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815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述现象根源于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

B.商品经济的活跃

C.城市功能逐渐转型

D.科举制走向僵化

材料说明人们可通过不同方式而不是读书中科举这一唯一途径取得社会认可,获得经济效益,说明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故答案为B。

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功能转型,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度,排除D。

5.下表是中国茶叶出口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

A.传统制茶技术竞争力不足

B.洋务运动轻视民用工业

C.群众性抵制洋货斗争兴起

D.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市场

【答案】A

从材料反映的中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贸易比重逐渐下降来看,说明中国传统茶叶的竞争力不足,故答案为A。

材料与洋务运动没有关系,排除B。

群众性抵制洋货发生在一战期间,C错误。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而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故D错误。

6.洋务运动的发展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关系密切,突出表现为

A.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设备

B.全部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为基础

D.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由于受外国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而使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答案为D。

洋务运动也是引进外国设备,故A错误。

洋务运动的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错误。

先有洋务企业,后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错误。

7.现代中国工业化进程艰难曲折,但成就巨大。

下列成就

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表明新中国工业化起步

C.属于大跃进运动的产物

D.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从材料“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表明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故答案为B。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

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经济体制改革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D。

8.下列图片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写照。

这些图片反映出

A.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

B.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

C.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加入合作社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它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制规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

故它们的共同点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为D。

材料不能说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A错误。

人民公社成立造成农村经济的受挫,B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积极性得到提高,C错误。

9.1993年,粮票“光荣退休”,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

A.社会主义时代到来

B.改革开放正式开始

C.市场经济时代起步

D.经济计划彻底废除

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的“光荣退休”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商品经济体制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起来,所以这是市场经济时代的起步,答案为C。

社会主义时代的道路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A错误。

改革开放开始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错误。

经济计划彻底废除过于绝对,排除D。

10.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貌变化巨大。

下表的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传统文化被全盘抛弃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陈规陋习已得到根除

D.社会性质的彻底改变

注意限定信息“本质”,依据图表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民国成立后,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交礼仪上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仪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由此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答案为B。

A与材料内容不符,且说法过于绝对,A错误。

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社会性质改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材料不能显现,D错误。

11.明朝中后期,世界新航路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

先后传入中国的美洲独有物种除土豆、辣椒等之外,还有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

这刺激了当时中国

A.生产工具迅速革新

B.农业商品化发展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朝贡体制的终结

农业商品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土豆、辣椒、玉米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都是经济作物,它们的引进刺激了它们走向市场,促进农业商品化发展,故答案为B。

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工具的革新,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和朝贡体制,排除CD。

12.在菲律宾的马克塔岛,有一块关于航海家麦哲伦的双面碑。

碑文正面记载着“当地人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麦哲伦”;

碑文背面记载着“麦哲伦的船队于1522年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据此可知,麦哲伦船队的行为

A.开启亚太殖民主义罪恶先例

B.将菲律宾最终沦为殖民地

C.具有破坏与进步的双重影响

D.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从材料“当地人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麦哲伦”说明麦哲伦被杀是因为菲律宾人认为麦哲伦是殖民入侵者;

从材料“麦哲伦的船队于1522年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说明麦哲伦的行动促成世界的进步,因此麦哲伦船队的行为具有破坏性和进步的双重影响,答案为C。

A表述不全面,排除。

菲律宾最终沦为殖民地是在麦哲伦船队之后的16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

D表述不全面,排除。

13.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一书中这样描述: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作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客观上

A.导致西方彻底征服东方

B.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C.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D.引发东西文明完全融合

从材料“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在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答案为C。

A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工业革命相距甚远,不能说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B错误。

D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4.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宣言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终结

B.为巴黎公社提供了直接指导

C.旨在揭露西方资本主义弊端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故答案为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资本主义制度终将灭亡,而不是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终结,A错误。

巴黎公社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但这次的失败却为马克思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故B错误。

旨在揭露西方资本主义弊端是《资本论》,故排除C。

15.毛泽东指出: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材料所述“新纪元”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成为现实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瓦解

C.第一次实现了共产主义

D.苏联正式建成社会主义

依据材料强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现实,故答案为A。

“新纪元”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且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没有瓦解,故B错误。

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C错误。

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没有成立,故D错误。

16.“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主要是因为

A.没有关注农业

B.后期的改革引起苏联瓦解

C.忽视发展工业

D.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进行的,他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而不顾地理环境,造成改革的失败,说明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精神,故D正确。

赫鲁晓夫改革关注农业,故A错误。

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苏联的瓦解,不是赫鲁晓夫改革,B错误。

赫鲁晓夫改革有发展工业内容,故C错误。

17.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

“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兴。

”此次币制改革的外部诱因是

A.国共矛盾日益严重

B.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C.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D.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依据“1935年”“外部原因”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因此这次币制改革的外部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答案为C。

国共矛盾是国内政治矛盾,不是币制改革的原因,排除A。

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是在1946年开始的解放战争时期,B错误。

日本全面侵华时间为1937年,D错误。

18.有学者指出: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

”作者意在强调新政

A.消除了经济危机根源

B.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

C.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

D.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从材料“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故答案为B。

消除了经济危机表达过于绝对,排除A。

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9.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面临经济危机、越战以及美苏争霸不利局面等状况,但社会秩序仍保持相对的稳定。

从政策方面看,主要有利因素可能是

A.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B.自由放任体制激发潜力

C.知识经济的全面确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从材料中的“20世纪70年代”可知,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故A正确。

70年代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自由放任体制,排除B。

知识经济全面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在1992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20.现在非洲一些非常落后的国家,如果要获得贷款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可以求助于

A.世界银行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世贸组织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解析】世界银行的宗旨职能是为国家发展提供技术援助和贷款援助,故答案为A。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负责教育科学发展问题,它们均无贷款业务,排除BCD。

21.左图,右图反映了战后的美国的国家发展状态。

右图所示事件在左图中的时段应该是

A.AB.BC.CD.D

【解析】右图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左图A对应的时间为1955-1966年,故古巴导弹危机对应的左图的A区间,答案为A。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斯大林模式作为苏联一直坚持的“治国良策”,在苏联黯然解体后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惋惜和思考。

在认识斯大林模式时,我们应该坚持

A.史学专著的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C.遵从俄国人民的愿望D.依据现有思潮评价

斯大林模式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认识到斯大林模式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要知道坚持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等内容是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所以在认识斯大林模式时要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则,即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故答案为B。

史学专著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A。

斯大林模式实行时是苏联,故C错误。

评价要符合历史发展要求,不能用现有思潮进行评价,排除D。

23.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一体化;

进人新世纪,欧洲一体化不断倒退(英国脱欧、意大利准备脱欧公投)。

导致这一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国奉行建立单极世界

C.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利益

【解析】欧洲从一体化到一体化不断倒退,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欧盟各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寻找有利于国家发展的道路,答案为D。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政治形态的变化,与材料题意不符,排除A。

材料内容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没有关系,排除B。

材料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经济危机冲击关系不大,排除C。

24.邓小平曾经说“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

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

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恐怖主义的威胁B.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C.世界经济多极化D.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解析】“旧额格局”是指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和平和动荡并存,新的格局即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尚未形成。

经济发展绝对政治,出现“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多极化所导致的,故答案为C。

ABD说法都比较片面,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的区别,一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工商业拉动,不是自然增加和政治、军事性移民的结果;

二是要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绝非城市人口数量的机械增长和城市空间的简单扩张。

基于此,可以认定近代中国并不具备现代城市化的基本条件。

于是,外部力量充当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推手,中国早期现代城市化和城市早期现代化开始艰难启动。

——摘编自涂文学《外力推引与近代中国“被城市化》

材料二全球的城市化已经历了三次浪潮:

欧洲城市化、美国城市化、拉美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城市化。

其中,现代中国城市化靠本国人口的流动推进,外来移民数量极少,人口总规模达到6—8亿,远超世界前两次城市化。

预计耗时40年左右,仅相当于第一次的1/4不到第二次的1/2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复杂交织时期的现代中国城市化重视发展质量,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经济迅速发展使能源、原料价格极高。

——据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

——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缺乏现代城市化条件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城市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认识。

【答案】

(1)表现:

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城市扩大主要依靠人口自然增长,两半社会的环境;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工业化整体水平低。

(2)背景:

改革开放的展开;

高质量的工业化;

基础设施的建设;

信息时代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思想的深刻解放。

(若照抄材料酌情给分)

(3)特点:

规模大;

速度快;

内驱型(内部人口流动推动);

能耗高;

质量高;

动力多;

重环保(或注重城市化的质量)。

认识:

现代中国城市化建设符合国情,成绩巨大;

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中国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道路;

城市化以依托科技创为先导;

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等。

(1)从材料“一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工商业拉动,不是自然增加和政治、军事性移民的结果;

”可以总结出自然经济的影响、城市人口靠自然增长,以及联系所学从近代的社会性质、经济、思想方面进行分析。

(2)从材料“现代中国城市化靠本国人口的流动推进……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联系所学得出现代城市化主要受到改革开放的利好,联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快经济建设、从科技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想方面的转变,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3)从材料“人口总规模达到6—8亿,远超世界前两次城市化。

预计耗时40年左右,”可以总结出城市化的规模大、速度快。

“现代中国城市化靠本国人口的流动推进,外来移民数量极少”得出是内部人口流动推动;

从“重视发展质量,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结出质量高;

重视环保等。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凌平《人类运动休闲发展历程的回溯》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人类运动休闲活动”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

论述

总结

一等

①观点明确并属于材料主旨和核心信息。

②观点围绕材料主旨及基本信息。

③观点不明确但属于材料信息④没有提出观点,或脱离材料主旨和信息。

①围绕观点展开,理由充分;

②准确运用相关史实,层次清晰;

③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严密。

总结前后呼应

二等

①基本围绕观点展开,理由较充分;

②史实运用较准确,层次较清楚;

③语言表达比较规范,逻辑较清楚。

三等

①阐述脱离观点,或缺少必要论证;

②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未运用相关史实;

③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清。

无总结

示例一:

观点:

经济发展推动运动休闲活动的变化。

论述:

在农耕时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的休闲活动与农业生产周期、天气季节关系密切。

工业革命期间,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大量增加,为民众更好更多地享受休闲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随着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工人阶层工作时间长,生活环境恶劣,运动休闲成为恢复体力和心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由此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人类运动休闲活动方式、内容等方面的改变。

示例二:

人类运动休闲方式由随意休闲发展为定时休闲。

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劳作的时间长短不一,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与休闲没有严格的区分,民众的工作休闲时间非常随意;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要求工人遵守工作时间,工作和休息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加之现代福利制度建立,政府制定法定假日制度使人们的工作和休闲完全分开,休闲方式也逐渐从随意休闲发展为定时休闲。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间观念不断强化,运动休闲具有了一定的时间保障。

示例三:

运动休闲活动与社会文化传统关系密切。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权统治的确立,提升了宗教节日的影响力,人们的运动休闲与宗教狂欢紧密联系,出现了圣诞节等宗教节日。

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运动休闲表现为对中世纪道德反叛的户外活动。

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深入发展,运动休闲成为提高生活品质,发展自我,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幸福度和满意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人类运动休闲活动与当时社会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联。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找出你要论述的观点。

然后加以论述。

材料内容围绕“人类休闲活动”进行表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社会的变化是由经济变化所决定的,经济阶段的不同推动休闲活动的变化。

故得出观点为:

然后从农耕时代、工业革命等时期运动休闲与当时的经济状况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汉时代的赋役,大致包括田赋、人头税和摇役。

唐前期实行“以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只以成年男子作为赋役对象,允许以“庸”代役,即缴纳一定的绢布代替服役;

后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其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明朝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清康熙五十一年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

从此,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试教)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赋役度变化的影响。

(1)特点:

征收依据向土地、财产转变;

赋役形式逐渐货币化;

时间逐渐固定;

税种日益简化。

(2)影响: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节约农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有助于人口的增长;

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结合材料对材料不同时期的赋税特点进行总结。

从材料“秦汉时代的赋役,大致包括田赋、人头税和摇役。

”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可以看出征收标准有按人头向土地、财产转变;

从材料“明朝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可以总结出赋税形式货币化、日益简化。

(2)依据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出影响。

首先说明赋税的作用,赋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