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99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docx

工作心得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

工作心得:

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思考

就业质量的概念及评价指标

就业质量是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概念后,国外部分学者和国际组织关注的一个新领域。

在已有文献中,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概念,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被作为就业质量的定义广泛引用。

就业质量应该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宏微观相结合的概念。

从微观层面上讲,就业质量是指就业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就业者就业状况的客观表现。

从宏观层面上讲,它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和资源配置效率。

在就业质量指标体系评价方面,可以在借鉴有关国际组织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工作实际,充分考虑有关指标的可得、可用性,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具体来说,可以重点从五个维度进行评价:

一是就业机会。

可重点考察新增就业、就业人口总量、劳动参

与率、失业率、就业结构等因素。

二是就业状况。

包括工作本身的具体特征和工作场所的具体特征,是否能够使劳动者通过就业改善家庭生活。

可重点考察劳动者的工资薪酬和工资增长、社会保险覆盖及待遇、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就业安全、禁止童工等因素。

三是劳动关系。

主要看劳动者就业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重点考察劳动合同覆盖率,是否有平等协商和社会对话机制等因素。

四是就业能力主要看劳动者是否得到有效的职业培训,从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及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

五是就业环境。

重点考察劳动力市场基础作用的发挥、就业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有利于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政策环境、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就业公平等因素。

我国就业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根据课题组确定的就业质量基本含义及指标体系,课题组对我国就业质量进行了初步考察,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就业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然需要不断提升,从而不断满足广大劳动者对就业质量的要求

(一)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从就业机会看,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X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

76420万人,比X年增加3140万人,年均增加348.9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保持在70%以上。

2003年至X年的9年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9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维持在1000万人以下。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城镇就业人员保持快速增长,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X年的34.3%上升到X年的47.0%,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X年的50:

21.4:

28.6转变为X年的34.8:

29.5:

35.7。

――从就业状况看,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X年至X年,全国城镇单位在

岗职工平均工资从12422元增长到42452元,年均增长14.63%。

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和政策体系框架。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特殊劳动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劳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劳动法》明确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

超过36小时,延长工时需按规定支付加班费。

劳动者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亿元

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由X年的1.33下降到X年的0.173,工矿商贸十万就

业人员死亡率由X年的4.05下降至X年的1.88,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X年的4.94下降至X年的0.564。

从劳动关系看,随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出台,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企业用工逐步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不断完善,X年末,全国企

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已经达到86.4%。

集体合同制度逐步确立,X年末,经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96.2万份,覆盖职工1.22亿

人。

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不断深化,企业工会组织不断完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话机制不断确立。

――从就业能力看,人力资源得到不断开发。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基本格局,不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全国中等和咼等职业教育招生每年超过1200万人,每

年有超过1.5亿人次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X年以来,共有9300多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劳动者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从就业环境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初步构建了覆盖中央、省、

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管理、六级服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络,劳动者可以就地就近免费享受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发布、职业指导、

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得以建立,职业多样性、流动性增强。

政府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的责任不断增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劳动者创业的政策措施。

各类群体公平就业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就业促进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有关部门文件对保障妇女、残疾人、乙肝病毒携带者等群体公平就业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二)当前我国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的

就业质量还不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岗位依然不够充分,总量压力仍然很大。

首先,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压力较大,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其次,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偏高,需要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再其次,较大比重的城镇就业还集中在低生产率部门,高生产率部门就业机会不足;最后,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较高,急需创造更多体面的就业机会。

二是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不足。

虽然近年来职工工资得到明显提高,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国民收入中,劳动者收入占比持续下降。

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欠薪、随意克扣工资的现象没有杜绝。

社会保险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保险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咼。

部分用人单位劳动环境差,威胁劳动者职业健康。

部分岗位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职业病高发,职业寿命缩短。

三是劳动关系和谐程度不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劳动监察执法机制还不完善,劳动合同覆盖率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覆盖率还不高,劳动关系领域进入矛盾多发期。

四是部分劳动者就业能力不足,实现稳定就业和提升就业质量的空间有限。

相当数量劳动者的素质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技能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低素质低技能劳动者实现就业会更加困难。

一些高校毕业生由于技能不匹配,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五是劳动力市场分割有待进一步打破,就业歧视仍在部分领域存在。

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体制,从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国家,传统的体制分割尚未完全打破,而且还不断形成新的市场分割,造成了部分行业和企业仍存在对性别、身份、年龄、地域、健康等方面的就业歧视。

(三)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决定因素。

在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较低的劳动生产率不可能支撑较高的劳动报酬,也难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者的弱势地位。

二是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对就业质量有重要影响。

主要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城乡分割、身份分割、管理体制分割,致使就业质量在部门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三是劳动者素质制约就业质量的提高。

我国目前的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结构、培育方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方面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合的

劳动力,制约了经济发展,不能为提高就业质量创造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也不能通过高素质的劳动力直接推动改善就业质量。

四是社会意识对就业质量也有重要影响。

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增强、权利意识不断加强,全社会追求“就业质量”的宏观社会心理环境已经逐步形成,社会意识的增强使就业质量问题进一步凸显。

提高就业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就业质量的基本原则

提高就业质量应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既重规模、又重质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的重心应该逐步从侧重于扩大就业规模向扩规模、提质量并重转变。

二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既需要政府让利于民,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提供均等化、高质量、高效率的基本保障和服务,也需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

三是坚持政策支持、市场导向。

进一步总结、充实、完善现有政策措施,同时尊重市场规律,通过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市场克争力,提升就业质量。

四是坚持立足国情、循序渐进。

就业质量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也不能滞后于经济发展。

(―)提高我国就业质量的建议

一是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注重质量提升。

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金融、社保、贸易等政策。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

动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质量。

二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就业质量提高。

当前我国就业质量提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

提高就业质量核心应该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要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减负。

通过减免税费、贷款支持、技术支持、市场服务、法律咨询等多种措施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要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

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人员的创业动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是改革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就业质量。

要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还要加强劳动者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建设

四是加强和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全面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对劳动者的免费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和对特定群体的专项就业服务。

要加快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进程,逐步消除人力资源市场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户籍身份分割,促进城乡各类劳动者平等就业。

五是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要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实施力度,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强化执法检查力度。

要制定并推行促进企业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生活质量,鼓励员工参与的项目、法规、政策。

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

还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劳动风险。

六是探索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

充分借鉴有关国际组织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工作实际,研究建立多层维度、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质量核心指标,特别是把体现就业结构、就业状况、工资收入、劳

动关系、社会保障、就业满意度等核心内容纳入指标体系,真正反映我国就业质量的状况,同时也贴近劳动者的切身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