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980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docx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环境情况汇报

尊敬的ⅩⅩ主席,各位领导:

今天,ⅩⅩ主席等省政协领导一行亲临ⅩⅩ检查指导工作,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在此,我谨代表ⅩⅩ市委、市政府对ⅩⅩ主席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汇报三个问题:

一、关于我市ⅩⅩ年经济发展情况及ⅩⅩ年工作安排;

二、关于我市优化县域经济发展金融环境的主要作法和成效;

三、关于我市县域金融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关于我市ⅩⅩ年经济发展情况及ⅩⅩ年经济工作安排

ⅩⅩ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狠抓项目建设和各项工作落实,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和“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1.42亿元,增长26.4%,由“九五”期末的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46亿元,增长20.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增长14.9%;外贸出口2.98亿美元,增长3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4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31.73亿元,增长37.7%。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96亿元,同比口径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3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增长7%。

(二)工业经济全面提速增效。

ⅩⅩ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78.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8%;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5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25.93亿元,占全市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43.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3.7点,比上年提高28.3点。

(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总产量64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油料、蔬菜等其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也保持同步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350公里,富河下游防洪灭螺一期、青山水库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全市农村12.1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全市组织实施项目546个,比上年增长86.3%,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90个,比上年增长28.6%;18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先后组织开展了香港、深圳、韩国、昆山、厦门等5次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项目154个,项目外资8.8亿美元、内资118亿元。

(五)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冶钢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下放城区的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到位。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任务顺利完成,国有农场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财政四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六)和谐ⅩⅩ建设稳步推进。

加大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和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

科技方面,我市通过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建设城市验收,再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城市建设方面,一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我市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市,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城市、“楚天杯”等工作的评选验收。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ⅩⅩ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

按照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我们确定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二是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努力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迈出新步伐;三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努力推进城市环境创新;四是切实做好财政金融和物价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五是推进和谐ⅩⅩ建设,保持社会发展和稳定。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实现“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这一总体要求,狠抓项目建设、工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元至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值完成70.03亿元,同比增长3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2亿元,同比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7.34亿元,同比增长13.11%;外贸出口额达到4952万美元,同比增长14.3%;财政收入完成6.52亿元,同比增长22.07%;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10.48亿元,比年初增长27.06%;贷款余额147.8亿元,比年初增长5.56%。

二、关于优化县域经济发展金融环境的主要作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谋发展、活金融,抓金融、促发展的思路,始终把优化金融环境、特别是优化县域经济金融环境问题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力推动了经济金融“双赢”发展。

(一)坚持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先导,积极创造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努力增加政府投入,积极缓解金融发展的制约矛盾。

近年来,针对地方金融机构资本金不足、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我们通过落实专项财政资金等办法,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投入,两年来已累计向市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2000万元,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充实资本金3600万元。

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减免全市农村信用社各种税费230万元等,有效地缓解了全市金融发展的制约。

同时,为进一步促进金融和经济紧密协作,市政府坚持定期组织银企双方举办项目推介会、银行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作新机制。

ⅩⅩ年,全市共组织三场项目推介会,落实项目34个、贷款8.21亿元。

二是积极完善政策,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市政府对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及时废除了有碍于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制度性规定,同时,出台了《ⅩⅩ市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金融机构处置抵债资产、企业和个人办理抵押贷款有关收费实行优惠,对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实行目标奖励,明确提出对金融机构贷款金融占存款余额比例超过65%以上,当年贷款比上年年末贷款余额每增加2亿元,剥离不良贷款2亿元的单位,分别给予1万元奖励。

同时,指导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如大冶市出台了《关于印发大冶市ⅩⅩ年―2009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阳新县出台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意见》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部门扩大投入的积极性,有力地改善了各县(市)金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是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强化对金融业的支持与保护。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维护金融债权作为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来抓。

首先,在推进企业改组改制工作中对金融债权实行严格的保护。

去年,在我市开展的第二批企业改制工作中,金融债权全部得到了落实,无一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大冶市改制企业31家,没有发生一起逃废债的情况;阳新县政府通过狠抓“农村双百信用工程”,目前无一家乡镇企业逃废信用社债权现象发生。

其次,集中组织开展公职人员欠款清收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2004年10月以来,全市共收回国家公职人员拖欠信用社贷款1280万元。

其三,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千方百计进行协调解决,去年以来对企业不良资产进行了整体打包处置,总金额达24亿元,有效化解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的债务负担。

(二)坚持以信用创建为抓手,大力优化区域金融信用环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作为全市“三件大事”中“优化环境”的主要工作来抓,制定了《ⅩⅩ市A级以上信用企业评定办法》、《ⅩⅩ市培植中小企业黄金客户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巩固了全市信用环境创建成果,同时重点加强了大冶市、阳新县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市)长为组长的金融信用县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培植“四大信用主体”和建立“四大平台”。

一是培植信用乡镇主体。

全市所有乡镇都与县(市)政府签订了金融信用环境建设责任状,各乡镇定期向创建领导小组上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二是培植信用社区。

我市成立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人民银行、经委组成的市创建信用社区领导小组,制定了《ⅩⅩ市创建信用社区实施方案》,建立了全市社区信用管理系统,推进了全市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三是培植信用企业。

我市培植A级以上信用企业152个。

今年阳新县通过开展“百日创建百家信用企业”活动,再掀创建高潮。

四是培植信用农户。

我市对全市26.35万个农户进行了信用评级,已评定信用农户18.8万户。

在培植主体的同时,我们还着力构建了“四大平台”,进一步打牢农村信用根基。

一是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与银行之间建立经济金融综合协调发展平台。

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由各综合经济部门和银行参加的经济金融分析会,及时协调解决银企合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银企关系。

二是政府部门与银行之间建立金融信用法律维护平台。

两个系统建立定期工作沟通机制,用法律手段维护金融债权。

三是建立银行与金融业务收费部门服务互动平台。

人行、各商业银行与房产、国土管理、资产评估、工商等部门联系,建立信息互通和业务协调平台,为金融业务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是建立经济金融运行协调发展服务监测平台。

重点对全市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不良贷款占比等五大指标信用状况按月进行监测分析,随时向政府提出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我市已建立企业数据库档案3900多个,为全市金融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以培植金融服务主体为重点,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布局,形成了比较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

针对过去部分地区金融业务萎缩、机构设置不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采取抓经济促发展和强化信用建设等办法,积极引导各家银行逐步扩大和恢复在县(市)的机构设置。

目前,大冶市、阳新县共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13家。

其中大冶市的金融机构最为齐全,有1家政策性金融机构、4家国有商业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设置数量居全省同类县(市)前列。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2004年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已完成了全市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并实现增资扩股2.1亿元,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到ⅩⅩ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77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49亿元,比上年增加1.33亿元。

三是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2004年,大冶、阳新分别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并分别到位担保基金1500万元和500万元。

在担保公司的支持下,各商业银行对县域有信誉、有市场、有效益、能还款的中小企业的合理流动资金需求,通过授权或转授权的方式,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积极给予满足。

依托金融部门的支持,陈贵矿业、灵乡矿业、灵成钢铁等企业相继发展为年产值10亿元的企业集团,成为所在乡镇工业化城镇化的“顶梁柱”。

(四)坚持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目标,不断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方式。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市金融部门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村的“小额贷款”。

近年来,我市县(市)金融机构通过农户联保等形式,仅ⅩⅩ年就累计发放农户贷款6.99万元,农业经济组织贷款3.51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32万元,有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

二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大力开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

农行大冶市支行针对辖区内从事铜矿开采、贸易的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发展非常迅速的特点,开办了铜单质押贷款业务。

该业务创新运作以来,累计发放铜单贷款3亿多元,较大缓解了铜业经营者融资难的问题,并在破解了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难题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农行阳新县支行对阳新县涉外企业远东麻业有限公司,采取定向监测,引导投入的办法,将企业由原授信额度600万元增加至1000万元,有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目前该企业二期新上长麻纺1万锭、气流纺4台套的扩建工程即将启动。

三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办法,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ⅩⅩ年,我市大额支付系统正式上线后,迅速将大冶市、阳新县农村信用机构纳入了支付系统,彻底解决了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资金汇路不畅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村的支付结算效率。

由于我们在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功能,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实现了县域经济与金融的“双活双赢”,形成了“三大效应”。

一是通过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形成了“经济提速”效应。

ⅩⅩ年我市各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各项贷款投入达40亿元,各项金融性投入达38.84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和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ⅩⅩ年,大冶市、阳新县GDP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13.5%,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33.3%;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也不断前移,大冶继续位居全省十强县(市)行列,阳新在全省的位次大步前移,由41位上升到23位。

二是通过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形成了“金融提质”效应。

近年来,我市县域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大冶市、阳新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及绝对额连续多年实现“双降”,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金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ⅩⅩ年末,大冶市、阳新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分别比年初下降13.96%和24.21%,各金融机构实现整体盈利达3332万元,其中作为支持农村经济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3.77亿元,不良贷款比例比年初下降25.64%,赢利320万元,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三是通过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形成了“信用提升”效应。

近年来,我市通过狠抓县域信用创建,银、企间相互协作、恪守信用的意识明显增强,打造“信用县(市)”已成为全体公民和全社会自觉的行动。

到ⅩⅩ末,各县(市)企业贷款到期偿还率都在95%以上;金融部门主动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

县域信用等级也在不断提升。

2003年、2004年大冶市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最佳金融信用县市”。

目前,按照省政府有关金融信用地区评定指标,经我们对大冶市、阳新县ⅩⅩ年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各项统计指标进行自评测算,均已初步达到金融信用地区标准,我市制定的达到全辖信用地区目标有望实现。

三、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金融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

尽管我市在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观念、体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原因,我市县域金融环境和其它县域一样,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从目前县域金融机构网点设置来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集约化经营、扁平化管理,其经营机构在县域的设置呈收缩趋势。

据统计,从2001―ⅩⅩ年的五年间,大冶市、阳新县共撤并金融机构网点76个。

如中国银行于2001年9月份从阳新县撤出所有网点。

从县域各金融机构存贷差来看,正在逐年增大。

据金融统计表明,大冶市存贷比由2001年的57.91%下降到ⅩⅩ年的3.89%,阳新县从2001年的100.7%下降到ⅩⅩ的28.36%。

虽然存贷比下降与剥离不良贷款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县域金融机构还有相当一部分存款没有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则基本上处于萎缩状态,县农发行和农行虽有一定投入,由于受其信贷管理体制约束,难以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农村信用社。

从县域各金融机构上存资金来看,县域经济资金“抽血”严重,大部分被上级行抽走。

据统计,大冶市和阳新县各商业银行上存资金正在逐年上升,2001年上存资金6.7亿元,到ⅩⅩ年增加到107.7亿元。

二是县域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还有待于进一步放宽。

目前县域金融机构在经营上主要是执行上级行的决策,基本没有业务创新的自主权。

如在信贷管理上,县域金融机构(除信用社外)没有一分钱的贷款自主权,大部分都集中在省分行一级,结果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大部分贷款都留在了省分行所在城市。

在管理机制上,大多数商业银行实行贷款终身追究制、零风险责任制,一旦出现风险,对信贷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惜贷”行为。

三是县域金融服务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从目前县域金融机构信贷品种来看,对县域经济起着支撑作用的众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没有相应的信贷品种和具体的信贷支持政策;从信贷门槛来看,县域金融机构一般都注重客户的经营规模,倾向于支持大企业和大项目,对企业的信贷授信评级要求高,由于县域众多的中小企业很难达到授信要求,客观上造成“贷款难”。

从审批时间来看,基层商业银行对于一些老贷款客户申报的金额较小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一般在一个月内才能办妥,现行的贷款审批时效与客户的需求不相适应。

结合上述问题,我们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县域金融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建立完善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地市级城市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向县城延伸;国家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确定要撤销的县支行,可由当地政府接收,采取政府注资、企业和私人入股的形式,利用现有人员和财物组建地方性股份制小银行,重点支持县域内各类企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要从县域经济的发展实际出发,改进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法人的授信办法,拓宽金融支持经济的业务范围,努力提高区域金融资源支持辖区内经济发展的比重。

第二,要大力支持金融部门创新金融经营服务方式,不断适应县域经济的发展需求。

要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模式,适度下放贷款管理权限,简化县域贷款手续,加快贷款审批速度;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研究出台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步伐,把中小企业特别是改制后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基本客户群,按照中小企业的需求推出特色鲜明的金融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建立服务县域经济的信贷体系,建议商业银行的上级行成立服务县域经济的专门信贷机构,安排相应人力管理县域经济的信贷营销工作,取消对县域企业信贷授信的规模限制,不论企业大小、不论企业成分,只要是符合国家政策、能够还本付息,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利的,就应给予大力支持。

第三,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减少农村资金分流。

目前可实施邮政储蓄本地化或按比例本地化政策,在合理确定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可以将新增邮政储蓄存款中来源于农村的部分,通过人民银行转售给农村信用社的形式“反哺回流”给当地农村。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