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37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周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十六周历史周练

一、选择题(共60分)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

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

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

2.费孝通说: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头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社会组织体系是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林等级的反映

3.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悬挂在市里乡亭。

这种现象说明汉朝

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

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

5.“(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

……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6.西汉初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模不通”。

促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

A.“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海内为以,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C.“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D.“国家置市易司,笼制百货”

7.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

高原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

……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

据材料可知

A.唐朝后期黄河流域经济衰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浙地区

B.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相关

C.黄河流域环境的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保护环境

8.北宋时东京开封城内:

“倘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

”南宋时都城临安城内沿街的临时工匠,如补锅、修鞋帽、穿珠子、修刀剪、磨镜等匠人,随时可叫唤,大约有数十种。

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A.行业分工开始出现B.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C.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要形态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9.学者方钦认为:

“中国的农业经济之所以能数千年来始终保持小农特色,是因为就基层权力控制而言,大地主是国家权力首先要侵犯的对象;就国家财政而言,小农经济确保了帝国税收。

”以下可以支持此说法的是

A.“刺史班宣……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B.“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

C.“不抑兼并,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D.“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10.赵敦华在《西方哲学通史》中指出:

“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A.孔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12.何谓美女?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

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成了美女的主导型标准。

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自重要条件。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

C.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D.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

13.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的《洛神赋图》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王祯的《农书》D.李贽的《焚书》

1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据此,你认为雨果是认为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15.“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洲。

”这说明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16.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中国古代有类似思想的是

A.董仲舒B.朱熹C.孔子D.墨子

17.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

上市的奴隶必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

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C.保护奴隶的正常简易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

18.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贵族权力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

19.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

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

“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20.“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

”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B.法国共和政体

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D.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21.1878年,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

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

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B.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首相只对帝国议会负责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22.1825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用15万美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

然而仅仅不到三年时间,他的“公社”就破产了。

欧文这一实践失败主要是因为

A.欧文的思想和实践没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B.“新和谐公社”的原则不代表社会的进步要求

C.欧文的思想和实践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D.美国不适合建立“新和谐公社”

23.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这里的“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B.英、美、德C.法、美、俄D.英、法、德

2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指出:

“(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A.成立国民公会,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

B.成立国民自卫军,由权力机构指派特派员加以掌控

C.全面接管金融业

D.废止官员高薪,接受人民监督

25.在19世纪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这两者

A.对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的态度完全相同

B.都从根本上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

C.都与宗教思想桎梏直接相关

D.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一致

26.《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封面人物是一个从贫苦移民,一跃成为美国“钢铁大王”的卡内基。

陈独秀曾撰文:

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得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

这表明陈独秀

A.向美国示好,希望美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主持公正

B.希望要学习卡内基艰苦创业和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

C.努力促进正处于“黄金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应该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

27.孙中山在遗嘱中说: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8.“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上述内容可能出自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D.《轮人民民主专政》

29.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

“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

”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0.据文革研究专家金大陆统计,“文革”十年间,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上海,离婚率低得惊人,平均每天只有不到1.8对夫妻离婚。

当时人们对于离婚问题的认识,不包括

A.离婚是与“两个凡是”唱反调B.离婚反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C.离婚是蓄意给社会主义抹黑D.离婚是想学“美帝国主义”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茶、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在饮品选择方面各具特色的偏好能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

材料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

“荼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

材料二秦后,茶叶的种植由我国的云、贵、川高原沿长江南下向全国传播。

……上层社会把茶作为饮料是从周武王以茶代酒开始,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

材料三17世纪初,茶叶传进欧洲时,“喝茶”还只是上流社会的专属享受。

18世纪中期以后,“喝茶”才真正进入一般平民的生活。

——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四“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饮料行业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结构,降

低碳酸饮料的比例,各种有减肥、保健、降压等功效的功能茶将成为主体饮料。

——范曼《保健茶的功能及其发展前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晋及到平民百姓的原因。

(6分)

 

 

(2)材料三中茶叶传进欧洲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简要说明18世纪中期以后“喝茶”才真正进

入一般平民生活的原因。

(8分)

 

3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

任何政府勾心斗角组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二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

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

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看法二:

见下图漫画

 

材料四1958年,张闻天向中央写报告申请,1959年上海办世博会。

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结果。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四十一届世博会,中国大步与大度地走向世界,

并邀请世界走向我们。

——根据《凤凰网》资料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

(10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4分)

 

(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建议石沉大海的原因。

(6分)

 

2015届高三年级第十六周历史周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D

B

B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D

D

C

D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D

B

B

B

A

C

A

31.

(1)原因:

①茶叶具有降火、解酒、提神的功能;②茶叶在全国范围内种植;③唐宋时

期商品经济发展;④市民阶层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茶馆大量涌现;⑤我国统一、社会

较为安定。

(6分,任答3点即可)

(2)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2分)

原因:

①工业革命开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②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茶叶贸易量增多;③

启蒙运动兴起,民主平等思想传播;④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6分,任

答三点即可)

32.

(1)背景:

①二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瓦解;②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想要称霸世界;③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对抗的国家,大国沙文主义抬头;④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6分,任答三点即可)

目的:

①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与发展经济,进而控制欧洲;②利用欧洲国家反苏反共;③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

(4分,任答三点即可)

(2)①美苏以欧洲为“冷战“的主战场,欧洲各国希望摆脱美苏控制;②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③美苏强大,欧洲单个国家无法与美苏抗衡;④美国经济援助不可能延期;⑤联邦德国成立引起担忧;⑥法德历史性的和解。

(4分,任答二点即可)

(3)选看法一:

经济全球化(或“地球村”的出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理由:

有利于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选看法二;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加速了其资本的扩张,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

理由: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或:

具有资本技术优势,控制着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往往是获利者;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落后,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6分,观点2分,理由4分)

(4)原因:

①中国当时工业科技落后;②处于冷战时期,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未建交;③总路线、大跃进,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④中央对世博会缺乏了解。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