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84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河北武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河北武邑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河北武邑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

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的情愫,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

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

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

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

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

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

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

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

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节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一书)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

神图腾。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我们可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其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

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

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

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

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

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

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

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宜疾去!

不若此,当奏闻。

兼错愕不虞,遂径归。

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

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

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

佑曰:

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

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

及召见,望其仪形,曰:

此岂作恶事人耶!

乃释然,除秘书郎。

元和初,迁吏部郎中。

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

吏曰:

宜别连白纸。

藩曰:

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

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藩对曰:

古人云:

‘俭以足用。

’盖足用系于俭约。

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

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

帝曰:

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

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藩等拜贺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

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删改)

注释:

革,通亟,指病重。

帑藏(tngzng),国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兼错愕不虞

虞:

预料

B.以为有宰相器

器:

才能

C.或家给人足

给:

供应

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期:

期望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李藩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3分)

A.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B.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C.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D.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苛刻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

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

(5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

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朱弁(1058~1144):

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

此诗是被拘于金邦时所作。

绝域:

极远之地,多指国外。

8.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6分)

9.酒薄难将梦到家一句,诗意曲折,历来受人称道。

请你就其曲折的诗意进行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25分)

请从11、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人物

【罗马尼亚】扬·伯耶舒

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

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

主要来源于生活。

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会出现了。

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

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

它很讨人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

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来。

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啊,土豆生长情况啊,足球比赛啊,动物啊。

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

我是否幸福。

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

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请您说来听听。

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

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

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小说找到个人物?

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

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

先生,她说,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

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

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

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

在我的童年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

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

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

什么病?

我怯怯地问。

噢,是一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

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

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

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

给您解释一下。

请您说下去。

我惊奇地怔住了。

比如,妈妈对我说:

‘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话,看看他这头小驴都干了什么。

’我就试着去查找哥哥的心思,结果在家里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更不要提一天人家叫我去缠住某人,我竟把那人搞得心烦意乱了。

最后,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的病给父母找了许多麻烦。

于是他们就开始虐待我,骂我,惩罚我。

为此,我小时候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外边流浪了很多年。

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

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

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

您跟我来一下。

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

您不要多管闲事!

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

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

你知道吗?

我像野兽似的吼叫,那个警察掠夺了我的人物!

正当她要给我谈些最能征服人心的问题时,却被那混账警察给掠走了。

我要控告他!

铃响了。

我妻子接了。

她听了一会儿,把挂了,然后用这样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话扑灭了我的激情:

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钱包!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坚定认为,作家创作时产生的灵感、写故事所用的素材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来源于生活。

这种认识为我在寻找人物时被偷做了铺垫。

B.我对那个中年妇女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的原因是,闲谈中涉及了十分广泛的问题。

她对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我的小狗。

C.我与中年妇女谈幸福各有目的:

我想找写作的素材,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个人物;中年妇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以达到偷窃的目的。

D.警察听到那妇女的话后识出了她的破绽,认为她的言行不符合其身份,便把她带到了警察局。

E.作品的结尾颇有欧·亨利的味道,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那个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已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为何多次提到狗?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写的是关于偷窃的故事,却不以偷为题,而以人物为题,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合适?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一身傲骨朱东润

朱东润常言:

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

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不只是说说而已。

文革初期,朱东润是复旦大学第一批被揪出来批斗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过他的回答则是:

我嘛,‘权威’勉强算一个,‘反动’嘛,则未必。

随着批斗逐渐升级,朱东润遭遇的折磨亦更加厉害。

有一次,一个造反派头头率领几个红卫兵来抓朱东润杀头示众,他们找到一把日本战刀,两人揿头压肩,两人用军刀当锯子拉颈项。

幸亏战刀年久生绣,头才没掉下来。

他们还恶狠狠地问:

你是什么东西?

他们原以为这次朱东润一定会求饶,承认自己是牛鬼蛇神反动分子。

不料,朱东润却昂然抬头说道:

我是中文系系主任!

朱东润是如此坚贞不屈,以至于当时批斗者中有人喊砸朱东润的傲骨。

朱东润一身傲骨,自信且自负,在复旦是出了名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述过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说的是朱先生曾作学术报告谈传记文学,认为世界上只有三部传记作品是值得一读的,一部是英国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一部是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还有一部就是他自己的《张居正大传》。

朱东润完全有理由如此自负,因为他是我国公认的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

他把自己的《张居正大传》列为世上最好的三部传记作品之一,而世人则赞誉《张居正大传》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

除了《张居正大传》外,朱东润一生还有著有《陈子龙及其时代》《杜甫叙论》《陆游传》《梅尧臣传》《李方舟传》《元好问传》等。

朱东润在开创现代传记文学写作体例时,曾强调,除了文学性,传记文学首要的是真实。

他说:

传记文学是文学,同时也是史。

因为传记文学是史,所以在记载方面,应当追求真相,和小说家那一番凭空结构的作风,绝不相同。

这一原则,在他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张居正大传》中得到了坚决贯彻,所有的事实,都经过极其详密的考证,做到了信而有证。

72岁那年,朱东润却完全违背了自己曾经定下的传记文学标准,他竟然把洋洋洒洒一篇大作,献给了一个虚构的名叫李方舟的平凡女子。

不过,批评家并没有就此责难他。

因为,这是一本献给他爱妻的作品。

当朱东润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后,他的妻子邹莲舫女士因不堪精神与疾病的双重折磨自杀身亡。

朱东润把对这名温柔贤淑、刚强果断、为丈夫和子女奉献了一生的家庭妇女的思念,寄托于李方舟。

他在《李方舟传》的序言中写道:

这本书是在惊涛骇浪中写成的,但是我的心境却是平静的,因为我相信人类无论受到什么样的遭遇,总会找到一条前进的道路。

向前进,道路是曲折的,光明依然在前。

朱东润对此深信不疑。

他在抗战困难时期完成的《张居正大传》一书最后写道:

整个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

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时,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赫一些,有的暗淡一些。

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是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

前进呵,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

历经清王朝的覆灭、民国、抗战、解放、文革等政局的变迁,朱东润始终向往光明,执著进步。

1979年,已至耄耋之年的朱东润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做到了永远前进。

上世纪80年代批判周扬时,报社记者问及他对周扬的评价以及对异化问题的看法,朱东润的回答总是那么一句:

我活到现在90岁了,相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

朱东润曾希望人们在他死后能说一句我国传记文学家朱东润死了,如此足矣。

不过,在他逝世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是:

朱东润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和书法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朱东润的一身傲骨既表现在文革期间他在备受折磨时的无畏与坚贞不屈,也表现在他在传记文学上的自信与自负。

B.第二段引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述过的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是为了表现朱东润的自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朱东润是我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开拓者,他创作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张居正大传》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也是得到世人称赞的好作品。

D.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既是文学,同时也是历史,所以在记载方面,应当追求真相,所有的细节,必须经过考证,做到信而有证。

E.本文叙述了朱东润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和书法家的主要经历,写出了朱东润在传记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

(2)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6分)

(3)请简要概括朱东润在传记文学方面的成就。

(6分)

(4)朱东润在为人和为学等方面的表现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B.最近的两场热身赛,加盟青岛队的美国篮球巨星麦蒂展现出的实力不容分说,这让球迷对他在中国的职业前景充满期待。

C.这部小说刚刚在网上连载,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网友赞不绝口,好评如潮。

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纷至沓来。

一夜之间,他红遍了大江南北。

D.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文字书写时代即将结束,预示着人与字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已经终结。

与此同时,屏幕文化造就了另一种关系的可能性——我们将不再书写文字,而是选择字体。

C.据媒体报道,中国将在2014年左右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勘查,这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进一步技术基础。

D.面对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要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有了

罪己诏这个不成文的制度,多少总可以约束一下那些无法无天的帝王。

无论如何总比死不认错、固执到底要好吧

百姓疾苦重要,皇帝面子也很重要,能对自己的过错反省悔悟,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至于是出于至诚,还是迫于无奈,有几分真心,几分作秀,那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君权神授的古代帝王,权倾天下,尊严无比

倘若再写成文告──《罪己诏》,颁示天下,就更属不易了

A.

B.

C.

D.

16.阅读下面一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不超过60个字)(5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一词已扩大了语境,不再局限于教育行业,人们已经习惯称夸父老师、嫦娥老师、赵匡胤老师、武则天老师、萨达姆老师、金正恩老师、科比老师、李娜老师、李宇春老师、曾轶可老师……我们的老师遍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今年央视春晚的相声《这事不赖我》播出后,反响强烈,对这种遇事一味推卸责任的做法你怎么看?

请以责任为话题,仿照下列例句,写两句话

,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大体一致。

(6分)

例句:

爱心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爱心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六.写作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

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我气急败坏的说:

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

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

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请在材料的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三一模答案

1.B(程度变化,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2.C(范围扩大,《保卫黄河》仅在抗战时期是精神旗帜。

3.D(偷换概念,河流是自然遗产。

表述和原文不一致,应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既是经济的可持续性,也是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4.C(给,富裕,充足。

5.C(都表现忠直敢谏的一面。

A项分别体现了谦和内敛、从容自适;B项分别是清正自持、有才干和自信;D项分别表现正直敢言和沉着镇定、临危不乱。

6.B(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错。

7.

(1)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也不禁止,后来更加致力于施舍,没过几年就贫穷了。

(亲族吊者(定语后置),挈去(拿走),务(致力于),散施(施舍),每点1分,大意1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国君怎么能不富足!

(诚使(假使,如果),贵(以……为贵),足(富足);孰与(怎么能),每点1分,大意1分。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