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31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docx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

2015-2016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答题包括15个,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

A.西瓜榨成西瓜汁B.玉米酿制成酒精

C.石蜡熔化成蜡油D.铝块压制成铝箔

 

2.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

确的是(  )

A.

B.

C.

D.

 

3.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  )

A.质量减小

B.在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质量增加

D.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4.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量筒可以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

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

C.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5.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B.密度、硬度

C.溶点、沸点D.还原性、可燃性

 

6.下列仪器中,①试管②集气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③⑥⑦B.①②⑤⑦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7.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g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  )

A.100mL

的量筒B.托盘天平C.50mL的量筒D.50mL的烧杯

 

8.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河水B.雨水C.自来水D.蒸馏水

 

9.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10.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

B.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必须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必须使用酒精灯

 

1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该气体(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1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与其对应的治理措施不相符的是(  )

A.温室效

应:

使用清洁能源

B.臭氧层空洞:

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酸雨:

燃料脱硫

D.沙尘暴:

植树造林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D.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35分)

16.按要求填写化学符号或名称:

氢气      ;木炭      ;含有磷元素的氧化物      ;KMnO4      ;Fe3O4      ;MnO2      .

 

17.A为暗紫色的颗粒,B为白色固体,C、D都是黑色粉末,将A与B混合或者B与C混合,加热时都有无色气体F产生,用B、C混合加热与只用B加热产生的F的速率相比,前者比后者快得多,且反应前后C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只用A加热时,除产生F外还有C产生,D在F中剧烈燃烧,发生白光生成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事实写出A、B、C的符号和D、E、F的名称.

A.       B.       C.      D.       E.       F.      .

 

18.下列实验技能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你能做出正确回答吗?

(1)要想知道一瓶气体的气味,如何操作?

      .

(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何时开始收集?

      .

(3)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如何处理?

      .

(4)如何验证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已经收集满?

      .

(5)如何判断玻璃仪器已洗净?

      .

(6)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未说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来取用,即液体一般取      ,固体一般是      .

 

19.

(1)根据空气的成分,用物质的名称填空:

①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      占78%,      约占21%.

②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

 

20.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在空气中点燃一种暗红色粉末,产生大量白烟      .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4)硫在氧气中燃烧      .

 

 

三.实验题(本大题2小题,共20分)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      ,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

(2)甲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3)丙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

.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

(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

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6)由图1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

 

2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要在试管塞一团棉花,目的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      .

(5)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

 

 

2015-2016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民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答题包括15个,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

A.西瓜榨成西瓜汁B.玉米酿制成酒精

C.石蜡熔化成蜡油D.铝块压制成铝箔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西瓜榨成西瓜汁、石蜡熔化成蜡油、铝块压制成铝箔等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玉米酿制成酒精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试管用完后,洗刷干净,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解答:

解:

A、图中胶头滴管横放,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或者污染试验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用完酒精灯后,应盖上灯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用完后,应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防止污染砝码,图中操作没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试管用完后,应洗刷干净,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  )

A.质量减小

B.在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质量增加

D.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

解:

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A、B、C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

 

4.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量筒可以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

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

C.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解答该题.

解答:

解:

A、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作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在烧杯中配制溶液,故A错误;

B、托盘天平就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故B正确;

C、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由于试管所盛液体量较少,所以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C正确;

D、玻璃棒的作用有溶解或蒸发时搅拌,过滤和转移液体时引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留心观察就可做好此题.

 

5.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B.密度、硬度

C.溶点、沸点D.还原性、可燃性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判断,物理性质是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

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C、熔点、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D、还原性、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

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6.下列仪器中,①试管②集气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③⑥⑦B.①②⑤⑦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另外石棉网也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解答:

解: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①试管、③蒸发皿、⑥燃烧匙⑦石棉网;

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⑤烧杯;

不能加热的仪器:

②集气瓶、④量筒;

故选A.

点评:

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

 

7.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g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  )

A.100mL的量筒B.托盘天平C.50mL的量筒D.50mL的烧杯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在选择量程时,要求只量一次,且量程与需求值最接近的;托盘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烧杯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

解答:

解:

A、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在选择量程时,要求只量一次,且量程与需求值最接近,100mL的量筒量程太大,故本选项错误;

B、托盘天平是称量或称取固体药品质量的,故本选项错误;

C、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在选择量程时,要求只量一次,且量程与需求值最接近,48g水为48mL,与50mL的量筒量程最接近,故本选项正确;

D、烧杯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还可用来配制溶液,一般不量度液体体积,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另外对于量筒的使用,除了注意正确读数的方法,还要注意量程的选择.

 

8.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河水B.雨水C.自来水D.蒸馏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

解:

A、河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雨水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故选:

D.

点评:

天然水中因为含有一些杂质,都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的纯度很高,只含有一种物质﹣﹣水.

 

9.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

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结合课

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并要了解空气的组成,解答时要回顾旧知识,对每一个选项进行比对后再做选择.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控制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等.

解答:

解:

A、一氧化碳,该气体是有毒气体,是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之一,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无毒,对植物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故B不正确;

C、氧气,空气主要成分之一,对人和动物的呼吸有重要作用,故C不正确;

D、氮气,空气主要成分之一,无毒,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能记住空气的组成和空气的污染物即可正确解答.

 

10.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实验操作型.

分析: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引发意外事故;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C、加热固体,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有水生成;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解答:

解:

A、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引发意外事故,但图中没有点燃,操作正确,故A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故B错误;

C、加热固体,试管口向下倾斜,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加热固体的方法.

 

1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

B.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必须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必须使用酒精灯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C、从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所用的药品进行分析;

D、从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所需要的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有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不需要催化剂.故C错误;

D、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不需要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道题从所用药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等方面考查了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考查的比较全面.

 

1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该气体(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考点: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从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又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去分析.

解答:

解: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又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是解题的关键.

 

1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与其对应的治理措施不相符的是(  )

A.温室效应:

使用清洁能源

B.臭氧层空洞:

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酸雨:

燃料脱硫

D.沙尘暴:

植树造林

考点: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很多.如:

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治理温室效应;植树造林能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含硫煤的燃烧能预防酸雨;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可以防止臭氧层空洞等.

解答:

解:

A、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少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治理温室效应.故A正确;

B、导致臭氧空洞主要是氟利昂,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无关,故B错误;

C、减少含硫煤的燃烧,二氧化硫气体减

少,能预防酸雨,故C正确;

D、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能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可以治理温室效应.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D.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主要考查对实验现象的

回顾,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

解答:

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

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了解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不难回答,但要注意描述现象一定要言简意赅.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制取装置,同时也包含了氧气的收集、检验和验证其性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要根据具体药品而定,氧气有两种收集方法: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解答:

解: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加热,故选项正确;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故选项正确;

C、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用澄清石灰水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反应装置、收集装置等,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

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应该认真掌握,综合应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35分)

16.按要求填写化学符号或名称:

氢气 H2 ;木炭 C ;含有磷元素的氧化物 P2O5 ;KMnO4 高锰酸钾 ;Fe3O4 四氧化三铁 ;MnO2 二氧化锰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单质和化合物(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

一般是从右向左读.

解答:

解:

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

H2.

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其化学式为:

C.

五氧化二磷是含有磷元素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

P2O5.

KMnO4是高锰酸钾的化学式,读作高锰酸钾.

Fe3O4从右向左读作四氧化三铁.

MnO2从右向左读作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

H2,C,P2O5(或五氧化二磷),高锰酸钾,四氧化三

铁,二氧化锰.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与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A为暗紫色的颗粒,B为白色固体,C、D都是黑色粉末,将A与B混合或者B与C混合,加热时都有无色气体F产生,用B、C混合加热与只用B加热产生的F的速率相比,前者比后者快得多,且反应前后C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只用A加热时,除产生F外还有C产生,D在F中剧烈燃烧,发生白光生成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事实写出A、B、C的符号和D、E、F的名称.

A. KMnO4  B. KClO3  C. MnO2 D. 木炭(或碳,或炭)  E. 二氧化碳  F. 氧气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本题的突破口:

A暗紫色固体,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