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7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70623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5.7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5.7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5.7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5.7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5.7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doc

《关于5.7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5.7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5.7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doc

关于泄槽段底板2#仓混凝土施工问题的分析报告

葛洲坝试验室和中心试验室针对8月6日夜班(8月6日19时-8月7日7时)泄槽段底板2#仓发生了混凝土失去流动性而导致弃料的事故,一同查询资料和数据对该事故做了认真分析和总结。

按照所发生事故的各个环节进行溯源分析,真实、客观的还原事件发生的原型以便业主领导审阅和指导各施工单位在今后的生产中采取预控措施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1.要料单环节:

8月6日夜班,四局带料员送交要料单到拌合楼,起先要料单技术要求为坍落度:

90-100mm,后来将该单收回,并将技术要求改为70-90mm,但要求葛洲坝试验室在实际配制中按照90-100mm控制(该要求由于违反规范要求被葛洲坝试验室拒绝)。

另外,要料单上浇筑手段为门机。

2.配合比的选定环节:

配合比严格按照业主下发的配合比进行操作。

3.原材料的品质试验环节:

根据近期原材料试验数据显示,混凝土原材料除去砂含水变化大之外(砂含水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影响较大),其他原材料品质相对稳定。

4.拌合楼生产环节:

拌合楼生产过程中有葛洲坝试验室以及拌合楼操作员工共同把关并且由中心试验室值班员抽检。

在本次夜班,葛洲坝试验室对该仓次混凝土取样两次,时间分别为:

8月6日22:

23时和8月7日1:

08时,机口坍落度分别为:

83mm和84mm满足坍落度70-90mm的技术要求。

5:

运输环节:

根据拌合楼运输车辆出车数据调查,从8月6日晚开楼至8月7日凌晨5点该仓号共出生产6车混凝土。

出楼时间分别为:

8月6日19:

40‚8月6日19:

48ƒ8月6日22:

02

④8月6日23:

25⑤8月7日1:

07⑥8月7日4:

50

6:

施工单位运输和浇筑手段:

自卸车运输,门机+溜槽入仓。

7:

事发现场情况:

8月7日凌晨1:

45分,葛洲坝试验室值班员工刘鹏和王鹏两位同志接到现场电话,并随即赶往现场。

施工方提出混凝土“0”坍落度无法浇筑的情况。

根据试验室值班员反映:

现场有3车该仓次的混凝土,其中一车在浇筑,另外两车确实已经失去塑性而无法浇筑。

8:

事件分析:

8.1、导致现场混凝土失去塑性的几个原因:

出机口坍落度过小。

由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坍落度损失值,并且损失值在不同的条件下或大或小。

因此,即使机口坍落度满足技术要求,但是往往到了现场不一定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运输过程的损失。

由于采用自卸车运输,路途中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一些分离,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流动性降低,从而坍落度减小。

甚至在做坍落度的时候,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部位取样,其试验结果的差别会大的惊人!

因此在自卸车上取样做坍落度试验的意义不是很大。

这也是许多工程上不是很推崇用自卸车运输常态混凝土的原因(而更多的是用来运输干贫混凝土如:

碾压混凝土)。

ƒ时间的控制:

减少坍落度最好的途径就是缩短运输和浇筑时间,使得生产出来的混凝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浇筑程序。

如果时间过长,混凝土便会很快的进入固化状态。

8.2、分析小结:

根据8.1中的几个原因,结合我们所查阅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不难发现此次事故的问题重点在于时间的控制上。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5144-2001明确有要求:

运输时段平均气温在20-30℃时混凝土运输时间不得大于45min。

8月7日试验人员1:

45分到现场,有一辆车在浇筑混凝土,另外两辆已失去塑性。

在1:

45之前的最近一车混凝土是在1:

07分出楼(浇筑的一定是这辆车),那么另外两辆车只能是8月6日22:

02和8月6日23:

25出楼混凝土。

而这两辆车离1:

45分的时间分别是2小时43分钟和2小时20分已远远超过了运输时间小于45分钟的要求。

况且,浇筑手段采用的并非是要料单中所填写的门机,而是门机+溜槽的方式。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5144-2001中明确规定:

运输过程中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减少运转次数,门机需要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够太大,否则入仓后会产生严重的泌水,而溜槽需要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小,否则溜不下去。

本身就是一套矛盾的浇筑方式。

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得出问题所在。

为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现场和拌合楼的沟通联系。

例如泄槽段底板2#仓的混凝土如果采用门机+溜槽的浇筑手段即使没有坍落度损失,能够使得到达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为7-9cm,也难以浇筑。

2.加强现场试验室和拌合楼试验室的联系。

业务对口,能够很明确的了解现场情况,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加强施工单位调度的能力。

现场没准备好,就不要通知打料。

控制好运输和浇筑速度避免混凝土积压。

参与分析人员:

中心试验室:

赵海潮崔智华

葛洲坝试验室:

王东海蔡星昌王鹏刘鹏

二00九年八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