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378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docx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rescuingandcaringforcriticalpatients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抢救设备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offirstaidandequipments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1.立即指定抢救负责人,组成抢救小组:

要求各级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必须听从指挥,态度严肃、认真,动作迅速准确,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

护士在医生未到之前,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如外伤失血的病人给予止血,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

2.制定抢救方案

3.制定抢救护理计划

4.做好查对工作和抢救记录:

执行口头医嘱是,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需及时由医生补写医嘱和处方。

抢救中各种药物质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袋应集中放置,以便统计和查对。

一切抢救工作都应做好记录,字迹清晰、及时准确、全面详细,注明时间和执行者。

5.安排护士每次参加医生组织的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

6.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善的抢救器械和药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即定数量、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使用

7.抢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时清理,归还原处和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8.做好交接班工作

(二)抢救设备

1.抢救室

2.抢救床

3.抢救车

(1)急救药品:

心三联:

呼吸两联:

(2)其它用物

无菌用物:

注射器及针头、输液器、输血器、压舌板、舌钳、牙垫

非无菌用物:

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止血带、宽胶布、

(3)急救器械:

吸氧装置、吸痰装置、简易呼吸器

二、常用抢救技术

(一)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又称现场急救,是心肺脑复苏中的初始急救技术,又称之为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主要是针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急症病人加以施救。

对于心源性猝死病人,生存链包括四个环节即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CPR)、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LS)。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紧密关联,缺一不可。

早期呼救:

急救系统立即行动以减少反应时间

早期CPR:

立即开始CPR(1-4分钟之内),以维持大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的氧摄入量。

如随后的除颤和药物治疗均行之有效,早期CPR是至关重要的。

早期除颤:

如果病人在4分钟之内得到CPR治疗,8-12分钟以内得到除颤治疗,那么他的生存机率会显著提高。

早期ALS:

最终的治疗,如各种药物和呼吸治疗,可以稳定病情,进一步增加生存的机会。

采取早期CPR技术是否及时以及操作方法是否得当与能否挽救病人的生命和获得良好的预后密切相关。

当呼吸和心跳停止后4-6分钟,由于缺氧大脑开始死亡。

在专业人员和设备到达之前,尽早实施CPR可以维持身体重要脏器,特别是大脑的氧供应,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临床实践证明,早期CPR可以使生存率增加1倍。

以下曲线图先自瑞典心脏协会出版的“1977年瑞典院前心源性猝死报告”,样本量为2万多例,包括城市、乡村的人口。

由此图可以看出,尽早实施CPR可以大大提高存活率。

为要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以便于心搏呼吸恢复后,意识也能恢复,就必须在搏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复苏开始得越早,存活率越高。

尽管某些实验与临床研究有心搏骤停长达20分钟而心肺复苏仍获得成功的报道,但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之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10分钟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小。

CPR指救护者在现场及时对呼吸、心跳聚停者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急救技术,建立含氧的血液循环,维持基础生命所需。

此方面的训练模型有复苏安妮。

CPR采用的步骤,一般以ABC或ABCDE的顺序进行

A-openAirway开放气道

B-Breathing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或胸外心脏按压

D-Drug使用药物

E-Electric心脏除颤

心搏、呼吸骤停的临床征象-判断心搏、呼吸停止

(1)突然意识丧失、面色死灰:

轻摇或轻拍并大声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如确无反应,说明病人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因颈动脉浅表且颈部易暴露,便于迅速触摸,作为首选。

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可用示指、中指指端触及气管正中,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滑向颈外侧气管与肌群之间的沟内,即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有无搏动。

其次选股动脉。

确认摸不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即可确定心搏停止。

(3)呼吸停止:

应在保持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判断。

可以通过听有无呼气声、用面颊部靠近病人的口鼻部感觉有无气体逸出,脸转向病人观察胸腹部有无起杖。

(4)瞳孔散大:

注意循环完全停止后超过1min才会出现瞳孔散大,且有些病人始终无瞳孔散大现象,同时药物对瞳孔的改变也有一定影响。

(5)皮肤苍白或紫绀:

一般以口唇和指甲等末梢处最明显。

(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

听诊无心音。

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

(7)伤口不出血

(8)部分病人可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

凭突然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这两点即可肯定心搏聚停的诊断,立即开始实施现场急救。

由于现场急救要示分秒必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等心搏骤停的各种表现均出现后再行诊断。

一定注意不要因听心音、测血压,做ECG而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Signsandsymptomsofcardiopulmonaryarrest

cardiopulmonaryarrestistheabsenceofaheartbeatandrespirations.

1.collapseandquicklyloseconsciousness

2.carotiddisappear

3.respirationcease

4.mydriasis

5.skin:

paleorcyanosis

6.apexbeatorheartsounddisappear

7.woundstopbleeding

8.grunting,gaspingorsnoringtypebreathe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1)冠心病是其最常见原因,其中70死于医院外。

冠心病猝死的10%死于发病后15min;30%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

(2)突然的意外事件:

如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窒息等。

(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洋地黄类、安眠药中毒…

(5)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

如心包或胸腔穿刺、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气管造口、气管插管。

尤较常见于胸内手术过程中。

(6)麻醉,如麻醉,可影响到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结果引起继发性心力衰竭;病人对麻醉剂过敏,尤其是麻醉技术上的因素;术中强烈的刺激对正常的心脏可能无害,但对在麻醉过程中所造成的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时则有危险,如迷走神经的刺激(牵扯肺门或肠系膜)、气管支气管吸引等。

至于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心搏骤停,年龄20岁以上者为多见,年龄愈高,发生率愈增加,尤以全身情况不良者较多见。

据文献统计,全身情况良好者的发生率为1:

3296;不良者为1:

102;病人原有心脏疾病者,发生率5倍于无心脏病者,尤其如主动脉缩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Causesofcardiopulmonaryarrest

1.coronaryheartdisease

2.suddenaccident:

electrocutioninjuries,drowning,seriouswound,suffocation

3.DisturbanceofWater-Electrolyteoracid-basebalance

4.accidentduringoperationandothe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

5.anesthesia

CPR操作过程:

A判断和畅通呼吸道

1.1判断有无意识judgingconsciousness

方法:

(1)轻轻摇动病人肩部,高声喊叫:

“喂,你怎么啦?

(2)如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

(3)若无反应,立即用手指掐压人中穴约5秒种。

注意:

掐压时间应在10秒种以内,不可太长!

病人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或疼痛感后立即停止掐压穴位,摇动肩部不可用力过重,以防加重骨折等损伤。

shakeorshoutatthevictim“areyouOK?

1.2呼救askingforhelp

一旦初步确定病人为心搏呼吸骤停,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

方法:

大叫:

“来了啊!

救命啊!

注意:

一定要呼叫其他人来帮忙,因为一个作心肺复苏术不可能坚持较长时间,而且劳累后动作不准确,影响复苏效果。

叫来的人除协助作心肺复苏术外,还就立即打“120”呼救专线电话,或呼叫更多来人前来帮助。

1.3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placingthevictimsupineonafirm,flatsurface

进行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

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方法:

如病人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转动病,使病人全身各部分成一个整体转动。

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人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

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两下肢可抬高20-30度。

注意:

抢救者跪于病人肩颈侧,将病人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

最好能解开病人上衣,暴露胸部,或仅留内衣。

1.4畅通呼吸道openingairway

打开气道并保持通畅是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

(1)清除口腔、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有义齿者取下义齿。

可先将病人头部侧向一边,一手固定舌前端使其勿向后倾,然后以另一手的示指或中指缠上纱而或手帕深入其口中,将异物取出。

若异物梗在喉部无法取出,则在腹部剑突下、肚脐上用手向下、下推挤数次,再用手将异物取出。

(2)手法开放气道

无颈部损伤时:

仰头抬颏法:

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或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拉开颈部。

Toopentheairwaywhennoneckinjuryissuspected,applypressuretothevictim’sforeheadwithonehandandusetheotherhandtoliftthechinforward.

怀疑有颈部损伤:

托颌法:

抢救者将其肘部放在病人头部两侧,用双手同时将左右下颌角托起,使头后仰,同时将下颌骨前移。

Ifaneckinjuryissuspected,usethejaw-thrustmethodofopeningtheairway.Thejawthrustisdonebyliftingthelowerjawwithbothhands.

注意:

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

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1.5判断呼吸checkingbreathing

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可以明确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方法:

维持开放气道位置,用耳贴近病人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

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Putyourearnearthevictim’snoseandmouthtolistenandfeelforbreathingfor3to5seconds.watchtoseeifthechestrisesandfalls.

注意点:

(3)保持气道开放位置。

(4)观察5秒钟左右。

(5)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通畅。

(6)无呼吸者,立即作人工呼吸。

(7)有部分病人因呼吸道不通畅而发生窒息,以致心搏停止。

往往可在畅通呼吸道后,呼吸恢复,心搏亦可恢复。

B(Breathing)人工呼吸

在畅通呼吸道、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后,即应作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是人工呼吸的首选方法,为防止交叉感染,可在病人口鼻盖一单层纱布。

方法:

2.1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病人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2.2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病人的鼻孔(捏紧鼻翼下端)--以防吹气时气体从鼻孔逸出

2.3抢救开始后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每次呼吸为1.5-2秒钟。

2.4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要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一个封闭腔)

2.5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病人胸部上抬:

用力将气体吹入病人肺内,使肺泡被动膨胀,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吹出的气体氧浓度为16%,病人潮气量能维持800ml,PO2可达80mmHg;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部是否缓缓升起

2.6一次吹气完毕后,应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

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病人从鼻孔呼气,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

病人借助肺和胸廓的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

通气适当指征:

看到病人胸部起伏,并于呼气时听到和感到有气体逸出

2.7每次吹气量约为800-1000ml,一般不超过1200ml,气量过大或过快,可造成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开放压,使气体进入胃部,引起胃膨胀。

儿童吹气量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

2.8频率:

成人14-16次/分;儿童:

18-20次/分;婴幼儿30-40次/分

注意点:

1)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

2)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钟吹气一口(10-12次/分)

3)单人CPR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

2

4)双人CPR时,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口,即5:

1

ifthevictimisnotbreathing,givetwoslowbreathsatarateof1.5to2.0secondsperbreath.Todothis,firstpinchthevictim’snostrilsshut.Takeadeepbreath,sealyoumoutharoundthevictim’s,andbreatheintothevictim’smouth.Watchthevictim’schest.Ifitreses,ventilationiseffective.Ifnot,treatforairwayobstructionasdescribedlater.Allowthepatienttoexhalebetweenbreaths.Variousmasksandairwaysareavailabletoavoiddirectmouth-to-mouthcontact.Theseshouldbeavailableinhealthcarefacilities,butmaynotbeonhandinemergencysituations.Forthatreason,somehealthcareprovidesroutinelycarrydisposablemasks.

(2)口对鼻人工呼吸:

用于口部严重损伤或牙关紧闭的病人

方法:

1)用仰头抬颏法保持气道通畅,同时用举颏的手将病人口唇闭合—防止吹气时气体由口唇部逸出

2)深吸气后,双唇包住病人鼻部同上法吹气,吹气时间要长,用颈要大—以克服鼻腔阻力

(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适用于婴幼儿。

因为婴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可用口贴紧婴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

婴儿韧带、肌肉松弛,故头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托颈,以保持气道平直。

方法:

抢救者双唇包住病人口鼻吹气,吹气时间要短,用劲要小—以防吹气过猛过大

(4)有条件者使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可减少气道死腔和呼吸阻力,同时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3.1判断病人有无脉搏checkingpulse

病人心搏停止后,脉搏亦消失。

颈动脉位置靠近心脏,容易反映心搏的情况。

此外,颈部暴露,便于迅速触摸,易于学会及牢记。

Checkforcardiacarrestbypalpatingcarotidarteryonthesideofthenecknearestyou.

方法:

(1)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进行(首先两次人工呼吸后)。

(2)一手置于病人的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

(3)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

注意:

(1)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血供。

不应在正常人体练习触摸颈动脉。

(2)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

(3)未触及搏动表明心搏已停止,注意避免触摸感觉错误(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误认为病人脉搏)

(4)判断应综合审定,如无意识,皮肤粘膜紫绀,双侧瞳孔散大,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即可判定心搏已经停止。

(5)若无呼吸而有脉搏,每5秒钟吹气一口,儿童每3秒钟吹气一口,持续1分钟。

以后每几分钟重新判断呼吸和循环的征象。

如果呼吸和循环均消失,立即行胸外CPR,即心脏按压。

3.2心脏按压performingcardiaccompression

人工建立循环的方法有两种:

(1)胸外心脏按压;

(2)开胸心脏按压。

在现场急救中,主要应用前一种方法。

禁忌证:

胸廓严重畸形,广泛性肋骨骨折、心脏外伤、血气胸、心包填塞等

方法:

(1)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如为弹簧床,则应在病人背部垫一硬板。

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是地,病人身体不会移动。

但不可因寻找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

(3)快速测定按压部位:

1)首先以食指、中指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滑移

2)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

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

3)将食指及中指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以另一手的手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

4)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

(4)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

(5)按压用力方式:

1)按压平衡、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

2)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近年来主张放松时间稍长于按压时间。

3)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

4)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6)按压频率:

80-100次/分

(7)按压深度:

成人4-5cm

(8)判断按压是否有效,如有两名抢救者,则一人按压有效时,另一人应能触及病人颈动脉或股动脉脉搏

(9)胸外按压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点:

1)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引起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2)按压定位不正确。

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至肝破裂。

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软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3)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

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不到4-5cm

4)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

5)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

6)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7)按压速度不自主的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

8)两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呈交叉放置

1)Locatetheproperplacetocompress.Runthemiddlefingeralongthelowerribmargintothenotch胸骨下切迹wheretheribmeetsthesternum(thexyphoid剑突process)

2)Placetheindexfingernexttothemiddlefingeronthelowerpartofthesternum

3)Placetheheeloftheotherhandnexttotheindexfinger

4)Placethehandusedtolocatethetipofthesternumovertheotherhandandkeepfingersoffthevictim’schest

5)Leanoverthevictimsothatyourshouldersareaboveyourhandsandyourarmsarestraight

6)Applypressuretodepressthesternum1.5to2inches,counting“oneandtwoandthreeandfour“for15compressions

7)Keepyourhandsincontactwiththechestallthetimes

8)Atthecompletionof15compressions,ventilatethevictimtwice

9)Performfourcyclesof15compressionsandtwoventilationandthereassessescirculationatthecarotidarteryfor5seconds

10)Ifthereisnocarotidpulse,resumeCPRwith15compressionsfollowedbyventilationsuntilhelparrivesoruntilyouareexhausted.

胸外心脏按压产生血液循环的机理

胸外按压产生血液循环的机理有二,即并存“胸泵机制”和“心泵机制”

(1)“胸泵机制”胸外按压时胸内压增高,主动脉、左心室、大静脉及食管所受压力基本机同,主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血液向胸腔外流去。

在胸腔入口处的大静脉被压陷(由于静脉壁比动脉壁薄),颈静脉瓣阻止血流返流。

动脉对抗血管萎陷的抗力大于静脉,且动脉管腔相对较小,等量血液在动脉中可产生较大抗力,因而动脉管腔在胸外按保持开放。

于是在按压时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