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930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11月

 

目录

一、总论2

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7

三、项目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8

3.1重点专业群建设10

3.1.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1

3.1.2数控技术18

3.1.3电气自动化技术27

3.1.4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34

3.1.5物流管理40

3.2公共服务体系48

3.2.1资源库与信息系统建设48

3.2.2图书馆建设51

3.2.3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52

3.3师资队伍建设53

3.4基础设施建设56

四、项目建设保障措施56

4.1资金筹措与年度资金安排56

4.2组织保障57

4.3制度保障59

4.4机制保障59

五、建设实施进度与总体安排60

六、环保情况等方面的说明60

七、预期效益分析61

八、对招投标的基本考虑63

附表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安排经费计划表64

附表二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投入资金结构表65

附表三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经费计划汇总表66

附表四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一览表67

附表五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一览表68

附表六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新增实训设备计划69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研究范围(共分八章):

一、总论

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建设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

四、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五、建设实施进度总体安排

六、环保等方面情况的说明

七、预期效益分析

八、对招标的基本考虑

一、总论

项目名称: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建设地点: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区

建设单位: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国家教育部认定并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出资承办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依托企业,面向行业,服务地方,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是国家高职高专“汽车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类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全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师资培训基地、长春市汽车制造业技能实训基地、长春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

在国家、省、市教育部门、中国一汽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支持”的服务功能,面向汽车行业企业、跨区域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

学校始建于1979年,座落于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5717人。

现有教职工总数463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高级职称教师128人,专业教师175人,兼有工程师、培训师、技师和职业技能考评师的“复合型”教师137人,来自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和专家型、技能型兼职教师队伍122人。

学校紧密结合汽车产业链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20个,现有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类等社会急需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以及汽车焊装、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物流管理等汽车行业产业链上相关的专业。

学校依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雄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面向汽车行业的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产业链,建设了系列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群。

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49个,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

学校充分利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优势条件,在产品研发、采购供应、生产制造、销售服务链中,根据专业需要,建立了68个稳固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学校职业教育生源充足,就业率高。

在全国27个省市招生,录取线连续四年高出当地专科控制线100分以上。

2006年跨省招生比例42%,西部地区招生比例12%。

学校以汽车产业链为纽带,毕业生覆盖全国汽车行业,连续四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位于吉林省同类院校前茅。

毕业生遍布在全国汽车行业企业,例如一汽大众、天津丰田、成都汽车、郑州宇通、云南红塔、深圳汽贸、大连大众发动机等整机厂、零部件配套厂、售后服务4S店等。

学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多人,有3600多毕业生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涌现出诸如李黄玺、李凯军、刘迎辉、马元国、孙长春等一大批在汽车行业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的专家和知识型劳动模范。

学校已开设90多个职业培训项目,每年为企业提供8万人日以上的培训,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存量素质。

学校面向制造技术、营销服务、特种作业安全、管理技术等岗位开展了60多个工种(职业)职业资格鉴定,每年提供8000多人的鉴定服务。

开发了多个工种的企业鉴定标准。

学校技术服务面向企业效果显著,先后完成了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等30多项,技术支持覆盖企业达30余家。

学校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的贯通融合,已有1个国家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个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个吉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1门省级精品课程(单片机技术)、2门集团公司级精品课、8门省级优秀课程。

2004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国债项目建设资金200万元。

2005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大模式》项目奖励专项资金500万元。

2005年学校的“满足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一体化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高专教育机电类专业整合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工读交替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校在2006年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校长魏崴同志被国资委研究中心和中国职教学会分别授予“亚洲管理创新人物”和“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称号。

2006年1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魏崴等五名国内知名职业教育专家,并进行了座谈。

魏崴校长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座谈。

总理对汽车高专校企融合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对中国一汽集团公司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做法表示赞赏。

温总理指出,职业教育要创新,要发展,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并深情嘱托与会人员起好引领示范作用,带动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

本报告重点研究内容:

本项目建设的重点为5个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的目标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汽车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本报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吉林省“十一五”发展纲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吉林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吉林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设想》、《长春汽车工亚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学校运行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等。

主要内容:

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含实训基地建设)

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数控技术

3.电气自动化技术

4.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5.物流管理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资源库与信息系统建设

2.图书馆建设

3.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总投资及构成:

单位:

万元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中央专项

资金

中国一汽

投资

学校自筹资金

合计

12000

3000

4000

5000

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

4475

2500

500

1475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925

400

100

425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500

100

100

300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6000

0

3300

2700

预留不可预见费

100

100

基本结论:

本建设项目经过专家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本建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目标与任务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可操作的,建设资金是实事求是可以实现的。

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学校依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特大型中央企业资源优势,坚持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打造满足汽车行业企业职业人才素质需求的专业特色和师资队伍特色,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将取得明显进展。

以更好地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要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

经验告诉我们,有两个问题必须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解决,即技术创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因为,战略技术和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的,只能立足于自主创新;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不可能引进的,只能靠中国人培养中国人。

当前汽车行业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肩负着国家、区域、汽车行业企业的重托,要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要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办学实力,以培养大批汽车行业企业合格高技能人才。

几年来,尽管学校有了长足发展,在校企融合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地区经济、汽车行业企业做出一定贡献,但还难以满足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行业企业,要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要快速提高办学水平。

为此,迫切需要将学校建设成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品牌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各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将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展迅速转到质量提升上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三、项目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简述

规模:

根据需求分析,到2010年学校在校生规模为12000人、教师总数为750人、专任教师总数为380人。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模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在校生规模(人)

6000

7000

8000

10000

12000

教师总数(人)

375

435

500

625

750

专任教师数(人)

285

301

315

332

380

专业建设:

围绕汽车产业链的研发、零部件生产、整车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企业对汽车职业人才的需求,完善、加强专业建设。

2010年专业总数达到35个左右,重点建成5个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对培养汽车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作用明显、对国家职业教育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重点专业群,带动区域和汽车行业内相关专业水平提升;建设专业标准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建设50门优质核心课程、27种特色教材;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和仪器设备,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继续加大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群建设,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人才培养:

进一步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培育自主创新意识。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才;进一步加强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创新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将不断加强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创造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开展教学管理技术手段建设,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技术手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内容、标准、评价和运行体系建设,通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评价管理机制,并在教学管理中进行改革创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

社会服务:

提升职业教育战略研究水平,积极开发为企业质量攻关、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继续提升服务企业行业培训水平,开发汽车行业企业在岗人员急需的培训项目,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方法能力、培养班组长和工段长的现场管理改进能力、培养各类管理干部的创新管理能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职业标准,开发具有自主汽车工业高水平的职业标准;面向汽车企业行业与全国多家汽车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制定职业技能鉴定国家职业标准,企业技能鉴定标准和题库开发;面向汽车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开展技能鉴定,充分发挥示范校引领辐射作用,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建设计划。

其建设项目安排的总体原则是:

以重点专业群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从而带动学校全面发展。

为此,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分为四个部分,即重点专业群建设(含实训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3.1重点专业群建设

学校本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创新、面向行业企业、服务地方区域、发挥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结合学校发展规划,集中精力进行5个重点专业群建设。

3.1.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一、需求分析

据统计,我国现有汽车维修企业近30万家,从业人员约500万人以上。

根据分析,一个中型汽车维修企业,至少需要技术水平高、懂一定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6—10人,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保修越来越复杂,大批高科技维修设备应用于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汽车维修企业的中坚力量以中专毕业生为主,相对来说素质不高,汽车维修企业急需大批素质较高的高职高专毕业生。

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崛起,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他们的就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都建立了分布于全国范围的售后服务网络,网络成员大多数是四位一体(既汽车维修、整车销售、备件供应、信息反馈)经销店。

全国一共有各种经销店5000多家,按照品牌经销店的岗位设置,服务总监、服务经理、备件经理、技术经理、服务顾问、索赔员等岗位都要求由具有一定学历、技术水平高、懂管理、懂经营的专业人才担任,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二、专业现状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2002年通过国家教育部专家组验收,被命名为国家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

1.学生情况:

该专业现有在校生500多人,专业设置至今累计培养毕业生1200多名,毕业生供不应求,实际就业率一直为100%,近年来供需比平均接近1:

3,招生录取分数线也大多高于本科录取线,连续出现了“出口畅,入口旺”的喜人形势。

从2000年开始,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要获得职业技能证书、驾驶证书、实用英语能力证书。

近几年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中有近40%获得汽车维修工高级技能证书,其余获得中级技能证书。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中国一汽的整车厂及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四位一体经销店。

如:

一汽—大众公司、一汽轿车公司、一汽解放公司、长春通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庆洋、济南华达等。

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并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

该专业毕业生孙江山、孙雪梅分获2002年长春市汽车修理工技能大赛一、二名等。

2004年一汽—大众全国服务竞赛中,孟祥文(北京庆洋)获得全国总冠军,王绍波(广州梅花园)获华南区域冠军、李全来(济南华达)获鲁冀区域冠军。

2.专业师资现状:

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有专业教师1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8名,“复合型”教师12名。

3.校内外实训基地:

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建成发动机实训区、底盘与整车检测实训区、汽车电气实训区,实训面积2600平方米,同时还建有1800平方米的汽车驾驶实习场地。

拥有发动机大修、发动机电控模拟、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动机拆装、发动机故障诊断、整车实训、自动变速器拆装、汽车电气、汽车整车布线、汽车空调、丰田T—TEP汽车保养训练、丰田F—SEP汽车营销训练、基本技能训练等32个实训室(区)。

这些实习、实训场所,集拆装、检测、故障分析及维修、汽车驾驶等基本技能与专业工作能力训练及模拟实车教学于一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专业实践实训基地群,为本专业营造了具有职业氛围的真实的实践、实训环境。

拥有奥迪A6、宝来、捷达、皇冠、锐志、花冠、威驰、马自达6、红旗世纪星、红旗明仕、解放载货汽车、面包车、皮卡等30辆实训车辆。

拥有电喷发动机总成36台,发动机实验台5台,自动变速器总成26台,手动变速器16台,汽车制动实验台3台,汽车电气实验台7台、整车布线实验台3台、汽车空调实验台1台、15台电工电子实验台、4台电控模拟实验台。

拥有10台汽车故障检测仪、7台举升机等汽车维修保养和检测设备。

可完成汽车保养、汽车整车故障诊断与分析、发动机大修、变速器大修、汽车电气系统线路分析与整车布线、汽车电工电子实训、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营销模拟实训等实训项目。

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一汽—大众公司、一汽轿车公司、一汽解放公司、长春通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汽车制造与服务企业20多家,我们与校外基地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办学关系,形成了长期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群,已成为学生工艺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综合实践的理想基地。

4.教科研情况:

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及时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先后开发了陆地巡洋舰、马自达6轿车、红旗轿车、解放中重型卡车等系列车型的培训课程,并承担了相关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通过这些合作,累计从企业获得了价值400多万元的设备援助。

2002年9月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汽车技术国际培训班项目,为来自6个国家的汽车售后服务人员进行为期16天的全英语汽车技术培训;2002年12月为中央警卫局学员进行为期30天的汽车技术培训;2006年9月为海关总署进行了汽车技术培训;连续四年承担了吉林省中省直机关工人晋级考核工作;2005年1月《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汽车构造》和《汽车电器》两门课程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

以该专业为研究对象的《工读交替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2006年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年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办学,成为丰田技术教育项目(T—TEP)学校,到目前为止已获得价值180万元人民币的汽车专业教学设备支持,引入丰田TERM21服务培训,开始实施订单培养教育模式。

5.教材建设情况:

近年来,编写并公开出版教材和参考书22部,其中有高等工科教育规划教材《汽车构造》、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现代汽车底盘技术》、《车身电子技术》及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汽车电器与电路》、《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维修技术》、《汽车专业英语》等教材。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十门主要专业课所使用的教材中,我校主编7本,参编1本。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河南机电高等兄弟院校也选用了我们编写的有关教材。

6.社会影响:

几年来,该专业接待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50余所兄弟院校的二百余名同行,交流研讨专业教学改革经验。

《吉林日报》、《长春晚报》、《第一汽车集团报》等新闻媒体对该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报道。

三、专业建设整体目标

1.专业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行业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通过专门的和综合的职业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具备汽车维修行业高级人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服务于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2.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专业建设服务于国家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继续保持国家示范专业领先的专业发展目标,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相关专业中,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区域和行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本专业辐射专业方向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保险评估等。

四、专业建设具体指标及措施

1.学生规模:

根据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结合专业性质和我们的办学条件,到2008年,在校生规模达到960人左右。

2.课程建设:

借鉴丰田T-TEP技术教育模式,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内,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等10门优质核心课程,构建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训练强调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素质、职业健康和安全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5S、TPS、职业健康与安全等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通过校内外实训环节和规范实训标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使学生一上岗就能达到岗位要求。

建设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库—多媒体课件、教辅材料、试题库、网络课程等。

3.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形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

根据专业的发展需要,到2008年,“复合型“教师达到28人左右,拥有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3—4名。

从中国一汽和汽车维修行业聘请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10名。

2006~2008年将加强师资培养。

通过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接受中国一汽丰田师资培训,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和假期送出培训,参与开发中国一汽集团汽车培训项目等工作,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

目前已与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公司、一汽丰越公司、一汽解放公司、一汽技术中心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关系,为教师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和平台。

4.教材建设:

努力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专业系列教材,到2008年规划出版9本教材。

其中《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保养训练》、《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5.实训基地建设:

配合课程建设,扩建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区达到5000平方米,购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同时利用校企融合办学优势,整合企业资源,获取企业援助,建设国内一流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集教学、科研、示范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起点、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基地建设重点是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工读交替、产学合作机制、突出校企融合培养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