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63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1课时备选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1课时备选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

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

假如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

“手就包含着矛盾,大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个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握得紧,才能劳动。

”——毛泽东

推进新课

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两位伟人的言论说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

板书: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把握矛盾的含义我们应注意: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矛盾与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混为一谈。

比如说某某同学和另外同学闹矛盾了,这里的矛盾只是我们哲学上讲的矛盾的一种具体形式。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包括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矛盾,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吗?

高矮 胖瘦 强弱 有无 难易等

板书: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板书:

(1)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同一性的含义包括:

一是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胖和瘦也可以相互转化,胖要变瘦,条件是吃减肥药或参加体育锻炼;瘦要变胖,就多吃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

问题探究:

上述材料说明了矛盾双方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过程略。

教师总结: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失败转化为成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加地发奋努力才可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

问题探究: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上述材料说明矛盾双方是斗争的。

板书: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板书: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里的“寓于”,也就是存在于的意思,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板书:

1.矛盾普遍性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

问题情境

列举三大领域的矛盾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

自然领域:

同化与异化 阳电与阴电 化合与分解

社会领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生产和消费 人口与环境

认识领域:

知与不知 正确与错误 懂与不懂

得出结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板书:

(1)矛盾普遍性原理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板书:

(2)方法论

这个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板书: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传说1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茨,有一次和国王谈论哲学时指出:

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国王不信,派宫女到御花园里去找两片相同的树叶,结果谁也没有找到。

因为粗看起来似乎完全一样的树叶,实际上在大小、厚薄、色泽、脉纹等方面却各有不同。

这个故事留给后人一句至理名言。

即: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

用这一观点引出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板书: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板书:

(2)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问题探究:

材料分别描述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是辽阔的草原风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是描绘江南秀丽的水乡景色。

这两首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诗人抓住了自然环境的特点。

板书:

(3)方法论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情境

人生四大喜(多媒体课件展示)

古人把“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当成人生的四大喜,但是如果久旱逢甘霖,下了三月不晴,从干旱变成水涝;他乡遇故知,却在你落魄潦倒之时也不帮你一把;洞房花烛夜,新娘却是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河东狮吼,非你所爱;金榜题名时,考的并非你喜欢的学校,上的并非你喜欢的专业;等等,这还能是人生四喜吗?

问题探究: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私下开始讨论,对这个问题表现了很浓厚的兴趣。

学生回答:

说明喜与悲是可以转化的。

教师进一步设问:

答得很好,运用了前面我们所学的矛盾知识。

但是还有没有其他观点呢?

学生回答:

说明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

教师评价:

很好。

人生的“四大喜”也可以变为“四大悲”,这说明一件事情到底是喜还是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板书: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

矛盾特殊性原理

学生自主阅读,找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以及地位。

板书: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板书: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以及重要意义

板书:

地位: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探究材料“孔子论孝”)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孝顺的看法。

学生回答大相径庭。

教师总结:

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可以看出,孝顺有很多方面,对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学生,孝顺是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来的。

作为学生,父母期望我们好好学习,所以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对于年老失去生活能力的父母,我们尽到自己赡养的义务,这也是孝顺;如果我们身体欠佳,那么保持好自己的健康,就是对父母的孝顺……所以对于孝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板书:

意义: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问题情境

对症下药(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探究:

华佗对两个同样患头痛的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华佗之所以能治好两个病人,就是因为他做到了对症下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华佗能成为一代名医的关键所在。

板书: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性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否则,是注定要失败的。

板书: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问题探究:

你能找出实际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略。

由此可见: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比如水果,相对于食物来说,是特殊性的东西,相对于苹果、香蕉等具体的水果则是普遍性的东西。

板书: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地位。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性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表现以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同学们要把原理和方法论结合起来。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在本课中,第一课时分析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课时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人们学会分析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这两课时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都是从原理到实际的运用,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必须弄清楚。

教学重点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原理。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主次方面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2.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信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一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放映图片)

问题探究:

图中的人敢剪吗?

为什么?

学生:

不敢。

因为他若剪断了绳子,自己也会掉下去。

教师进一步设问:

这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

说明这两个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引导:

他肯定不敢剪,他们两人系在了一根绳子上,虽然气球承载不了两个人的重量,双方在此时是敌对的;但若剪断了绳子,在另一方掉下去的同时,自己也会掉下去。

这说明这两个人既存在利益上的对立,又存在利益上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位朋友问他:

“光究竟是什么?

是波还是微粒?

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爱因斯坦听后激动地说:

“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

自然界喜欢矛盾。

问题探究:

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这说明波和微粒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但是也能统一在光中。

爱因斯坦不仅仅看到波和微粒的区别和对立,还看到了波和微粒的联系和统一,在这里,波和微粒也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引导:

今天就来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什么是矛盾,以及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推进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板书: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拓展探究:

高矮、胖瘦、美丑等都包含了对立统一关系。

同学们还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学生发言踊跃,举出的例子数不胜数。

如大小、上下、男女、好坏、诚实与欺骗、君子和小人、足球运动中的攻守矛盾、战争中的攻守矛盾等。

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对立统一的理解还算可以。

板书:

2.矛盾的基本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板书:

(1)同一性: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美吗?

假如没有假钞,钞票会制造得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

问题探究:

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从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祸福等都是共同存在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

同时我们要注意,马克思的这句话并不是对那些小偷和制假钞者的赞美,他只是从这个比喻中,阐释一个道理,那就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小偷,没有假钞。

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注意: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失败转化为成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加发愤努力才可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懂得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应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

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自信与自卑都是学习中、成长中遇到过的矛盾。

在顺境中不要沾沾自喜,在逆境中我们也要充满自信。

只要努力,逆境可以转化为顺境,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成绩面前不自满,失败面前不气馁。

拓展探究:

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例子。

学生发言踊跃:

权利和义务、民主和专政、快乐与悲伤等。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

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睛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问题探究:

猫和老鼠是在怎样的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学生积极回答:

略。

教师总结:

猫和老鼠是在竞争和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界的同化和异化,物理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它们在排斥和对立中并存。

板书: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史伯: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问题探究:

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任何两个人都会存在差别和对立,没有差别和对立,他们就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实体。

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但又是这种排斥才使他们构成一对矛盾,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他们在这个统一体中并存,却又相互斗争、排斥。

君子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说君子是保留了差异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合心不合,所以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

最亲密的朋友,因为和我们关系密切,因为了解我们太多,所以往往也是和我们发生矛盾最多的人,也可能是伤害我们最深的人。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交朋友,朋友可以分享喜悦、分担忧伤,朋友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泥泞和挫折,我们应该彼此坦诚相待,让友谊天长地久。

社会上有很多拍马奉承的人,领导说什么就什么,表面上唯命是从,其实他的内心或许十分地不赞成领导的意见和观点,这种人就是小人,小人同而不和。

我们以后若做了领导,千万不要相信这种拍马奉承之人,恰恰相反,那些经常给我们忠言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板书: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里的“寓于”,也就是存在于的意思,同学们千万不能颠倒了,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

工厂的生产与消费,也是一对矛盾。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要工厂存在,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就不会停止。

生命体的同化和异化是一对矛盾,只要生命体存在,这一矛盾就不会消失。

问题探究:

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

或者你能举出不存在矛盾的事物吗?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

学生:

知道与不知道、会与不会、懂与不懂、难与易等矛盾。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文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这个世界人人平等、人人富裕、社会和谐、没有国家、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欺诈,一派宁静、和平、幸福,是与外界迥然不同的世外桃源。

这是他幻想出来的一种生活安乐的社会。

问题探究:

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呢?

学生回答说没有。

因为在世外桃源里面也存在矛盾,有男女的矛盾、老与少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同化异化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等,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

教师总结: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

板书: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意义

板书:

(1)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问题情境

扁鹊见蔡桓公(多媒体课件展示)

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问题探究:

蔡桓公“讳疾忌医”,结果病入膏肓。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回避矛盾,而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教师总结:

蔡桓公“讳疾忌医”,结果病入膏肓,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当遇到问题和矛盾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矛盾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不存在,如果我们一味地回避问题和矛盾,而不想方设法解决矛盾,问题则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板书:

(2)方法论意义

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情境一:

《水浒》这部小说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对梁山一百零八将更是了如指掌,现在就请三位同学表演一下其中的三个人物,同学们判断他们表演的分别是谁。

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放多媒体投影:

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武艺高强、仗义疏财的一条好汉。

号称“豹子头”的他统率东京八十万禁军。

他本身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却因官逼而终于走上梁山成为造反骁将。

他号称二郎,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

他武艺高强、秉性刚烈、食量如牛、勇猛过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使他做了阳谷县里的都头。

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恶势力的“黑旋风”,他要用他那板斧“杀尽天下不平人,砍尽天下不平事”。

直到后来他吃毒酒死后,宋徽宗还梦见他“抡起斧头,向自己砍来,吓出一身冷汗”。

学生答后投影:

林冲、武松、李逵。

问题探究:

同学们为什么能根据上述表演准确地说出被描写的人物呢?

学生讨论、分析略。

教师总结:

是因为《水浒》在描写不同人物时抓住了人物的外貌、个性、语言、行为等特征,因而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不同的个性描写刻画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个性。

这正好说明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即矛盾特殊性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

情境二:

多媒体放映歌曲《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我们大家都听过,下面请同学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

(伴随“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的歌声,依次出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图像)

问题探究:

歌曲生动地概括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同学们想想,是哪三个阶段呢?

学生回答:

“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

教师总结:

中国人民经历的这三个阶段,正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从我国国情出发,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上述材料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第二个表现。

即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情境三:

(多媒体课件展示买卖双方的特点比较)

卖方:

花言巧语、王婆卖瓜、软磨硬缠、迫不及待,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

买方:

半信半疑、货比三家、挑三拣四、不慌不忙,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问题探究:

上面材料反映了矛盾特殊性的什么表现?

学生回答:

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就是矛盾特性的第三个表现。

教与学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教是启发与传授,学是领悟与接受;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某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欠缺。

此矛盾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板书:

2.矛盾特殊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

板书:

(1)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