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66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8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二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院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申报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具备的条件和优势

我院是一所具有30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平顶山煤业集团主办。

学院占地面积865亩,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亿元。

教职工721人,高职在校生6579人。

开设高职专业(专业方向)35个,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车间)83个、校外实训基地56个,图书馆藏书60.2万册。

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各类荣誉称号100多项,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百强、省高校就业先进集体、省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科技兴企先进单位。

2004年首批通过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职业学院”。

连续15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被平顶山市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

(一)建设环境好支持力度大

河南省政府十分重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把我院列入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将我院确定为全国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2006年,中央财政列支150万元,支持我院国家煤矿安全实训基地建设。

河南省政府和平煤集团分别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和400万元,建设瓦斯防治实验室。

河南省煤管局逐年增加办学经费,财政拨款年均在600万元以上。

平顶山煤业集团,是国家十三个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全国500强企业中居188位。

企业雄厚的资源基础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为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近几年在保障年均1800万元正常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安排30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

“十一五”期间,平煤集团计划投入2.6亿元,进一步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二)领导能力强管理水平高

学院领导班子健全,群体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现有院级党政领导9名,平均年龄46岁,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7人。

院长仵自连同志年富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和“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带领班子成员继承和发扬了团结务实、公正廉洁、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行学院机构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后勤服务改革,实施“三三管理”(“三定一包”管理办法、“三保一控”实施措施、“三级督导”监控体系)模式和“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实现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和巨大变化,在师生中享有很高威望。

他经常参加各类国内和国际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及时学习传播各种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发表和交流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得到高职教育界专家的肯定。

近三年来,他所撰写的《建立“三多一创”办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优秀技术人才》、《面对加入WTO的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应对》等20多篇教研论文和《电力电网中产生谐波的分析探讨》、《煤矿电机车限速保护装置的设计》等10余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领导决策参考》、《煤炭高等教育》、《煤矿机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CN级核心期刊上。

其中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论文一、二等奖10多篇,《堂堂正正做人 扎扎实实做事》获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专著《感悟与践行》,2005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在社科界引起较大反响,省委党校骨干班和很多企事业单位将此书作为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教材。

2001年以来主编、主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6套。

主持平顶山市、平煤集团及河南省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获平煤集团科技进步奖14项,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和成果奖6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2项,2006年《煤炭固体废物大宗循环利用与安全填充处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学院被集团公司党委授予“好班子”称号,被评为全省优秀职业技术学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仵自连院长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获得“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三)综合水平高社会评价好

1、办学理念先进,教学中心地位突出。

我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支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培养面向企业一线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立足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明确了“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提出实施“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和“订单教育零学费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树立了“学院发展是第一要务,教职工生是第一牵挂,教学质量是第一责任,学生成才是第一目标,用人单位满意是第一标准,创全国示范院校是近期工作的第一追求”的工作指导思想。

这些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准确的办学定位,为学院赢得了发展的机遇,彰显了依托特大型企业办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促进了学院的跨跃式发展。

学院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在全省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较高的评价。

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在河南《政务要闻》2006年5月19日“重要情况专报”第171期关于我院报道上批示: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半工半读,服务企业办学模式值得推广”。

《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18日以《把课堂“搬”到煤炭企业》为题发表长篇通讯,报道学院半工半读的做法。

《河南教育》杂志以《以煤为本,为煤服务》为题,报道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学院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经费管理、分配政策、引进教师等方面向教师倾斜,实行“保教学一线,保重点工程,保教师工资增长比例,控制其他经费支出”的“三保一控”管理办法,确保了教学经费支出在学院各项支出中的优先地位。

在分配政策上,加大向教师倾斜力度,在同职称、同学历的条件下,教师收入高于其他职工10%以上。

在引进人才上,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引进、培养、聘任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尊师重教、依靠教师办学的良好氛围。

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确立了“人才强校”的治校方针,制定了大力度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出台了《教师岗位职务聘任办法》、《教师岗位津贴浮动发放办法》、《教师教学能力达标测评方案》、《专业带头人、科研学术带头人、课程带头人及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教师引进和聘任管理办法》、《在职教师读研及引进研究生管理办法》等师资管理制度。

建立了院聘岗位和系聘岗位分级管理的竞争机制,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明确规定教师在职读研学费全部由学院承担,毕业后硕士一次性补助3万元、博士6万元;为聘请的企业高技能、高水平技术骨干提供科研项目启动资金30万元。

几年来共引进教师125名,113名教师先后被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研究生。

选送教师139人次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提高,其中4名教师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分别到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行课题研究。

通过各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使教师在学历、科研能力、教学水平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已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敬业精神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6%;专业教师354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251人,占专业教师的71%;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93人,占青年教师的42.5%;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聘请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25名教授为客座教授,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162人为兼职教师,已基本形成了以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制定了《教师师德考核实施细则》,大力弘扬“求实创新,敬业奉献”的校风,加强“严谨求精,厚德爱生”的教风建设和“勤奋博学,立德进取”的学风建设,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注重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

广大教师自觉地把学生“成人”与“成才”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人人争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受到学生及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每学年各系(部)和教务处开展的学生评教活动中学生满意率在98%以上。

在河南省及平顶山市举行的师德建设活动中,副教授贾玉景等8人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百名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省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学院制定了《教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和奖励细则》,建立了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机制,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指导方针,支持和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从事教学研究与科技研究工作,引导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近几年学院立项教科研研究课题56项。

其中,《新世纪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和《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9个项目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研究项目;《两年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被教育部批准立项。

先后完成省级教科研项目15项;地、市(公司)级教科研项目31项。

其中2项技术获国家专利,煤矿防尘系列产品、煤矿机电产品已批量生产。

2006年《防爆炸复合玻璃研制》和《平煤综合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5个项目已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为河南省科技成果。

3、设施先进,经费有保障、广泛吸纳社会资源。

学院教室总面积3.17万平方米,建有多媒体教室51个,配有教学用计算机1990台。

3座实验实训楼,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660.69万元,其中重点专业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和科技含量均位于全国煤炭行业同类院校前列。

图书馆面积1.01万平方米。

4个标准化学生食堂和19幢标准化学生公寓,具有两座承办国际赛事能力的综合体育馆和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等,能充分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的需要。

学院正常办学经费来源于企业投资、国家财政拨款和组织创收三个渠道。

主办企业平均每年投资5000万元,省财政拨款600余万元,学院组织创收5000余万元,年均办学经费在1.06亿元,近三年办学经费合计为3.18亿元。

资金使用首先保证教学需要。

在资金的管理上,成立由督导处、财务处、监察处、总务处等部门组成的经费管理办公室,负责学院所有经费支出及每月经费的审核、登记、统计和汇总。

由督导处牵头集中控制和平衡月度收支计划,并向学院主要领导汇报当月经费支出情况,通过对经费支出的严格控制和动态监控,保证了教学的需要。

利用周边土地资源优势,校农共建生活园区33350平方米。

与56个厂矿公司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平煤集团无偿调拨仪器、设备1237台(套),总价值62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实训室建设。

无偿划拨土地291.5亩,用于扩建实习工厂和发展校办产业。

投资2000多万元,在校园内建设了6800平方米的风雨体育场馆。

学院充分发挥工程院院士张铁岗的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创建了以张铁岗院士为导师的矿井瓦斯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财政和平煤集团为该实验室投资600多万元。

几年来学院从多渠道自筹资金达1.5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办学效益居河南省同类高职高专院校先进水平。

4、教学管理科学规范,质量监控效果显著。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等子体系组成。

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把总目标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并由学院的考核机构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构建运行有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学院、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四级教学管理体系。

制定了《“四评、两查、一考核”工作方案》和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标准,出台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理论课教学评价方案》、《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标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课程考核与加强考试管理有关规定》、《教师任职考核评估办法》、《系(部)教学管理考核评价办法》等,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质量评价与考核。

学院本着“以人为本,从严治学”的教学管理思路,狠抓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相继出台了《教学管理暂行规定》、《课堂教学检查暂行规定》、《课程考核与加强考试管理的有关规定》等80多项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教学事故或管理事故,认真查处,严肃处理,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做到管理手段现代化。

网上教学信息发布、网上评教,学生成绩录入、学籍管理、排课、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等均实现网络化,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严谨、科学、高效。

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采取各种形式努力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一是通过岗位培训、专题研究、业务考核、提高队伍素质。

二是在教学管理人员中倡导“三会两懂一精”,要求人人都会研究、会计算机、会公文写作,懂教务、懂管理,精通业务工作。

三是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工作流程。

四是提出“管理、研究、服务”三位一体的岗位基本要求,强调“一切管理、研究都是为了服务教学、教师、学生”的教务管理理念。

我院从严治教、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次在全国煤炭系统及河南省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交流,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中国煤炭教育学会“全国煤炭职业教育教务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5、就业质量高,社会评价好。

近三年来,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平均为184.7%;新生报到率平均为107.3%;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8%,行业专业就业率达100%。

办学30多年来,为全国煤炭行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满意率均在97%以上。

如:

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招聘46名应届毕业生;河南平高电气有限公司聘用2006届24名毕业生后,又预聘2007届毕业生40名。

2004年4月深圳电大拟招聘2名教师,在30多名竞聘者之中,我院2004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宋巍巍因动手能力强,被该校破格聘为实践指导教师。

1995届机电专业毕业生张彬,在2002年、2006年国际矿山救援竞赛中两次荣获冠军。

199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韦汝勤,毕业后从事综采机械化技术改进工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为平煤六矿“双高矿井”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五一劳动奖章”等20项荣誉称号,2003年被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在《河南日报》举办的“考生心目中理想的高校”评选活动中列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2006年在河南日报组织的评选中,学院荣登“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学院”榜首。

2005年、2006年荣获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培养人才素质高

学院根据平煤集团公司和平顶山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及人才需求状况设置专业,依据岗位群要求开设课程。

积极探索“零学费订单教育”、“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教育模式和具有自身特色的“1123型”人才培养模式。

颁发了《学分制管理办法》,并在2004级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进行了学分制改革。

通过学分制改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拓宽知识面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积极推进高职二年制教学改革。

制定了二年制教学计划,构建了二年制课程体系。

并于2006年在旅游管理和煤矿开采技术(综采机械化采煤方向)两个专业进行二年制试点招生。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成立了平煤集团公司产学研合作工作委员会,充分利用平煤集团厂矿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进行矿井粉尘综合治理、瓦斯治理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开发的“高压水射流”产品已在河南各矿区推广应用。

实施了“订单式教育”,2001-2005年共与平煤集团签订高职订单教育协议2607人,其中“零学费培养”180人,企业承担全部费用260万元,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主动为企业服务。

2003年以来,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1.3万人。

教学模式改革卓有成效。

探索实施了“校企一体”、“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支付一定报酬,既减轻了学生学费负担,又在生产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受到企业、学生和社会欢迎。

为中级职称以上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设立高职教育研究室,每年列专项研究经费30万元,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

几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题12项,研究并形成了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企业主导下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受到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

校系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带头参加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1项,在CN级刊物及有关杂志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6篇,有效指导了教育教学工作。

(五)专业建设效果显著

1、专业建设水平高。

我院根据煤炭企业实际需要,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先后制订了《平职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方案》、《平职学院重点专业遴选办法》、《关于对重点专业资金投入的决定》、《关于对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进行奖励的决定》等,从政策和资金上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中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等10个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每年每专业提供建设专项资金30万元。

在专业设置上,根据企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按照专业岗位群的需求适时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

在专业布局上,始终坚持“以煤炭和相关行业为主,兼顾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开设企业和社会急需的专业。

坚持“六四”专业布局,即煤炭及煤炭相关专业占60%,面向社会及区域经济的专业占40%。

2002年以来,增设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测量、矿井建设、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机械设计与制造、商务英语等22个市场需求旺、就业形势好的新专业。

同时,根据专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增设了8个专业方向。

目前共有专业(含专业方向)35个。

各专业成立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学年开会2到3次,对专业设置、专业方向的调整、教学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研究。

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拓宽口径、重在应用、强化技能、适应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对本专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按照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如:

2002年借鉴CBE以能力素质为本位的教育理论,构建了模块式的教学计划,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40%以上。

2003年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根据专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最后确定基础课程,并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综合实践训练课的逆序的方法,构建了各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

在专业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例,使专业实践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之比达到1∶1。

注重重点专业师资建设,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培养高质量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保障。

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等7个专业被批准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课程建设效果明显。

制定《课程建设规划》,颁发《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在重点专业上,创新和着力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选修课等五个课程模块,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强化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

教学手段现代化,核心课程教学CAI课件使用率达100%,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主编、参编教材43套,其中有8套专业课教材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煤矿开采技术》、《煤矿供电》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富有成效。

建立有41个工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申办有数控工艺员培训及考试点、AutoCAD软件工程师培训及认证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河南直属考点、河南省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及考点、全国中高级制图员培训及考试点、全国营销人员培训认证工作站、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点等7个培训考核点,2005年6月12日成立平顶山煤炭技师学院,技能鉴定考核点或培训点覆盖了学院75%以上的专业。

各专业都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教师全部由“双师型”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制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制定了职业技能考试大纲、考核试题库,把取证课程融入教学计划与课程考核和职业资格取证考核紧密结合。

近三年,职业资格取证率平均达97.4%,其中2004级学生高级工取证率达31.5%。

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

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学习兴趣小组”、专业技术研讨小组、“三小”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数控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及各种知识竞赛,组织各种征文活动、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和有益于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社团经常开展有益于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活动。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华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三等奖,全国第二届“数控技术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团体突出贡献奖。

首届中国大学生3D/VR游戏设计大赛与清华北大等名校同场竞技获第六名。

荣获首届中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河南赛区第一名,全国竞赛一等奖,学院获得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六)社会服务赢得信誉

 1、教育培训服务质量高,效益好。

充分发挥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培训服务职能,开展培训。

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12000人,成建制综采综掘队培训60个,中高级工商管理干部培训1771人,中高级技师培训812人,每年技能鉴定2500人次以上。

面向社会开展再就业和行业技能培训,每年达4000人次以上。

各类培训经济效益达1800多万元,荣获“中国企业培训百强”称号。

2、科技服务效益突出。

学院充分发挥与平煤集团共建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作用,先后对《矿井瓦斯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研究》、《十二矿高突煤层长走向大采长综采面高产高效研究》、《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可行性研究与实施》等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和《采煤机负压降尘装置研制及综合降尘技术应用》等四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进行攻关,其中《矿井瓦斯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煤炭固体废物大宗循环利用与安全填充处置技术研究》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制的“高压水射流风机”和“风流净化水幕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之配套的煤矿防尘系列产品、煤矿机电产品已批量生产,近三年科技服务平均到款额339.16万元。

3、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明显。

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已在全省和全国高职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几年来,先后有40多所省内外高校到我院参观学习,2005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在我院专门召开了全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2005年、2006年全国煤炭院校长论坛两次专题介绍我院的办学经验。

2006年5月中国教育报、河南教育杂志分别以《把课堂搬到煤炭企业》和《以煤为本,为煤服务》为题,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经验发表了长篇报道。

学院积极开展扶贫助困活动。

每年拿出10万余元并选派优秀教师到豫西南国家级贫困县——鲁山县贫困山区住村扶贫助教,为当地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搭建平顶山地区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高校之间的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电子图书资源共享。

由于我院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条件较好,多次接受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学院等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