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54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当Δt或Δx较小时,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如图141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E=

.

图141

 

在上图中,用DF段和DG段求出的平均速度,哪一个更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

答案 因为当Δt或Δx较小时,求得的平均速度更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所以DF段求出的平均速度更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

四、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用来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图象上的点反映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更直观、更具体、更方便.

五、实验器材: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220V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学生电源)、刻度尺、纸带、墨粉纸盘(复写纸)、导线、坐标纸

一、实验步骤

1.了解电火花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纸带放到墨粉纸盘的下面.

2.把计时器接到220V的交流电源上.

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则用Δt=0.02×

(n-1)s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Δt.

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Δx,利用v=

计算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二、数据处理

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便于分析测量.

(2)从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B、C、D、…,如图142所示,测出各点到O点的距离,算出OA、AB、BC、……的距离x1、x2、x3、…….

图142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3)A、B、C、D、……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

vB=

、vC=

、vD=

、…….

把数据填入下表,根据数据判断纸带是否做匀速运动.

图143

2.图象法表示速度

(1)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143所示的vt图象.

(2)vt图象的意义

vt图象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它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三、注意事项

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3.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之后,再拉动纸带;

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4.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之间的距离).

5.区别计时点和计数点:

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来的点;

计数点是从计时点中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点,一般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若干个计时点.计数点一般不是从第一计时点开始的,而是选择点迹清晰、与相邻的计时点间距适中的点开始.

6.区别打点周期和计时周期:

打点周期:

两个相邻的计时点的时间间隔,即交流电源的周期,一般为0.02s;

计数周期:

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n-1)个计时点,则计数周期为T=0.02ns.

例1

 (2013~2014桂林高一期中)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________(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__.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v=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解析 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下面;

若打6个点,则有(6-1)个时间间隔,故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0.02×

(6-1)s=0.1s;

实验步骤的排列一般要先安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的思路进行,故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BAEDCF.

答案 交流 限位孔 复写纸 0.1s BAEDCF

例2

 (2013~2014海南文昌高一段考)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44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144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选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__个点没有标出.

(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4)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图145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图145

解析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n=

-1=

-1=4个点没有标出.

(3)vB=

m/s=0.400m/s;

vC=

m/s=0.479m/s;

vD=

m/s=0.599m/s.

(4)图线如下:

答案 

(1)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 

(2)4 (3)0.400

0.479 0.559 (4)见解析

例3

 如图146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回答:

图146

(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

(2)质点在5s末的速度多大?

解析 

(1)根据题中vt图象可知在AB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

在BC段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所以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

在CD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少,所以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

(2)质点在5s末的速度由题中vt图象可知是15m/s.

答案 

(1)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

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

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 

(2)15m/s

                   

1.(2013~2014江苏南京高一期中)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长

D.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解析 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

因为T=

,所以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小车.B正确.

答案 B

2.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147所示,纸带上A、C两点对应的时间为________s,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二者之间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

图147

解析 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A、C间对应的时间为0.02×

2s=0.04s.

A、D间的距离为25.5mm=0.0255m.

A、C间的距离为14.0mm=0.0140m.

由公式v=

得.vAC=

m/s=0.35m/s,

vAD=

m/s≈0.43m/s.

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A、C间的平均速度,

即vB≈0.35m/s.

答案 0.04 0.35 0.43 0.35

3.图148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

图148

(1)描述甲的运动:

甲做________运动.

(2)描述乙的运动:

乙的初速度为________,在0~t1内质点做________运动,t1~t2内做匀速运动,t2~t3做________运动,质点的速度方向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发生变化.

答案 

(1)匀速 

(2)零 加速 减速 未发生

(时间:

60分钟)

1.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

B.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

C.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

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

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V以下的交流电,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的交流电,A对;

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都由交流电源的频率决定,B对;

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C错;

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D错.

答案 AB

2.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不均匀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

D.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解析 纸带上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都相等,所以点密集的地方,说明相同长度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长,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故A错,B对.点不均匀是由于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故C对,D错.

答案 BC

3.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时应注意(  )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

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较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复写纸,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不用复写纸,故A错;

实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故B正确;

为减小摩擦,拉动纸带的方向应当与限位孔平行,故C正确;

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故D正确.

答案 BCD

4.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解析 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时间.研究纸带上的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应用v=

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Δt取的比较小时,这个平均速度可粗略代表纸带经过其中点时的瞬时速度.

5.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149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

图149

A.

=vD,Δt1=0.14s

B.

=vD,Δt2=0.06s

C.

=vD,Δt3=0.1s

D.

=vD,Δt4=0.04s

解析 求D点的瞬时速度,最准确的应是包含该点与该点相邻的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C错在时间间隔上,CE间的时间间隔应为0.04s.

答案 D

图1410

6.某物体的vt图象如图1410所示,则该物体(  )

A.做往复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 由于v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再减小,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

但由于v的方向不变,所以物体始终朝一个方向运动,故A、D均错,C正确.

答案 C

7.一同学从家中出发,沿平直的马路以一定的速率走到邮局.发信之后,沿原路以相同的速率返回.设出发时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图中能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vt图象是(  )

解析 规定出发时方向为正方向,则返回时的速度必为负,故C错;

由于速率不变,故D错;

A图表示两个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故A错.

8.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1411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29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s,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cm,分别求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________.

图1411

解析 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

m/s=0.10m/s,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2=

m/s=0.27m/s.

答案 0.10m/s 0.27m/s

9.下列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

A.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

B.关掉电源.

C.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的间隔数是(n-1)个,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1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

D.把纸带装好.

E.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

F.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

解析 进行实验前应先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实验开始时应先接通电源,等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电源以保护计时器,因此正确顺序是EDABCF.

答案 EDABCF

10.如图1412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图1412

(1)依据公式vn=

求B、C、D三点速度大小.

(2)选取恰当坐标系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

解析 

(1)本题要用公式vn=

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也就是说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则vB=

cm/s=1.755m/s

cm/s=2.955m/s

cm/s=4.035m/s

(2)以v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建立vT坐标系,描出vB=1.755m/s、vC=2.955m/s、vD=4.035m/s的点,作过以上三点的连线得直线BD,如图所示.由vT图象可知,小车的速度均匀增加.

答案 

(1)vB=1.755m/s vC=2.955m/s

vD=4.035m/s 

(2)见解析

11.如图1413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1=5.18cm,1、2间的距离x2=4.40cm,2、3间的距离x3=3.62cm,3、4间的距离x4=2.78cm,4、5间的距离x5=2.00cm,5、6间的距离x6=1.22cm.(f=50Hz)

图1413

(1)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2)根据

(1)中表格,在图1414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特点.

图1414

解析 

(1)由于电源频率f=50Hz,所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T=0.02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1=

=1.2m/s;

v2=

=1.0m/s;

v3=

=0.8m/s;

v4=

=0.6m/s;

v5=

=0.4m/s.

(2)如图:

作图过程注意:

描的点要适当小一些,在连线过程要注意当有个别点不能落到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尽量让它们分布在直线两侧.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在均匀的减小.

答案 见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