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151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docx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老师口述

毛主席语录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陈氏太极拳

《第一路》

——陈照奎老师口述——

第一式太极起势

身体中正站立,两足间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向外撇,形成丁不丁、八不八之步,两

臂自然垂下,眼睛向前平视。

太极起式是开始动作前意识上和姿势上的准备,它要求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虚领顶劲,即头要正直,顶要虚虚领起,如悬挂着的一样顶劲,唇轻闭,齿轻合,下颔微内收;沉肩,即两肩微前卷,并放松下沉;含胸塌腰,即胸部不内凹外凸地含住,脊背要有上下对拉拔长之意,裆要开,并有圆虚之感,两膝微屈,立而不挺直,膝关节留有预余,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存丹田。

上述要点不但在做太极起势时,而且在做整个拳套的任何动作时,都必须刻刻注意。

另外,如上所述,各方面固然各有要求,但又彼此互有影响。

例如,由于肩微前卷和松沉,就易于做到含胸塌腰,精神内固,气沉丹田和虚领顶劲,由于膝微屈,则裆易开而圆,裆即两阴之间的会阴部分,开裆即觉得有气提起和这部分皮肤不下荡。

第二式金刚捣碓

1身向右转,螺旋下沉,重心在左,吸气,双手以左顺右逆缠提至两肋,要求沉、含、松屈合。

2身略向左转,螺旋略下沉,呼气,重心偏右。

双手以左逆右顺缠螺旋上升至左前方,吸气。

双手再以左顺右逆缠加掤劲翻转,左手以鼻等高,右手与眼等高,身向右转约75°。

重心在左,同时,右脚外摆,左胯里扣,两脚仍形成丁不丁、八不八之步。

3身再向右转,提腿屈膝合。

左脚跟里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向前蹬出。

同时,双手以左逆右顺缠下沉划弧,先吸后呼,左肘与左膝合,右手与右膝合,重心在前。

4身向左转,右脚上步,脚尖点地。

同时,左手逆顺逆〔快速〕,右手小指领劲大指合,放置右膝上方,手指与鼻尖平,左手放在右肘弯上,先吸后呼。

5右手顺缠虚握拳里合。

左手顺缠为掌,掌心向上,右拳左掌合于腹前,离腹一拳距。

同时提起右腿震脚,重心仍在左,呼吸顺序为呼——吸——呼。

第三式懒扎衣

1身向右转,重心移偏左,右拳左掌双手顺缠,先微沉,再螺旋略上升,吸气。

2双逆缠身向左转,螺旋下沉,走里弧再向左前方,重心移偏右,变掌逆缠,手掌手背相合。

呼气。

3出掌上翻,交叉于胸前吸气,重心移偏左,双逆缠。

双逆缠略向左转,先是大指领劲。

里圆外不松,身体继续左转,双逆缠变略顺缠,眼睛左顾右盼。

4身体继续向左旋转,螺旋下沉,重心在左。

右手顺缠下沉经腹前向前,同时,左手先顺外翻上升变逆经眼前中线下沉,合右肘弯上,左腕扬掌吸气,眼看身右侧,耳听身后。

同时,右腿逆缠提起,上下相合,左右相合。

以脚跟里侧着地,要求:

右手一沉,腿即提起。

吸气。

5身继续向左旋转,重心向右移,螺旋下沉,脚尖上翘,右手顺左手逆,呼气。

沉加掤劲,右手反顺缠,左手反逆缠,重心移到右,开,松胯,合胯,手从眼高向右展开,吸气,眼看中指。

沉呼。

6身体略向左转,螺旋下沉,重心移略偏左,右手顺劲下沉,松到中指肚。

左手继续略顺缠,下沉左实。

右手在沉气的同时要扣左脚尖。

第四式六封四闭

1右手顺缠下沉在腹前,右手先顺后略逆,重心偏左,呼气。

2先吸后呼,身体向右转,重心移右,右手大指里合上升,领劲,左手贴肚,先逆后顺手指朝下,吸气,先吸后呼,下沉看右手,同时重心先向左下沉,身向右转。

双手先双逆缠后双顺缠,螺旋下沉向右前方掤出,吸气。

重心先左然后走下弧偏右前,两腕中间对准膝盖。

吸气,快动作。

重心向后走下弧向右前移偏右前,呼气。

眼看右前,右顺左逆缠。

3身向左移,重心右移,螺旋下沉,实胸突右胯。

右手逆缠指尖在耳后。

左手逆缠逆至耳下,向后外开,挑肘。

4推,胸部放松,沉肩坠肘,侧身推。

身略向左转,双手双逆变双顺缠,左脚里侧走里弧。

第五式单鞭

1身向右转,螺旋右下沉。

同时,以左脚尖为轴逆缠向里旋转,重心略偏左。

双手双顺缠,左掌向右前方旋转伸出,同时,右手顺缠里合,五指捏拢,合于左肘弯里侧上,吸气。

2身向左转,螺旋下沉。

同时左脚尖为轴,左膝向左外开,重心移偏右。

同时,右手由左肘弯里侧,逆缠下沉,经左手背下,向右前方掤出。

同时,左手由鼻前中线,向左略逆缠再略顺缠,以小指贴于腹前,掌心偏里上,重心移偏右,呼气。

眼看左侧,耳听身后。

3身向右转,略旋下沉。

重心在右。

同时,左腿提起逆缠里转〔先上下相合,两膝相合。

〕边转边下沉边开。

移左脚跟里侧着地,向左侧蹬出,脚尖上翘里合。

要求:

右手上掤劲儿不丢。

吸气。

眼看身左侧,耳听身右后。

4身略向左转,螺旋下沉,重心由右下沉走下弧移偏左,同时以右脚跟为轴,右脚尖贴地里勾,右手逆缠上掤领住,左手略顺缠,呼气。

5身先略向右转,再向左转,螺旋下沉。

同时,右手逆缠上掤劲不丢。

同时,左手由腹前先顺缠向右,再变逆缠杨掌坐腕向左上翻经眼前中线,向左侧展开,吸气。

重心左右左。

6身略向右转,螺旋略下沉,重心移略偏右,同时,右手在右前上方五指放松,虎口变圆,略顺缠。

同时,左手变略顺缠,劲松到中指肚。

呼气,眼左顾右盼,耳听身后。

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碓

1身向右转,螺旋略下沉。

右手由右前上方变掌逆缠。

里合至太阳穴右前上,大指领劲。

同时左手由左侧前方顺缠小指领劲上升略向里合,吸气。

重心偏右,眼左顾右盼,耳听身后。

身向左转,螺旋下沉。

同时,右手变顺缠向右外开,下沉里合至腹前,掌心向左前,指尖向右前方。

同时,左手变逆缠,略向里合,略下沉向左,以大指领劲,位置在左前方。

指尖高于眼平,呼气。

重心由右走下弧移偏左,眼先看右再看左前,耳听身右后。

2身向右转,螺旋下沉。

同时,右手由腹前逆缠上翻经左胸、眼前,向右侧前捋出,高与眼平,位在右眼右前方,同时,左手变顺缠里合上翻至鼻前中线。

小指领劲大指合,掌心空。

两手间距离略与肩同。

眼看左侧前,吸气。

重心移偏右,同时,左胯松,右膝里合。

同时,左脚跟为轴,左脚尖里勾,耳听身右后。

〔3〕与〔4〕与第一金刚捣碓相同。

第七式白鹤亮翅

1与懒扎衣动作〔1〕相同。

2与懒扎衣动作〔2〕相同。

3与懒扎衣动作〔3〕相同。

区别的是右腿向右前方迈小步。

4与懒扎衣动作〔4〕相同。

重心偏右。

5身微向右转,螺旋下沉。

重心再向右移,同时,双手以双逆缠,大指领劲反转加强掤劲,双手指尖高度不得低于眼睛。

身略向左转,螺旋略下沉,同时,双手以双逆缠分向右上左下开。

再变顺缠略下沉,呼气。

同时左脚跟提起,关节放松,以脚尖里侧划后里弧,跟步至右脚里侧后。

脚尖向左前,虚步,脚尖踏地。

第八式斜行拗步

1身向左转约45°,螺旋下沉,重心偏右。

同时,右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左脚以前脚掌脚尖点地,膝外转开裆,同时,右手由右眼右前方顺缠略外开,略下沉,以小指领劲略上翻里合至两眼前中线。

同时,左手大指领劲在左前外侧略逆缠外旋,大指领劲,吸气。

2身向右转约90°,螺旋下沉,同时,右腿以脚跟为轴,左脚尖点地向外转约45°,脚掌落地,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左脚以脚尖为轴,腿逆缠里转,重心移偏左,呼气。

同时,右手逆缠下沉经腹前向右外侧至右大腿右侧前,大指领劲下按〔采劲〕,同时左手顺缠外翻向左侧后下沉,再螺旋上升,经左耳外约40公分,里合至鼻前中线,手指与鼻前平,立掌。

3身继续向右旋转,螺旋下沉,重心全部放在右腿,右胯松右膝里合,同时,左腿逆缠提膝〔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向左前迈步,以脚跟里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贴地缠出。

同时,左手微逆缠向前领劲,高度与鼻尖同手不降低。

同时右手由右大腿右侧前逆缠,大指领劲向身右后展开,指尖高度与右耳平。

眼看左前,耳听右后,吸气,重心在右。

4〔甲〕身先略向右转,略螺旋上升,吸气。

同时,右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右胯松,右膝里合,同时,左腿逆缠里转,松胯屈膝,脚尖上翘里合。

同时,左手由鼻尖前中线顺缠领劲向上起至头前上中线。

小指领劲大指合,掌心空。

同时,右手在右侧后方大指领劲逆缠略上升,眼看左前方,耳听身右后。

〔乙〕身向左转,螺旋下沉,重心先偏右后,同时,左手由头前中线逆缠下沉,经右胸前至腹前,向左膝前指尖偏前下,掌心向下,下沉,外开至左膝外侧变五指捏拢,松腕,沉肩坠肘,上提,位在左眼左前方。

〔当左手变五指捏拢上提时,重心移偏左前〕同时,右手由右侧后方顺缠外翻里合至右眼右侧前,变逆缠屈肘里合至右耳下,呼气。

耳听身右后,眼看左手。

5身先向左再向右转,螺旋下沉,重心先右后下沉移偏左,同时,左手在左眼左侧前逆缠领住上掤劲,微向里合。

同时,右手由右耳下沉肩坠肘略下沉,逆缠大指领劲向前掤出至两眼前中线,再向右略上展开〔身随手向右旋转〕眼看右手,耳听身右后。

重心偏左,同时,右胯松,右膝里合。

6身向右转,螺旋略下沉,重心由左走下弧移略偏右,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虚。

同时,右手略顺缠领劲略向右转,同时,左手五指捏拢,指尖放松,虎口变圆,略向左转,呼气,耳听身后,左顾右盼。

第九式初收

1〔甲〕身先略向左转,螺旋略上升,吸气。

重心偏右。

同时,双手以双逆缠里合上升,两胯松,两膝里合,五指抓地,涌泉穴空,吸气。

〔乙〕身向左转约65°,螺旋下沉,重心由右下沉移偏左,双胯松,两膝里合,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先呼后吸。

同时,两手外开下沉变双逆缠,里合向右旋转,至胸前略上升,左手大指尖高与鼻尖同,右手与小指轻贴左小臂尺里侧,眼看双手前,耳听身后。

要求:

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上下左右合。

2〔甲〕身略向右转,螺旋下沉,重心由左下沉移偏右,同时,双手以双逆缠按原方向里扣下沉,呼气。

〔乙〕身微右转,螺旋略上升,重心全部放在右腿,同时,左腿屈膝逆缠里合,脚提起护右膝。

同时,双手继续以双逆缠,以双采劲向左膝前下采,沉肩坠肘,含胸塌腰。

松胯屈膝,收腹吸气提肛。

眼向双手前下看,耳听身后,吸气,身勿左歪右斜。

第十式前蹚拗步

1身先右转约45°,再向左转约90°,螺旋略上升。

同时,右腿松胯略屈膝,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重心全部放在右腿。

同时,左膝逆缠略上提里合,变顺缠,脚提起,脚下尖上翘向前迈步,位在右脚尖正前方,以脚跟外侧着地。

同时,双手先以左顺右逆缠向右后方捋,变左逆右顺缠,经头右侧向前,再变左顺右逆缠,双腕合住,双掌心交叉向两侧,指尖偏前上,位在双眼前中线,吸气。

眼看前,耳听身后。

要求:

双手向前交叉合与左脚着地同时完成。

2身向左转约45°,螺旋下沉,同时,左脚跟为轴,脚尖向左外旋转约45°,脚掌着地踏实,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重心变左。

同时,右脚脚跟提起以脚尖为轴逆缠里转,同时,双手由两眼前中线,双腕沾连交叉变双逆缠向左掤出旋转,眼看右肘外侧,耳听身左后,双手指尖高度不得低于眼睛。

3身略向左转,螺旋略上升,再略下沉,同时,右腿逆缠屈膝脚上提里合,向右前方迈步,脚掌着地,重心先全部放在左腿,当右脚落地后,下沉向右前移,略偏右前,松胯屈膝里合,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双手先以双逆缠分向两侧,大指领劲略走上弧向两侧分开,再变双顺缠略下沉,劲松到双手中指肚,先吸后呼。

眼左顾右盼,重点放在右手,耳听身后,重心在右。

第十一式第二斜行拗步

1身先向右转约20°,螺旋略上升,重心偏左,再向左转约45°,螺旋下沉,重心移偏右。

两胯松两膝里合,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两手先以左顺右逆缠向右旋转掤出,再以左逆右顺缠向左领劲,右手位在两眼前中线,左手位在左眼前方,高与眼平。

眼左顾右盼,再看身右侧,吸气,耳听身后。

2身向右转约90°,螺旋略上升,重心先偏左再全部放在右腿。

同时,右腿先逆后顺缠,五指抓地,膝里合,涌泉穴空。

再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右外转约90°,脚掌落地踏实,五指抓地,涌泉穴空变实。

同时,左腿先顺缠外转,松胯,膝里合。

脚掌踏实,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再逆缠里转〔当重心全部放在右脚时,左腿屈膝里合,逆缠提起向左前方迈步,以脚跟里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松胯屈膝,两膝相合〕。

同时,右手由两眼前中线变逆缠以大指领劲,坐腕,含胸塌腰,沉肩坠肘,向右外略上掤出。

位在右眼右侧方,高与眼平。

同时,左手顺缠由左眼左前方以小指领劲,大指合,向里合。

变逆缠合于鼻尖前中线。

立掌,指尖高与眼平,眼左顾右盼,再看左前。

先呼后吸,耳听身右后。

动作〔3〕、〔4〕、〔5〕与第一个斜行动作〔4〕、〔5〕、〔6〕相同。

第十二式再收〔与初收式相同〕

第十三式前蹚拗步〔与第一前蹚拗步相同〕

第十四式掩手肱捶

1〔1〕重心由右变左再变右,两手先顺后逆缠,含胸加掤劲,速度加快。

〔2〕重心右左右,先右顺左逆缠,身向左转,方向:

左右左。

先左后右再左,吸,呼。

〔3〕右手由右肩前方,左手由左肩的左侧前,身先左旋转,螺旋略下沉,重心略向右前移,两膝合,两胯松,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左掌以双顺缠外翻,眼瞻前顾后,重点放在右手,吸气。

2身向右转转至105°,先螺旋上升,再螺旋下沉,重心在左,同时右膝上提脚离地逆缠里合,随身右转,下沉,震脚,位在左脚里侧旁,脚尖向右前方。

重心由右变左全部放在右腿。

同时,右拳由右肩前方折腕屈肘上翻里合,变逆缠经鼻尖前向胸前下沉,拳心偏右外下,同时,左手顺缠以小指领劲,掌心向上经头左侧高与眼平,间距头约40-50公分。

里合至左眼变逆缠下沉,合于右腕背上。

掌心略偏右前下。

双腕交叉点高与胸部同,两臂保持半圆,含胸塌腰,沉肩坠肘,掤劲不丢,眼先看右拳,再看左手,再看前方,耳听身后。

先吸后呼。

要求:

双手上提里合,松胯提右膝时,要上下左右相合,肩胯放松下沉。

双手逆缠交叉合,下震脚同时完成。

呼气。

方向右前方隅角。

3向继续向左旋转,螺旋下沉,重心移在右,同时,右胯松,右膝里合,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左腿松胯吸气上提里合,脚离地向左前方迈步,以脚跟里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

同时,右拳左掌双逆缠双腕沾连继续领住上掤劲,眼看左前,耳听身右后,吸气。

第二种练法

(1)虚实变换时,跳起来,重心直接放在右腿。

身体向左再向右,吸气,脚掌落地,其它完全相同。

(2)身向左转45°,螺旋略上升,重心继续向右移再偏右,同时,两胯松两膝要开中寓合〔慢动作左腿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向外开,身向右转时左脚尖里合,身再向左转时左脚尖外转渐落地。

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脚尖落地,五指抓地,涌泉穴空,重心在右。

同时,右腿先逆缠里合变顺缠外转,膝里合,脚掌着地,五指抓地,涌泉穴空,同时,右拳顺缠外翻,拳心向上虚握变逆缠放松。

同时,左掌逆缠里合以食指尖合于右前肩窝,拳心向外,右肘略下坠。

身向右转约90°,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

同时,左肘向右旋转里合略下沉。

同时,右拳由右肩右侧变逆缠里合,里折腕,虎口向上,拳心向里。

重心移偏左,眼先看右拳,再看右肘前。

(3)身向左转约45°,螺旋下沉,重心移偏右后。

同时,右拳由左肘里下经左胸腹前向右膝下沉,拳心向后,虚握放松,同时,左掌由右肩窝前向左上外开经两眼前中线向左外开下沉,位在左肩前,指尖高于鼻尖,掌心偏前下,呼气。

眼左顾右盼,重点放在左手,再看前,耳听身后。

第二种快速练法:

〔1〕〔2〕〔3〕一开腾空,一开即合,欲合先开。

一吸即呼。

双脚着地呼气,向左转下沉,呼气。

同时完成,快而不乱。

(4)身略向右转,螺旋下沉。

两胯松,沉臀略后翻,膝合,双脚抓地,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左掌由左眼左前方变逆缠略下沉外开向左前旋转上升,高与眼平。

同时,右拳由右膝上逆缠向右后外旋转上升。

吸气,高与眼平,瞻前顾后。

重心偏左前。

要求:

开胸,实腹下沉,松胯沉臀略上翻。

4身向右转约近似45°,螺旋下沉,重心变偏右,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合,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左手由左眼左前方变顺缠略向上翻里合至两眼前中线变逆缠,掌心向右,指尖向前上。

同时,右拳由右后方变顺缠向前里合下沉至腹前,拳心向上贴于腹前,再变逆缠里转突腕,拳心向里偏右,呼气,重心偏右。

眼左顾右盼,再看前,耳听身后。

5身向左转,螺旋上升,重心偏左。

同时,松胯屈膝合,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左掌逆缠里转屈肘向后略偏左外,略下沉,发劲。

左手贴于左肋,半握拳。

同时,右拳由腹前逆缠里转经左肘和左手下向前略偏右,发劲后拳高与肩同。

要求:

劲起脚跟形于腰,结合丹田带动左拳左肘,呼气合裆,同时完成,眼看右拳。

第十五式十字手

1以腰为主,结合丹田带动。

快速,身向右转约45°,螺旋略下沉,吸气。

重心偏右后,两胯松,两膝合,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变掌,掌心向下,以丹田带动快速向右后上提,同时,沉肩坠肘,松胯屈膝。

右手位在右眼右前方,掌心向下,掌心空指尖偏前下。

同时,左手由左肋旁逆缠里折腕,下沉向前掤出,掌心和指尖向里后,左肘与右膝合,眼看前,耳听身后。

要求:

背劲不丢。

2身向右转约45°,螺旋下沉,再略上升,先呼后吸。

重心由右后下沉走下弧向左前方移偏左前。

同时,右手由右眼右前顺缠下沉经腹前向前上旋转掤出,小指领劲大指合,掌心空。

指尖高与眼平。

同时,左掌由左膝前上逆缠里合屈肘上翻合于右手腕上,外折腕,指尖向前略偏下,掌心向前偏下,眼看双手前,耳听身后,左肘与左膝相合。

3身向右转约45°,螺旋略上升再下沉,先吸后呼。

重心先左后微偏右,同时,两脚跟为轴,左脚里转,右脚外转,脚掌踏实,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双腕交叉沾连,双手逆缠向右略上旋转交叉掤出,劲松至双手中指肚,掌心分向左右两侧。

双腕交叉胸前略上,眼先看右,再看前,耳听身后。

第十六式第三金刚捣碓

1身微向右转螺旋略下沉。

呼气,重心略偏右,两胯松,两膝合,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两手由鼻前分向右上左下以双逆缠掤出,略变双顺缠,右手位在右眼右前方,左手位在左大腿外前,耳听身后。

2身略向右转,螺旋下沉,两胯松,两膝合,右脚脚掌踏实,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以左脚跟为轴,左脚尖贴地里勾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手以大指领劲逆缠略向右外上开展上掤;同时,左手由左大腿左前变顺缠外翻下沉,吸气。

眼先看右再看左,耳听身后,重心偏右。

3身向右转45°,螺旋先下沉再略上升。

先呼后吸,重心由偏右下沉走下弧移在左,左脚五指抓地,脚掌踏实,涌泉穴空。

右脚脚跟提起顺缠以脚尖里侧着地划里弧至左脚尖右侧,再向前划弧虚步,脚尖点地。

同时,右手由右眼右前方先逆变顺缠向外开下沉,经右腰右侧微前方再向前掤出,位在右下右前方,小指领劲大指合,掌心空。

腕向前外折,掌心向上,指尖略偏前下。

同时,左手由左胯外侧先顺缠屈肘上翻,变逆缠里转经左耳下向前上至两眼前中线,再向下沉,合于右肘腕上,左肘向前掤出,左掌心向下。

动作〔4〕与第一金刚捣碓〔6〕完全相同。

其方向亦与第一金刚捣碓相同。

第十七式披身捶

1身向右转,螺旋微上升,再略向左转,螺旋下沉,重心先左后移略偏右,先吸后呼。

同时,两腿先左逆右顺缠,两膝合,再变左顺右逆缠,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左掌由腹前先微向右前略上双顺缠旋转,再略向左下沉变双逆缠分向两旁分开掤出。

掌心向上,指尖相对,虎口向前,眼左顾右盼,耳听身后。

双手位在两大腿左右前侧上,高与腹平。

2身微向左转,再略向右转,螺旋下沉,先开胸实腹松胯,臀部略下沉上翻。

再变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合。

同时,左腿先微逆缠变略顺缠,再变逆缠里转,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腿先微顺缠外转膝里扣,再变略逆缠里转,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再继续逆缠里转,脚尖上翘以右脚跟里侧向右侧贴地蹬出,脚掌落地踏实,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变略顺缠外转膝里合。

同时两手由两大腿左前右前变顺缠腕松外转,掌心向上,小指领劲大指合,再继续以双顺缠由身两侧小指领劲向前上里合至两眼前变双逆缠,左外右里双腕交叉,双掌心分向两侧偏下,指尖分向两侧偏上,劲松到双手中指肚。

双腕交叉点高在胸前略上。

双臂里侧保持半圆,掤劲不丢,眼左顾右盼,再看前。

先吸后呼,耳听身后。

3〔快速动作〕身略向左转,重心先左后移略偏右,再向右转,重心移略偏左,再向左转,重心移略偏右。

同时,两腿先左顺右逆缠,左膝里合,再变左逆右顺,右膝里合,再变左顺右逆缠,左膝里合,两脚踏实,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双掌变拳双腕交叉左外右里向左以左顺右逆缠领劲,左拳心向上略偏右,右拳心偏下。

要求:

右肩沉肩坠肘里下折腕,吸气。

左拳外折腕,双拳再微向左向里向右到胸前中线,双腕沾连旋转。

左拳逆缠旋转,虎口向上,拳心向里。

同时,右拳由逆变顺拳心向里虚握,虎口向上,略偏右,左拳在左腕外平,右拳位在下额前,重心移偏左。

身再向左旋转,重心移略偏右,第〔3〕先吸后呼。

右拳再向前略上顺缠旋转,拳心向里虎口偏右上,里折腕,位在鼻尖前中线。

同时左拳略逆缠,向左上略外掤出,虎口向上,拳心向里,里折腕,拳虚握,前后上下高低与右前同,间距一尺余〔两拳〕眼看双拳,耳听身后。

4身向左转约45°,螺旋略上升,同时,两腿松胯屈膝合,以左顺右逆缠旋转,两脚掌踏实,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由鼻尖前中线里折腕略逆缠向右前上掤出,变顺缠外折腕里合至头前上中线,拳心向上略偏左,同时左拳由左眼前略逆缠略下沉向左掤出。

变顺缠外折腕,拳心向上略偏右前,位在左眼左前上方,吸气。

眼看身右侧,耳听向后〔快速动作〕。

5身向右转约近90°,螺旋下沉,同时沉肩坠肘,含胸塌腰,两胯松,两膝相合。

两腿以左逆右顺缠,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由头前上中线,先微顺缠下沉至鼻尖前中线,变略逆缠向右下沉掤出,位在右胯右侧后,里折腕,拳心向左偏前,虎口向上略偏右后拳虚握。

同时,左拳由左眼左前方顺缠里折腕,略下沉领劲,里合至鼻尖前中线,左肘与右膝相合,重心下沉偏左,呼气。

眼左顾右盼,耳听身左后〔先呼后吸气〕。

6身向左转约135°,螺旋下沉,先呼后吸气。

同时,沉含松屈合,两腿以左顺右逆缠,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逆缠里转里折腕。

拳虚握向右侧上掤出,高与眼同,里合领劲向左旋转至眼前中线变顺缠,虎口向上,拳心偏左后,腕放松。

同时,左拳由鼻尖前中线逆缠里合下沉,经腹前至左腰,以拳指中节贴住左肋,重心由左下沉移偏右,眼左顾右盼,再看右前,耳听身右后。

7身向右转,螺旋下沉,重心移偏右。

同时,沉含松屈合,以左逆右顺缠旋转,右脚五指抓地,脚掌踏实,涌泉穴空。

同时,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沾地里勾,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由两眼前中线变逆缠里转外翻向右上掤出,外折腕,右拳位在右太阳穴右前上方,拳虚握,拳心向右前。

要求:

沉肩坠肘,里臂保持半圆,大指领劲,掤劲儿不丢。

同时,左拳贴左肋,逆缠里转,从腕,肘略向前下坠,眼看左肘和左脚尖,耳听身右后,呼气。

第十八式青龙出水

1身向右转约75°,螺旋下沉,重心移偏左。

同时,沉含,松屈合。

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两腿以左逆右顺缠旋转。

同时,右拳由右太阳穴右前上方变顺缠外翻向右外下沉至鼻尖前右侧前,变逆缠里折腕,向右外下沉,再略上升,位在右胯右侧偏后,虎口向前偏上,里折腕,拳心向左。

同时,左拳由左肋变顺缠,里折腕,屈肘上提里合,经左腋下领劲,向右前上掤出,位在鼻尖前中线。

眼先看右再看左再看前,耳听身左后。

先吸后呼再吸。

要求:

左肘与右膝相合,上下相合。

2身向左转约90°,螺旋略下沉再略上升,先呼后吸,重心由左下沉移偏右,双胯松,两膝合,两腿以左顺右逆缠旋转,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由右胯右侧后里折腕,逆缠里转螺旋上升至右膝上,位在右眼右前方,高与眼平。

同时,左拳由鼻尖前中线里折腕,逆缠里转下沉至腹前约10公分,拳心向里,虎口向上,先呼后吸,耳听身后。

3身向右转,螺旋下沉,重心由右下沉移偏左。

同时,两腿以左逆右顺缠旋转,松胯屈膝合,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由右眼右前方顺缠外翻里合,屈肘快速下沉至右大腿上。

同时,左拳由腹前里折腕略下沉向前略上快速变掌抖出,指尖向右前,掌心向右后,虎口向上,呼气。

眼先看右拳,再看左掌,耳听身后。

4身向左转螺旋下沉,再略上升,重心由左下沉移略右,〔发劲后再移略偏右〕,同时,两肘松,两腿以左顺右逆缠屈膝合,两脚五指抓地,涌泉穴空。

同时,右拳由右大腿上变逆缠屈肘里转向裆前略下沉,经左肘左拳下向右前偏上快速抖出,劲在右臂尺骨,虎口偏里下,拳心向下略偏右。

同时左掌变半握拳由胸前中线下屈肘里合〔快速〕至腹前,拳心向里,虎口向上。

要求:

左肘下坠与右拳向右前偏上,尺骨外掤,形成对称劲儿。

眼看右前方,耳听身后,呼气。

发劲要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