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90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docx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孟子说: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而已矣。

2.乡三物包括六德、六行和。

3.“三达德”包括、仁、勇。

4.《韩诗外传》:

“,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5.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是的诗句。

7.“圣人有情”说是提出的。

8.毛泽东曾在杂志上发表《体育之研究》。

9.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10.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

11.梁启超先生说:

“无论教人或教自己,非把问题解决,教育问题没有法子进行。

12.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

、专门性和结构性。

13.《说文》:

“,上所施,下所效也。

14.亚里斯多德有一个著名的定义:

人是有的动物。

15.多尔提出的后现代课程的特点是:

丰富性、回归性、联系性和。

16.德国的“”由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培养人才。

17.中国古代一个教育发展周期大约持续年。

18.《易·贲·彖辞》曰: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以化成天下。

19.课程组织要素包括学习者、教育者、和教学环境。

20.幼儿的体育锻炼应以为主。

二、名词解释:

1.班级授课

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3.创造力

4.个别教学

5.激情

6.生存智慧

7.相授制

8.课程组织

9.复讲

10.教学方法

11.问难

三、简答题:

1.简述做一个自由的人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用情理结构分析法简要分析课程的组织要素。

3.简述创造教育的主要内容。

4.简述做一个自主的人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5.简述和谐教育的主要内容。

6.简述身与心的关系。

7.简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8.简述孟子的性善论。

四、论述题:

1.联系教学实践,解析《学记》中下列一段话: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2.简论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结合教学案例论述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放心;2.六艺;3.智;4.智如泉源;5.《春秋》;6.杜甫;7.王弼;8.《新青年》;9.泰勒;10.心理健康的维护;11.人性;12.学术性;13.教;14.理性;15.严密性;16.双元制;17.800;18.人文;19.教学材料;20.游戏。

二、名词解释:

1.班级授课是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大致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从理论上加以整理与论证,使之确定下来,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教学对话、课堂讨论、协作研究等教学形式,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生存智慧的教学方法。

3.创造力是人认识和改造自然和人自身的行为能力,即人满足欲望和渴求的能力,包括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术、制造新产品、改革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等。

4.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分别对单个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

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进度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教学活动和教学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

5.激情是一种迅速的、猛烈的、具有暂时勃发性质的情绪状态。

激情通常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

激情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处于激情状态之下的人认知活动的范围往往会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局限,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6.生存智慧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体验、接受、感悟和认识到的,能让人过一种自主、自由、自在生活的生活经验、理性知识、感受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和精神信仰等。

7.相授制即所谓“弟子以次相授”,得到老师亲口传授的学生再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

相授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8.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教育系统或学校课程的要素,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这些要素包括这样一些一般因素:

教学计划与方案,学习材料,学校器材与学校设备,教学力量的专业知识以及评价与检查体系的要求等。

学校或学院的气氛,社会、社区、家庭对学校的支持,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及教师的风格和策略,这些因素虽不很明显,但也是同样重要的。

9.复讲是由某一学生面对全体同学重复讲解老师讲过的内容。

古代的教学中常常采用复讲的教学形式。

10.教学方法即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是发展人性的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程序和步骤以及实现这些规范、程序和步骤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的总和。

11.问难即相互问难,由一人提问,以难倒被提问者为胜。

与答疑不同的是,提问者对问题的答案早已成竹在胸,提问的目的是难倒被提问的人,从而分出胜负。

有时被提问的人没有被难倒,反而是提问的人被他人反问至理屈词穷。

在问难的过程中,一些疑难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学术的进步和学业的提高。

问难是古代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简答题:

1.做一个自由的人就是要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做一个能创造新生活,开创美好未来的人;做一个能树立新风尚,去除陈规陋习的人。

就理性能力而言,自由的人具有创造理性。

就情感体验而言,自由的人具有探求真理的理智感、成就人生的幸福感和在对象中显现人的创造力的审美感。

2.情理结构分析法把课程的组织要素分为情境-情感、知识-情感、能力-情感、价值-情感、信仰-情感五个基本的结构单位。

情境-情感:

场景、描述←→美感。

知识-情感:

概念、原理、事件←→理智感。

能力-情感:

思维(感知、推理、直觉)、操作、交往←→自信心。

价值-情感:

好坏、善恶、美丑←→自尊心。

信仰-情感:

对象(神、至善、理念)、仪式、习俗←→敬畏感。

3.创造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教育。

培养创造力应从六个方面三个层次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怀疑精神;发掘潜在能力;发展个性特征;增强意志力量;营造自由空间;肯定创造价值。

认知层次;情感层次;实践层次。

4.做一个自主的人就是要做一个能立足于技术时代的公民。

说具体一点,就是要做一个身体好、会做人、能办事、有信念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身体好不仅要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更要善于调节自己的饮食和情绪。

要学会做人就要具有道德规范理性以及遵循道德规范的道德感。

要学会做事就要获得最一般的科学规范理性以及相应的理智感。

要做一个有信念的人,就要皈依某种宗教或崇信某种思想或文化。

5.和谐教育是完善人的亲和力的重要途径。

完善亲和力应从四个方面三个层次进行和谐教育。

人与天和;人与人和;情与理和;欲与力和。

欲育;爱育;美育。

6.身心关系,中国古代称“形神关系”,西方则称之为“灵肉关系”。

孟子较早地论述过身与心的关系问题。

他说: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

故曰:

‘持其志,无暴其气。

’”又说: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又说: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公孙丑上》)有三层意思。

第一,心志是形气的主宰。

心志指向哪里,形气便听从指挥往哪里去。

所以要持守住自己的心志,不要伤害自己的形气。

第二,形气不是完全被动的,形气的运动反过来引起心志的变化。

当形气集中到某一点上之后,心志也会跟着发动起来,专注于某一点上。

比如偶然跌倒了,会反过来促使心志专注到跌倒的事情上来。

第三,心志和形气合为一体,表现为人的精神气质。

比如人的浩然之气,它是人的正义感在形气上的表现。

聚集起正义的行为,能养成浩然之气,一旦行为背离了正义,人的形气就显得软弱无力。

所以孟子主张在艰难困苦中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耸动心志,坚忍性格。

身心关系其实是没有这么容易说清楚的。

它涉及到一些终极问题,比如心能不能离开身而独力存在?

没有心的身是什么样的?

身死之后还有没有心?

终极问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它超出了理性所能理解的范围,如果一定要寻找答案,只有通过信仰。

但即使把终极问题交给了信仰,人的理性总是会不断探讨这些问题,并且提出许许多多观点迥异的思想。

认定某种思想最终解决了这些终极问题,这样的认定其实就是一种信仰。

7.

(1)丰富性;

(2)回归性;

(3)关联性;

(4)严密性。

8.孟子“道性善”(《孟子·滕文公上》),认为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他说: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都是人的道德情感。

他又说: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都是人内在具有的,发端于人生来就有的道德情感。

但人生来就有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只是一个发端、一点萌芽,就像牛山上的草木一样,如果不加保护培植,日日砍伐践踏,也会生长不起来。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孟子·告子上》)

四、论述题:

1.正业是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课程。

居学是在家中所玩赏的爱好。

正业包括弦(乐)、诗、礼等,居学包括操缦(各种乐器)、博依(各种比喻)、杂服(各种服装)等。

广言之,正业是《诗》《书》《礼》《乐》等学问,居学是琴棋书画等杂艺。

正业必须在学校里怀抱经书严肃认真地去修习,即所谓藏焉、修焉。

杂艺需要闲居家中时悠闲自得地去玩味,即所谓息焉、游焉。

正业讲理论,居学重实践。

正业非学不可,居学则看兴趣爱好。

正业要精粹,居学要广博。

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友爱同学,崇信大道。

(举例略)

2.

(1)本立明道。

孝悌是沟通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纽带,从这一点来看,孝悌是根本。

“以孝治天下”是中国古代一个基本命题。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文化。

从文化的根本来看,孝悌也是中华美德的根本。

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是家庭伦理道德和日常交往道德规范的教育。

这是“立本”的教育。

中小学道德教育要树立孝悌、谨信、亲仁的根本,大学的道德教育则要教育学生明道。

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是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的教育,大学的道德教育则是道德理性的教育。

(2)化民成俗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乐文明的国家。

中国文化是一种不同于宗教文化的礼乐文化。

礼教与宗教的最大区别是:

它没有对唯一神的崇拜,只有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以及对尊者长者的恭敬;没有神秘的宗教仪轨,只有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和日常交往中的一整套礼仪;没有至高无上的宗教经典,只有《诗》《书》《礼》《乐》等世俗的文化经典。

“礼之用,和为贵。

”礼教的作用在于建立和谐的内心秩序和社会秩序。

其化民成俗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

应该说,礼教比宗教更加理性化和人文化。

人的道德行为礼仪化、习俗化之后,也就真正地社会化和理性化了。

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符合他所生活的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他才是真正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

(3)严明法纪

社会风气容易被金钱和权利败坏。

一旦社会风气败坏,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有所不能。

做人的底线要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教育只能在人的道德完善的过程中锦上添花。

一个法度废弛的国家,无论怎样加强道德教育都是徒劳的。

因为道德教育是导人向善的,法律制度是阻止人为恶的。

做人的底线是不犯法,做人的底线当然要靠法制来维持。

道德的底线是遵守公共道德,道德的底线同样需要法制来维护。

作为道德的底线,划分公共道德的原则是不损害公众的利益,所定的公共道德的条款是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都能做到的。

公共道德要从小培养,但在未成年之前,对违犯公共道德的行为主要进行批评教育。

而对于已经成年的人,对于违犯公共道德的行为应该给予严厉的处罚。

人的行为习惯,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养成,批评教育不再有多大的作用。

(4)自修自得

社会公德要广为宣传,放纵违犯社会公德的行为是对全体公民权利的不尊重。

但个人私德要自修自得,用统一的、很高的道德标准要求每一个人,是对个体生命和个性的不尊重。

用统一的、很高的道德标准要求每一个人,这是道德理想主义。

道德理想主义的做法是不道德的。

道德理想主义只会伤害道德教育。

但每个人自己都要持之以恒地不懈追求完美的人格。

过有德性的生活,才能找到人生的幸福。

社会公德要有统一的要求,是因为社会公德所规定的行为是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在正常的情况下都能做到的。

个人的私德则不同,有忠道,有恕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道,是做人的底线,也就是不害人。

做人的上线是忠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要帮助别人,为他人谋利益。

仁的底线是不害人,这不难。

对待他人,要隐恶扬善,“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不要揭人家的短,而要多多夸奖他人的善言善行。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对于自己,我们要持之以恒地不断追求完美的人格。

这叫“严于律己”。

3.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和合。

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那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必须遵守的东西,不能违背的东西,规定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东西。

教学中有没有这样的东西呢?

有。

比如教中要有学,学中要有教,才是教学。

要做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必须遵循某些教学规律和原则。

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家们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教学又是一门艺术。

艺术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没有固定模式可循的。

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师不同,学生不同,内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教学情境也就不同。

每个教师应有自己的风格,别人学不到的风格。

每堂课要有每堂课的特点,其它课堂上没有的特点。

从这一意义上讲,教学又是没有定法的。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有法而无定法,遵循一定的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教学中的科学又非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一加一只能等于二。

教学科学中有艺术,也就是说,教学科学是比较灵活的,只是一些纲领性的、建议性的、大体说来如此才更好的原则。

许多教学原则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心理学所总结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具有的一般心理特征大都是一些多数人所具有的统计规律。

心理学书上说的本来是比较灵活的,但到了教育学中却往往成了必须遵守的原则。

于是实证主义的教学原则变成了后现代主义所批判的僵硬的、刻板的、扼杀个性的教条。

我们反对这样的教条,但同时也认为灵活的教学原则还是有的。

教学中的艺术亦非西方现代艺术那样的艺术,冲破所有的规则和规范,只留下个人独特的风格和个性,不能重复,难以模仿。

教学艺术中有科学,也就是说,教学艺术中有规律可循,教学艺术是遵循教学原则的艺术,或者说它就是一门古典艺术。

古典艺术都是法度森严的,唐诗晋字汉文章,哪一个不是中规中矩的呢?

法度森严但又挥洒自如,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教学艺术应是如同唐诗晋字汉文章那样的艺术。

(举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