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09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提纲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预习提纲

1、燕子

  1、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形成的美丽图景。

  2、作者的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3、思考问题:

“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里用()的写法,写出了花儿争相开放的生动活泼的春景。

4、重点词句:

  

(1)“掠过”是()的意思,指燕子()。

  

(2)比喻句: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铺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思考:

为什么用“五线谱”打比方?

  

5、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6、全文背诵。

 

2、古诗两首

1、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2、了解作者。

贺知章:

()代诗人。

除本课《咏柳》外,还有()()广为传诵。

朱熹:

()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3、古诗的意思

  《咏柳》咏:

()的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这里把()比作碧玉。

“妆”,()。

“一树”,()。

“绦”,()。

全句的意思是: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细叶”()。

“裁”,()。

似,()全句的意思是: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胜日”()。

“寻芳”,()。

“滨”()。

“光景”,()“一时”,()全句的意思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等闲”,()。

识得,()。

“东风面”,()。

“万紫千红”,形容()。

“总是”,()以上两句的意思是:

4、表达的思想感情

  《咏柳》作者描写(),歌颂(),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春日》表达了作者对()的渴望以及()的喜悦。

3、荷花

  1、课文的叙述顺序

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  

2、重点语句

  

(1)、冒:

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

(2)、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3)、“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

  

(4)、写荷花姿态的句子:

  

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5)、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个比喻句,写出荷叶()()()的特点。

请仿写一个比喻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4、如果你就是那些荷花中的一朵,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试着写一写。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预习提纲

5、翠鸟

  1、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对翠鸟()、()的描写,表达了对翠鸟的(),同时教育我们要()。

  2、翠鸟的特点:

  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

翠鸟的特点是从外形上和动作上两个方面来写的。

翠鸟外形上的特点是(),

动作上的特点是()。

  

3、介绍翠鸟的颜色时写作顺序是:

先写(),再写(),最后写()。

  4、下面每组句子中,哪句写的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1)、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2)、翠鸟离开苇杆,很快的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5、把课文中对翠鸟外型描写的语句抄写下来,认真体会作者的写法。

 

6、燕子专列

1、这篇课文采用了()的写作方法。

试着选择一个:

1.顺叙2.倒叙3.插叙

  2、解释词语的意思

饥寒交迫  

气温骤降  

启程

3、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特别-----(      )       疲劳-----(      )

  温暖-----(      )       舒适-----(      )

  4、重点语句

  

(1)、消息后,居民们( )走出家门,()严寒,( )漫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的山路,()寻找冻僵的燕子。

  从上面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从“冻得通红、僵硬”“一点也不在乎”可以体会到贝蒂()精神。

  

5、泡泡语: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

  理解:

作为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他大事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原先的小村庄:

  

现在的小村庄:

发生变化的原因:

2、词语解释

郁郁葱葱 

裸露

  3、重点语句体会

  

(1)、谁家想(),谁家想(),就(),把树木()砍下来。

  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

“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

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

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4、泡泡语:

我知道“大雨没喘气”的意思

  这里的“大雨没喘气儿”是运用了()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大雨()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预习提纲

9、寓言两则

1、《亡羊补牢》

  

(1)、理解成语的意思:

  亡:

   补:

 牢:

  亡羊补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2)、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哪句?

  

(3)、理解:

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养羊人认为()

  (4)、理解: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于是他()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南辕北辙》

  

(1)、理解成语的意思:

  辕:

    辙:

  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哪句?

  (3)、这个人往北走的原因:

(4)、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

  

3、《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和《南辕北辙》中的去楚国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10、惊弓之鸟

  1、理解成语的意思:

惊弓之鸟: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和词语。

  

(1)、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第一个“直”是说大雁();第二个“直”是说大雁()。

两个“直”准确地描写出大雁听到弦响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

  

(2)、阅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回答:

  更羸一共说了()句话。

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大雁(),听到大雁();第二句是更羸分析大雁()的原因。

从这两句话看出更羸知道()第三、四句话写大雁()。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更羸知道只需()不需()就能()。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为什么他能判断出大雁受过箭伤?

  

3、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倒叙的写法。

4、积累自己学过的成语故事。

 

11、画杨桃

1、理解: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这句话是()说的,第二句话是()说的。

他们说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

  2、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1)、从我的角度看,()。

(2)、我按照爸爸的叮嘱()。

  3、理解下面句子:

  

(1)、“好——笑!

”中的“——”表示(),表现了几个同学()的神态。

  

(2)、“不……像。

”“像……五……五角星。

”这里的三个“……”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了后()的神态。

  4、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5、阅读课文第18自然段,思考:

  老师说的话可以分为几层?

如何分?

每层的意思是什么?

  

  

6、为什么课文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7、读了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预习题

13和时间赛跑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读课文,思考并试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

(2)、画出文中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

对应的原因:

(3)、爸爸和“我”对“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你是怎么理解的?

 

(4)、说不出的滋味”究竟指什么,是什么滋味?

(5)、我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你从中有何启发?

4.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连同课文后的格言一起积累下来。

14检阅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围绕检阅主要写了两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是:

第二个场面是:

(2)在围绕“是否让博莱克参加国庆游行”这件事上,大家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在书上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4.课文中谁才有权决定“博莱克是否参加国庆游行”,是队长和儿童队员还是博莱克自己?

当博莱克被告知参加国庆游行时,心情可能会怎样?

仅仅是高兴么?

15争吵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把课文读三遍,争取读正确、流利。

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把不同角色的特点读

出来。

4.课文围绕“争吵”写了哪些事?

争吵的原因:

经过:

结果:

5、课文中的第五自然段写得真精彩!

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

从哪里

看出来的?

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6、爸爸的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用“”画出来,与爸爸的话相对照,看看“我”做到哪些了,哪些没做到。

在“我”的心目中,爸爸有着怎样的地位?

7、文中的许多句子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眼神,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

活动。

如文中的最后一句话:

不料父亲把脸一沉,【注:

“把脸一沉”说明爸爸很生气。

】说: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这句话不仅仅是爸爸在教育“我”,更是对我错误行为的不满和指责。

】说着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夺”、“折”、“扔”中可以看出父的愤怒与失望。

仿照老师的批注,在文中再找几处这样的句子批注一下。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提纲

17、可贵的沉默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反复读课文,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1)看书上第一幅图,找出课文中描写这幅图的内容,读一读,思考:

孩子们谈论了哪些内容?

从他们谈论的内容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你是否有过和孩子们相同的经历?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看书上第二幅图,找出课文中描写这幅图的文字,读一读,思考: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段文字的内容,孩子们为什么沉默了?

 

 

 

你是怎样理解“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似的神色之中”这句话的?

 

 

 

 

4、我给了孩子们一个怎样的建议?

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5、我想寻找孩子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6 、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不理解,做上记号,小组讨论。

 

 

18她是我的朋友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迫在眉睫

啜泣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她是我的朋友》记叙了_____时期,一位小姑娘急需输血时,孤儿院的_____毅然献出自己的____,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文中有多处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说一说他当时在想什么呢,请写下来。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此时他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_。

(2)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此时他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

(3)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此时他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搜集关于朋友的名言。

7.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19七颗钻石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焦渴

喜出望外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七颗钻石》这篇课文共有自然段,写了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水罐变成涌出清水,射出

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5.认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我会填

水罐的变化原因说明什么

 

(2)结合全文,思考:

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6、搜集孝顺父母的小故事。

7.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预习提纲

21太阳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写在课本上)

寸草不生密切繁殖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太阳》这篇课文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还介绍了太阳()。

5.认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在文中画出描写太阳特点的相关语句,想想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把太阳的特点说清楚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读课文4-8段,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请简单写下来。

 

(3)如果没有了地球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你能大胆想象一下吗?

请用上“如果……就…”这个关联词来练习说一段话。

6、.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22月球之谜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写在课本上)

遐想奥秘荒漠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先是介绍了月球的(),接着写了(),最后写了()。

5.认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想一想,人们会想到什么?

 

(2)读课文3-5段,想想课文写了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选择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实验,谈谈你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6.搜集描写月亮的古诗和诗歌。

 

7.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情不自禁

迫不及待

目不转睛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以_______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反映了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___________带来的变化。

5.认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课题中的信息高速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爸爸概括出了网络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第2—5自然段,运用“网络能使我”来说说话。

(提醒:

可以运用书上的语言,用复制句子的方法把要用的句子粘贴下来,还可以在里面加上自己的句子,使句子更加完整,流畅。

 

8.把你知道的和网络有关的知识展现给大家。

 

9.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预习提纲

25太阳是大家的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写在课本上)

红彤彤晚霞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歌共有小节,第一节是描绘的

景色;第二节是写;第三节是,

回应第一节;第四节是写其他国家的小朋友。

整篇课文给我们描

写了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5、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认真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太阳做了哪些好事?

在课文中标出相关的语句。

想象:

太阳还会做哪些好事呢?

仿照诗歌中的句子写一写吧!

 

6.搜集有关其他国家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情况的资料。

 

7.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26一面五星红旗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无影无踪

荒无人烟

身无分文

趔趔趄趄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共有自然段,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是一名,在一次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我”拒绝了,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也赢得了。

5.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面包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思考:

面包老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并写下来。

 

(2)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这时我可能会想:

 

6.搜集有关国旗的知识、小故事等资料(文字、图片等)。

 

7.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27卖木雕的少年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名不虚传

语无伦次

游人如织

爱不释手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一位对的友谊。

“我”到时,想买一个作纪念,但是木雕沉重,只好。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送给我一个,表达了人民对的友好之情。

5.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读课文3—8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怎样描写木雕象墩的?

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2)读全文,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

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反复多读几遍。

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8.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9.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预习提纲

29古诗两首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抄写两首古诗,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3.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碧霄长河应悔

4.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乞巧》诗中人们向织女学习什么?

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乞巧”是什么意思呢?

(结合课后资料袋回答)

②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巧,她们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写出可能出现的地方)

③《嫦娥》一诗中,诗人借()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感受。

5.搜集民间故事或传说。

 

6.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30西门豹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荒芜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西门豹》这篇课文共有____自然段,讲的是西门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故事。

赞扬了他反对____________,尊重__________的品质。

5.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想一想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

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6.搜集西门豹的故事。

 

7.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31女娲补天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欢歌笑语

零零星星

金光四射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看到了,于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从而解救了的故事。

5.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仔细读2至4自然段,把文中描写女娲补天的句子画下来。

想象一下,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会走到什么地方去,遇到什么困难呢?

想出什么办法呢?

 

(2)结合插图和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你脑中的五彩云霞是什么样子的?

6.搜集女娲等神话故事。

 

7.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