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21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热力学A教案.docx

工程热力学A教案

 

石家庄铁道学院

教案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

 

分院(系、部):

机械工程分院

教研室:

能源与环境工程系

课程名称:

工程热力学A

授课班级:

机04021-2

主讲教师:

罗勇

职称:

副教授

使用教材:

工程热力学

石家庄铁道学院教务处制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

工程热力学A

课程编号

0204020

英文:

EngineeringThermodynamicsA

学分

4

授课教师

罗勇

职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和班级:

机04021-2共2个班

课程学时

64学时

周学时

4学时

起止周

1—16

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

58学时;实验:

6学时;上机:

0学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

《工程热力学》

作者:

廉乐明等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

主要参考

资料及指定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童均耕主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2007年8月1日

周次

第1周

日期

2006.9.26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绪论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2、掌握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概念的提出和意义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板述

教学方法

讲述

 

 

 

讲授新课(100分钟)

(一)绪论部分;(25分钟)

简单介绍本课程涉及的四大规律及各自的意义。

(二)重点介绍以下内容;(70分钟)

1、热力系统(包括系统边界、外界、开口系统、闭口系统、绝热系统、孤立系统)(35分钟)。

2、热力系统的意义、特征及应用;(35分钟)。

(三)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1-1、1-2

周次

第1周

日期

2006.9.28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基本概念(Ⅱ)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准静态过程及可逆过程

教学难点

引入准静态过程及可逆过程的意义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板述

教学方法

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准静态过程的含义及作用。

(20分钟)

(二)可逆过程的含义及作用。

(20分钟)

(三)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关系。

(20分钟)

(四)热力循环。

(20分钟)

(五)热效率、制冷系数、供热系数的含义。

(10分钟)

(六)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1-6、1-8

 

周次

第2周

日期

2006.10.3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二章气体的性质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理想气体的性质及相关系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气体分子模型的建立、实际气体的参数求解

教学难点

理解施工定额作用、基本形式和编制方法;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板述

教学方法

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理解气体模型的假设条件。

(20分钟)

(二)理解气体状态方程的形式及使用条件。

(20分钟)

(三)实际的状态方程。

(50分钟)

1、范德方程的提出的过程、背景;(25分钟)

2、通用压缩因子图的使用;(25分钟)

(四)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2-3、6-11、6-12

 

周次

第2周

日期

2006.10.5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理解气体的比热、混合气体的性质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1、理想气体比热的种类;

2、混合气体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定容比热和定压比热、混合气体的两个定律;

教学难点

平均比热表的使用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定值比热、真实比热及平均比热各自的定义及相互关系、使用场合。

(30分钟)

(二)平均比热表的构成和适用。

(30分钟)

(三)混合气体的处理方法,道尔顿分压力定律、阿盖密特分容积定律。

(30分钟)

(三)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2-12、2-14

 

周次

第3周

日期

2006.10.12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能量方城的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能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合理地选择系统、分析能量的进出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系统储存能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20分钟)

(二)闭口系统外界与系统能量传递的形式。

(20分钟)

(三)开口系统外界与系统能量传递的形式。

(20分钟)

(四)流动功的含义、计算式的导出。

(20分钟)

(五)闭口系统能量方城的导出和应用。

(10分钟)

(六)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3-9、3-11、3-12

周次

第3周

日期

2006.10.17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的应用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量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各能量项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的导出过程、使用条件。

(20分钟)

(二)开利用能量方城解决典型的工程问题,加强对开口系统能量方城的理解及使用技巧。

(30分钟)

(三)稳态稳流的定义和结论。

(20分钟)

(四)导出稳态稳流能量方城的形式。

(20分钟)

(五)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3-16、3-17、3-18

周次

第4周

日期

2006.10.19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稳态稳流能量方程的应用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提高采用能量方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系统边界的选择技巧

教学难点

各种形式能量的分析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稳态稳流能量方程在典型装置中的形式。

(60分钟)

1、压气机。

(15分钟)

2、气轮机。

(15分钟)

3、换热器。

(10分钟)

4、喷管。

(10分钟)

5、节流装置等。

(10分钟)

(二)典型例题讲解。

(30分钟)

(三)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3-15

周次

第4周

日期

2006.10.26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理想气体的热力方程(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热力过程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的方法、作用

教学难点

热力过程的能量分析、过程曲线表达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掌握分析热力过程的方法和目的。

(10分钟)

(二)四种典型热力过程的特点、过程方程、膨胀功、技术功、熵变化方程、过程在示功图、示热图上的表示。

(80分钟)

1、等容。

(20分钟)

2、等压。

(20分钟)

3、等温。

(20分钟)

4、等熵。

(20分钟)

(三)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4-1、4-2、4-8

周次

第5周

日期

2006.10.31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多变过程的能量分析及理想压缩轴功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多变过程的能量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各过程的图表达

教学难点

绘制热力过程的方法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多变过程的定义。

(20分钟)

(二)多变过程与四个典型过程的关系。

(20分钟)

(三)多变过程的能量分析。

(20分钟)

(四)据条件在T-S、P-V图上绘制的热力过程。

(20分钟)

(五)理想压缩轴功的定义。

(10分钟)

(六)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4-3、4-4

 

周次

第5周

日期

2006.11.2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气体压缩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气体压缩的特点、中间冷却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余隙对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中间冷却的意义、压力的确定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余隙的定义、活塞排量、容积效率的定义。

(20分钟)

(二)余隙对排气量、压缩轴功的影响。

(30分钟)

(三)多级压缩的意义。

(20分钟)

(四)中间压比的确定方法。

(20分钟)

(五)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4-17、4-18

周次

第6周

日期

2006.11.7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卡诺定理

教学重点

过程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教学难点

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热力过程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15分钟)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

(30分钟)

1、克劳休斯表达。

(15分钟)

2、开尔文-普朗特循环。

(15分钟)

(三)卡诺循环的组成和热效率。

(25分钟)

(四)卡诺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20分钟)

(五)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5-1、5-3、5-4、5-9

 

周次

第6周

日期

2006.11.9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Ⅱ)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克劳休斯积分式及应用;

教学重点

克劳休斯积分式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熵的定义、熵方程的应用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克劳休斯积分式的导出;(30分钟)

(二)熵、熵增、熵产的定义;(30分钟)

(三)熵与熵方程;(30分钟)

(四)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5-12、5-13

周次

第7周

日期

2006.11.14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深刻理解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的意义

教学重点

熵增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及应用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30分钟)

(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的应用举例。

(30分钟)

(三)用、无简介。

(30分钟)

(四)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5-11、5-14

周次

第7周

日期

2006.11.16

节次

第1-2节

授课内容

用、无简介,习题分析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能量用及能量无的意义

教学重点

加深能量品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量损失及能量转换中损失的区别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习题中的问题分析。

(30分钟)

(二)克劳休斯积分式的应用、题解分析。

(30分钟)

(三)熵方程应用举例 。

(30分钟)

(四)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5-7

 

周次

第8周

日期

2006.11.21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七章水蒸汽(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水蒸汽的性质

教学重点

水蒸汽的图表使用

教学难点

定压生成过程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基本概念。

(20分钟)

(二)水蒸汽定压生成过程。

(30分钟)

(三)水蒸汽、饱和水蒸汽表的使用。

(20分钟)

(四)水蒸汽、未饱和水与过热水蒸汽表的使用。

(20分钟)

(五)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7-3、7-4、7-7

 

周次

第8周

日期

2006.11.23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七章水蒸汽(Ⅱ)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水蒸汽h-s图的使用及热力过程、三相点相图的使用

教学重点

相图及水蒸汽的热力过程

教学难点

水蒸汽的相图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水蒸汽h-s图的构成及使用(20分钟)

(二)水蒸汽三相点及相图的构成及使用。

(20分钟)

(三)水蒸汽基本热力过程及能量计算。

(30分钟)

(四)本章总结(20分钟)

(五)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7-11、7-12

周次

第9周

日期

2006.11.28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九章湿空气(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湿空气的定义及相关性质

教学重点

相关术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

湿空气的含湿量及焓的定义和公式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湿空气的定义(90分钟)

1、干空气、湿空气。

(10分钟)

2、干球温度、湿求温度、露点温度。

(20分钟)

3、相对湿度、饱和度。

(20分钟)

4、含湿量、密度、焓。

(20分钟)

5、湿空气的分子量和气体常数。

(20分钟)

(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8-2、8-3、8-11

 

周次

第9周

日期

2006.11.30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八章湿空气(Ⅱ)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焓湿图的使用及基本热力过程

教学重点

焓湿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

基本热力过程分析、热湿比ε的定义和使用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热湿比ε的定义及使用。

(20分钟)

(二)、湿空气h-d图的使用。

(20分钟)

(三)常用热力过程分析计算,包括。

(50分钟)

1、加热及冷却。

(10分钟)

2、混合过程及杠杆原理。

(10分钟)

3、等温加湿、及等焓加湿。

(10分钟)

4、冷却塔中的热湿交换过程。

(20分钟)

(四)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8-5、8-9、8-12、8-13、8-14

 

周次

第10周

日期

2006.12.5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九章气体与蒸汽的流动(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绝热及定熵流动的基本方城

教学重点

基本方城

教学难点

水蒸汽的相图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绝热流动的基本方城。

(30分钟)

1、连续方程及微分形式。

(10分钟)

2、能量方程及微分形式。

(10分钟)

3、绝热方程及微分形式。

(10分钟)

(二)音速的马赫数。

(20分钟)

(三)等熵流动的控制方程。

(20分钟)

(四)流体流动缩放喷管时各参数的变化规律。

(20分钟)

(五)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9-1、9-5、9-10、9-12

 

周次

第10周

日期

2006.12.7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九章气体与蒸汽的流动(Ⅱ)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喷管中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

确定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

临界参数的意义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定熵滞止参数的定义。

(10分钟)

(二)临界参数的计算及定义。

(20分钟)

(三)喷管出口速度的计算。

(20分钟)

(四)喷管流量的计算(20分钟)

(五)扩压管(20分钟)

(六)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9-3、9-6

 

周次

第10周

日期

2006.12.12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九章气体与蒸汽的流动(Ⅱ)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水蒸汽流过喷管的流速和流量计算,以及有摩擦时的计算

教学重点

水蒸汽流速和流量计算

教学难点

临界压比的计算方法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水蒸汽流速和流量计算。

(30分钟)

(二)具有摩擦时的流动。

(30分钟)

(三)绝热节流。

(30分钟)

(四)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9-11、9-17

 

周次

第11周

日期

2006.12.14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十章动力循环(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电厂基本循环及提高热效率的途径

教学重点

朗肯循环的组成

教学难点

提高热效率的途径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蒸汽动力基本循环(20分钟)

(二)提高朗肯循环的热效率的途径。

(20分钟)

1、提高平均吸热温度。

(10分钟)

2、提高平均放热温度。

(10分钟)

(三)回热循环及抽吸率。

(30分钟)

(四)再热循环(20分钟)

(五)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10-3

习题:

10-4、10-5

 

周次

第12周

日期

2006.12.19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十章动力循环(Ⅱ)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热电循环的流程计算

教学重点

热电循环热效率及热能利用率计算及流程

教学难点

通过热力图分析计算ε及k

教具和

媒体使用

幻灯片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热电循环的意义(30分钟)

(二)背压式热电循环。

(30分钟)

1、流程。

(10分钟)

2、热效率。

(10分钟)

3、热能利用率。

(10分钟)

(三)调节抽吸式热电循环。

(30分钟)

1、流程。

(10分钟)

2、热效率。

(10分钟)

3、热能利用率。

(10分钟)

(四)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习题:

10-6

 

周次

第12周

日期

2006.12.21

节次

第5-6节

授课内容

第十一章制冷循环(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及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两者的循环及制冷系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水蒸汽的相图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板述、讲述

 

 

 

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95分钟)

(一)制冷循环简介(10分钟)

(二)空气压缩制冷循环流程的T-S图。

(20分钟)

(三)空气回热压缩制冷循环的流程及T-S图。

(20分钟)

(四)蒸汽压缩制冷循环(40分钟)

1、流程及T-S图。

(20分钟)

2、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