分层作用的词句,如:

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和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语段以及过渡句、小结句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词句中得到提示;因为这些标志既是层次标志,又是文章的组合手段。

隐性标志主要指文章的内容,层与层之间的意义联系、转换和过渡。

【专项训练】137页《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第2题;138页《谈影响力》第4题;138页《小的决定大的》第2题;141页《做人要“知足,知不足”》第4题。

考点六:

拓展延伸能力

6.(2014年原创)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的理解。

(4分)

【思路归纳】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去答题。

本文的内容是停顿带给人的益处,因此要答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停顿”能够带给我们的益处以及停顿与战胜困难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评分】(4分)事例: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过程,让自己的思维冷静下来,客观全面地分析出错的原因后,再重整旗鼓继续向前进发。

这样我们就会避免陷入死胡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第一要看明白题干的要求,第二要看清楚文章所表达的观点,第三要用自己的话将原观点深化,展开联想,看是否联系实际,看是否要补充事例加以论证或缠述等,都弄明白了再下笔去答。

应对这种“见解型”的题,先要进行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来发表见解。

还要注意运用语言表达的基本模式进行答题。

(一)用一个层次明晰的句子简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2)用“分点说明”的方式进行答题。

(3)用“总分式”结构进行答题,先用“总说”来表达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说”。

【专项训练】137页《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第5题;140页《习惯成自然》第4题。

备考满分挑战

贵州真题精选

一、(2013年黔西南)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至5题。

(14分)

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

徐能毅

①,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与之相伴随,社会道德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一方面人心向善、社会众德成为主流,另一方面诚信缺失、社会道德失范,现象较为严重。

从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到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公德问题,这些偶发的道德事件让人痛心又令人深思:

为什么有些人不讲良心、不讲道德?

应该怎样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行事的道德本分?

②,一般来讲,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会对既有社会道德秩序形成冲击。

在这种冲击面前,有的人会坚定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有的人则会弃守做人的原则,甚至连讲良心这一底线也不再坚持。

这些人之所以经不起这种冲击,归根到底在于其精神境界和思想修养不高,以致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认识不清、定力不够。

③,讲良心是指一种做人的态度,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上持有一种仁爱友善的态度,而不是漠不关心甚至恶意损害的态度。

俗话所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帮人处且帮人”,《尚书》中讲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就是这种做人态度的体现。

《尚书》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搞不清楚一个人的功劳轻重时,要从重的方面确定;搞不清楚一个人的罪行轻重时,要从轻的方面确定。

④,讲良心就要讲恕道。

当有人问曾国藩孔孟之道的核心内容时,他只用了一个“恕”字。

“恕”字从如从心,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人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不可能不遇到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为人处世呢?

从被动的意义上讲,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主动的意义上讲,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者的核心都是从自己内心体验出发,推己及人,做到仁者爱人。

⑤,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讲良心关键是防止骄傲自大。

人有了一定地位、金钱或权势,就更应重视讲良心。

因为那时往往会有一些人在你周围唱赞歌、拍马屁,对你进行诱惑和忽悠。

如果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就会头脑发热、自我膨胀,甚至突破底线、恣意妄为。

这样做人,实际上就陷入了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亦即不讲良心的状态。

因此,领导干部应严于律己、谦虚谨慎,防止被“捧杀”。

⑥,讲不讲良心与名利观密切相关。

不为名利所累则易讲良心,讲良心则又促使人淡泊名利。

淡泊名利:

道理易懂,做到实难。

正如《红楼梦》中《好了歌》所言: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很多人不缺聪明才智,但经不住诱惑,明明知道不讲良心不好,但为了一时一己的私利,干出一些不讲良心、不讲道德的事情来。

正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在当今时代,尤其应强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得失观,真正做到以义制利,守本分、控欲望、不贪婪。

⑦,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不是为流俗所改变。

一个人确立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坚守行事的道德本分,讲良心就会成为自然而然之事。

每个人都努力地这么做,讲良心就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1.本文缠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答案】讲良心重在修习与养成。

【解析】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开头、结尾,或者是文章的题目,居于中间的比较少,有时候需要根据相关语句进行归纳。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题目。

2.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证了“讲良心”是要进行修习的?

(3分)

【答案】一、讲良心是一种做人的态度;⑵,讲良心要讲恕道;⑶,讲良心关键是防止骄傲自大;⑷,讲良心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

【解析】分论点大多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如果没有明显的句子表达,就可以适当地进行概括。

通过阅读,就会发现,在文章的③至⑥段中,可由段首的句子适当加以归纳即可。

3.文中画线句子“俗话所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帮人处且帮人”,《尚书》中讲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就是这种做人态度的体现。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引证法(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论证了讲良心是一种做人态度,就是在为人处世上持有一种仁爱友善的态度,而不是漠不关心甚至恶意损害的态度。

【解析】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对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作出判断。

这就要明确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作用的分析要联系上下文,一般是论证邻近的分论点或问题看法。

4.请在文中第⑥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作者的观点。

(3分)

【答案】示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同志,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

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不断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造福人类。

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广泛的赞誉。

【解析】解答时,要看清题干要求,是针对第⑥段中,分论点找事实论据。

也就是说,要围绕讲良心,不为名利所累的情况列举事例。

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国家还是不少的,比较容易列举

5.选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3分)

【答案】示例:

当有人问曾国藩孔孟之道的核心内容时,他只用了一个“恕”字,“恕”字从如从心,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感受:

“恕”是人的一种修养和品德,凡事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像两个人闹矛盾,都是因为太较真,如果双方都能退后一步,交换位置为对方考虑一下,就不至于闹得很僵。

【解析】这是主观方面的开放性试题,但在解答时也要注意选择那些有哲理内涵的实用的句子,再举出现实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简要分析即可。

二、(2012年遵义14至17题16分)阅读《每个人都有影响力》一文,回答1至4题。

谈影响力

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

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明显,不够闪光和耀眼,也不那么立竿见影,但千万别因此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邻国的一个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

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一直种到97岁。

在他的影响下,该国7300名志愿者来恩格贝种树,种下树木300万棵,染绿黄沙4万亩。

一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

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A城和B城。

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的一个大婶的动作,使他对这个城市灰了心:

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

这个细节瞬间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成问题——一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钱跑掉过。

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

先生,请带好你的随身物品。

最终,他把企业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收到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⑤,我儿子在饭前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

有时候时间紧,我试着和他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