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957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docx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

第二节 8086/8088CPU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

  本节介绍8086管脚信号的定义。

8086是一个40管脚的器件,为了便于组成不同规模的系统,Intel公司为8086设计了两种工作模式。

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管脚的定义不同。

学习管脚信号的定义,是为下一步总线操作时序和系统组成的学习打下基础。

  8086的工作方式

  1.两种工作方式

  为了便于组成不同规模的系统,在8086芯片中设计了两种工作模式,即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

  2.如何设定工作方式

  8086CPU的MN/MX#(Minimum/MaximumModeControl)管脚,是最大最小模式控制信号(标号33),它决定了8086工作在哪种工作模式。

如果MN/MX#接+5V,则CPU工作在最小模式;MN/MX#接地,CPU工作在最大模式。

  MN/MX#管脚为信号输入管脚,在设计系统时,根据选择的工作模式,将该信号直接连接+5V或地。

  8086CPU引脚的特点:

  多数引脚采用复用、分时,因为40条引脚不够分配,只能使一部分引脚分时复用:

一条引脚当两条引脚使用。

8086管脚图见图4.2.1(图4.2.1同时给出了8088的管脚图),图中第24~31号管脚具有两种定义。

括弧中表示的是最大模式下的管脚定义。

首先我们介绍8086在最小模式下的管脚定义。

有一部分引脚的功能和CPU的工作方式有关:

在最小方式和最大方式下,这些引脚可能有不同的功能。

  一、引脚信号与功能

  1.数据总线D0~D15

  16位(8088仅8位),双向传输,可分别使用其低8位或高8位,该总线与地址总线A0~A15共用CPU引脚形成复用总线AD0~AD15,地址、数据分时传送。

  2.地址总线A0~A19

  20位,单向,地址由CPU产生,用于寻址访问存储器单元或IO端口。

A0~A15与D0~D15复用,A16~A19与状态信号S3~S6复用(A16/S3~A19/S6)。

其中AD15~AD0地址/数据复用信号(标号2~16、39),双向,三态。

在总线周期的T1状态(地址周期)AD15~AD0上出现的是低16位的地址信号A15~A0;在T3状态(数据周期)AD15~AD0上出现的是数据信号D15~D0。

  作为分时复用管脚,因为既做地址信号,又做数据信号,因此是双向信号。

在总线周期的T1状态AD15~AD0输出CPU所要访问的存储器或者I/O端口的地址;而在总线周期的T3状态,AD15~AD0上出现的是CPU和存储器或I/O端口交换的数据。

T2状态对于读周期和写周期来说AD15~AD0上的状态是不同的:

在是读周期,AD15~AD0要从CPU驱动(地址周期)切换为存储器或I/O端口驱动(数据周期),AD15~AD0管脚需要在一个状态周期内维持高阻状态,以便不同总线驱动源的切换。

如果是写周期,地址和数据信号都是由CPU驱动,所以CPU从T2开始便输出数据。

T2~T3都是数据周期。

  A19/S6~A16/S3(Address/Status):

地址/状态复用信号(标号35~38),输出。

在总线周期的T1状态(地址周期)A19/S6~A16/S3上出现的是地址的高4位。

在T2~T4状态,A19/S6~A16/S3上输出状态信息。

  3.状态信号S3~S6

  S6:

指示8086当前是否与总线相连。

S6=0表示8086连在总线上。

  S5:

表示中断允许标志状态。

S5=1表示中断允许标志IF=1(对可屏蔽中断请求起作用)。

S5=0表示IF=0,禁止可屏蔽中断。

  S4和S3用来指出当前使用的段寄存器。

S4、S3代码组合对应的含义如表4.2.1所示:

   表4.2.1

S4

S3

当前正在使用的段寄存器

0

0

ES

0

1

SS

1

0

CS或未使用任何段寄存器

1

1

DS

  地址和状态信号也都是由CPU驱动,所以T1地址周期之后,紧接着的T2~T4是状态周期。

  4.控制信号

  与CPU工作模式无关的信号有:

BHE#、NMI、INTR、RD#、CLK、RESET、READY#、TEST#、MN/MX#、GND

  最小模式下控制信号

  ⑴M/IO#(Memory/InputandOutput):

存储器或者I/O控制信号(标号28),输出,三态。

M/IO#输出为高电平,指示CPU正在执行存储器访问指令,进行和存储器之间数据交互;如果为低电平,表示CPU正在执行I/O指令,进行和I/O接口之间数据传输。

为1时,CPU作存储器访问;为0时,CPU作端口访问。

  ⑵DT/R#(DataTransmit/Receive):

数据驱动器数据流向控制信号(标号27),输出,三态。

在8086系统中,通常采用8286或8287作为数据总线的驱动器,用DT/R#信号来控制数据驱动器的数据传送方向。

当DT/R#=1时,数据驱动器进行数据发送;DT/R#=0时,数据驱动器进行数据接收。

用于控制双向数据总线收发器的驱动方向。

  ⑶BHE#/S7(O):

为0时,总线高字节允许传送;为1时,总线高字节禁止传送。

BHE#控制对存储器按双字节输出时,高字节总线允许打开传送。

即只给一个字地址,输出两个字节。

S7备用。

  ⑷RD#(Read):

读信号(标号32),输出,三态。

RD#信号有效,表示CPU执行一个对存储器或I/O端口的读操作,在一个读操作的总线周期中,RD#在T2~T3状态中有效,为低电平。

为0时,CPU作读操作。

  ⑸WR#(Write):

写信号(标号29),输出,三态。

WR#信号有效,表示CPU执行一个对存储器或I/O端口写操作,在写操作总线周期中,WR#在T2~T3状态中有效,为低电平。

为0时,CPU作写操作;M/IO#,RD#,WR#组合成系统的存储器和端口的读写信号:

MEMR#,MEMW#,IOR#,IOW#。

  高电平有效时,将地址存入外部地址锁存器。

  通常用RD#以及WR#信号控制存储器或I/O的读出和写入端。

RD#和WR#指出CPU当前进行的是读还是写操作,它和M/IO#信号一起,指出当前进行的是存储器读、I/O读、存储器写、I/O写四种操作中的哪一种。

RD#和WR#信号除了在T2~T3状态中有效外,还在TW(等待)状态有效。

表4.2.2为对存储器或I/O的读/写操作选择。

   表4.2.2

RD#

WR#

M/IO#

对应的操作

0

1

0

I/O写操作

0

1

1

存储器写操作

1

0

0

I/O读操作

1

0

1

存储器读操作

  ⑹DEN#(DataEnable)(O):

数据使能信号(标号26),输出,三态,低电平有效。

用于数据总线驱动器的控制信号。

为0时,数据输出有效,与DT/R#配合,用于控制双向数据总线收发器的开与关。

  CPU的信号线上,特别是地址、数据、控制线上,通常连接多个器件,也就是说,CPU的每根信号线要带多个负载,为增强其负载能力,通常在CPU的地址、数据、控制线上设计驱动器。

因地址信号采用8282地址锁存器锁存,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所以不再另加驱动器。

数据线驱动一般采用双向数据驱动器8286。

DEN#用作对数据驱动器的使能。

  DEN#在存储器或I/O访问周期或中断响应周期都为低电平,即为有效电平。

如果是读周期或者中断响应周期,DEN#从T2状态中开始有效,一直到T4状态中结束;如果是写周期,则从T2状态的开始就是有效电平。

在DMA方式时,DEN#被置为高阻状态。

  ⑺ALE(AddressLatchEnable)(O):

地址锁存使能信号(标号25),输出,高电平有效。

是用来作为地址锁存器的锁存控制信号。

8086的AD15~AD0是地址/数据复用信号,地址信息仅在T1状态有效,为了使地址信号在整个读写周期都有效,通常要用ALE把地址信号锁存在地址锁存器当中为1时,地址锁存允许,高电平有效时,控制将地址存入外部地址锁存器。

  ⑻NMI(Non-MaskableInterrupt):

非屏蔽中断请求(标号17),输入,上升沿有效。

NMI不受中断允许标志的影响。

当CPU检测到NMI有一个正沿触发的信号以后,CPU执行完当前指令便响应中断类型号为2的非屏蔽中断请求。

为1时,(上升沿)产生不可屏蔽中断请求。

非屏蔽中断是不受中断允许标志IF的影响的,不能用软件进行屏蔽。

  ⑼INTR(InterruptRequest):

可屏蔽中断请求(标号18),输入,高电平有效。

如果INTR信号有效,当CPU的中断允许标志IF=1时,CPU结束当前指令后,响应INTR中断。

为1时,产生可屏蔽中断请求。

  可屏蔽中断要根据中断允许标志的设置来判断CPU是否能响应中断请求。

当INTR信号有效,同时中断允许标志IF为1的时候,CPU才会响应中断去执行一个中断处理子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非屏蔽中断还是可屏蔽中断,CPU都是在每条指令的最后一拍去采样中断请求信号的。

如果有中断请求,又符合中断响应条件,CPU将在执行完当前指令之后进入中断响应周期。

也就是说在指令执行中是不可以中断的。

  NMI和INTR是8086/8088的两条硬件中断请求输入线。

  ⑽INTA#(InterruptRequestAsk)中断的响应信号,输出,为0时,CPU对INTR中断的响应。

本信号与INTR构成一对联络信号,INTR请求,INTA#是CPU对INTR请求的回答,为0时表示接受申请。

  ⑾TEST#(Test):

测试信号(标号23),输入低电平有效。

TEST#信号和WAIT指令结合起来使用,在CPU执行WAIT指令时,CPU便一直处于空转状态,进行等待。

只有当8086检测到TEST#信号有效时,才结束等待状态,继续执行WAIT之后的指令。

为0时,结束CPU的等待状态。

  ⑿RESET复位信号(标号21),输入,高电平有效。

复位信号有效时,CPU结束当前操作并对标志寄存器FLAG、IP、DS、SS、ES及指令队列清零,并将CS设置为FFFFH。

当复位信号撤除时,(即电平由高变低时)CPU从FFFF0H开始执行程序。

这也是8086系统程序的起始地址,即开机后程序的起始位置。

一般的8086系统,将系统程序固化在ROM中,ROM的地址应包含FFFF0H。

  ⒀READY(Ready):

准备好信号(标号22),输入,高电平有效。

为了CPU能和不同速度的存储器或I/O接口进行连接,设计了READY信号。

CPU在每个总线周期的T3状态对READY进行采样。

当READY信号有效时表示存储器或I/O准备好发送或接收数据。

CPU执行典型的总线周期,在4个T状态内完成总线操作。

如果存储器或I/O的速度较慢,不能与CPU的速度相匹配,可令READY为低。

CPU在T3采样到READY为低电平以后,便在T3之后插入Tw,延长读写周期,使CPU能和较慢速度的存储器或I/O接口相匹配。

为1时,被访问部件准备就绪;为0时,被访问部件未准备就绪。

  ⒁MN/MX#(Minimum/MaximumModeControl):

最大最小模式控制信号(标号33),输入。

决定8086工作在哪种工作模式。

如果MN/MX#=1(+5V),CPU工作在最小模式。

MN/MX#=0(接地),CPU则工作在最大模式。

  ⒂HOLD(HoldRequest):

总线保持请求(标号31),输入,高电平有效。

当系统当中除CPU之外的另一个总线主模块(如DMA)要求使用总线时,该总线主模块通过HOLD信号向CPU发出总线请求。

如果CPU允许让出总线,就在完成当前总线周期后,在T4状态通过HLDA管脚发出应答信号,响应总线的请求。

为1时,总线使用请求;为0时,总线回收请求。

  ⒃HLDA(HoldRequestAsk)总线保持响应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

HLDA有效时表示CPU响应了其他总线主的总线请求,一旦HLDA有效,CPU的数据/地址控制信号变为高阻状态,而请求总线的总线主(DMA)获得了总线权。

为1时,总线使用请求的响应;为0时,总线回收请求的响应。

  DMA即“直接存储器访问”。

在DMA方式下,外部设备利用专用的控制电路直接和存储器进行高速的数据传送,而不经过CPU。

这样,传输时就不必进行CPU执行程序过程中完成的地址增量、计数器减量,以及在中断方式下CPU保护现场、恢复现场之类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数据传送的速度。

  在利用DMA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DMA控制系统总线,因此在DMA开始工作之前,首先要向CPU发出申请总线的请求,令CPU让出总线。

这个请求是由DMA设置HOLD信号有效产生的。

  HOLD和HLDA是一对联络信号,时序关系如图4.2.2所示。

  二、最小工作模式

  当8086的MN/MX#接到+5V时,8086就工作在最小工作模式。

最小工作模式一般用于组成基于8086CPU的最小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所有的总线控制信号都直接由8086产生,系统中的总线控制电路被减到最少。

这种系统的典型组成如图4.2.3所示:

  系统中,有1片时钟发生器8284A,1片单向数据驱动器74LS244;3片地址锁存器8282;2片数据总线收发器8286。

时钟发生器8284产生满足8086CLK要求的占/空比1/3的时钟信号,还对复位信号RESET和准备好信号READY进行同步。

8282对8086的地址信号进行锁存。

8086有地址信号20位,AD19~AD0,一位高位数据线使能信号BHE#,它们都是与数据或状态分时复用的信号,共21位。

采用3片8282对地址信号进行锁存。

数据收发器8286作为双向数据驱动。

  图4.2.3中的逻辑图表示了8086最小模式下的基本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的控制信号全部由CPU发出,与CPU连接的芯片分别为时钟控制器8284、信号驱动器74LS244、地址锁存器8282及数据驱动器8286。

  除了地址信号外,数据高位使能BHE#信号(总线高字节有效)也是需要被锁存的。

注意,数据高位使能不是数据信号,而是数据高位选择信号,8086有16位数据信号线,CPU执行指令时,由BHE#信号指出高位数据线上当前数据是否有效,相当于地址选择信号。

又因为地址/数据状态总线是分时复用的,而BHE#和S7也是复用的,为了保证CPU对存储器和I/O端口的正常读/写操作,需要锁存器对BHE#信号进行锁存。

20位地址信号也是和数据、状态信号分时复用,BHE#信号加上20位地址AD19~AD0,共21位。

8282是八位与8086兼容的地址锁存器,因此,系统采用3片8282芯片分别对21位地址信号进行锁存。

在总线周期的T1状态,这21根线上是CPU发出的地址信息(包括BHE#),到T2或T3周期地址信号撤消切换为数据或状态信息。

因此必须将地址信号锁存,使它们的有效时间能覆盖数据有效的时间。

CPU在发地址的同时,地址锁存使能信号ALE有效,表示地址已经准备好。

利用ALE信号的下降沿将地址锁存在地址锁存器8282中。

  1.系统地址与数据总线的形成

  ⑴地址锁存器。

  如:

8282,74LS573等8位锁存器均可作地址锁存器。

  图4.2.4是地址锁存器8282芯片的管脚功能和真值表。

8282有8位信号输入管脚DI7~DI0和8位三态信号输出管脚DO7~DO0;OE#为输出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STB是锁存信号。

下降沿有效。

  系统地址总线的形成

  系统需要独立的地址总线,并在整个总线周期维持地址有效。

需外加地址锁存器来存储地址,20位地址要三片锁存器。

锁存器由ALE信号来控制,即ALE作为锁存器的输入控制信号,控制地址的写入。

除地址外,BHE#信号也要存入外接的地址锁存器。

  注意ALE是高电平有效,必须和锁存器的控制信号的电平相一致。

  ⑵地址总线形成。

图4.2.5是8282与8086的连接图。

  将8086的20位地址和BHE#信号分为3组,和3片8282的DI7~DI0连接,CPU的地址锁存使能ALE与8282的STB端相连。

在ALE的下降沿时,对地址信号进行锁存。

也可以采用74系列器件373替代8282。

  地址锁存器8282相当于8个D触发器。

从真值表可以看出,当OE#为高,DO7~DO0为高阻状态。

当OE#为低STB为高时,8282的输出等于输入,8282的输出信号DO7~DO0与输入信号DI7~DI0相等。

当STB由高变低,信号被锁存。

OE#为高电平时,8282的输出为高阻态,OE#为低,DO7~DO0有效。

具体细节可以参见图4.2.5的真值表。

  以其中的第一个8282为例,不难看出,只要将8282的DI7~DI0与8086CPU的AD7~AD0相连,锁存号STB与CPU的ALE端相连。

就可实现地址锁存的功能。

而输出允许信号OE#为什么直接接地?

因为OE#直接接地表示输出允许地址信号一直有效(无高阻态),在不带DMA的单处理器系统中,完全可以这样处理。

与此类似,第二、第三个锁存器的连接基本相同。

  地址A与数据D的复用(片)总线信号作为锁存器的输入,由ALE控制输入,输出为直通方式,锁存器输出为地址信号。

  ALE信号仅在新地址输出期间有效,使新地址输入锁存器,从而从复用总线上分离出地址信号;由于锁存器输出为直通方式,使地址信号期延长到整个总线周期。

  ⑶总线收发器。

当数据线负载大于CPU数据线扇出能力时,需要在CPU数据线上连接数据驱动器。

在Intel系列芯片中,数据收发器为8位的8286,8286的逻辑结构及其与8086的连接见图4.2.7和图4.2.8。

8286具有两组对称的数据引线A7~A0和B7~B0,为双向的输入/输出线,三态。

OE#是输出允许信号,输入,低电平有效。

当OE#为高电平时,A7~A0和B7~B0输出高阻。

T端则控制数据传送方向,T=1,表示数据从A流向B,T=0,表示数据从B流向A。

因此,只需将8086的数据线连接8286的A组端口,8086的数据使能连接8286的OE#,8086的数据发送/接收控制DT/R#连接8286的数据传送方向控制端T,便实现了8086和数据驱动器的连接。

同样,也可以采用通用器件,双向数据驱动器74LS245替代8286。

  一般将具有数据发送器和接收器驱动器简称为数据收发器,典型的数据收发器为8286。

8286具有两组对称的双向数据引线A7~A0和B7~B0,它们既可做输入又可做输出,作为输出时具有三态功能。

也就是说,可以安排数据从A7~A0输入,从B7~B0输出;也可以安排数据从B7~B0输入,从A7~A0输出。

传送方向控制端T控制数据流向,T=1,数据从A7~A0流向B7~B0;T=0,数据从B7~B0流向A7~A0。

如果将8086的数据驱动器有时也称作总线驱动器。

至于CPU数据线和存储器、I/O芯片的扇入/扇出能力,可查阅有关数据手册。

由于8286是8位的,而8086的总线是16位,因此要用2片8286。

  ⑷数据总线形成。

从8286的逻辑图可以看出,8286数据驱动器(除外控制电路)、数据引线Ai/Bi是对称的,由于在收发器中数据是双向传输的,因此数据线Ai和Bi仅仅表示了数据的流向,在数据传送方向控制端T的作用下,T=1,表示数据从A流向B,T=0,表示数据从B流向A。

OE#是输出允许信号,或称三态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

了解了8286的结构以后,我们就容易理解8286如何与8086连接了。

图4.2.7中,A到B表示数据从CPU传送到系统其他设备,是数据写的数据流向,B到A是数据从系统的其他设备传送到CPU,是数据读的数据流向。

而CPU的数据发送/接收控制DT/R#=1时,正好是数据发送(写)状态,DT/R#=0时,是数据接收(读)状态,所以可以将DT/R#直接和8286的T相连。

8286的输出使能OE#端则必须由CPU的DEN#控制。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在CPU的存储器访问周期、I/O访问周期以及中断响应周期DEN#输出低电平,即输出有效信号。

使能8286允许数据通过,完成数据的传输。

8286不能象8282那样,将OE#直接接地。

  如图4.2.9所示:

  当G=0时,由DIR决定数据驱动的方向;当G=1时总线高阻。

  由DEN信号打开收发器,由DT/R#信号选择收发器的驱动方向

  ⑸系统控制信号的形成。

注意在最小方式下,由M/IO#、RD#、WR#的组合来决定进行什么操作(如表4.2.3);系统的其它信号直接来自CPU:

   表4.2.3

M/IO#

RD#

WR#

操作

1

0

1

读存储器

1

1

0

写存储器

0

0

1

读外设

0

1

0

写外设

  2.16位存储器组织

  我们讨论了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计算过程,那么8086存储器的物理组织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图4.2.12表示了8086地址空间的物理实现。

8086具有16位数据线,包含2个字节,系统将1M字节存储器分为2个存储体,每个存储体包含512个字节,分别对应数据总线的高位字节和低位字节。

连接低8位数据线的是偶地址存储体,连接高8位数据线的是奇地址存储体。

它们分别由A0(为0)和BHE#来选择。

因此,A0通常不参加存储器片内地址译码,而是和BHE#一起直接用做存储体的选择信号。

  ⑴8位存储器组织。

如图4.2.13所示,存储器单元的位数与数据总线位数一致,由地址A19~A0选取存储单元,数据通过同宽度的数据总线进出。

  ⑵16位存储器组织。

在存储器中,操作数可以是一个字节,也可以是一个字。

如果是字操作数,那么低位字节放在较低的地址单元,高位字节存放在较高的地址单元。

但是,他们的起始地址既可以是偶地址也可以是奇地址,对奇、偶地址的字访问时A0和BHE#的不同状态。

  8086系统将1M字节的内存空间分为2部分,每个部分包含512K个字节,分别对应16位数据总线的高8位字节和低8位字节。

连接低8位数据线的为偶地址存储体,连接高8位数据线的为奇地址存储体。

它们分别由A0(为0)和BHE#来选择。

因此,A0通常不参加存储器片内地址译码,而是和BHE#一起直接用做存储体的选择信号。

这种组织存储器的思想同样体现在具有32位数据总线的80386、80486系统和具有64位数据总线的Pentium系统当中。

80386系统将内存储器分为4个存储体,分别由BH0#、BH1#、BH2#、BH3#来选择,Pentium处理机将内存储器分为8个存储体,分别由BH0#~BH7#来选择。

  ①字节与字地址。

存储器分为奇、偶存储体,地址:

去除最低位地址A0,偶数地址与其后的奇地址相同。

     0000000000H

     0000000101H

     0000001002H

     0000001103H

     0000010004H

     0000010105H

     0000011006H

     0000011107H

  字节地址:

所有的地址位参与选址,可选取任一字节单元。

  字地址:

所有的地址位(除最低位——A0——地址)参与选址,可选取任一字单元。

  ②字节与字单元的选择信号,如表4.2.4所示。

   表4.2.4

BHE

A0

操作

启用的总线位数

1

0

 访问偶址字节单元

D0~D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