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481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谈谈你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译文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神,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惊骇,远远地逃走,以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随便,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

“驴的本领仅仅只是这样罢了!

”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1.

(1)更加

(2)才

2.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3.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4.面对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会取得胜利。

(也可从其他角度去回答)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

“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

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

“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

”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范文正公:

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

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

传记。

④歌词:

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

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

拱手。

⑦溥(pǔ):

大。

⑧凝:

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

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

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

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

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⑤盛⑥扣⑦颔首

2.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

以“风"

字换“德"

字,它好在哪里?

请说出一二点。

【译文】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

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

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

(李泰伯)说:

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

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参考答案】1.①做郡太守②水浩大的样子③停④改换⑤大⑥问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

强弱之辩

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①强;

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

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

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

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

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

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

水者,天下之至柔也。

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

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

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③其弱也。

(选自唐.罗隐《两同书》)

[注释]①奉:

尊重。

此指陪衬。

②御:

支配,此指显出。

③辍(chuò

停。

此指消除。

[文言知识]“然则”及其他。

“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

”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

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事情还有本源。

又,“于是”,相当于“在这个时候”,如“于是暴雨,人皆避之”,意为在这时候突然下雨,人们都躲雨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夫________②宗________③金________④至________

2.翻译:

岂怯懦之谓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

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

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

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

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

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

水是天下最柔软的。

金属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

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

那么水的柔弱能成就它刚强的一面,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

【参考答案】1.①句首发语词,无义②推崇③金属④极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

3.强与弱是相对的。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

买鸭捉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

原上兔起,飏之使击③。

凫不能飞,投④于地。

又飏之,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⑤,奈何加我以提掷之苦乎?

”其人曰:

“我谓尔⑥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

”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

“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注】①鹘(hú

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②凫:

野鸭子。

③飏之使击:

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④投:

掉落。

⑤其分:

是我的本分职责。

⑥谓尔:

以为你。

⑦搦(nuò

持握、捕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买一凫而去()

(2)至三四()

2.翻译下列句子。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提掷之苦乎?

3.这则寓言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它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

“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也加到我身上呢?

”那个猎人说:

“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

“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提住那兔子吗?

1.

(1)离开

(2)到

2.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强加于我呢?

3.示例:

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蹋了鸭子。

(意思对即可)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dà

n]菱,并角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

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

因为。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

“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

“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或曰:

“食菱须去壳。

”(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

(短处、缺点)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3、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

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

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7: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

“我欲之②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吾用③多!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

动词,往,到。

③ 用:

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

驾车的仆夫。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想要 )2.将奚为北面( 何、什么 )

3.吾马良( 良好 )4.此数者愈善( 越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本文,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8:

自知之明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

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

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

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

有自知之明的人。

②怨:

埋怨。

③知命:

懂得命运。

④穷:

走投无路。

⑤无志:

没有见识。

⑥失:

过失,过错。

⑦反:

反而。

⑧岂:

难道。

⑨迂:

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

《国语》上说:

“君子务治,小人务力。

”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

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

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

《论语》中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

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

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1.解释

①知:

(认识)②岂:

(难道)③道:

(遵循)④怪:

(异端)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

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9:

严君平不仕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

隐居不仕,常卖卜①。

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

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

“君何以不仕?

”君平曰:

“无以自发。

”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

“吾病耳,非不足也。

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

”冲曰:

“吾有万金,子无担石②,乃云有余,不亦谬乎?

“不然。

吾前宿子家,人定③而役未息,昼夜汲汲④未尝有足。

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

”冲大惭。

君平叹曰:

“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

[注释] ①卜:

卜卦算命。

②担石:

旧时重量单位。

③人定:

半夜时分。

④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

[文言知识]“无以”及其他。

“无以”在文言中是个固定结构,相当于“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上文“无以自发”,意为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

又,《鸿门宴》:

“项王无以应。

”意为项羽没什么用来回答的。

“无以”的反面是“有以”,即“有办法可用来……”。

如“有以活人”,意为有办法使人活下去。

[思考与练习]1.解释:

①仕②讫③肆④具⑤乃⑥谬⑦然

①奈何以不足奉有余?

②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

3.“吾病耳,非不足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我有病,并非感到不满足;

②我给人治病,不是不想做官;

③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

④我有弱点,不是不想做官。

【参考译文】严遵,字君平,是四川人。

隐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给人算卦,每天可也获得百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算卦结束,关了店铺放下帘子,做写书这件事。

蜀有一个叫罗冲的富人,问君平说:

“你为什么不去做官?

”君平说:

“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

”冲为君平准备好车字马匹衣服粮食,君平说:

“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

我富余,而子贫乏,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

”冲说:

“我有万两黄金,你没有一石,还说有余,不是荒谬吗?

“不是这样。

我从前夜里住在你家,半夜还没休息,夜以继日的忙碌而不曾有过满足。

现在我靠算卦为生,不下床而钱自至,还剩下百余个,尘土有几寸厚,不知到干什么用,这不是我富裕你贫乏吗?

”冲很惭愧。

“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

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

所以不做官。

【参考答案】1.①做官②结束③店铺④备办⑤却⑥荒唐⑦这样2.①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

②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

3.③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0: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

夫子问之曰:

“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

“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则不得;

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ɡà

nɡ]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①罗雀者:

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

雏鸟的嘴为黄色。

后又借指雏鸟。

③独: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④戆(zhunɡ):

愚。

败:

祸乱,祸害。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跟随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回头 )

3.利食而忘患( 贪图 )  4.善惊以远害(  远离  )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君子而远小人有相似之义。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1:

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

]朋从于桓[huá

n]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rǎng]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

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

挖。

1.春往而冬反(通“返”,返回) 

2.迷惑失道( 道路 )3.遂得水( 找到 )

1.管仲曰:

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2: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①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②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③不始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白鹤堂文集》)

【注】①之:

去,住,倒。

②越:

到。

③顾:

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B.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D.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贫者语于富者曰()

(2)西蜀之去南海()

3.翻译画线的语句。

富者曰:

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蜀地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

“你凭借什么前往?

”穷和尚说:

“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

“我几年来想要买舟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

他把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蜀地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

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这个和尚吗?

1.C

2.

(1)告诉

(2)距离

3.富和尚问:

4.对比立志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3: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zhè

]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

],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姣。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漳水出漹.[yān],东流注于河。

  1.翻译。

北(向北)其(代发鸠之山)焉(不译,补充音节)

溺(被淹死)以(用)河(海)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用原文回答)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

3.精卫以前叫什么?

为什么变成了鸟?

(简要回答)

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翻译: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精卫”

状像鸟一样,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

5.此神话,表达了远古人名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古人坚持不懈,勇敢的精神。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4:

李西涯与程篁墩

阁老①李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

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

帝即出一对试之云:

“螃蟹浑身甲胄。

”程对曰:

“凤凰遍体文章。

”李对曰:

“蜘蛛满腹经纶。

”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

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

(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

[注释]①阁老:

指文渊阁大学士。

②学士:

指翰林学士。

③成化:

明宪宗年号。

④直隶:

京城地区。

[文言知识]说“举”。

一、指“推荐”。

上文“举于京”,意为推荐到京城。

二、指“举起”。

《赤壁之战》:

“中江举帆。

”三、指“攻占”。

《阿房宫赋》:

“戍卒叫,函谷举。

”四、指“全”。

《六国论》: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成语有“举国上下”。

它还作“发动”、“聚合”、“行动”等解释。

[思考与练习]1.解释:

①方②适③对④胄⑤名

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

3.“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4.“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它跟李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

【译文】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都是成化年间闻名京城的神童。

他们上朝面见皇上的时候,正好直隶省上贡的螃蟹到了,英宗就出了上联考考他们二位:

“螃蟹浑身甲胄”,程篁墩对道:

“凤凰遍体文章”。

李西涯对道:

“蜘蛛满腹经纶”。

后来李西涯官至承相掌管天下大事,程篁墩则终身作学士,以文章天下闻名。

偶然的一个对联,就能看出他们的终身事业。

【参考答案】1.①正当②恰巧③对子④武士的头盔⑤著名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

3.美丽的花纹4.丝缕;

引申为管理政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5: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

“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

”管仲对曰:

“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

“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布帛:

泛指织物。

②衣裘:

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戮:

侮辱。

[文化常识]“棺椁”及其他。

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

“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

“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

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

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

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

①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禁之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